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1
作者 郭增旺 郭弘 +2 位作者 王丽萍 任萌 许晶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和食品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和食品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型教学平台等措施,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的完美融合。同时,实践证明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为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食品专业教育 专创融合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实验教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艳秋 王潆笛 +2 位作者 张龙媛 魏海天 迟玉杰 《轻工科技》 2020年第11期183-184,共2页
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成的虚拟实验室,具有不限时空、高度仿真、可反复练习等特点。为了解和分析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实验教学为例,对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在... 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成的虚拟实验室,具有不限时空、高度仿真、可反复练习等特点。为了解和分析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实验教学为例,对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结合对学生使用虚拟真平台的调查结果,从教学效果反馈、存在主要问题、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实验教学更好的应用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3D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 调查分析 应用
原文传递
高校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瑕 谢凤英 +2 位作者 孙立娜 穆莹 崔立雪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中国茶道文化课程,并将其作为文化素质类通识选修课程。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蕴含在各项茶道文化活动中,成为课程第一课堂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具备对学生开展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思想政治工作 课堂育人 价值引领 教学全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课堂建设 能力提升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路径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任萌 潘俊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重要载体,已成为高校育人体系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就认识存在偏差、内容缺乏创新、项目专业性弱、组织存在缺陷、欠缺激励机制、品牌力匮乏等问题,提出树立正确认识、丰富活...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重要载体,已成为高校育人体系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就认识存在偏差、内容缺乏创新、项目专业性弱、组织存在缺陷、欠缺激励机制、品牌力匮乏等问题,提出树立正确认识、丰富活动内容、提升专业化水平、完善组织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创建品牌等项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路径,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 路径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碧莹 隋雨萌 +4 位作者 张鑫 李永杰 孔保华 刘昊天 陈倩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检测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别的热门分析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重点综述其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真实性鉴别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的生物活性物质封装体系及其在食品抑菌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任洁 谭中美 +6 位作者 田子豪 武高云 刘永辰 王浩 姜瞻梅 马佳歌 侯俊财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6,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污染食品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障食品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已成为学者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封装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抑菌包装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污染食品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障食品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已成为学者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封装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抑菌包装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静电纺丝制备食品抑菌包装的基本原理、分类、影响因素和材料,系统总结了封装在电纺纳米纤维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基于静电纺丝的生物活性物质共封装体系。最后论述了封装生物活性物质的电纺纳米纤维在禽畜肉、乳制品和果蔬抑菌包装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并展望了基于静电纺丝的食品抑菌包装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食品工业中利用电纺纳米纤维封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有效抑制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生物活性物质 封装 食品抑菌包装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郭兴 孙莹 +3 位作者 刘树萍 杨雪欣 赵钜阳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准确和可靠检测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准确和可靠检测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即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围绕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原理,阐述深度学习在食品原产地追溯以及食品品质中对食品缺陷、新鲜度、掺假和病原体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深度学习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溯源 品质检测
下载PDF
单宁的微生物降解及单宁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段文靖 闫更轩 +4 位作者 刘春燕 夏海华 张淑梅 田缘 于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单宁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界多酚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生产中。由于单宁的苦味或酸味特性,其含量的多少对提升食品品质极为关键。在单宁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依赖单宁酶的催化作用来降解单宁。单宁酶主要由微生物来源的... 单宁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界多酚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生产中。由于单宁的苦味或酸味特性,其含量的多少对提升食品品质极为关键。在单宁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依赖单宁酶的催化作用来降解单宁。单宁酶主要由微生物来源的细菌和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其在单宁降解中的作用不仅在于解除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单宁降解产物的进一步代谢循环。鉴于单宁酶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和稳定性,它们在食品、饲料、制药和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单宁的结构分类和降解途径,并对微生物途径获取单宁酶用于降解单宁的机制进行阐述。总结了单宁酶在坚果、茶、果汁和面类等食品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筛选出高产、高活性和高降解率的单宁酶菌株的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优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拓宽酶催化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微生物降解 单宁酶
原文传递
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岩春 于国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探讨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关系及发展它们的具体措 施,最后提出生态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绿色食品将成为人们大量需求的更加安全、营养健康无污染的未 来食品。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绿色食品 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 市场需求
下载PDF
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汉峰 石波罗 孙钦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高等农业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文章从部分农业院校的实践条件、师资队伍、创新氛围、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农业院校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各种举措、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农业院校大... 高等农业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文章从部分农业院校的实践条件、师资队伍、创新氛围、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农业院校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各种举措、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梳理,借鉴有效经验和成果,探索了新时期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有效载体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平台 学生自主实践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俊财 马佳歌 +1 位作者 姜瞻梅 韩翠萍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第7期60-63,共4页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专门人才,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但是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实践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平台条件不完善、实践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等...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专门人才,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但是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实践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平台条件不完善、实践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培养的研究生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食品安全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如何提升实践型导师资的水平、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条件、健全实践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全面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水平,服务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迫切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与安全 农业硕士 实践 教学
