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米根霉的鉴定及其发酵产乳酸研究
1
作者 王世伟 王卿惠 刘伊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5,93,共6页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能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北大仓白酒大曲中分离一株霉菌,经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鉴定,将其命名为米根霉WSW-LYN-001;对该菌株产乳酸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其...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能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北大仓白酒大曲中分离一株霉菌,经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鉴定,将其命名为米根霉WSW-LYN-001;对该菌株产乳酸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产乳酸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以葡萄糖为碳源,在48 h后,米根霉发酵液pH达3.2左右,发酵84 h后乳酸产量可保持在70 g/L左右;传代次数会影响菌丝团形态,出现絮状和球状菌丝团,进而影响乳酸产量;发酵60 h后,球状菌丝团发酵液中乳酸产量比絮状菌丝团的更高;球状菌丝团经pH和中和剂CaCO_(3)优化后,在初始pH为7、发酵60 h后,乳酸产量最高达134.2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菌种鉴定 乳酸生产
下载PDF
野生大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樊金萍 柏锡 +4 位作者 李勇 纪巍 王希 才华 朱延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81-1587,共7页
干旱、盐碱和低温等非生物逆境是危害作物诸多因素中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可以使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目前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可利用的抗性基因是提高植物抗性的重要途径。东北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基因克隆的理想材料。从低... 干旱、盐碱和低温等非生物逆境是危害作物诸多因素中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可以使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目前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可利用的抗性基因是提高植物抗性的重要途径。东北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基因克隆的理想材料。从低温(4℃)、干旱(30%PEG)及盐胁迫(200mmolL-1NaCl)处理的东北野生大豆幼苗叶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并以此链为模板,从已构建的盐胁迫全长cDNA文库和东北野生大豆盐胁迫EST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渗透胁迫直接相关的EST序列,根据该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扩增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经Blast比较分析,确定所获得的SAMS基因全长序列。构建以pBI121为基础的CaMV35S启动子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烟草,获得了180株转基因烟草,并进行了低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生理指标,分析了基因的功能。野生大豆的SAMS基因在烟草中的超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抗低温、干旱和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SAM合成酶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下载PDF
接种污泥预处理对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婉茜 任南琪 +2 位作者 王相晶 张露思 曲媛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3-1287,共5页
Three parallel lab-scal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 reactor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start-up process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olasses wastewater.With other start-up parameters controlled the sam... Three parallel lab-scal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 reactor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start-up process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olasses wastewater.With other start-up parameters controlled the same,the effect of inoculating sludge pre-treatments was studied.Two methods of pre-treatments(pre-heating and pre-aer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the inoculating sludge in two reactors compared with a non-pre-treatment reactor(control re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ors with pre-treatment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start-up process than the control one.The hydrogen-producing bacteria were efficiently enriched at the start-up period,shortening the start-up process.At the end of the start-up stage,the acidification rate of the pre-treatment reactors was 10%—30% more than the control one,and hydrogen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1.69—1.82 times.Considering cost and feasibility,the authors suggest applying the pre-aeration method to treat the inoculating sludge to get more efficient start-up in the industrial scal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EGSB反应器 污泥 预处理 启动
下载PDF
利用SSR方法鉴定大豆品种纯度 被引量:71
4
