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饲料源小肽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建国 高学军 +4 位作者 佟慧丽 张宇翔 谢小来 伍浩楠 扈光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1,29,共3页
在奶牛精饲料中补充添加实验室独立研发生产的蛋白饲料源小肽产品,验证小肽对泌乳期奶牛的增乳及其改善乳品质的作用。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小肽分别按日粮的0.1%,0.3%,0.6%添加)。结果表明:试验期各组奶牛产奶量比试验前显著升高(P<0.... 在奶牛精饲料中补充添加实验室独立研发生产的蛋白饲料源小肽产品,验证小肽对泌乳期奶牛的增乳及其改善乳品质的作用。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小肽分别按日粮的0.1%,0.3%,0.6%添加)。结果表明:试验期各组奶牛产奶量比试验前显著升高(P<0.01),分别提高2.0%,6.1%,7.4%;乳脂率、乳蛋白质量分数都有较大提高,乳脂率分别提高0.8%,2.1%,2.9%,乳蛋白分别提高1.4%,1.7%,2.0%;乳糖质量分数及干物质质量分数也都有明显提高;从实际生产经济效益分析,0.3%添加量组要好于其他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奶牛 增乳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应用PMSG、氯前列烯醇药物提高奶牛场奶牛繁殖效率及缩短奶牛产犊间隔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奎忠 曲晨 +4 位作者 庞生 扈光辉 武浩南 刘广成 许佳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试验建立了有效的奶牛卵巢疾病治疗技术,探讨了影响奶牛场奶牛繁殖率的若干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G子宫内给药组, 0. 3mg剂量同 0. 2, 0. 4mg剂量相比,发情有效头数差异虽不显著(P>0.05),但效果好于 0. 2, 0. 4mg剂量;PG肌肉注射组,... 试验建立了有效的奶牛卵巢疾病治疗技术,探讨了影响奶牛场奶牛繁殖率的若干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G子宫内给药组, 0. 3mg剂量同 0. 2, 0. 4mg剂量相比,发情有效头数差异虽不显著(P>0.05),但效果好于 0. 2, 0. 4mg剂量;PG肌肉注射组,一次肌肉注射 0. 6mg剂量可有效地诱导卵巢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的奶牛发情,同肌肉注射 0. 4mg剂量相比,发情效果明显地好于 0. 4mg组,且差异显著(P<0.05),同二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发情有效头数差异不显著。对卵巢静止和卵巢机能不全所致的乏情母牛,PMSG只注射一次即能得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前列烯醇 PMSG 发情 奶牛场 产犊间隔 繁殖效率 剂量 肌肉注射 药物 宫内
下载PDF
分离后精子输精对超排奶牛卵子受精和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岳奎忠 罗明久 +2 位作者 武浩楠 孟凡伟 王耀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
研究应用性控精液对超排育成牛和成母牛输精,生产性控胚胎。结果表明:非性控精液组受精卵数同性控精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可用胚胎比例高于性控精液组(90.17%对89.73%,66.03%对63.57%)。育成牛群组受精卵比例高于成母牛群组... 研究应用性控精液对超排育成牛和成母牛输精,生产性控胚胎。结果表明:非性控精液组受精卵数同性控精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可用胚胎比例高于性控精液组(90.17%对89.73%,66.03%对63.57%)。育成牛群组受精卵比例高于成母牛群组(92.74%对84.93%)差异不显著(P>0.05);但可用胚胎比例显著高于成母牛群组(68.77%对55.28%)(P<0.05)。1次输2支性控精液组中,育成牛群组受精卵数、可用胚胎比例都显著高于成母牛群组(90.83%对79.69%,67.89%对53.13%)(P<0.05)。2次人工授精,每次输1支性控精液组中,育成牛群组受精卵及可用胚胎比例都显著高于成母牛群组(93.75%对87.41%,69.23%对56.3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分离 流式细胞仪 超数排卵 性控胚胎
下载PDF
日粮中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洪宝 高学军 +4 位作者 李庆章 乔彬 黄建国 武彩霞 扈光辉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5期234-236,共3页
研究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体质量、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泌乳180d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0.5%和1%发酵肽实验组。结果表明:0.5%和1%发酵肽实验组奶... 研究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体质量、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泌乳180d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0.5%和1%发酵肽实验组。结果表明:0.5%和1%发酵肽实验组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升高(P<0.01),产奶量分别提高11.0%和13.7%,乳蛋白率分别提高5.6%和6.6%,乳脂率分别提高7.0%和7.5%,乳干物质率分别提高0.25%和0.67%,乳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可以很好地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必需氨基酸 发酵肽 中国荷斯坦奶牛 产奶量 乳蛋白率 乳脂率
下载PDF
松花江奶牛场奶牛不孕症的病因调查
5
作者 武浩南 庞生 岳奎忠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7年第4期24-25,共2页
奶牛的不孕症是指奶牛由于生殖机能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暂时的或永久的不能繁殖的疾病。它对奶牛生产的发展危害较大。
关键词 奶牛不孕症 病因调查 奶牛场 松花江 生殖机能 奶牛生产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蛋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剑虹 李林 +2 位作者 姚昆 李惠堂 包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1期58-61,72,共5页
试验通过对比舍外散放蛋鸡与舍内笼养蛋鸡在体重、胫长和胫围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饲养方式对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散放鸡体重在8、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长在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 试验通过对比舍外散放蛋鸡与舍内笼养蛋鸡在体重、胫长和胫围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饲养方式对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散放鸡体重在8、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长在10、12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散放鸡胫围在10周龄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鸡。笼养鸡和散放鸡各周龄的胫长和胫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匀度均高于或等于80%。两组蛋鸡各周龄体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体重均匀度呈逐级递增状态,6周龄蛋鸡体重均匀度较低,到12周龄时均匀度已达到80%。两组蛋鸡的生产性能各指标均达到海兰褐蛋鸡饲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饲养方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快速加压氨化对稻秸超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惠堂 李剑虹 +1 位作者 陈冬华 郭大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9,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加压氨化后水稻秸秆在瘤胃不同时间段降解的超微形态变化,探明快速加压氨化条件下的氨化效果及不同氨化压强对秸秆的氨化作用。水稻秸秆经快速加压氨化(氨化压强0.1、0.2、0.3 MPa)后,取稻草的茎连同未氨化的对照样植入... 用扫描电镜观察加压氨化后水稻秸秆在瘤胃不同时间段降解的超微形态变化,探明快速加压氨化条件下的氨化效果及不同氨化压强对秸秆的氨化作用。水稻秸秆经快速加压氨化(氨化压强0.1、0.2、0.3 MPa)后,取稻草的茎连同未氨化的对照样植入瘘管羊瘤胃内,分别消化6、12、24、48、72 h,取出后立即制作电镜样品。结果表明:快速加压氨化明显加快水稻秸秆薄壁组织、厚壁组织(主要是次生细胞壁)和维管束组织的韧皮部在瘤胃中的降解。处理组比对照组薄壁组织、大维管组织的韧皮部瘤胃降解时间分别缩短48、24 h以上;小维管组织瘤胃内降解未见明显变化;处理组厚壁组织的次生壁从48 h开始到72 h仍在瘤胃降解中,对照组厚壁组织的次生壁瘤胃降解变化不明显;处理组与对照组厚壁组织的初生壁、表皮组织没有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快速加压氨化 稻桔草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