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1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习与发展中心的农业高校育人路径探究——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丹 张华英 +2 位作者 李曼 霍晨光 张鑫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64,82,共5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农业农村专业化人才。本文以学习与发展中心为载体,强化顶层设计、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提升性的学习支持课程及工作坊,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多维度、发展性的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农业农村专业化人才。本文以学习与发展中心为载体,强化顶层设计、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提升性的学习支持课程及工作坊,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多维度、发展性的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实现中心功能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学习与发展中心 育人路径
下载PDF
高等学校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索--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樊东 王晓云 +2 位作者 潘春青 田丽娟 唐鑫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28-30,共3页
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对高等学校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和关键环节,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纲要、基本框架、运行流程和具体实施条件,从多个角度不断完善院级保障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机... 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对高等学校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和关键环节,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纲要、基本框架、运行流程和具体实施条件,从多个角度不断完善院级保障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形成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系统,并对构建后的体系进行实施和完善,旨在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纲要 框架 流程 组织管理 监控和评价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东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抽样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俊波 高运来 樊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文章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从政治态度、恋爱观、择业就业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一种复杂的弹性,基本面是阳光、积极的。但是,在一些领... 文章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从政治态度、恋爱观、择业就业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一种复杂的弹性,基本面是阳光、积极的。但是,在一些领域、个别群体中受域外思想、现代网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迷失、徘徊等情绪或情感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恋爱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发挥网络阵地的德育功能、提升心理健康的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办法,从而为农业与非农业院校分类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动态 调查分析 对策
下载PDF
高等院校毕业学年课程设置及考评体系改革——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4
作者 刘健 张伟 王晓云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年第4期17-18,共2页
文章针对高校毕业学年中研究生备考、工作实习与正常授课过程间的矛盾,提出增设实践实验性课程、增加前沿领域知识讲授及增设网络共享课程的课程设置改革措施。同时,提出完善课堂协同管理机制和重建成绩评价体系的课程考评体系改革方案... 文章针对高校毕业学年中研究生备考、工作实习与正常授课过程间的矛盾,提出增设实践实验性课程、增加前沿领域知识讲授及增设网络共享课程的课程设置改革措施。同时,提出完善课堂协同管理机制和重建成绩评价体系的课程考评体系改革方案。相关改革措施和方案的提出,有助于提高毕业学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参与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考评体系 网络共享课程
下载PDF
“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创新——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爽 谢桐音 +1 位作者 潘春清 张俊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4期181-182,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植物检疫工作的作用愈发凸显,新形势下对高校植物检疫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对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植物检疫工作的作用愈发凸显,新形势下对高校植物检疫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对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检疫学 实践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团队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研究趋势与展望
6
作者 聂堂哲 廖思寒 杜崇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5期42-45,49,共5页
为精准把握中国农业水利专业教学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中国农业水利专业教学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探究其演进脉络,分析其研究历程和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根据知识图谱对农业水利专业教学研究进行可... 为精准把握中国农业水利专业教学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中国农业水利专业教学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探究其演进脉络,分析其研究历程和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根据知识图谱对农业水利专业教学研究进行可视化梳理和总结,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及量化研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研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是从初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到逐渐提出新的理论实践体系的过程,其中新兴研究趋势主要是新工科和专业认证,这与科技进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且仍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CITESPACE
下载PDF
提高农学专业农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2 位作者 孙聪姝 马春梅 龚振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1期169-170,共2页
本文针对农学专业的的特点,阐述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加强农业生产实习质量的重要性和措施,以期为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学专业 生产实习 对策措施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星邈 谢建国 +4 位作者 郑海洋 郭梦瑶 赵雨轩 王曙明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770.00 kg·hm^(-2)增长到2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 不同年代 主要性状 演变分析
原文传递
浅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促进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快速发展的措施
9
