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辰尧 余博臣 +1 位作者 鲁强 杨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3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两组人群...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3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检查以及颈椎日本骨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CT量化参数(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以及椎管容积占有率)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手术前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量化参数和DTI参数。随后根据临床疗效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有效组(n=97),无效组(n=23)。比较两组CT量化及DTI参数,并分析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低于对照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间盘切除骨融合术或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高于术前,ADC值则低于术前(P<0.05)。有效组患者术后的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高于无效组,ADC值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性椎管容积相近(P>0.05)。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及FA值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422、0.403、0.539,P<0.05),ADC值则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598,P<0.05)。结论:CT和DTI均能够有效反映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与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颈椎功能 疗效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及影像学评分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思明 周菲菲 吴国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5期551-558,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进行CT评分和分期。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10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胸部CT图像,包括病变累及范围、分布模式、形态及密度等特点,并对病灶累及范围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88例患...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进行CT评分和分期。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10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胸部CT图像,包括病变累及范围、分布模式、形态及密度等特点,并对病灶累及范围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88例患者胸部CT见异常表现,累及两个及以上肺叶的有74例(72%),病灶以外周/胸膜下分布为主(60例,58%)。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的有29例(28%),53例(51%)为磨玻璃及实变混合影,其内部常见网格影(32例,31%)和增粗血管(33例,32%)。仅有两患者见胸腔积液,无一例见肺空洞及增大淋巴结。CT评分显示纳入的病例≤5分的有84例(81%),6~10分的有16例(15%),11~15分的有4例(4%),无一例≥16分。结论:COVID-19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半定量评分对评估病情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CT 诊断 影像学评分
原文传递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仇志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以肝内外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以肝内外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肝内外病理学检查,60例肝癌患者中,Ⅰ期22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A期5例,ⅣB期3例;其中块状型肝癌20例,结节型肝癌18例,小肝癌14例,弥散型肝癌8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分期结果与肝内外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08,P=0.000)。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60例患者中块状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小肝癌、弥散型肝癌的T_(1)WI主要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主要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同b值下(300、800 s/mm^(2))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小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通过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可进行肝癌分型及分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影像学特征 病理分期
下载PDF
骨科外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德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9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外科护理中应用中医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80例骨科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奇偶法随机分配80例患者为中医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给予中医外... 目的探讨骨科外科护理中应用中医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80例骨科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奇偶法随机分配80例患者为中医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给予中医外科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率及疼痛(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5.00%,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2.50%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外科护理中应用中医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疼痛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外科护理 中医外科
下载PDF
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宏菁 《大医生》 2018年第11期3-4,共2页
目的总结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3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影像,总结诊断特点。结果弥漫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 目的总结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3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影像,总结诊断特点。结果弥漫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和炎性斑片影。结论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和炎性斑片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在大脑皮层静息态fMRI的表现
6
作者 叶煜晟 陈剑飞 +1 位作者 余媛 仇志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8-19,35,共3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SNHL)患者治疗前后在大脑皮层静息态fMRI的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0例SS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周期为20 d的治疗,统计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计算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SNHL)患者治疗前后在大脑皮层静息态fMRI的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0例SS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周期为20 d的治疗,统计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3 d及治疗结束后进行2次fMRI扫描,比较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fMRI变化。结果治疗后痊愈患者59例、显效50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33%(128/150)。有效患者治疗前后ALFF信号存在差异,其中治疗后ALFF信号升高脑区为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内侧回、右侧海马旁回及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信号降低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及右侧楔叶、右侧补充运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后fMRI差异变化主要发生于颞上、中、下回,治疗后,颞下回ALFF信号升高,颞中回及颞上回ALFF信号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和无效SSNHL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信息会在不同脑区发生改变,相应的发生不同脑区的激活,为评估SSNHL疗效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鼻咽部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与sIL-2R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宏菁 叶煜晟 江文婷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7-1620,共4页
本文分析鼻咽部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相关性。选取155例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鼻咽镜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非腺样体肥大的7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患... 本文分析鼻咽部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相关性。选取155例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鼻咽镜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非腺样体肥大的7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腺样体与鼻咽部口径的比值(A/N)升高(P<0.05)。与Ⅰ度肥大程度患儿相比,Ⅱ度肥大程度、Ⅲ度肥大程度患儿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值升高,sIL-2R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Ⅱ度肥大程度患儿相比,Ⅲ度肥大程度患儿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值和sIL-2R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值与sIL-2R表达水平正相关(P<0.05)。鼻咽部CT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与sIL-2R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腺样体肥大 鼻咽部CT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下载PDF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宏菁 《当代医学》 2019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实施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检测方式分组:CT组(n=20)、磁共振组(n=60),CT组实施CT检查,磁共振组实施弥散加权磁共...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实施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检测方式分组:CT组(n=20)、磁共振组(n=60),CT组实施CT检查,磁共振组实施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组对Ⅱb期、Ⅲa期检出率及总检出率较CT组明显升高(P<0.05)。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盆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85.7%、特异性97.4%较CT检查57.1%、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盆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93.3%较CT检查75.0%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实施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宫颈癌 盆腔 腹腔 淋巴结转移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数字X线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伟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6期150-152,15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及DR检...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及DR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骨折的检出率及检查时间、检查费用。结果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典型DR片图像特征为椎体压缩变扁;CT图像显示椎体后缘异常及骨折线。CT检查方法组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检出率为95.00%,高于DR检查方法组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方法组所需检查时间长于DR检查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费用高于DR检查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可作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结合CT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型骨折 数字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下载PDF
