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6
1
作者 池玉杰 董爱荣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0期62-63,32,共3页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加强“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和普及菌物学的知识非常必要。论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课程的网络建设...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加强“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和普及菌物学的知识非常必要。论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课程的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东北林业大学的菌物学教学队伍对“菌物学”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传平 李凤日 +1 位作者 邸雪颖 李明泽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双馨";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国家和行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林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池玉杰 倪志英 吴韶平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6期69-71,共3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量的实践教育理念,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更新和改革"菌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学”课程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鹏 沈海龙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4期65-67,共3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精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种苗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精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种苗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是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调查分析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 沈海龙 郭敏 《中国林业教育》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选...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等方面初步构建了"种苗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同时制定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监督机制。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初步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学 研究性教学 调查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农林高校研究生新生养成教育探析——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6
作者 蒋春阳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3-255,共3页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的数量日渐增多,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复杂化日渐凸显。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发展需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新生进行系统性的养成教育,规范其科研学习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的数量日渐增多,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复杂化日渐凸显。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发展需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新生进行系统性的养成教育,规范其科研学习方法和生活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拓展思路,培养其专业深造和步入社会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农林高校 东北林业大学 学习方法 身心发展规律 林学 专业外语 行为习惯 学习计划 道德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树种对东北林业大学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研究
7
作者 李波 陈卓 +1 位作者 李孟哲 舒展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4期140-142,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树种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内针叶林、阔叶林为例,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树叶表面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秋冬月份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大小的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横... 通过研究不同树种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内针叶林、阔叶林为例,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树叶表面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秋冬月份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大小的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再针对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纵向对比,利用树种生物量模型推算方法,结合对东北林业大学地区总体乔木植株数量的估测。以此来比较其二者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探讨二者中谁更易吸附污染物而产生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总悬浮颗粒物 叶片吸附 叶片滞尘
下载PDF
基于创新实验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
8
作者 周博如 张洪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7期0205-0207,共3页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基础雄厚,拥有的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黑龙江省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可为大学生创新实验...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基础雄厚,拥有的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黑龙江省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可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平台保障。本文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项目 创新能力 森林保护专业 培养与实践
下载PDF
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9
