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退化草地猪毛蒿种群繁殖分配与个体寿命可塑性适应机理
1
作者 韩大勇 李海燕 +1 位作者 张维 杨允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0-1809,共10页
为了探讨个体出生时间、采食干扰及有性生殖等过程对个体寿命的调节作用,本试验以东北退化草地广布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去顶频次的实验种群,以及不同程度放牧干扰下天然种群繁殖和个体存活... 为了探讨个体出生时间、采食干扰及有性生殖等过程对个体寿命的调节作用,本试验以东北退化草地广布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去顶频次的实验种群,以及不同程度放牧干扰下天然种群繁殖和个体存活特征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播种时间处理中,早春播种种群结实后当年全部死亡,春末以后播种的结实后部分死亡;去顶处理中,无论是对照,还是1,2次去顶处理结实后均部分死亡;延迟播种时间降低了花序生物量分配和种子生物量分配比例,但去顶干扰对两种繁殖分配均有促进作用;天然种群中,3龄级植株繁殖分配比例下降,但是种子产量增加,分别是2龄级3.6倍和1龄级3.1倍。猪毛蒿种群中个体出生时间和繁殖分配策略都会影响个体寿命,个体死亡是生殖消耗过多养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繁殖策略 幂律权衡 r-K连续统 繁殖成本
下载PDF
禾-豆混播草地中土壤水分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平 王天慧 +1 位作者 周雯 周道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3-658,共6页
从植物形态变化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干旱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禾-豆之间存在的水分竞争关系以及豆科植物的水力提升作用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干旱对豆科植物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提出应探... 从植物形态变化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干旱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禾-豆之间存在的水分竞争关系以及豆科植物的水力提升作用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干旱对豆科植物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提出应探讨适于我国干旱区域的深根系豆科牧草与禾草的共存机制,认为揭示水分因子对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以及对两种竞争间反馈关系的影响是研究其共存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混播草地 竞争 共存 干旱 水分胁迫 生物固氮
下载PDF
草食动物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德利 王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9-704,共6页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结果、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多样性对草食动物生产性能、多度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扩展动物多样性及不同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强有关植物多样性变化对草食动物、特别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的反馈作用过程研究;加强对动物采食行为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动物采食对植物多样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加强草食动物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动态互作关系研究,以及这种互作关系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草食动物 动物多样性 采食行为 放牧 动植物互作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慧 王德利 任炳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368-7374,共7页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草食动物放牧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对草地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及其功能与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草食动...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草食动物放牧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对草地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及其功能与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草食动物与昆虫存在密切联系,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或有正向、或负向、或无明显作用,这依赖于放牧管理方式、昆虫类群以及草地类型。放牧必然通过直接(采食、践踏或粪尿)或间接(植物群落组成或植被结构)作用对昆虫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前,关于大型草食动物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影响研究较多,但是,从研究系统性、深入性和延续性来说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对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于理解放牧管理的草地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为积极探索维持草地昆虫多样性的长期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草食动物 放牧 草地 昆虫多样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松嫩草地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蔺吉祥 盛后财 +4 位作者 邵帅 王颖 穆春生 李卓琳 秦立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也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针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生态适应性在国内外未被涉及的现状,设置3种埋种深度(1,2,3 cm)以明确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24,29,34,39 d)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的...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也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针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生态适应性在国内外未被涉及的现状,设置3种埋种深度(1,2,3 cm)以明确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24,29,34,39 d)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同样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期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出苗率、出苗时间、叶片与根长度以及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其余3个发育时期的种子。埋种深度也显著影响羊草种子出苗能力,由于千粒重较小,羊草种子适宜浅播,1 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种子成苗的各项指标最优。研究结果可以为羊草种子的发育生理学以及生产实践中播种技术优化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成熟度 埋种深度 出苗率