作者 关荣霞 刘燕 +2 位作者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本研究以遗 75 - 14,中黄 14,中品 6 6 2和中品 6 6 1共 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对其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分析 ,以确定分析品种纯度所需的引物数 ,为大豆品种资源的保存及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11对... 本研究以遗 75 - 14,中黄 14,中品 6 6 2和中品 6 6 1共 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对其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分析 ,以确定分析品种纯度所需的引物数 ,为大豆品种资源的保存及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11对SSR引物对遗 75 - 14,中黄 14,中品 6 6 2各 10个单株的检测 ,发现中品 6 6 2纯度最高 ,遗 75 - 14次之 ,而中黄 14的纯度最低。用SSR引物对中品 6 6 1和中品6 6 2每 10个单株混合样品分析并经单株检测验证 ,其纯度分别为 99 0 %和 98 3%,研究结果表明 ,10个植株混合时 ,即使有一个单株为杂合位点也能被检测出来 ,并发现用 3- 5对位于不同连锁群的SSR引物可以对随机或混合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纯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纯度鉴定 SSR 品种纯度
下载PDF
生活垃圾微生物堆肥水溶性有机物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2 位作者 赵越 王世平 刘鸿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38,共4页
利用外源微生物(MS,ZJ)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在堆肥前后对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红外、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探讨外源微生物堆肥对水溶性有机光谱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不同处理水溶性有机物紫外、红外、荧光光谱形... 利用外源微生物(MS,ZJ)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在堆肥前后对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红外、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探讨外源微生物堆肥对水溶性有机光谱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不同处理水溶性有机物紫外、红外、荧光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特征峰强度有明显区别。与CK相比,接种微生物处理堆肥后,水溶性有机物紫外光谱280nm附近类肩峰明显减弱;红外光谱解析表明,水溶性有机物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族类物质增加;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进一步证实,水溶性有机物中多环芳族类化合物增加,其荧光光谱特征峰与污泥中富里酸相似。试验结果证实,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增加堆肥水溶性有机物芳构化程度,各处理芳构化程度依次为:MS+ZJ>ZJ>MS>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外源微生物 光谱
下载PDF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规律 被引量:17
6
作者 党秋玲 刘驰 +4 位作者 席北斗 魏自民 李鸣晓 杨天学 李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对堆肥不同时期的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16S rDNA的V3区,分析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DGGE图谱表明,随着堆体温度的升高,DNA条带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降温...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对堆肥不同时期的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16S rDNA的V3区,分析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DGGE图谱表明,随着堆体温度的升高,DNA条带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降温期出现了新的优势条带并趋于稳定,说明堆肥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发生了更替.对条带分布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55℃为界,将14个堆肥样品划分为2个族,族间的相似性仅为13%,说明堆肥过程中常温期(<55℃)和高温期(>55℃)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较大.对优势条带回收测序的结果表明:在升温期,堆肥堆体中检测到H.obtusa和人类排泄物中的细菌;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嗜热微生物Clostridium thermocellum成为堆肥高温期的优势细菌;当堆体温度小于55℃时出现了大量的未培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堆肥 PCR DGGE 细菌群落演替
下载PDF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42
7
作者 魏自民 王世平 +4 位作者 席北斗 赵越 何连生 姜永海 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利用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碳、富里酸、全氮、酸水解性有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堆肥前相比,降低幅度分别为53.00%、64.... 利用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及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碳、富里酸、全氮、酸水解性有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堆肥前相比,降低幅度分别为53.00%、64.73%、21.78%、22.80%.而腐殖质、胡敏酸、氨基酸态氮则分别在堆肥的第35d达到最低点,而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在堆肥的第21d达到最高峰.堆肥过程中,腐殖质与胡敏酸、酸水解有机态氮与全氮含量显著相关.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后胡敏酸分子的芳构化程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工厂化堆肥 腐殖质 有机态氮组分
下载PDF
生活垃圾微生物强化堆肥对放线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席北斗 党秋玲 +4 位作者 魏自民 李鸣晓 夏训峰 杨天学 陈凤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27-232,共6页
