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围手术期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纪平 黄文 +2 位作者 许刚 朱伟 李兆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1-763,76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改...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和sE-cad均增高[(673.3±77.3)μg/mLvs(508.3±69.5)μg/mL,(88.3±11.7)μg/Lvs(8.33±0.77)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33例)术后血清IAP和sE-cad均显著降低[(530.7±50.2)μg/mLvs(667.7±47.5)μg/mL,(6.96±0.34)μg/Lvs(144.2±37.1)μg/L](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7例)血清IAP和sE-cad则无显著变化[(659.8±58.9)μg/mLvs(676.1±50.7)μg/mL;(153.2±20.5)μg/Lvs(149.8±31.7)μg/L](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IAP和SE-cad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结论动态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IAP和SE-cad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手术
下载PDF
血清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传文 邹晓平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评价血清CA19—9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RIA法测定65例胰腺癌和33例良性消化道病变病人血清CA19—9含量,部分病例同时测定血清CEA含量。结果胰腺癌病人与良性消化道病变者相比血清CA19—9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 目的 评价血清CA19—9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RIA法测定65例胰腺癌和33例良性消化道病变病人血清CA19—9含量,部分病例同时测定血清CEA含量。结果胰腺癌病人与良性消化道病变者相比血清CA19—9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其对胰腺癌诊断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91.8%。结论 血清CA19-9检测对胰腺癌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疑诊病例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A19—9 血清 诊断意义 消化道病变 良性 病人 结论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3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3
作者 高飞 姚志新 +5 位作者 朱立宁 徐萍 龚燕芳 满晓华 张尤历 徐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1-884,I0002,共5页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2例配对人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NMT3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2例配对人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NMT3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胰腺癌组织中DNMT3a的表达,并对胰腺癌组织中DNMT3a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NMT3a蛋白表达量为0.64±0.2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0.15±0.12(P<0.01)。DNMT3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59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DNMT3a阳性表达率为66.1%(39/59),癌旁组织中DNMT3a阳性表达率为0,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各临床病理参数的DNMT3a高表达与低表达间比较,DNMT3a的高表达与TNM分期高和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结论 DNMT3a高表达可能是胰腺癌的特征之一,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胰腺癌组织中DNMT3a高表达在胰腺癌的侵袭力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 病理
下载PDF
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李兆申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疾病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国胰腺疾病研究发展概况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继尧 邹文斌 李兆申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膜后的隐匿器官,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因此能够参与食物消化和血糖调节过程。胰腺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这三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 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膜后的隐匿器官,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因此能够参与食物消化和血糖调节过程。胰腺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这三大疾病的发病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新近报道每年10万人口中新发34例,发生重症化后病死率明显上升;CP虽然发病率不高(9.6/10万),但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生存质量差。胰腺癌俗称“癌中之王”,其病死率高(7/10万),生存期短,五年生存率不到10%[1]。中国学者对胰腺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通过近20年的努力,建立了MDT胰腺病研究平台,使研究能力和临床诊治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慢性胰腺炎 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 胰腺病学 胰腺癌 胰管结石 发展概况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bFGF、ColⅣ、H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旭平 阎莉荣 +2 位作者 毕胜利 黄文 朱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77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并...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77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组治疗前bFGF、ColⅣ和HA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卵巢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bFGF、ColⅣ和HA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bFGF、ColⅣ和HA则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IV型胶原 透明质酸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和平 邹多武 黄文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GF-UM30P穿刺超声内镜对62例胰腺肿瘤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检查,而后将采集到的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2例胰腺肿瘤中胰腺癌36例,胰管内肿瘤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GF-UM30P穿刺超声内镜对62例胰腺肿瘤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检查,而后将采集到的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2例胰腺肿瘤中胰腺癌36例,胰管内肿瘤7例,假性囊肿8例,囊腺瘤5例,淋巴瘤3例,炎性假瘤2例,转移性淋巴瘤1例。经EUS-FNA 56例获得成功,其中穿刺成功的实性病灶均获得满意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良恶性肿瘤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90%,诊断准确率为100%、87%。仅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结论EUS-FNA诊断胰腺肿瘤的准确率高,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极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及内镜诊治研究
8
作者 周和平 邹多武 +2 位作者 李兆申 孙振兴 杜慎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4-715,F0003,共3页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病理过程 体征及症状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脲酶·方法论
9
作者 路又可 肖进 许国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31,共4页
近十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幽门螺杆菌(HP)的分离培养成功及其致病性的确认。然而,HP是怎样分离成功的,它在胃内分布的实际情形是如何探明的,高度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 近十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幽门螺杆菌(HP)的分离培养成功及其致病性的确认。然而,HP是怎样分离成功的,它在胃内分布的实际情形是如何探明的,高度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陷入困境的抗HP治疗又因何出现转机,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每一过程都颇为曲折,其中不乏常规思维方式给人们造成的困惑,更闪烁着奇思妙想导致成功的人类智慧之火花。揭示其研究经过,展现这些火花迸发的轨迹,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不无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病因学 病理学 幽门螺杆菌 脲酶
下载PDF
宫颈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10
作者 王旭平 黄文 +1 位作者 朱伟 艾雅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增高[(688.5±53.3)μg/mLvs(479.1±48.4)μg/mL],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6.24±0.64)%vs(8.33±0.7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根治性手术组(35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511.3±54.8)μg/mLvs(668.2±44.2)μg/mL](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6.96±0.34)%vs(6.12±0.51)%](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9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657.2±58.3)μg/mLvs(674.9±48.7)μg/mL;(6.12±0.41)%vs(6.18±0.37%)](P>0.05)。结论提示宫颈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二者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AP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手术
下载PDF
以头皮结节为首发症状的胰腺恶性淋巴瘤1例
11