下载PDF
东北草地异质生境芦苇种群根茎芽年龄结构及输出规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焦德志 么璐 +1 位作者 黄曌月 杨允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0-377,共8页
为明确异质生境条件下芦苇种群根茎芽年龄结构及输出规律,揭示芦苇种群的营养繁殖特性,采用单位土体挖掘取样,分别计数各龄级根茎芽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东北草甸草原草甸土和盐碱土两个生境单优群落芦苇种群根茎芽动态进行比较分析。结... 为明确异质生境条件下芦苇种群根茎芽年龄结构及输出规律,揭示芦苇种群的营养繁殖特性,采用单位土体挖掘取样,分别计数各龄级根茎芽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东北草甸草原草甸土和盐碱土两个生境单优群落芦苇种群根茎芽动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芽库主要均由6个龄级组成;草甸土生境在6—10月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盐碱土生境6—7月份为衰退型年龄结构,8月份为稳定型年龄结构,9—10月份为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芽数量1—4a普遍以草甸土生境高于盐碱土生境,5—6a普遍以盐碱土生境高于草甸土生境,各龄级根茎芽数量与月份之间均符合y=a+bx直线关系(P<0.05)。随着龄级的增加,休眠芽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萌发芽比率则呈逐渐上升趋势,5个生育期的休眠芽比率和萌发芽比率与龄级之间均符合y=a+bx直线关系(P<0.01)。各龄级根茎的休眠芽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萌发输出过程,草甸土生境根茎休眠芽按每年11%的比率萌发输出,而盐碱土生境根茎休眠芽按每年7%的比率萌发输出。虽然芦苇种群根茎芽年龄结构及年龄谱在异质生境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却有着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以不断形成新根茎的芽来维持着种群的营养繁殖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根茎芽 龄级 年龄谱 草甸土 盐碱土
下载PDF
松嫩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平 王天慧 周道玮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7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羊草分别与5种豆科牧草,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紫花苜蓿、山野豌豆的混播草地干物质产量和氮产量。实验采用置换系列设计,建立总密度为900株/m2、禾/豆比为1:0、1:2、2:1和0:1的混播小区。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沙...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羊草分别与5种豆科牧草,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紫花苜蓿、山野豌豆的混播草地干物质产量和氮产量。实验采用置换系列设计,建立总密度为900株/m2、禾/豆比为1:0、1:2、2:1和0:1的混播小区。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地干物质产量在建植当年高于羊草单播地;5种物种组合的所有混播地干物质产量在建植第二年略高于羊草单播地,但增产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羊草-沙打旺、羊草-花苜蓿和羊草-紫花苜蓿混播地氮产量显著高于羊草单播地。羊草与胡枝子、山野豌豆的混播地氮产量与羊草单播地相似。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和氮产量在混播草地总产量中占绝对优势,与之混生的羊草产量受到强烈抑制。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和氮产量在高比例羊草混播地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低比例羊草混播地中未受到干扰。兴安胡枝子和山野豌豆干物质产量和氮产量在混播草地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小,其种群生长受到羊草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草地 羊草 干物质产量 氮产量 种间干扰
下载PDF
东北草地野大麦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士伟 焦德志 杨允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9-1388,共10页
为了研究盐碱胁迫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基因的发掘,采用不同浓度NaCl与NaHCO3混合液胁迫处理45日龄幼苗,通过理化分析方法确定野大麦盐碱逆境胁迫临界值,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基因表达情况。... 为了研究盐碱胁迫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生理响应及耐盐碱基因的发掘,采用不同浓度NaCl与NaHCO3混合液胁迫处理45日龄幼苗,通过理化分析方法确定野大麦盐碱逆境胁迫临界值,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00、200、300、400、500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2 d后,野大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00 mmol·L^(–1)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呈连续上升趋势。选取300 mmol·L^(–1)处理组的野大麦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与对照组(无盐碱处理)相比有4 163个基因上调,1 936个基因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类52个小类;4 40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132个通路中,主要涉及蔗糖合成、脯氨酸合成、过氧化物酶体等代谢途径,蔗糖合成酶(SuS)、鸟氨酸转氨酶(OAT)、谷氨酸激酶(ProB)、谷氨酸-5-半醛脱氢酶(Pro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编码基因上调表达。