作者 王军 满秀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探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为我国寒温带森林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3种典型森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型中设置对照、去除凋落物、去... [目的]探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为我国寒温带森林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3种典型森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型中设置对照、去除凋落物、去除草毡层以及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4种处理,于2021年9月对各处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其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白桦林和樟子松林中无显著变化,而在兴安落叶松林中显著降低了25.49%和39.40%;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中显著降低了19.26%和18.86%,而在樟子松林中无显著变化。去除草毡层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白桦林和樟子松林中显著降低了16.08%,60.69%和17.38%,17.33%,而在兴安落叶松林中的变化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3种林型中显著降低了19.47%~42.02%。同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后3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2.03%~27.01%和52.22%~57.01%;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1.25%~22.18%,其中白桦林和樟子松林达显著水平;在10—20 cm土层,不同去除处理对3种林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白桦林和樟子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在去除草毡层以及同时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后显著降低,而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变化。3种林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降低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凋落物和草毡层的存在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形成与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去除凋落物 去除草毡层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东北阔叶红松林地表葬甲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梅香 叶妍妍 +6 位作者 孙佳欢 宋国华 金光泽 原作强 王绪高 张卫国 周利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536-7552,共17页
为了探明我国东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的4个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布置900个陷阱调查了36 hm^(2)范围内的地表葬甲群落基本特征。基于群落物种数量、个体数... 为了探明我国东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的4个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布置900个陷阱调查了36 hm^(2)范围内的地表葬甲群落基本特征。基于群落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和总体长,分析了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东北阔叶红松林区域物种库包含12个葬甲物种,密度为0.018只/m^(2),总平均体长达0.32 mm/m^(2)。北方花葬甲(Nicrophorus tenuipes)是东北阔叶红松林内的广布物种,黑葬甲(Nicrophorus concolor)等五个物种具有明显的生境偏好,仅存在于单个局域物种库内。(2)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和总体长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样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纬度较低的局域物种库(凉水、长白山)可维持更高的物种多样性,纬度最高的局域物种库(胜山)维持较低的物种多样性。(3)地表葬甲群落在胜山和丰林样地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凉水和长白山样地则不显著。(4)葬甲群落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白山样地的空间变异性与其他样地差异较大,这些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确定性和/或非确定性过程调控,但二者的作用强度在4个样地表现不同。本研究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内,地表葬甲的多样性和空间变异性在不同纬度存在差异,该研究为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内土壤动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甲 空间变异 多样性 体长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对昼夜不对称增温及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峰源 苏远航 刘滨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8,共15页
【目的】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旨在研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以期为东北地区林业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与指导。【方法】基于2000-2019年SPOT Vegetation NDVI... 【目的】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旨在研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以期为东北地区林业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与指导。【方法】基于2000-2019年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及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应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1)近20年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035,其中混交林增加趋势最大,每10年增加0.037,阔叶林最小。东北森林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55.59%,另有43.84%的森林保持基本不变,仅有0.57%的区域森林属于退化状态。(2)从整个生长季来看,NDVI受最低气温和降水影响显著,与最高气温关系不密切,同时生长季最低气温和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增加;不同林型对气候响应不完全相同: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生长主要受最低气温影响,阔叶林生长由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控制,混交林生长对降水最为敏感。(3)从逐月特征来看,生长季前期(4-5月)NDVI主要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旺盛生长期(6-8月)对降水敏感性较高,生长季末期(9-10月)受最低气温和降水共同控制;NDVI对降水、温度敏感性均呈现明显的时滞性特征。(4)利用Hurst指数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显示东北森林将由改善转为退化,有71.94%的森林将面临退化风险,尤其是中部和北部气候变化剧烈区域。【结论】白天和夜晚升温的不对称性和NDVI对最高、最低气温差异性响应特征,导致白天和夜晚温度对东北森林NDVI近20年变化具有不对称影响;2000-2019年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呈增加趋势,但未来面临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NDVI 气候变化 东北森林
下载PDF
新疆农业大学林木保护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王晓炜 马荣 +2 位作者 温俊宝 刘雪峰 阿地力.沙塔尔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林学(林果病虫害防治)专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才紧缺的专业之一,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学专业的主要依托实验室林木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实验室多功能化、增添标本数量及标本使用管理等方面... 林学(林果病虫害防治)专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才紧缺的专业之一,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学专业的主要依托实验室林木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实验室多功能化、增添标本数量及标本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达到教学要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完善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实验室建设水平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保护实验室 管理模式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混交对杉木和山杜英混交林生长、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
13