下载PDF
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俊财 姜瞻梅 +3 位作者 钱珊珊 韩翠萍 李良 崔立雪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结合现代食品发展需要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农业硕士的培养现状,分析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思路,以期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培养质量,为培养... 结合现代食品发展需要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农业硕士的培养现状,分析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思路,以期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培养质量,为培养符合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与安全 农业硕士 培养质量 提升
下载PDF
预制肉类食品贮藏及复热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骞 张靖铭 +3 位作者 孔保华 曹传爱 孙方达 张宏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2,共12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转变,预制肉类食品因其便捷性和多样性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预制肉类食品生产、销售及消费过程中,贮藏和复热是2个关键环节。阐述了预制肉类食品在贮藏和复热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转变,预制肉类食品因其便捷性和多样性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预制肉类食品生产、销售及消费过程中,贮藏和复热是2个关键环节。阐述了预制肉类食品在贮藏和复热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在贮藏期间,预制肉类食品常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品质劣变,例如持水性降低、质构特性下降、色泽劣变、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等。这些变化不仅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预制肉类食品复热过程中,不同复热方式对预制肉类食品的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的蒸煮、烤制和油炸复热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可能导致风味和质地的下降,而微波复热则能更快速、均匀地加热,尽管微波复热也可能引起某些品质的下降。提出了提升品质的策略,包括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升级包装技术、采用新型杀菌和辅助冷冻技术等,旨在推进预制肉类食品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肉类食品 贮藏 复热 品质变化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 培养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晓曦 李艾黎 黄占权 《林区教学》 2009年第8期5-6,共2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尤其对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改变原有的学生模仿式实验模式,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激...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尤其对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改变原有的学生模仿式实验模式,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专业 综合设计性实验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华江 韩思瑶 +7 位作者 杨晓雪 李翰宇 夏宁 陈倩 高鑫 王辉 任静 谢凤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3-66,共4页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受关注度提升,微生物指标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包装则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及货架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当前新...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受关注度提升,微生物指标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包装则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及货架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当前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易受多种现实条件限制、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不紧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了“三新、三提升”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培养现代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型复合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东北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艾黎 姜毓军 孔保华 《林区教学》 2009年第5期16-17,共2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原料优势和食品专业的行业特点,阐述了发展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路,在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下载PDF
提升粮食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良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粮食工程专业的核心目标之一,文章对粮食工程专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从拓展知识领域夯实创新理论基础;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新交流更新创新理念;改变考...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粮食工程专业的核心目标之一,文章对粮食工程专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从拓展知识领域夯实创新理论基础;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新交流更新创新理念;改变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程专业 创新能力 途径
下载PDF
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分子基础与调控
18
作者 金征宇 江连洲 +4 位作者 王兴国 谭斌 顾正彪 孙秀兰 李晓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
粮油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深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粮食和油料中营养组分丰富及其多尺度结构复杂,且加工方式多变,进而影响粮油食品的感官、安全特性和消化吸收、营养健康效应。本文通... 粮油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深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粮食和油料中营养组分丰富及其多尺度结构复杂,且加工方式多变,进而影响粮油食品的感官、安全特性和消化吸收、营养健康效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粮油食品发展现状及产业战略意义,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加工与制造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从粮油食品的加工过程控制,营养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与结构重构,多维度品质特性调控3个角度,系统解析基于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结构基础与调控机制,重点探讨粮油食品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加工适应性、互作机制,粮油食品加工对感官品质、健康品质和安全品质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多维品质与加工过程构效关系与关联调控机制等制约粮油食品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以期建立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新型绿色加工策略,为创制感官、安全和健康品质协同提升的营养健康粮油食品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我国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 营养组分 相互作用 精准加工 多维品质调控
下载PDF
盐浓度对东北农家酱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解双瑜 毛文颖 +2 位作者 李智 刘东傲 孙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9,共6页
文章研究了东北农家酱发酵过程中盐浓度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东北农家酱的盐浓度(8%、10%、12%),在其发酵过程中(0,15,30,45,60 d)测定其品质变化,包括感官品质(滋味、气味、色泽、体态)、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总酸、氨基酸态氮、... 文章研究了东北农家酱发酵过程中盐浓度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东北农家酱的盐浓度(8%、10%、12%),在其发酵过程中(0,15,30,45,60 d)测定其品质变化,包括感官品质(滋味、气味、色泽、体态)、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总酸、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同时采用电子鼻对产生的风味物质种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盐浓度为10%的样品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其各项评分分别为35.90,25.90,17.30,9.00。电子鼻结果表明,东北农家酱在发酵过程中,会生成甲基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而盐浓度的增加会抑制烷烃类、醇类与氢化物类化合物的产生。酱中的总酸、氨基酸态氮与菌落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盐浓度为10%的样品的理化与微生物指标最为适宜,其各项指标分别为1.06 g/100 g,1.68 g/100 g,8.10 lg CFU/g。由此可知,过高或过低的盐浓度都会降低东北农家酱的品质,结合感官品质评价与理化指标可知当盐浓度为10%比较适合东北农家酱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家酱 盐浓度 感官品质 电子鼻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东北农家酱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天一 孙波 +2 位作者 解双瑜 柳凯 李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214,共6页
该文通过对4、25、37℃贮藏条件下东北农家酱中感官评分、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菌落总数的分析来研究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逐渐减少,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增加。并... 该文通过对4、25、37℃贮藏条件下东北农家酱中感官评分、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菌落总数的分析来研究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逐渐减少,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增加。并将感官评分和其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菌落总数这一关键指标,建立菌落总数与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相关联的数学模型对东北农家酱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并与货架期的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通过计算得出4、25、37℃贮藏条件下东北农家酱的货架期预测值分别为243、130、101 d,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构建的数学模型可以对该产品的货架期达到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家酱 贮藏 货架期 预测模型 菌落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