野大麦可以通过提高某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适应盐碱逆境胁迫,这种代谢过程调节蕴涵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盐碱胁迫 生理响应 转录组测序 GO功能分类 KEGG注释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松嫩草地羊草种子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蔺吉祥 穆春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9-482,共4页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人工羊草草地不断建植,为此,人们对羊草种子的需求量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研究羊草种子的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羊草种子的最适宜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上收获高品质羊草种子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挖掘羊草种子的发芽潜能、深入解析抗逆机理,为提高其利用率及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羊草种子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绿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为棕黑色。种子千粒重不断增加,在盛花后33d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恒定。含水量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含水量在盛花后36d达到最小值,而2个试验年份电导率值有所差异,分别在盛花后27和30d达到最小值。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在盛花后39d发芽率最高,此时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50%种子发芽时间、发芽势等指标均为最优。尽管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指标与标准发芽试验略有差异,但是盛花后39d的种子同样具有最强的抗老化能力。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盛花后39d羊草种子活力最高,品质最佳,是种子最适宜的收获时间。(2)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羊草种子出苗与其后的幼苗生长能力随着种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cm是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的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并且叶片与根系长度与生物量最大;另外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后39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其上述各项幼苗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种子的成熟度与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盛花后39d的羊草种子在胁迫下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特别是在高浓度(400mM)盐胁迫下,尤为明显。复萌试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9d的羊草种子在盐碱胁迫(特别是高盐环境)解除后同样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均具有发芽能力,但是盛花后39d的羊草种子出苗及抵御盐碱胁迫伤害的能力最强,这也进一步支撑了39d是羊草种子适宜收获时间这一结论。另外羊草适宜浅播,1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3)通过人工手段处理可以明显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热水浸种处理外,其余方法如浓硫酸、冷层积、PEG,GA_3,KNO_3及清水浸种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开始发芽时间及50%种子发芽时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既要考虑高效性也要考虑经济耗费,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推荐在生产中采用低温浸种20d的方法来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率。(4)稃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种子的抗盐性。通过测定稃对羊草种子吸水、脱水、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响应以及不同持续时间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发现稃可以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吸水量,并同时减缓种子在干旱环境下的脱水速率,使种子不会过度脱水而死亡。稃、不同温度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持续时间的盐胁迫处理下,未萌发的带稃种子复萌率均高于去稃种子,特别是在长时间及高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耐盐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雨水、融雪等条件降低了土壤盐浓度,带稃种子就可以继续萌发出土。(5)20~30°C是羊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高温、低温均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并且此温度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的下降幅度更大。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mM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高温则更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大大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复萌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碱胁迫下则随着碱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碱胁迫使羊草种子失去活力而死亡,并且碱胁迫下种子的复萌率低于盐胁迫,25~35°C同样不利于种子的复萌。幼苗生长对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的响应方式与发芽阶段相似,20~30°C同样是最适宜温度;另外,盐碱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初夏(7月上旬),高降雨过后,温度与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更好的达到恢复退化草地的效果。(6)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在250mM盐浓度下,无碱性盐的A组处理发芽率为6.5%,而其余5组处理发芽率均为0。羊草幼苗生长阶段同样受盐浓度、pH及2者交互作用影响,并且根系对胁迫伤害更敏感,所受抑制作用更强。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盐浓度是羊草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胚根突破种皮进入幼苗生长阶段,pH就转变为主导因素。上述研究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机理有所不同,其中高盐浓度与高pH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7)盐胁迫与碱胁迫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的长度、鲜重与含水量,且碱胁迫抑制作用更强。2种胁迫均造成羊草幼苗Na^+浓度与Na^+/K^+升高,并且K^+浓度下降,但是在碱胁迫下,Na^+浓度、Na^+/K^+上升幅度与K^+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另外,在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大量积累Cl^-,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碱胁迫下,Cl^-,NO~–_3与H_2PO^-_4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酸则大量积累,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可溶性糖是羊草幼苗在两种胁迫下共同的渗透调节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碱胁迫由于具有高pH,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Cl^-与有机酸积累特征的差异表明羊草早期幼苗在盐胁迫与碱胁迫下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种子 发育动态 种子休眠 盐碱胁迫 温度 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大油芒种群构件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海燕 杨允菲 +3 位作者 李建东 李志坚 周景英 徐振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0,共6页