作者 周浩然 孙洪刚 +2 位作者 张鹏 韩媛媛 李文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并分别探究混交效应对立地条件和生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混交林蓄积较预期蓄积增加5%,表现略微增产;混交林中杉木蓄积较杉木纯林增加15%,混交林中山杜英蓄积较山杜英纯林减少13%。相对于纯林,两树种直径分布特征对混交的响应呈相反趋势,混交林中杉木直径分布峰值向高阶移动,而混交林中山杜英直径分布峰值向低阶移动。混交林及其纯林粗根直径-胸径的异速生长分析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生长侧重于树干生长,而山杜英生长侧重于根系生长;无论林型和树种,坡位由上到下,林木生长会侧重于树干生长。杉木-山杜英混交效应与地位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是混交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杉木与山杜英混交可促进林分生长,且混交林对较差立地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林分生产力 立地质量 混交效应 异速生长
下载PDF
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及间伐与修枝对其影响
14
作者 邢鸿林 赵彩鸿 +3 位作者 沈忱 杨蕾 沈海龙 杨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6,202,共7页
为了解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分析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影响规律,明确抚育管理措施强度,为红皮云杉大径材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 为了解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关系,分析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红皮云杉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影响规律,明确抚育管理措施强度,为红皮云杉大径材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7 a红皮云杉人工中龄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目标一维比较法对林木生长形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及综合评价值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活枝下高与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冠长率对其具有显著负向作用(P<0.05);冠幅、冠形率对胸高形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冠长率对其有显著正向作用(P<0.05);树冠特征因子对红皮云杉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不尽相同,对生长形质综合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大到小顺序为冠幅、冠长率、冠形率。不同间伐与修枝组合对树冠特征、活枝下高、胸高形数、生长形质综合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及修枝强度的降低,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加,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树冠形态特征因子对红皮云杉生长形质性状因子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培育红皮云杉大径材首先要有宽大的冠幅,其次要有狭长的冠形和较小的冠长率。高强度间伐低强度修枝(30%间伐,1/5树高修枝)的管理方式可促进红皮云杉中龄林树高、胸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树冠特征 生长形质 间伐 修枝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和随机森林模型的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潜在分布预测
15
作者 宗迪迪 董灵波 刘兆刚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dshur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为中国东北地区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可为其更新和补植等提供参考。以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dshur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为中国东北地区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可为其更新和补植等提供参考。以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取A1土层厚度、AB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郁闭度、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立地类型和地表总盖度12个环境因子,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潜在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均值分别为0.854和0.920;最大熵模型输出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立地类型和坡位,随机森林模型输出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随机森林模型在精度上优于最大熵模型,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均表明限制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地形因子。帽儿山实验林场西部和北部适宜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生长;3种树种的分布点均落在适生区和较适生区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潜在分布预测
下载PDF
林下植被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16
作者 朱正青 满秀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0,363,共13页
[目的]由于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差异较大,其土壤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不同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及有效性,为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磷素供给水平及磷循环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大兴安岭寒温... [目的]由于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差异较大,其土壤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不同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及有效性,为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磷素供给水平及磷循环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大兴安岭寒温带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6,8,10月采集0-5,5-10,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结果](1)观测期间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H 2 O-Pi、NaHCO_(3)-Pi、NaHCO_(3)-Po)和中等活性磷(NaOH-Pi、NaOH-Po)在6-10月总体呈降低趋势,中等活性磷含量占全磷的30.08%~52.80%,且中等活性磷均表现出无机磷含量高于有机磷含量。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0-20 cm土层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均高于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HCl-Pi、HCl-Po、residual-P)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落叶松林,且稳定性磷占全磷的58.86%~65.81%。(2)4种林下植被落叶松林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和磷活化系数(PAC)在6-10月变化范围分别为391.81~1081.02,7.34~83.90 mg/kg和1.62%~7.76%,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AP含量和PAC高于另外2种落叶松林,表现出较高的磷有效性;而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在8,10月5-10,10-20 cm土层则出现供磷不足现象。(3)土壤含水率是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溶性碳是苔草-落叶松林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铵态氮对苔藓-落叶松林影响较大。[结论]林下植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磷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组分、中等活性磷组分及有效磷含量较高,磷活化系数均在2.00%以上;而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组分含量较高,土壤磷有效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对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生态功能及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林 土壤磷形态 活性磷 有效磷
下载PDF
新疆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17
