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工科的国家一流交通运输专业金课建设途径探索
1
作者 王宪彬 高远 +4 位作者 张文会 武慧荣 王连震 韩锐 冯文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为新工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具体探讨课程的交融性、综合化、项目化、挑战性,以及应用性和实践性五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促进交通运输专业的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课程建设 交通运输专业 金课 课程改革 一流专业建设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2
作者 石振武 李琳 王金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为例,采用Tapio脱钩测度模型及GDIM因素分解法对2006—2021年黑龙江省交通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展开分析,分解得到8个驱动因素并发现其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其中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促进脱钩,交通行业总产值和总周转量阻碍脱钩;另外交通行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对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交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驱动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随机参数频次模型
3
作者 漆巍巍 覃铄磊 +1 位作者 朱淑芳 刘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1,312,共10页
为提高高速公路事故频次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本文以精细的事故记录、道路属性、交通流状态和天气条件数据为样本,首先,构建传统的事故频次模型并对比拟合效果,选择效果最佳的泊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作为优化的基础模型;之后,为挖掘更... 为提高高速公路事故频次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本文以精细的事故记录、道路属性、交通流状态和天气条件数据为样本,首先,构建传统的事故频次模型并对比拟合效果,选择效果最佳的泊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作为优化的基础模型;之后,为挖掘更多的影响高速公路事故频次的空间效应,在加入条件自回归先验的基础上,本文考虑相邻路段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一个带有空间溢出协变量的模型分析空间溢出效应对路段事故频次的影响。同时,为描绘数据的异质性对路段事故频次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一个随机参数模型。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有效,考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的随机参数模型的拟合优度相较于对照模型明显提升。根据最优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风险因素甄别,其中,“ln(MADT)”“ln(路段长度)”“1类车”“4类车”“降水”等普通变量以及“1类车S“”圆曲线长S”等空间溢出协变量与事故频次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空间溢出效应 事故频次模型 高速公路 随机参数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实践研究
4
作者 徐嫚 贾杰 +1 位作者 李国东 李秋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053-0056,共4页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标准,也是新时期市场和企业高度重视的能力。大学生在就业中想要获得市场青睐,势必需要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市场无疑会倒逼高校培养机制改革,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标准,也是新时期市场和企业高度重视的能力。大学生在就业中想要获得市场青睐,势必需要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市场无疑会倒逼高校培养机制改革,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立足大学生发展的新诉求,针对目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交通基础设施REITs项目风险评价
5
作者 石振武 赵雪婷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第5期58-63,共6页
为保证利用REITs融资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进行,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REITs项目的动态分析与管理,利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识别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20个评价指标建立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为保证利用REITs融资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进行,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REITs项目的动态分析与管理,利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识别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20个评价指标建立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引入集对分析理论中的五元联系数法,建立交通基础设施REITs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偏联系数对风险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REITs项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风险评价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该模型使风险动、静评价结合,为交通基础设施REITs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为发行交通基础设施REITs产品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REITS 五元联系数 风险评价 风险态势
下载PDF
基于交通参与者延误分析的环形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条件
6
作者 裴玉龙 徐亚融 《交通运输研究》 2023年第5期2-12,共11页
为提升环形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提出兼顾环岛行人和机动车需求的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条件。首先,在交叉口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引入机动车让行率,运用交通流理论建立环岛机动车乘客及过街行人延误模型,以交通参与者总延误为指标提出... 为提升环形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提出兼顾环岛行人和机动车需求的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条件。首先,在交叉口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引入机动车让行率,运用交通流理论建立环岛机动车乘客及过街行人延误模型,以交通参与者总延误为指标提出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条件;然后,基于视频调查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人车交互次数,标定模型各项参数,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不同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对交通参与者总延误增量的影响;最后,选取哈尔滨市迎宾路-腾达大街环形交叉口作为案例进行模型验证与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行人流量不变时,机动车流量越大,设置行人过街信号后总延误增量越小;在机动车让行率较高的环岛,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对机动车和行人流量的要求较低;与实测数据相比,在符合条件的环岛设置行人过街信号后行人和机动车通过量增加,并且交通参与者总延误降低了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过街信号 延误模型 环形交叉口 人车交互