在松嫩草地和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大油芒种群构件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中,大油芒种群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由3个和2个龄级组成,且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呈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 在松嫩草地和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大油芒种群构件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中,大油芒种群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由3个和2个龄级组成,且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呈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分别以2a和1a所占比重最大,呈稳定型和增长型;大油芒种群的单株生物量均以1a最高,且均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少。整体水平上,草甸草原上大油芒平均单株重显著高于草甸。草甸草原上各龄级根茎单位长度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草甸。两种植被类型中,根茎顶端芽所占比例分别为22.5%和44.1%;分蘖节芽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且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大油芒种群在生长季末期储备了充足的芽用于翌年地上部分的更新。草甸草原上的大油芒种群具有更强的种群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 草甸草原 大油芒 种群 构件特征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松嫩草地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效应及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远 徐月乔 +1 位作者 王贵 孙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84-2594,共11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松嫩草地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根际效应差异及其对光合生理活动和生长的影响,为适合于盐碱退化草地改良的羊草生态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共设置对照、中度盐碱胁迫...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松嫩草地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根际效应差异及其对光合生理活动和生长的影响,为适合于盐碱退化草地改良的羊草生态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共设置对照、中度盐碱胁迫和重度盐碱胁迫3个处理,中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40 mmol·L^-1 NaCl溶液、40 mmol·L^-1 Na2CO3溶液、360 mmol·L^-1 Na2SO4溶液和360 mmol·L^-1 NaHCO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重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200 mmol·L^-1的NaCl溶液、Na2SO4溶液、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处理时间为30 d。测定分析不同处理间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电导率、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结果】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有效氮及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2种生态型羊草在各盐碱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pH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有效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灰绿型羊草的pH根际效应在对照和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有效氮根际效应和微生物碳根际效应在2个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2种生态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黄绿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伤害率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低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灰绿型羊草的叶片脯氨酸敏感指数在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下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敏感指数和渗透压在2个盐碱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盐碱胁迫处理下,2种生态型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黄绿型羊草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的损失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结论】相对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能通过根际效应有效地缓解盐碱胁迫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表现出更强的耐盐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灰绿型羊草 黄绿型羊草 根际效应 光合生理
下载PDF
放牧生态学与草地管理的相关概念:Ⅰ.偏食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德利 王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38,共6页