为了探讨微生物强化堆肥对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及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影响,在堆肥过程中接种高效细菌复合菌剂和真菌复合菌剂,并以不接种的堆体为对照,对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测定,并借助于PCR-DGGE方法... 为了探讨微生物强化堆肥对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及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影响,在堆肥过程中接种高效细菌复合菌剂和真菌复合菌剂,并以不接种的堆体为对照,对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测定,并借助于PCR-DGGE方法对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堆肥能缩短堆体起爆时间,并能有效提高堆体降温期和二次发酵期的温度;和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强化堆肥使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提高8.95%、12.72%和10.13%。DGGE图谱显示:2种堆肥方式的放线菌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微生物强化堆肥能增加堆体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能有效提高腐熟期的放线菌群落多样性,有利于堆肥腐熟。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在接种堆肥过程中检测到了放线菌门的棒杆菌属、分支杆菌属、链霉菌属、热孢菌属、迪茨菌属、糖丝菌属和放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微生物 堆肥 放线菌 PCR-DGGE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彪 常汝镇 +5 位作者 陶莉 关荣霞 闫丽 张明恢 冯忠孚 邱丽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大豆资源 ,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来分析其遗传变异 ,但农艺性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大豆育成品种的增加 ,有限的表型变异已难以详细阐明我国 2万余份大豆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 ,需要从DNA分子水平...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大豆资源 ,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来分析其遗传变异 ,但农艺性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大豆育成品种的增加 ,有限的表型变异已难以详细阐明我国 2万余份大豆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 ,需要从DNA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我国大豆资源遗传变异分布规律。本研究以 190份为大豆为初选核心种质的一个无偏样本 ,用 6 0对SSR引物扩增 ,获得 6 0 6个等位变异 ,平均每个位点有 10个等位变异 ,位点多态信息量范围从 0 5 5到 0 99,平均为 0 83。对 190份大豆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分析表明 ,SSR引物数增加到 5 0左右时 ,再增加引物 ,标准误变化很小。共表型矩阵之间的相关性测验显示 ,当等位变异数达到 5 70以上 ,相互之间相关性极显著。从实验材料中选取东北春大豆类型作为一个小样本进行共表型矩阵相关性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用SSR方法分析中国栽培大豆 (G max)遗传变异关系时 ,只有等位变异数达到一定的范围时 ,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当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变得相对较小时 ,分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所需的等位变异数目也相应降低。结合SSR位点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水平 ,能够找到分析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核心SSR引物。只有获得等位变异数在 5 70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栽培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引物数量
下载PDF
犬瘟热、犬冠状病毒联合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乔军 孟庆龄 +2 位作者 夏咸柱 何宏彬 范泉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用CDV、CCV特异性引物对同一样品中CDV和CCVRNA模板进行联合RT PCR扩增 ,并对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了两条大小与试验设计完全相符的特异性扩增带 ,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副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的核酸。敏感性试... 用CDV、CCV特异性引物对同一样品中CDV和CCVRNA模板进行联合RT PCR扩增 ,并对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了两条大小与试验设计完全相符的特异性扩增带 ,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副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的核酸。敏感性试验表明 ,该联合PCR能检测出 10 - 4倍稀释的CDV模板 (10 6 6 TCID50 / 0 1mL)和 10 - 3倍稀释的CCV模板 (10 5 9TCID50 /0 1mL)。通过对 7份临床发病犬病料的检测 ,其阳性检出率高于电镜负染检查。初步应用表明 ,此法具有高度敏感、特异、准确、快速等特点 ,适用于兽医临床对C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 犬冠状病毒 RT-PCR检测 应用 特异性引物 核酸 敏感性 CCV模板 电镜负染 兽医临床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荧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席北斗 魏自民 +5 位作者 赵越 李鸣晓 刘鸿亮 姜永海 何小松 杨天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05-2608,共4页
选取不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样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分析了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变化。DOM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表明,在填埋的0~5年,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在较短波长(335,385 nm)的特征峰荧光强度急剧降低,而在5~10年的降低幅度较小... 选取不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样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分析了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变化。DOM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表明,在填埋的0~5年,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在较短波长(335,385 nm)的特征峰荧光强度急剧降低,而在5~10年的降低幅度较小。DOM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填埋0年,垃圾渗滤液DOM产生2个类蛋白荧光峰(Ex/Em=270 nm/355.5 nm和Ex/Em=220 nm/350 nm);而填埋5年后,类蛋白荧光峰消失,形成2个分子结构复杂的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330 nm/412.5 nm和Ex/Em=250nm/416.5 nm),表明DOM分子中简单化合物减少,缩合度高的化合物增加。而后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DOM成分相对稳定,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但其数量及芳构化程度则呈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证实,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DOM分子呈复杂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渗滤液 水溶性有机物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A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荣梅 张杰 +1 位作者 高继国 宋福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9期39-42,共4页