下载PDF
基于WOA-LSSVM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庆龄 裴玉龙 +2 位作者 刘静 张杰 潘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82,共7页
为预防交通安全事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识别正确率和适用性,基于221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选择16个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影响因素作为特征变量,通过对连续特征变量统计分析和离散特征变量进行赋值,构建基于WOA-LSSVM的城... 为预防交通安全事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识别正确率和适用性,基于221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选择16个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影响因素作为特征变量,通过对连续特征变量统计分析和离散特征变量进行赋值,构建基于WOA-LSSVM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事故肇事者年龄、驾龄和车辆车速均值最大,分别为45岁、99个月和51.6 km/h;重大事故车辆服役时间均值最大,为57.5个月;当WOA-LSSVM模型的迭代次数为30、种群规模为300时,对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度识别正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值分别为95.6%、95.3%、94.9%和94.7%,相较于LSSVM模型分别增加15.6%、16.4%、14.6%和18.3%,有效提高轻微事故识别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事故严重度 鲸鱼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网联交通环境下交叉口进口车道动态配置方法
8
作者 蒋贤才 程国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6,共12页
现有网联交通环境下的优化控制方法未能实现CAV(Connected andAutomatedVehicle)专用车道的动态复合利用,鉴于此,本文考虑交通需求及CAV渗透率的实时变化,以车道组内不同功能车道流率比均衡为约束,交叉口全部车道组流率比之和最小为优... 现有网联交通环境下的优化控制方法未能实现CAV(Connected andAutomatedVehicle)专用车道的动态复合利用,鉴于此,本文考虑交通需求及CAV渗透率的实时变化,以车道组内不同功能车道流率比均衡为约束,交叉口全部车道组流率比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转换指数的CAV共享车道动态配置方法,提出左转CAVs与直行CAVs复合利用CAV共享车道的控制方法,并设计优化求解流程。基于VISSIM中COM组件开发算法,更新车辆轨迹并在CAV/CHV(Connected Human-drivenVehicle)与信号控制器之间交换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配置策略增强了交叉口适应实时交通需求的动态调节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均延误。进一步分析表明:CAV渗透率对是否设置CAV共享车道及设置几条车道密切相关;在交叉口进口车道条数为4的情况下,当CAV渗透率小于0.35时,不设置CAV共享车道效果最好;当CAV渗透率介于0.35~0.70时,设置1条CAV共享车道效果最佳;当CAV渗透率超过0.70时,宜设置2条及以上CAV共享车道。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适用于网联交通环境下中高CAV渗透率的多车道交叉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进口车道动态配置 CAV专用车道共享 网联交通 轨迹控制
下载PDF
组合浸渍和超低温冻融预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洋 李国庆 +1 位作者 袁迪 郑梓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为探究组合浸渍冻干保护剂(海藻糖-CaCl_(2))和超低温冻融预处理对蓝莓活性物质和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直接冷冻干燥为对照组,以普通冻融(-20℃)、超低温快速冻融(-80℃)、超声波辅助冻干保护剂浸渍冻融(-20℃)、(-80℃)预处理后进行真... 为探究组合浸渍冻干保护剂(海藻糖-CaCl_(2))和超低温冻融预处理对蓝莓活性物质和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直接冷冻干燥为对照组,以普通冻融(-20℃)、超低温快速冻融(-80℃)、超声波辅助冻干保护剂浸渍冻融(-20℃)、(-80℃)预处理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为试验组,比较分析蓝莓活性物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营养物质(维生素C、花青素、总酚、类黄酮)、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单一的冻干保护剂浸渍处理或者超低温处理均不如两者组合效果理想,两者组合浸渍后-80℃冻融处理可以有效维持蓝莓硬度,提高蓝莓营养物质的保留度并减少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冻融次数为2次,浸渍时间为3.7 h,单次冷冻时间为4.2 d时蓝莓综合指标最高,营养物质保留度最高。该研究阐述了冻干保护剂浸渍预处理与超低温冻融两者联合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品质提升的机理,探究了冻融次数、冷冻时间、浸渍时间对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的最佳参数,为蓝莓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冻融 超低温 冻干保护剂 超声波浸渍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常规城市公交车辆危险驾驶热点路段识别
10
作者 张文会 刘拓 +1 位作者 宋雅靖 苏嘉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50,共13页
为了获得公交危险驾驶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识别危险驾驶状态的空间集聚性,确定危险驾驶状态热点路段,并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采集4个季度各1周公交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样本,修复重复数据、异常数据和... 为了获得公交危险驾驶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识别危险驾驶状态的空间集聚性,确定危险驾驶状态热点路段,并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采集4个季度各1周公交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样本,修复重复数据、异常数据和缺失数据,并以公交站点为节点划分空间区段,对每个区段进行编号;接着,将速度过快、急加速、急减速和急转弯确定为危险驾驶状态,参照车辆运动学特性获得4种危险驾驶状态阈值,并计算4种危险驾驶状态的统计学指标和全局莫兰指数,结果表明,公交车辆危险驾驶状态具有空间集聚性(空间随机分布概率p<0.01,标准差得分值Z>2.58),速度过快状态(全局莫兰指数为0.731)的空间集聚性最为显著;然后,分别对4种危险驾驶状态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绘制了90%、95%和99%置信度下的莫兰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结合城市地图,获得危险驾驶状态的热点路段;最后,选取路段长度、车道数、平直度等9个指标,对比分析了OLS模型、SLE模型、SEM模型和SDM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SDM模型获得4种危险驾驶状态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公交车辆危险驾驶状态空间识别、精细化安全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交车辆 运行安全 热点路段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超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辆换道轨迹规划策略
11