本文对放牧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一偏食性的涵义(属性)与维度等进行了相对全面地释义;并对比分析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适口性概念。偏食性是指动物基于自身特性以及动物体状态(包括遗传特征、发育阶段、生理与营养状态等),在不受食物供给... 本文对放牧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一偏食性的涵义(属性)与维度等进行了相对全面地释义;并对比分析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适口性概念。偏食性是指动物基于自身特性以及动物体状态(包括遗传特征、发育阶段、生理与营养状态等),在不受食物供给量限制的条件下,对所在生境中食物(或植物种类)表现出的采食程度差异,它具有动物依赖性、动态性及相对性。偏食性的测度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动物的食性选择趋向,或者体现动物对生境中不同食物的潜在采食或消耗量;对偏食性的分析还有助于解释动物的食性选择策略,有益于揭示动物的采食行为规律。偏食性的维度包括持续偏食性与即时偏食性,以及绝对偏食性与相对偏食性。持续偏食性是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对某种食物表现出较长时间的稳定的采食强度,即时偏食性是动物在某一时间对食物的采食强度,即动物偏食性的瞬时度量;绝对偏食性是动物在面对某种单一食物、于自由采食状态下所度量的对该食物的采食强度,绝对偏食性可以被认为是动物最基本的偏食性维度,而相对偏食性是指同时提供2种或多种食物背景下,所度量的动物对某种食物的自由选择采食强度。深刻认识、理解动物的偏食性概念及涵义,并将之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草地放牧管理之中,对于发展动物采食理论,动、植物协同适应及进化理论,有效实施草地家畜管理都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食性 适口性 采食 放牧生态学 草地管理
下载PDF
生态系统性状对宏生态研究的启示与挑战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念鹏 刘聪聪 +1 位作者 徐丽 于贵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共16页
功能性状在器官-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都具有其特定的适应或功能优化的意义,但目前对功能性状的测定和研究大都局限于器官或物种水平。然而,当前高速发展的宏生态新研究技术和方法(如遥感观测、通量观测、模型模拟)的研究对象都... 功能性状在器官-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都具有其特定的适应或功能优化的意义,但目前对功能性状的测定和研究大都局限于器官或物种水平。然而,当前高速发展的宏生态新研究技术和方法(如遥感观测、通量观测、模型模拟)的研究对象都是在生态系统或区域尺度上,如何将传统功能性状与其相连结并服务于生态环境问题和全球变化问题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传统性状与宏生态研究"尺度不统一"和"量纲不统一"的难题,研究人员最新发展了"生态系统性状(Ecosystem traits,ESTs)"概念体系,并从"理念-数据源-推导方法-应用"等多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借鉴案例。生态系统性状将传统性状研究从器官水平拓展到了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以单位土地面积为基础构建了传统性状与宏生态研究(或地学研究)的桥梁,开启了性状研究从"器官到群落"、从"经典理论验证到宏观应用"的美好愿景,为多学科交叉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它在方法学和数据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我们呼吁相关专家从研究方法、概念体系和应用实践上赋予"生态系统性状"更强大的生命力,尤其从动物群落性状和微生物群落性状等角度。本文在深入解读先前生态性状概念体系、理论意义和潜在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进展进行了补充,希望通过广泛讨论,完善生态系统性状概念体系,逐步形成"以性状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新研究框架,切实推动宏生态研究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 功能性状 属性 生态系统 宏生态学 通量观测 遥感 模型
下载PDF
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宫海静 王德利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生态模型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草地放牧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生态模型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草地放牧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自然也离不开模型的应用。本研究对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草地放牧系统的概念以及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基于环境资源的不断恶化以及生产实践的迫切要求讨论了草地放牧系统优化的意义;3)从植物生产亚系统、动物生产亚系统、管理亚系统3个方面阐述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4)主要集中在模型目标、技术手段和实证问题几个方面对于草地放牧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模型 草地放牧系统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收获高品质粗饲料方法研究Ⅰ--玉米去雄摘叶对产量及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英华 周道玮 +1 位作者 姜世成 陈钱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中两种垄距种植玉米,吐丝期对玉米进行三种去雄摘叶(去雄穗+1顶叶。去雄穗+2顶叶,去雄穗+3顶叶)处理,收获膏绿秸秆作饲料。研究不同去雄摘叶处理对产量及鲜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垄种植玉米... 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中两种垄距种植玉米,吐丝期对玉米进行三种去雄摘叶(去雄穗+1顶叶。去雄穗+2顶叶,去雄穗+3顶叶)处理,收获膏绿秸秆作饲料。研究不同去雄摘叶处理对产量及鲜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垄种植玉米三种去雄摘叶的处理与不去雄摘叶传统垄距种植的玉米产量比较,增产16.6%~32%,又可获得较多的含粗蛋白高、消化率大的青绿秸秆,并提供较多的代谢能。如果仍然保持传统垄距种植,去掉雄穗+1个顶叶的处理产量略高于不去雄摘叶的对照并可获取优质青绿秸秆。因此,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提前收获青绿秸秆,将为东北农牧交错带家畜提供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替代部分饲草的青绿饲料,为发展草地农业,缓解草原压力提供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去雄摘叶 吐丝期 产量 饲用价值 东北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松嫩草地羊草有性生殖策略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嵩 王俊锋 +1 位作者 郭继勋 穆春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5,共8页