比较3.0T磁共振与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术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驰 钱坤 +3 位作者 陈裔军 谢嘉俊 魏颖 吴国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MRI)与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肛瘘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与TRUS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TRUS...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MRI)与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肛瘘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与TRUS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TRUS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肛瘘分型检出情况以及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手术结果确诊,100例肛瘘患者中,62例括约肌间型瘘,29例经括约肌型瘘,4例括约肌上型瘘,5例括约肌外型瘘;主管104条,支管92条,内口152个;脓肿60个。MRI检查方式下主管、支管、内口检出符合率高于TR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下脓肿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肛瘘分型的准确性为96.00%(96/100),高于TRUS的86.0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度量,MRI诊断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为(Kappa=0.925,P=0.000)高于TRUS诊断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39,P=0.000)。结论3.0T MRI对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测评估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无损伤;TRUS也具较高准确性,且检查快速、操作简便;MRI准确性高于TRUS,但检查的快速简便性弱于TRUS,需根据情况选择或两者结合,术前准确评估,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3.0T磁共振 直肠腔内超声 肛瘘分型
下载PDF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血管成像在咯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文婷 刘建军 占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检查,以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因咯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参照评价CTA对病变血管征象的检出符合情况和咯血责任血管数量的检出符合情况,分析咯血病变的CTA影像学表现。结果双期CTA对病变血管征象的检出符合率为81.14%,其中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和肺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符合率均为100.00%,支气管动脉的符合率为98.55%,肺外体循环动脉的检出符合率为72.09%,体肺动脉分流的符合率为29.27%;CTA的病变血管数量检出符合率为97.16%,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能够辅助医师清晰观察咯血患者的肺部基本病变,主要包括胸膜病变、肺结核、肺毁损、肺纤维化,还可清晰显现肺动脉源性出血病变、体肺动脉分流征象。结论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期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能够有效检出咯血责任血管,为医师了解病变血管的位置、走行、开口位置及发现体动脉或肺动脉源性出血等病变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咯血 栓塞治疗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先水 段早辉 +6 位作者 毛青青 林国刚 叶义 吴春江 苏青青 宋尚龙 朱立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均经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其中47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均经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其中47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5例以胸闷、其他部位不适或体检就诊。观察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单发溃疡48例,多发溃疡4例。52例患者中并发主动脉壁内血肿35例,并发假性动脉瘤2例,并发主动脉夹层2例;30例伴有心包积液或(和)胸腔积液,其中2例为中等量血性胸腔积液。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粥样硬化 溃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评估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振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7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评估胃癌(SC)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S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一名资深主任医师与两名副主任医师组成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评估胃癌(SC)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S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一名资深主任医师与两名副主任医师组成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小组,根据SC患者术前MSCT增强扫描影像结果,对SC患者进行TNM分期,以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MSCT术前TNM分期情况与病理诊断TNM分期情况。结果MSCT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准确率为72.00%,Kappa值为0.612;N分期准确率为80.00%,Kappa值为0.590;M分期准确率为96.00%,Kappa值为0.883。结论MSCT增强扫描以旋转轴线多角度观察成像,能对SC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程度有较精准的诊断,可作为SC术前进行TNM分期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术前TNM分期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舒宏春 郑驰 +1 位作者 钱坤 邓辉球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2期123-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医的65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实施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20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2...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医的65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实施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20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20例胃癌患者实施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对比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的效果。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胃癌T_(1~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71.4%、83.3%、66.7%,对胃癌N_(0~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75.0%、40.0%;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癌T_(1~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0.0%、50.0%、90.0%、75.0%,对胃癌N_(0~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60.0%、71.4%;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癌T_(1~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80.0%、87.5%、100.0%,对胃癌N_(0~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90.0%、83.3%。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各有其优势,为保证确诊率,应对患者实施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胃癌 术前分期 效果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建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全部观察对象均于介入栓塞治疗前接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以及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和支气管动...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全部观察对象均于介入栓塞治疗前接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以及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和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证实,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共检出出血动脉236例,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检出出血动脉214例,但两者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接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CTA 大咯血 介入栓塞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葛婷 刘振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MT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脊髓损伤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腰背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脊髓损伤(Frank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情绪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腰背部疼痛数字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使用PMT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损伤脊髓恢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康复 应用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仇志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联合应用于乳...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联合应用于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17例为良性病变,43例为恶性病变;DCE-MRI联合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95.35%(41/43);联合检查检测出良性14例,检出率为82.35%(14/17)。经Kappa一致性检验,DCE-MRI及DWI联合检查乳腺病变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1,P=0.000);恶性病变患者流出型曲线分布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1×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对照手术病理,乳腺良恶性病变DWI影像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病变 一致性检验 影像学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三孔电视胸腔镜在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奕 王慧芳 +2 位作者 仇志亮 江章贵 徐友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67-69,7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术辅助三孔电视胸腔镜在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60例胸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三孔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术辅助三孔电视胸腔镜在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60例胸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三孔电视胸腔镜下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根据CT增强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及术中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根据CT数据建立三维图像,并以此进行术前规划及术中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前纵隔脂肪软组织残留1例,两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术辅助三孔电视胸腔镜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三孔电视胸腔镜 胸腺扩大切除术 胸腺瘤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先水 苏青青 +4 位作者 毛青青 朱立文 林国刚 叶义 段早辉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行彩超和MD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CCHD诊断资料。结果 35例CCHD共112处畸形病变;其中心内结构畸形实际存在49处,MDCT、彩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5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行彩超和MD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CCHD诊断资料。结果 35例CCHD共112处畸形病变;其中心内结构畸形实际存在49处,MDCT、彩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59%、97.96%,MDCT诊断准确率低于彩超(χ~2=8.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外畸形结构实际存在63处,MDCT、彩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5%、66.67%,MD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χ~2=14.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CT与彩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8.21%。结论 MDCT对CCHD心外畸形结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但是对心内畸形结构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彩超。将MDCT与彩超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CCHD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