根据已知vip3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VIP3/VIP5,对218株Bt菌株进行PCR鉴定,有51株含有vip3A类基因,其中12株为不同亚种的标准菌株,有4株标准菌株不含有该基因。从Bt C9菌株中分离克隆了vip—C9基因,并插入表达载体pET—21b... 根据已知vip3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VIP3/VIP5,对218株Bt菌株进行PCR鉴定,有51株含有vip3A类基因,其中12株为不同亚种的标准菌株,有4株标准菌株不含有该基因。从Bt C9菌株中分离克隆了vip—C9基因,并插入表达载体pET—21b,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出分子量88.6kDa的可溶性蛋白,表达产物对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42ng/mg和25.95ng/mg,对小菜蛾活性较低。构建了缺失蛋白Vip—C9—N(N端去除3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甜菜夜蛾的活性显著降低,说明N端39个氨基酸对甜菜夜蛾的活性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活性 营养期杀虫蛋白 BT菌株 棉铃虫 小菜蛾 基因 IP3 标准菌株
下载PDF
耐高温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鸣晓 席北斗 +4 位作者 魏自民 齐瑞江 陈健 杨天学 何小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其中P1可在35~53℃生长,P2~P5在35~50℃生长.通过50℃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其中P1可在35~53℃生长,P2~P5在35~50℃生长.通过50℃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ρ(微生物量磷),总解磷量和pH.结果表明,在50℃下摇床振荡培养耐高温解磷菌P1~P5,7d后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为30.9~47.6 mg/L,ρ(微生物量磷)为116.4~164.4 mg/L,总解磷量为152.1~201.6 mg/L,发酵液pH明显为酸性,但其与菌株解磷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解磷方面,ρ(微生物量磷)明显高于ρ(水溶性磷),因此ρ(微生物量磷)是分析解磷菌解磷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5株解磷菌均具有良好耐高温能力及解无机磷的生理生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解磷菌 筛选 难溶性磷转化
下载PDF
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甘海云 李建斌 +4 位作者 王洪梅 高运东 刘文浩 李景鹏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E+,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E+,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12、E+=0.80);渤海黑牛也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52、E+=0.47);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大多为e等位基因(e=0.95)。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还存在E+/e基因型。由此推测ED和E+等位基因导致黑色素合成。另外发现牛MC1R基因编码区725处存在一重要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毛色 MC1R基因 PCR-RFL
下载PDF
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晶 李怀伟 +5 位作者 王建超 王兴 刘丽杰 苍晶 张达 王军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7-1182,共6页
为了解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龙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及小区种植两种栽培方式,在三叶期进行7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分蘖期按大气自然降温分段取样地下茎,分析其可溶性糖含量等... 为了解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龙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及小区种植两种栽培方式,在三叶期进行7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分蘖期按大气自然降温分段取样地下茎,分析其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旱显著提高了不同低温条件下地下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小麦返青率,降低了地下茎的相对电导率。表明适度干旱处理可诱导小麦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该适应性与渗透调节及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干旱 地下茎 交叉适应
下载PDF
两种类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婉茜 任南琪 +3 位作者 曲媛媛 王相晶 向文胜 孟昭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探求反应器型式对发酵法生物制氢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接种厌氧活性污泥,从糖蜜废水中制取氢气.运行中控制温度为35℃,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加进水COD质量... 为探求反应器型式对发酵法生物制氢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接种厌氧活性污泥,从糖蜜废水中制取氢气.运行中控制温度为35℃,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加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逐渐提高容积负荷(OLR),分别对CSTR系统和EGSB系统的产氢速率、pH、液相末端产物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系统中,产氢速率均随OLR提高而逐渐升高.CSTR的最佳产氢OLR为25-35 kg/(m^3·d),而EGSB的最佳产氢OLR为70-80 kg/(m^3·d);此时,CSTR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为6.21 L/(L·h),EGSB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18.0 L/(L·h).稳定运行期,EGSB系统的生物量为27.6 gVSS/L,而CSTR的生物量仅为7.8 gVSS/L,说明较高的生物量是生物制氢反应器稳定运行和高效产氢的关键.两个系统均可形成乙醇型发酵,说明发酵类型的形成不受反应器型式影响.与CSTR反应器相比,EGSB反应器具有更好的耐酸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CSTR反应器 EGSB反应器 乙醇型发酵 产氢能力