通过连续3年的模拟增温实验,探讨了东北松嫩草甸草原单优种羊草的有性生殖策略对大气温度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羊草物候期从抽穗期开始比对照提前,尤其是从第一花粉囊外露之后到果实成熟期,物候期均比对照明显提前5~7 d.增温降低... 通过连续3年的模拟增温实验,探讨了东北松嫩草甸草原单优种羊草的有性生殖策略对大气温度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羊草物候期从抽穗期开始比对照提前,尤其是从第一花粉囊外露之后到果实成熟期,物候期均比对照明显提前5~7 d.增温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量,但使生殖枝单株重量、每穗小花数、结实粒数、籽粒重量都显著增加.种群水平上,用于有性生殖的总能量减少,但单株水平上,用于籽粒发育的能量增加.羊草这一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大气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会采取减少生殖枝数量而增加生殖枝结实能力的繁殖策略,说明类似于羊草的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生殖策略会发生较大改变,多年的持续增温可能导致种子产量的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增温 生殖物候期 种子生产 生殖分配
下载PDF
松嫩草地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效应和光合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明伟 徐月乔 +1 位作者 王贵 孙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7,共10页
以松嫩草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两种生态型(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效应、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及差异,进而分析两种生态型羊草对干旱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 以松嫩草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两种生态型(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效应、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及差异,进而分析两种生态型羊草对干旱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可利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两种生态型羊草均表现出正根际效应并且在干旱胁迫下根际效应均增加,灰绿型羊草土壤可利用氮根际效应和微生物量碳氮根际效应均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除气孔导度伤害率外,干旱胁迫对黄绿型羊草的光合生理指标和生长指标伤害率均高于灰绿型羊草。相对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具有更强的根际环境调控能力,可更好地适应土壤水分亏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羊草 根际效应 净光合速率 生物量 脯氨酸
下载PDF
牡丹草地下芽的形态分化与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雪莲 张力凡 +2 位作者 秦佳梅 杨允菲 朱俊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采用解剖镜、扫描电镜技术,对长白山早春类短命植物牡丹草地下芽形态分化进行了观察,并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各阶段芽体大小,研究地下芽的生长发育节律。发现牡丹草地上生活周期结束后,地下贮藏器官需要休眠2个月左右,于7月中下旬,地下芽开... 采用解剖镜、扫描电镜技术,对长白山早春类短命植物牡丹草地下芽形态分化进行了观察,并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各阶段芽体大小,研究地下芽的生长发育节律。发现牡丹草地上生活周期结束后,地下贮藏器官需要休眠2个月左右,于7月中下旬,地下芽开始出现形态分化和发育。其进程可分为萌芽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序形成期和花器官分化期4个时期,历经2个月左右,最终以发育成熟的花序进行越冬休眠。连续测定和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个夏眠期,牡丹草地下芽的茎高、芽长、芽径均随时间指数生长,茎高和芽长、芽径之间以及芽长与芽径之间呈幂函数规律异速生长,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牡丹草块茎需短暂休眠后完成地下芽的形态建成,地下芽茎高、芽长和芽径的增长具有不同步性和阶段性优先伸长的异速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短命植物 牡丹草 地下芽 形态分化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两种常用灌木栽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靖天 仝如强 +3 位作者 张成龙 吴春英 李超 穆春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坡耕地侵蚀沟严重危害着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植物措施是侵蚀沟治理的重要措施。针对近年来侵蚀沟治理中灌木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选择了两种常用灌木,以地膜覆盖和短截油漆封顶为处理,进行了春、秋季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对比... 坡耕地侵蚀沟严重危害着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植物措施是侵蚀沟治理的重要措施。针对近年来侵蚀沟治理中灌木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选择了两种常用灌木,以地膜覆盖和短截油漆封顶为处理,进行了春、秋季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短截油漆封顶处理可显著提高紫穗槐苗木的成活率,以及株高、冠幅、地径、根长和生物量的平均生长量,但对榛子苗木的影响不显著;春季栽植的紫穗槐苗木的成活率、株高生长量、生物量生长量,以及榛子苗木的株高生长量、生物量生长量,显著好于秋季。因此,不同栽植方式对不同灌木树种的影响效果不同,今后应视苗木种类不同选择不同的栽植方式,但应以早春为最佳栽植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治理 灌木 栽植方式 成活率 生长量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柳桩栽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超 高晓荻 +2 位作者 仝如强 陈靖天 穆春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35-38,I0005,共5页
为确定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适宜的柳桩栽植模式,选择旱柳为试验对象,以不同栽植时期(秋季、春季)、不同栽植深度(0.5 m、0.8 m)、底端是否削尖(削尖、不削尖)为处理,对柳桩成活率和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并用隶属函数评价最适宜的东北... 为确定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适宜的柳桩栽植模式,选择旱柳为试验对象,以不同栽植时期(秋季、春季)、不同栽植深度(0.5 m、0.8 m)、底端是否削尖(削尖、不削尖)为处理,对柳桩成活率和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并用隶属函数评价最适宜的东北黑土区柳桩栽植模式。结果表明:(1)春季栽植的柳桩成活率和生长情况比秋季更好,秋季栽植的柳桩受冬季低温影响比较大,不利于其成活和生长;(2)底端削尖更有利于柳桩生根;(3)栽植深度0.8 m较0.5 m更利于柳桩越冬;(4)最适宜的柳桩栽植模式为春季栽植、栽植深度0.8 m、底端削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柳桩 栽植模式 成活率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