作者 张秀梅 姚启超 +2 位作者 刘琳 汪舟 黄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基于森林火灾报表数据(1999—2020年)和中国火灾网络数据(2005—2018年),利用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森林火灾时空规律,探讨了过火面积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火灾发生在13:00—17:00,3—9月是火灾起数高发月... 基于森林火灾报表数据(1999—2020年)和中国火灾网络数据(2005—2018年),利用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森林火灾时空规律,探讨了过火面积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火灾发生在13:00—17:00,3—9月是火灾起数高发月份(占全年89.62%),8—9月是过火面积较高月份(占全年79.59%),森林火灾起数和过火面积自1999年以来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过火面积下降趋势显著。空间范围80°~88°E,43°~48°N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8—9月过火面积主要受气温日较差(原始数据:r=0.49,P<0.05;去趋势数据:r=0.68,P<0.05)和最高温(原始数据:r=0.47,P<0.05;去趋势数据:r=0.54,P<0.05)的影响。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引起的,2017—2020年(58.46%)比1999—2016年(71.73%)人为火源比例下降13.27%。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即当预测8—9月最高温度较高的时候,需加强重点时段和关键地区的火源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新疆 时空特征 气温日较差 最高温度 气候因素
下载PDF
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对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肖伟伟 王龙凤 王树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下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培养大径材水曲柳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帽儿山林场1998年营造的4种不同造林密度(分别为10000、4400、2500和2200株/hm^(2))的水曲柳纯林以...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下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培养大径材水曲柳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帽儿山林场1998年营造的4种不同造林密度(分别为10000、4400、2500和2200株/hm^(2))的水曲柳纯林以及两种不同混交行数比(分别为1∶1和3∶3)、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的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水曲柳的生长指标、形质指标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运用改进层级分析法获得综合评价值。【结果】4400株/hm^(2)、10000株/hm^(2)纯林中水曲柳生长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评价值比2500株/hm^(2)纯林分别降低3.15%、2.58%和8.62%、2.58%,2200株/hm^(2)纯林中水曲柳生长指标评价值、形质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评价值分别比2500株/hm^(2)纯林提高21.89%、7.41%和2.94%。混交行数比1∶1和3∶3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生长指标评价值、形质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评价值分别比2500株/hm^(2)纯林提高12.18%、9.05%、17.92%和22.98%、12.14%、25.77%。水曲柳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为混交行数比3∶3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200株/hm^(2)纯林、混交行数1∶1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500株/hm^(2)纯林、4400株/hm^(2)纯林和10000株/hm^(2)纯林。【结论】随着造林密度的降低纯林水曲柳个体质量显著提高,混交林能显著提高水曲柳个体质量,建议营造密度为2500株/hm^(2)混交行数比为3∶3的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人工林 形质 造林密度 混交比例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9
作者 郭新月 王文彬 董灵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揭示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早材、晚材和全材年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程度,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7块样地的135株样木树芯为数据源,在建立树木年轮年表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量化其早材、晚材和全材年轮宽度与气候... 为揭示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早材、晚材和全材年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程度,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7块样地的135株样木树芯为数据源,在建立树木年轮年表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量化其早材、晚材和全材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年轮宽度在时间尺度上可划分为2个明显不同的时间段,其中1974—1985年树木生长主要受春秋两季的温度影响,而1986—2019年则主要受夏季温度的影响。在1974—1985年,冬春季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特别是上一年和当年的1月和2月以及4月和5月与早材和全材年轮宽度的影响呈负相关的(P<0.05),与晚材年轮宽度的影响呈正相关(P<0.05);上一年和当年春季4、5月的无霜期与早材年轮宽度的影响呈负相关(P<0.05)。在1986—2019年,夏季尤其是上一年和当年6、7月的最高温度以及最低温度与晚材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夏季上一年和当年7月的平均温度与晚材年轮宽度的生长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但与早材和全材年轮宽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整体来看,生长季的温度尤其是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是限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早材和晚材生长的主要因素,而降水对早材和晚材生长的影响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材 晚材 全材 气候 年轮宽度 长白落叶松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数据构建红松人工林树高、枝下高及接触高模型
20
作者 刘明睿 贾炜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扫描10块人工红松林所得到的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构建红松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预估模型与接触高预估模型,并建立联立方程组。首先,从所选择的5种树高曲线模型中,选择出拟合效果较好的2个模型作为联立方程组的备选模型。然后再从5个枝下高基础模型中选出1个拟合效果好,并且适用程度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运用再参数化和最优子集回归的方法将林分因子(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高径比、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高)代入基础模型,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作为枝下高备选模型。相同的方法选择拟合效果好的接触高备选模型。最后将树高曲线模型、枝下高备选模型与接触高备选模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联立方程组。通过似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Estimation,SVR或SURE),根据拟合优度与检验结果选择最优秀的方程组,并对联立方程组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结果最优联立方程组预估树高时,决定系数R^(2)=0.896,均方根误差RMSE=0.612 m;当方程组预估枝下高时,R^(2)=0.575,RMSE=0.850 m;当方程预估接触高时,R^(2)=0.719,RMSE=0.791 m,而且各种检验指标都较好。综合来看,方程组对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拟合精度与检验效果较好,可以解决树高、枝下高与接触高的内在相关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红松树冠结构与动态变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地基雷达 树高模型 枝下高模型 接触高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