作者 何永明 邢婉钰 +1 位作者 魏堃 吴佳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超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换道轨迹规划策略。首先,采用5次多项式生成一般变道轨迹簇,以车辆动力学极限和周围交通车辆为约束,将轨迹规划问题量化为求解换道行为持续时间;接着,考虑车辆动力学约束,建立了...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超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换道轨迹规划策略。首先,采用5次多项式生成一般变道轨迹簇,以车辆动力学极限和周围交通车辆为约束,将轨迹规划问题量化为求解换道行为持续时间;接着,考虑车辆动力学约束,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Brush轮胎模型,基于所建立汽车模型的轮胎侧向力数据求解轮胎侧偏刚度,辅以魔术轮胎模型,验证所求轮胎侧偏刚度;然后,引入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得到高速车辆安全驾驶包络线,并给定多组车速和附着系数进行CarSim仿真训练,确定满足车辆动力学约束的最短换道时间;最后,考虑与周围交通车辆的避撞约束,分析3种典型的换道场景,基于单障碍车的位置,确定满足避撞要求的最短与最长换道持续时间,建立满足安全换道要求的换道持续时间阈值模型。经多参数安全换道域检验,所建立的车辆安全换道持续时间边界模型能够在给定参数下求解出安全可行的换道轨迹,为超高速公路换道行为提供轨迹参考,提高超高速公路换道行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转向稳定性 轨迹规划 超高速公路 建模仿真
下载PDF
引力理论框架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拟人换道决策模型
12
作者 裴玉龙 傅博涵 +1 位作者 王子奇 张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80,共15页
为有效刻画城市快速路中自动驾驶环境下的车辆换道决策机理,考虑主车与周边车辆的位置属性、驾驶风格属性及车辆运动属性对主车换道行为的影响,建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拟人换道决策模型。首先,以邻近前车间距、邻近前车速度差及驾驶风格这... 为有效刻画城市快速路中自动驾驶环境下的车辆换道决策机理,考虑主车与周边车辆的位置属性、驾驶风格属性及车辆运动属性对主车换道行为的影响,建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拟人换道决策模型。首先,以邻近前车间距、邻近前车速度差及驾驶风格这3种因素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拟人化换道意愿属性,量化表征主车的换道意愿;然后,基于人类决策中的悲观主义准则,分析换道过程中周边车辆与主车可能产生的竞争行为,利用车头间距比和驾驶风格差异提出潜在竞争强度概念;其次,考虑环境稳定性对驾驶舒适性的影响,提出“速度伪距”“加速度伪距”概念,衡量换道后的环境稳定性;最后,结合引力理论建立以车辆横向速度为求解目标的综合竞争力换道决策模型。在模型标定中,筛选Ubiquitous Traffic Eyes开源数据集,得到非强制换道片段数据,利用蚁群算法标定模型参数。采用随机排列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验证,以正确率为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并将其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将训练与验证比设置为72%∶28%、65%∶35%、57%∶43%和50%∶50%时,平均正确率区间为87.67%~90.3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可行性,相比于传统模型,本文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为自动驾驶环境下车辆的车道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换道决策 综合竞争力 自动驾驶 横向速度 轨迹数据
下载PDF
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石振武 毕爱琦 王金茹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利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探讨人口总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建筑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消耗强度、劳动生产率7个因素对京、...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利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探讨人口总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建筑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消耗强度、劳动生产率7个因素对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稳定的态势,各因素对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除劳动生产率抑制建筑业碳排放增长,其余6个因素均起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水平对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促进作用最强,人口总量对河北省的促进作用最强。基于此,根据各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时空效应分析
14
作者 黄桂林 李克勤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于“双碳”目标下我国建筑业实现脱碳减排的要求,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时空异质性的角度考察我国30个省市的建筑业技术创新、所有制结构等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交互作用及影响差异。研究发现:2011—2021年... 基于“双碳”目标下我国建筑业实现脱碳减排的要求,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时空异质性的角度考察我国30个省市的建筑业技术创新、所有制结构等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交互作用及影响差异。研究发现:2011—2021年技术创新对中国30个省市建筑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先减后增的波动变化趋势,且从东三省向长三角一带转移。国有制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对多数省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由抑制逐渐转为促进。但建筑业企业国有制对新疆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年减小的正向趋势,建筑业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交流,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TR)
下载PDF
道路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速度与延误估计仿真
15
作者 张文会 徐海彬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了探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群体过街速度和延误影响因素,采用无人机和地面机位从高空和地面获取交通视频,并利用Tracker物理影像分析软件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从城市信号交叉口的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传统社会力模型和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 为了探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群体过街速度和延误影响因素,采用无人机和地面机位从高空和地面获取交通视频,并利用Tracker物理影像分析软件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从城市信号交叉口的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传统社会力模型和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仿真场景模拟了行人过街情况。利用哈尔滨市两个交叉路口的实际参数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显示,当人行横道宽度从4 m增加至7 m过程中,传统社会力模型下的行人过街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4.22 s、3.47 s、2.57 s和2.28 s;改进社会力模型下的行人过街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3.56 s、2.91 s、2.78 s和2.26 s。经过对比验证发现,适当提升人行横道宽度使行人实际过街速度更接近期望速度,从而降低行人过街的延误时间。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人行横道宽度可以有效改善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过街仿真模型 改进社会力模型 行人过街 行人特性
