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周十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显著提升了就业规模,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研究表明,生产率效应与成本效应是数实融合提升就业规模的内在机制,质量提升效应与创新驱动效应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从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高知识产权保护及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数实融合的“稳就业”效应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及数据要素驱动业均有助于发挥稳就业效应,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揭示数实融合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微观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为促进劳动力就业新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加快数实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就业效应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下载PDF
智慧物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重验证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5,共14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智慧物流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利用2009—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度城市层面智慧物流水平,并将其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考察了智慧物流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智慧物流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利用2009—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度城市层面智慧物流水平,并将其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考察了智慧物流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物流对企业经济绩效和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智慧物流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检验表明,智慧物流通过发挥成本效应、市场整合效应以及学习效应三种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效应主要存在于交通条件便利地区和外部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地区,智慧物流仅发挥了经济效应。拓展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网络效应,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政策的激励作用尚未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研究结论为我国政府优化智慧物流政策和“双碳”愿景下制造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流 可持续发展 交易成本 市场一体化 学习效应 网络效应
原文传递
公共数据开放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吗?——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丹 石玉堂 刘达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4,共20页
公共数据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评估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 公共数据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评估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政府数据平台上线为表征的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2)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内在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3)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市场保护及资源禀赋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且对高行政等级、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及非资源型城市表现更为明显。(4)政府数据开放质量越高,数实融合提升作用越明显,且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重视培育全面的数据要素市场,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驱动路径,根据城市发展特征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实融合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某师范学院为例
4
作者 李青 颜守保 施翠娥 《经济师》 2020年第10期176-178,181,共4页
加强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某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并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培训计划设计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方案,重点提出了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建议... 加强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某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并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培训计划设计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方案,重点提出了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就业创业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韧性: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陈凯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5,共17页
现代城市在规模和功能上不断扩展,但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也不断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然事件和突发的社会热点都可能成为城市兴衰起落的契机,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活力。如何增强城市抵御风险和稳定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城市在规模和功能上不断扩展,但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也不断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然事件和突发的社会热点都可能成为城市兴衰起落的契机,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活力。如何增强城市抵御风险和稳定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将深刻改变城市经济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城市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深度变革,并对城市新业态的培育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0—2021年全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围绕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力三大构成要素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内生性处理、替换变量、剔除样本及控制交互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及技术创新效应内在路径进而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最后,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存在资源禀赋、政府参与及行政等级方面的异质性,且对非资源型、高政府参与度及高行政等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实践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文章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其一,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创新性地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为深入理解与评估新质生产力引致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思路,丰富并拓展了新质生产力在城市经济韧性领域的学术探讨,为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新路径探索提供有益政策启示。其二,揭示并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影响机理,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及技术创新效应角度评估了新质生产力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拓展了城市经济韧性“理论黑箱”的研究边界。同时,还从资源禀赋、政府参与及行政等级视角探究了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异质性影响,相应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形成更加具体的政策靶向,对于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及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人才聚集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4,共15页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发现,物流业智慧化主要通过降低外部扰动风险、实现供需两端协调及激发经济活跃程度增强了经济韧性。拓展分析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且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网络效应,物流网络越完善,物流业智慧化促进经济韧性的效应越强。因而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地区间的物流体系,以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智慧化 经济韧性 数字经济 外部扰动风险 供需协调 经济活跃度 网络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风险承担与创新投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泷 吕康银 +2 位作者 张浩睿 范雪媛 邵东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解释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解释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以拓展战略性慈善行为推动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促进创新投入;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发挥中介作用;CEO二元性、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和股权制衡度均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促进作用。本文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从伦理层面拓展到战略层面,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社会责任战略和创新战略的协同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风险承担 企业创新投入 社会资本理论 企业异质性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代际收入流动: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9期29-50,共22页
根据数据经济与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理论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20年四年微观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 根据数据经济与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理论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20年四年微观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增强农村代际收入的流动性,并且该结论在通过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积累及增强金融可及性三种路径降低农村代际收入弹性,提高农村代际收入的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低收入群体及高学历群体中,数字经济对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并增强农村地区金融可及性、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居民 代际收入流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东北三省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锐 邵东 《中国市场》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和国家要求推动东北振兴要取得新的突破。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工程咨询行业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前端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意义重大。通过...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和国家要求推动东北振兴要取得新的突破。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工程咨询行业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前端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意义重大。通过组织东北三省政府有关部门、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工程咨询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研讨,对126家东北三省工程咨询企业所有者或实际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就东北三省工程咨询行业的现状、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工程咨询行业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发展水平总体位次不高、高端工程咨询业务领域空白、创新能力建设与行业发展要求不适应、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境、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因此,文章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次出发,针对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工程咨询行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杨春丽 梁恬果 侯汶含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6期32-34,共3页