作者 周和平 李淑德 +1 位作者 李兆申 李奕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胰腺 恶性淋巴瘤 头皮结节
下载PDF
人源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G10抑制HBV复制
12
作者 刘博伟 王伟 +7 位作者 孙锁锋 兰玲 袁媛 靳钰炜 张昊 韩双印 李修岭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人源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动剂G10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目的观察人源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动剂G10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采用不同浓度的G10处理,qRT-PCR法检测PBMCs、细胞IFN-β、TNF-α、IL-28A、IL-29mRNA表达和人单核细胞(THP1)IFN-β mRNA表达。用不同浓度G10处理过的THP1上清液刺激HepAD38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HBVDNA表达水平。结果G10处理的PBMCsIFN-β、TNF-α、IL-28A、IL-2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诱导IFN-β表达作用最强,可上调达678倍,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G10显著上调THP1细胞表达INF-β mRNA(P<0.05),在G1050μmol/L时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G10明显抑制HepAD38细胞HBVDNA,最高抑制率可达14.8%。而G10直接刺激HepAD38细胞却无类似效应。结论人源STING激动剂G10能够诱导PBMCs和THP1分泌IFN-β为主的细胞因子。该研究证实了激活STING通路能够诱导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HBV作用,同时也证实开发人源小分子STING激动剂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年,广州)
13
作者 李兆申 廖专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05-712,共8页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近年来,CP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近年来,CP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牵头组织消化内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照多部国际CP指南,对我国《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1]进行了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诊治指南 广州 中国医师协会 循证医学证据 难治性疾病 专业委员会 迁延不愈
下载PDF
回复关于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5
14
作者 王兴鹏 李兆申 +1 位作者 杜奕奇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8-648,共1页
尊敬的读者: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次修订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指南的关注和建议。尽管指南的更新经过国内专家的多次讨论,但因为时间关系,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另外因为篇幅所限,所以有些变动的地方没有解释原因... 尊敬的读者: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次修订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指南的关注和建议。尽管指南的更新经过国内专家的多次讨论,但因为时间关系,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另外因为篇幅所限,所以有些变动的地方没有解释原因。对您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请教了一些专家,因为也有其他读者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作为指南的执笔者之一,请允许我们在此简单解释一下,有不确切之处,敬请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诊治指南 中国 复关 上海 时间关系 读者 专家
原文传递
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34
15
作者 柯关云 孙晓红 +4 位作者 钱家呜 邹多武 许国铭 赵卡冰 程留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评估复方消化酶(商品名:美尼)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食欲不振、饱胀、腹部不适和腹胀症状总积分≥20分的消化不良患... 目的评估复方消化酶(商品名:美尼)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食欲不振、饱胀、腹部不适和腹胀症状总积分≥20分的消化不良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分别服用安慰剂和复方消化酶2粒/次,3次/d,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周消化不良症状的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21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治疗组105例,安慰剂组111例。治疗组在治疗1、2周及停药1周消化不良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64.76%、77.05%和66.99%,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27.93%、37.84%和29.36%(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药物治疗 复方消化酶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菁 房静远 +3 位作者 李兆申 谢鹏雁 许乐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19-622,共4页
目的 评价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在首次服药后的起效时间和药物经济学.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设计.将2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铝碳酸镁组和... 目的 评价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在首次服药后的起效时间和药物经济学.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设计.将2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铝碳酸镁组和奥美拉唑组,各组连续服药2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铝碳酸镁组服药后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药物的成本效应.结果 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2周后,铝碳酸镁片组总有效率为85.71%;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0.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上腹痛发生后,首次服用铝碳酸镁后上腹痛缓解的中位起效时间估计值为0.417 h.铝碳酸镁组平均每治疗1例有效患者的费用为122.29元,奥美拉唑组为242.95元.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口干、腹胀、头痛和打嗝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铝碳酸镁咀嚼片能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快速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其成本效应比显著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综合征 铝碳酸镁咀嚼片
原文传递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邹多武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2-903,共2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是常见的内科急症。近年来,世界各国医师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较大进展。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应用 诊治 内科急症 治疗方法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天成 许国铭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3岁以上人口中感染率高达9.09%,全国约1.3亿人口感染HBV,部分慢性HBV感染者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可合并肿瘤,在用细胞毒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药物所致的HBV再激活,导致肝功能损...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3岁以上人口中感染率高达9.09%,全国约1.3亿人口感染HBV,部分慢性HBV感染者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可合并肿瘤,在用细胞毒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药物所致的HBV再激活,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应引起国内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HBV再激活 化学治疗 慢性HBV感染者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损害 感染率
原文传递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多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常见急症,文献报道年患病率为50/10万~150/10万,社会经济地位差者患病率高,1957年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6%,1997年仍高达11%。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还有一定难度,内镜下止血目前仍是活动性出血的首选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常见急症,文献报道年患病率为50/10万~150/10万,社会经济地位差者患病率高,1957年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6%,1997年仍高达11%。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还有一定难度,内镜下止血目前仍是活动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社会经济地位 活动性出血 内镜下止血 住院患者 治疗方法 患病率
原文传递
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峻 许国铭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7-789,共3页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T)类似物,可抑制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肠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对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最近,国内...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T)类似物,可抑制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肠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对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最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奥曲肽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免疫调节等多个靶点产生抗肿瘤作用,因此,奥曲肽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 消化系疾病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细胞增殖 选择性抑制作用 八肽生长抑素 肿瘤细胞凋亡 生长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