下载PDF
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下道路碳排放浓度预测
16
作者 张丽莉 唐明冬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以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大道基本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道路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测得用于模型训练和预测精度计算的路段CO_(2)浓度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在调试并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最优... 以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大道基本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道路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测得用于模型训练和预测精度计算的路段CO_(2)浓度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在调试并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最优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多元预测模型(MLR、SVR、BP)和时序预测模型(BP、RF、RNN、LSTM、GRU)进行预测性能对比,为路段CO_(2)浓度的实时预测提供参照。结果表明:时序预测模型相比于多元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中的GRU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其次是LSTM,最后是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路段CO_(2)浓度时序数据的训练和预测任务中具备突出性能,能够实时且精准预测道路路段C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碳排放浓度 循环神经网络 时序数据 交通碳排放
下载PDF
住宅部品生产商质量认证行为扩散研究
17
作者 苏义坤 于海楠 郑志哲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认证是提升住宅部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其扩散推广有利于住宅产业供给侧转型升级。为探究质量认证行为在住宅部品生产商间的扩散机理,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住宅部品质量认证扩散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市场导向和政府激励... 认证是提升住宅部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其扩散推广有利于住宅产业供给侧转型升级。为探究质量认证行为在住宅部品生产商间的扩散机理,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住宅部品质量认证扩散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市场导向和政府激励影响下质量认证行为在住宅部品生产商间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消费者溢价、认证影响力与政府激励在一定范围内均可有效促进质量认证行为在住宅部品生产商间的正向扩散,其中生产商对消费者溢价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后,通过分析住宅部品生产商质量认证行为扩散的演化特征,对质量认证在住宅部品生产领域的推广提出实质性对策与建议。研究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拓展了住宅部品生产商质量认证行为扩散的理论研究体系,促进了住宅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部品 认证 复杂网络 演化博弈 扩散
下载PDF
基于改进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封闭小区开放决策模型
18
作者 王连震 杜亚北 +2 位作者 石凌云 张国立 郑夫水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为减少封闭小区开放过程中安全、环境与噪声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考虑小区开放的影响因素与费用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小区出口和入口数量对内部交通疏散的影响,建立封闭小区是否开放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基础上,优化苍鹰... 为减少封闭小区开放过程中安全、环境与噪声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考虑小区开放的影响因素与费用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小区出口和入口数量对内部交通疏散的影响,建立封闭小区是否开放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基础上,优化苍鹰的捕食行为,改进北方苍鹰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虚拟路网验证模型和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封闭小区的决策方式,可以减少车辆出行时间和出行总费用值,开放封闭小区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此外,将改进北方苍鹰优化算法(ENGO)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社会工程优化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能表明ENGO具有的优越性,相比其它两种算法,其反世代距离平均上升9.59%,超体积平均上升3.21%,运行时间平均下降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封闭小区 开放决策方式 多目标优化模型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下载PDF
公共汽电车复杂网络模型构建与特性分析——以淄博市为例
19
作者 王连震 张国立 +2 位作者 石凌云 杜亚北 陈旭琦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研究公共汽电车网络特性对于合理优化线路及站点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使用L空间、P空间和R空间三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公共汽电车加权网络模型,并利用Gephi软件分析网络的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静态拓扑参数... 研究公共汽电车网络特性对于合理优化线路及站点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使用L空间、P空间和R空间三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公共汽电车加权网络模型,并利用Gephi软件分析网络的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静态拓扑参数。进而对淄博市公共汽电车网络进行实例分析,并与不同规模城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淄博市市区公共汽电车站点网络的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不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性,公共汽电车换乘网络和线路网络具有明显小世界特性。居民乘坐公共汽电车出行一次,平均需要经过13.77个站点并换乘1.32次,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出行需求,但是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相比仍然存在邻近站点之间连接线路不足、具有换乘功能的站点较少、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汽电车 加权网络 拓扑结构 特性分析 淄博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