在新兴技术的引领下,会计行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亟须调整。文章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帕森斯AGIL模型,分别从适应功能(A)、目标达成功能(G)、整合功能(I)和模... 在新兴技术的引领下,会计行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亟须调整。文章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帕森斯AGIL模型,分别从适应功能(A)、目标达成功能(G)、整合功能(I)和模式维持功能(L)四个方面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设计,以期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L模型 管理会计+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耐心资本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亮 杨国玉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9,共14页
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表现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与投资者理念的转变,注重长期回报、愿意陪伴企业共同成长的耐心资本,正逐渐成为推动... 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表现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与投资者理念的转变,注重长期回报、愿意陪伴企业共同成长的耐心资本,正逐渐成为推动ESG投资实践的关键驱动力。深入研究耐心资本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不仅关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以2009—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耐心资本投资提升企业ESG表现的效果和机制,分析耐心资本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ESG表现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耐心资本占比提高将显著改善企业的ESG表现,尤其影响企业环境维度、社会责任维度表现,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影响的机制在于耐心资本占比提高降低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规避企业与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道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代理成本。同时耐心资本能够向投资者传递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稳定投资者情绪,减少非效率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上市公司、上市时间长的公司,耐心资本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另外,耐心资本会“传染”,即自我壮大,从而促进企业筹资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要鼓励企业加强长期战略规划,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和营商环境,增强对耐心资本的吸引力,提高耐心资本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企业创新 ESG表现 非效率投资 投资者情绪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中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传染
12
作者 王立荣 杨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0,共13页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跨境资本大幅度异常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跨境资本高频次极端流动可能会加剧金融部门脆弱程度、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实证检验了涌入、骤停、外逃、回撤四种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跨境资本大幅度异常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跨境资本高频次极端流动可能会加剧金融部门脆弱程度、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实证检验了涌入、骤停、外逃、回撤四种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持续期和发生频次均较高,说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大进大出”“急进急出”的特征,且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类型频繁转换区间与各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局部峰值具有较高的同步性。(2)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跨境资本涌入和外逃会增加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且此时保险部门是各金融部门的风险源;跨境资本骤停和回撤会降低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但资本骤停期间,证券部门是风险源,而资本回撤期间,房地产部门则构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 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 溢出网络
下载PDF
岗位数字化会加剧过度劳动吗?——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13
作者 陈思 吕康银 梁孝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5,共20页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证检验岗位数字化对雇员过度劳动的影响及劳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岗位数字化使雇员面临着高时长、高强度的过度劳动困境。机制分析发现,岗位数字化通过在劳动过程中强化对雇员的劳动控制导致过度劳动,而以绩效为导向的计酬机制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和高技能群体普遍存在数字化过度劳动现象,而大型企业和高内卷行业却呈现出低强度过度劳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岗位数字化提升了雇员的加班概率,甚至形成了过度劳动的准制度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平衡数字技术进步与劳动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数字化 过度劳动 劳动控制 劳动过程 工作时间 计酬机制
下载PDF
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机制
14
作者 张树山 刘赵宁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还能够为经济运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还能够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微观基础提供有效改善生产效率的战略指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通过熵值法测算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文本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区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地区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成效以及内外部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公司内部治理与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强化均能增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为此,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并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企业治理效能提升,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强化披露质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将公司治理水平纳入信用评估体系,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与健康竞争生态,以期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公平竞争 公司治理
下载PDF
智能制造与企业韧性:机制与效应
15
作者 张树山 夏铭璐 谷城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高韧性是企业应对危机、逆势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基于2010—2022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企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高韧性是企业应对危机、逆势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基于2010—2022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企业韧性。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主要通过促进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和优化供需匹配两个渠道提高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企业,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经济后果,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企业韧性 供应链多元化 供需匹配
下载PDF
东北三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辛雨 马野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5,共9页
随着"振兴东北经济"到"再振兴东北经济"政策实施,东北三省的金融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东北三省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文选取东北三省26个地区为测评对... 随着"振兴东北经济"到"再振兴东北经济"政策实施,东北三省的金融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东北三省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文选取东北三省26个地区为测评对象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提取出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计算2009~2018年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结论表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基础发展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辽宁省整体金融生态环境最好,且其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较平均;吉林省、黑龙江省整体较差,黑龙江省内部差异大,存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最后对处于不同金融生态发展阶段的地区,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金融生态环境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转型升级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风险外溢的影响
17
作者 张鹏 张明 杨梅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断、外逃、撤回)区间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金融系统风险溢出的关系和内生机理。研究发现:第一,资本中断和外逃显著加剧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涌入和撤回会适当减缓金融系统内部的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货币国际化和汇率制度国家下极端资本流动对金融系统内部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第三,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显著减缓极端资本流动的冲击,且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资本管制措施配合实施的调控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深化了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的认识,对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抑制外部风险冲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资本流动 风险溢出 金融系统 宏观审慎政策
下载PDF
东道国金融发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雪 马野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共15页
基于2003—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与全球159个国家及地区的金融发展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的时空权重矩阵并设定SAR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 基于2003—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与全球159个国家及地区的金融发展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的时空权重矩阵并设定SAR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考察金融发展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非空间模型回归还是空间模型回归,东道国金融发展均能显著地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且东道国金融发展能够促进邻近地区中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东道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都要显著大于直接效应。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调节金融发展与中国OFDI中具有显著意义,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对东道国内和邻近国家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影响越强,越能吸引中国OF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对外直接投资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下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溢出关联网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风险 风险跨市场传染
下载PDF
我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滕建州 刘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5-149,共5页
文章尝试在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中引入时变性以及对外贸易权重,以考察新形式下我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较强,分别领先通货膨胀水平和产出缺口约14个月和6个... 文章尝试在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中引入时变性以及对外贸易权重,以考察新形式下我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较强,分别领先通货膨胀水平和产出缺口约14个月和6个月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固定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相比于不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衰减性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金融状况指数 宏观经济变量 TVP-VA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