作者 张成亮 李铭丰 周世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6期26-26,共1页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市场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始建于1999年,2000年正式挂牌为黑龙江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200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第一届理事单位。年...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市场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始建于1999年,2000年正式挂牌为黑龙江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200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第一届理事单位。年经营各类农作物种子1500万斤左右,经营辐射黑龙江全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包括了全省积温带适栽品种,部分品种销往吉林、辽宁、内蒙、新疆、江苏、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经过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种子批发基地,是全省种子行情的晴雨表,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资市场 农业部 定点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作物种子 高新技术产品 综合市场
下载PDF
东北雨养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产量与品质表现
10
作者 石瑛 宋雪微 +1 位作者 商靖雯 杨晓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为探究东北雨养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产量与品质表现,阐明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性状差异和氮钾肥吸收规律,为推广应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品种升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农314和东农322为试验材料,并以大西洋为对照品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 为探究东北雨养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产量与品质表现,阐明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性状差异和氮钾肥吸收规律,为推广应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品种升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农314和东农322为试验材料,并以大西洋为对照品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肥、高钾、高钾高氮3个氮钾配比,分析不同降雨量及不同施肥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性状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最佳为东农314。两个加工型新品种在单株产量和单株薯数上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大西洋;在块茎形成期雨量适宜年度下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和各项品质表现较好,在块茎膨大期降雨充足年度下单株产量和单薯重较高。不同品种对氮钾肥调控反应不同,东农314在施用150kg·hm^(-2)钾肥的高钾处理下多数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较好;东农322在常肥处理下施用氮肥109.5kg·hm^(-2)、钾肥112.5kg·hm^(-2)时单薯重、商品薯率、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加工型品种 雨养区 氮钾肥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田玉妹 刘士彬 董守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9期168-169,共2页
试验以春玉米东农264为试验材料,采用中耕、免中耕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在秋季玉米收获后,测定玉米穗长、穗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含水量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春玉米产量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玉米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 中耕 免中耕 产量影响
下载PDF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侯云龙 李健琳 +5 位作者 李明姝 赵晶洁 崔正果 陈健 颜秀娟 郑宇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248.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6.1%。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01.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3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在吉林省南中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承德地区以及甘肃省张掖地区进行春季播种。该品种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肥力优化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模式选育而成的,这种选育模式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如果优化有机和无机的配施比例,吉育513将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抗病 国审 吉育513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杂草对9类常用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红 王月超 +3 位作者 孙莹 高红 陶波 韩玉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靶标位点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的靶标抗性,另一种是杂草对除草剂吸收、转运、固存和代谢等一个或多个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导致的非靶标抗性。本文综述了杂草对9类不同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性杂草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除草剂 作用方式 非靶标抗性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室内室外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李莎 刘智蕾 +1 位作者 龚振平 马献发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为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中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扎实巩固学生对每个... 为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中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扎实巩固学生对每个实验内容与方法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进行计算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造能力进而增加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实验 实验安排 思维拓展 实践能力 兴趣培养
下载PDF
“种子学”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的实践
15