下载PDF
复合菌剂解无机磷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佳奇 李鸣晓 +5 位作者 贾璇 席北斗 魏自民 党秋玲 宋彩红 赵国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5-392,共8页
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对3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株(P1、P2、P3)进行了复合功能菌剂的组合,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耐高温功能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复合菌剂的解磷条件进行优化。对7组实验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对3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株(P1、P2、P3)进行了复合功能菌剂的组合,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耐高温功能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复合菌剂的解磷条件进行优化。对7组实验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组合4(P1:P2:P3=0:50%:50%)各个菌株间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共生效果最佳,解磷量为241.70mg·L-1,显著高于各单株菌与其他组合。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对影响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的5个关键因素[培养时间(x1)、培养温度(x2)、pH(x3)、磷矿粉添加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设计。试验数据多元拟合结果表明:(1)培养时间一次项、pH一次项、培养时间和pH交互项、培养时间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温度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以及所有二次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培养时间、pH对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影响较强,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量、磷矿粉添加量、温度。(3)优化得到耐高温复合功能解磷菌剂最佳解磷条件为培养时间7.18d,培养温度49.98℃,pH6.63,磷矿粉添加量6.21g·L-1,接种量6.07%。验证试验表明,响应曲面法可以科学有效构建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数学模型,合理优化解磷条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解无机磷菌 解磷条件 响应曲面法 单纯形重心设计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胡敏酸动态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5 位作者 赵越 王世平 刘鸿亮 何连生 姜永海 霍守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75-2278,共4页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中降解部分,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对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动态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行,胡敏酸在短波长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并且主体峰位置发生改变,逐渐靠近土壤胡敏酸的主峰位置。红外光谱解析显示...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中降解部分,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对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动态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行,胡敏酸在短波长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并且主体峰位置发生改变,逐渐靠近土壤胡敏酸的主峰位置。红外光谱解析显示,胡敏酸结构中多糖类脂类等小分子化合物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芳族类化合则呈增加的趋势。紫外扫描光谱进一步证实,在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分子共轭作用、缩合度增加,腐殖化程度明显。但与土壤胡敏酸的E4/E6值、光谱特性比较表明,堆肥后的胡敏酸具有相对简单的分子结构,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堆肥 胡敏酸 光谱特性
下载PDF
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接种法对有机氮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席北斗 赵越 +4 位作者 魏自民 李英军 何连生 姜永海 刘鸿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0-224,共5页
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通过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均在堆肥的前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呈较好的相关性.与CK(对照组)处理相比,在堆肥的后期,... 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通过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均在堆肥的前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呈较好的相关性.与CK(对照组)处理相比,在堆肥的后期,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依次为:10.67%1、6.17%、7.17%、22.44%.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能减少堆肥中氮素的损失,堆肥产品施入土壤后,可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堆肥 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 有机态氮组分
下载PDF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自民 李英军 +4 位作者 席北斗 赵越 刘鸿亮 何连生 姜永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0-544,共5页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依次降低6.37%、6.57%;而腐殖质(HS)、胡敏酸(HA)、腐殖化指数(HI)分别增加了8.61%、16.75%、18.40%.通过对胡敏酸分子元素组成分析证实,堆肥后,普通接种法处理胡敏酸分子中C/H、O/C依次增加8.33%、6.25%;而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堆肥中胡敏酸C/H、O/C依次增加了18.33%、11.48%.以上结果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可明显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进而提高堆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 水溶性有机碳 腐殖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