作者 张彬彬 张悦 张林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科研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提高实验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科研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提高实验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思政教育核心价值的探讨以及农学专业课程“种子学”教学特点的分析,对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的课程建设进行实践,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为农业院校专业教学及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 专业课 课程思政建设 农学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GmBADH1基因改变大豆耐盐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宇欣 刘欣玥 +4 位作者 孙建强 李晓菲 郭潇阳 周雅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耐盐基因功能鉴定对于大豆品种改良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盐害胁迫下作物通过合成和积累甜菜碱作为渗透保护剂,减小盐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BADH基因已在多种植物中被证实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但在大豆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 耐盐基因功能鉴定对于大豆品种改良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盐害胁迫下作物通过合成和积累甜菜碱作为渗透保护剂,减小盐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BADH基因已在多种植物中被证实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但在大豆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克隆了GmBADH1基因,qRT-PCR显示该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根中的表达丰度最高。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将CRISPR/Cas9系统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到大豆品种JACK中,产生了3种可以调控大豆耐盐性状的靶向突变,均发生在编码区,分别为缺失19 bp、插入1 bp、插入9bp替换2 bp。前两者,过早出现的终止密码子,使其均产生截断的BADH1蛋白,后者发生移码突变。在出苗期和苗期分别对突变纯合植株进行盐处理,结果表明,出苗期耐盐性与野生型相比显著下降,苗期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这说明GmBADH1基因可能主要调控出苗期的耐盐性状。本研究为深入挖掘大豆耐盐基因和培育大豆耐盐品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ADH1 CRISPR/Cas9 耐盐性
下载PDF
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
17
作者 陈晓叶 许鑫 +8 位作者 张春蕾 袁珊 陈福禄 蒋炳军 武婷婷 辛大伟 孙石 陈庆山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芽为接穗,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以出苗后4~6 d的大豆子叶植株为砧木,以不生根、生根少或根系污染的再生芽为接穗,构建嫁接复合体,再生芽的成活率达到79.8%±4.9%。此外,将再生芽分成2~3个茎段,分别做接穗创制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嫁接植株,其繁殖种子总数(234.5±39.1粒)较通过组织培养系统得到的单个植株(83.7±13.2粒)提高1.8倍。综上,本研究提出的以子叶植株为砧木、再生芽为接穗的嫁接方法省去了再生芽生根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和根系易污染等问题,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缩短再生芽的繁殖周期,扩大再生芽的种子产量,进而显著提高再生芽的繁殖系数。该技术对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实现再生植株的工程化快繁具有重要意义,对解决其它双子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生根困难问题、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再生芽 生根 子叶植株 嫁接
下载PDF
大豆B类花器官特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王曦昕 蒋炳军 +4 位作者 袁珊 武婷婷 孙石 张亮生 韩天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大豆花器官较小且闭花授粉,导致人工杂交效率低,品种遗传基础狭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APETALA3(AP3)和PISTILLATA(PI)作为花发育ABCDE模型中的B类基因,共同控制花瓣与雄蕊的形成,在花器官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大豆中B类基... 大豆花器官较小且闭花授粉,导致人工杂交效率低,品种遗传基础狭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APETALA3(AP3)和PISTILLATA(PI)作为花发育ABCDE模型中的B类基因,共同控制花瓣与雄蕊的形成,在花器官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大豆中B类基因的进化模式,并探究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豆B类基因进行了基因结构、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共线性、单倍型分析及物理性质预测等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基因组中11个B类基因,分别属于3个亚组,其中GmAP304(Glyma.04G027200)、GmAP306(Glyma.06G027200)、GmAP303(Glyma.03G111500)、GmAP316(Glyma.16G105600)和GmAP312(Glyma.12G118100)属于paleoAP3亚组,GmTM601(Glyma.01G169600)和GmTM611(Glyma.11G073700)属于TM6亚组,GmPI13(Glyma.13G034100)、GmPI14(Glyma.14G155100)、GmPI04(Glyma.04G245500)和GmPI06(Glyma.06G117600)属于PI亚组,且各亚组B类基因结构相对保守;大豆B类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共有10个motif,其中motif 1、motif 4和motif 5与MADS结构域重叠。表达量数据分析显示,GmAP304、GmAP306、GmPI04、GmPI06、GmPI13、GmPI14、GmTM601和GmTM611在大豆花中有较高表达。结合单倍型分析发现,GmAP304、GmAP312、GmPI06、GmPI13和GmPI14在栽培大豆中只包含1种单倍型,比其它大豆B类基因更加保守,可能在控制花器官形成中行使更为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大豆花器官发育模型,进一步阐明B类基因的功能,为大豆花器官的改造提供分子靶点,对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拓宽品种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APETALA3 PISTILLATA MADS-BOX 花器官特征基因
原文传递
三维Al-TCPP MOF纳米片对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研究
19
作者 葛梦圆 刘真真 +4 位作者 狄伟轩 王娇 王新全 丁伟 齐沛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89,共10页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纳米片,并以Al-TCPP纳米片为吸附剂,构建了水体中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吸附去除方法。探究了Al-TCPP纳米片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对其吸附三唑类杀菌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获得最佳吸附去除条件;选取3种典型杀菌剂,研究了Al-TCPP纳米片对目标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等吸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该反应进行。采用本方法吸附不同环境水体中的三唑类杀菌剂,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不同环境水体中的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环境水体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去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CPP MOF纳米片 三唑类杀菌剂 吸附去除 环境水体
下载PDF
代表性春大豆种质资源叶片蔗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
作者 王象然 张大勇 +5 位作者 郑伟 张振宇 徐杰飞 赵星棋 孙长恒 吴雨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蔗糖是植物糖类源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本研究利用196份已重测序的国内外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该群体苗期叶片蔗糖含量,结合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蔗糖是植物糖类源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本研究利用196份已重测序的国内外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该群体苗期叶片蔗糖含量,结合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根据阈值筛选得到5个显著相关SNP位点,分别位于第15和20号染色体上,且在SNP位点上下游各100 kb搜索到27个相关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大豆叶片蔗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相对表达量分析鉴定得到Glyma.15G023800、Glyma.15G024000、Glyma.15G024600共3个与大豆叶片蔗糖含量相关基因。研究结果为探究大豆叶片蔗糖含量遗传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 蔗糖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