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提取紫丁香花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
作者 刘佳怡 黄磊磊 +2 位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建立一种环保高效的紫丁香花多酚提取方法并研究丁香花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了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法(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紫丁香花多酚进行提取。首先,筛选出氯化胆碱-苹果酸(摩尔比1:1.5)作为提取溶剂,以单因素实... 为建立一种环保高效的紫丁香花多酚提取方法并研究丁香花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了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法(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紫丁香花多酚进行提取。首先,筛选出氯化胆碱-苹果酸(摩尔比1:1.5)作为提取溶剂,以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为优化关键因素,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并研究紫丁香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30 g/mL,超声功率300 W时,紫丁香多酚提取量可达52.19±0.13 mg/g,显著高于传统水提法和有机溶剂(60%乙醇、甲醇)提取法(P<0.05)。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当紫丁香花多酚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28%和52.57%。综上,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提取法能够绿色、高效地提取紫丁香多酚物质,为紫丁香提取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花 总多酚 超声 低共熔溶剂(DESs)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丁香叶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2
作者 黄磊磊 刘佳怡 +2 位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检测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加酶量2%,pH5.5,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400 W,乙醇体积分数63%,温度56℃,液料比30:1(mL/g),在该条件下,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为32.21±0.16 mg/g,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32.57 mg/g接近。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白丁香>紫丁香;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能高效提取丁香叶中的总黄酮,且丁香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叶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魏亮 方洪壮 +3 位作者 吴比 冯冰玉 吴斌 姜守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0-172,178,共4页
[目的]研究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滤纸片琼脂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滤纸片琼脂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薄荷挥发油出油率为0.8%,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成分有59种。提取出的薄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用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2、10.25、9.18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3、12.50μL/mL。[结论]用GC-MS法检测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较多,且挥发油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抑菌活性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辅助药学专业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4
作者 赵修华 王玲玲 +1 位作者 赵冬梅 孙朝范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80-282,共3页
以三种黄酮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例,将量子化学计算引入到硕士研究生课程“药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介绍其在天然药物分子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具体实践。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3,6-二羟基黄酮(36DHF)、3,4... 以三种黄酮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例,将量子化学计算引入到硕士研究生课程“药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介绍其在天然药物分子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具体实践。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3,6-二羟基黄酮(36DHF)、3,4-二羟基黄酮(34DHF)和7,4-二羟基黄酮(74DHF)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黄酮化合物在气相中清除自由基的过程倾向于氢原子转移(HAT)机制,并且34DHF表现出最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将量子化学计算引入到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抗氧化机制 量子化学计算 教学
下载PDF
马齿苋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治廷 王忠娟 +4 位作者 张秀娟 杨诗涵 张金山 陈小强 张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59-371,共13页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和甾醇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抗氧化等功效。马齿苋抑菌活性...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和甾醇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抗氧化等功效。马齿苋抑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菌种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且缺少系统总结。本文对马齿苋主要化学成分、抑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齿苋的功效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酶协同微波提取云南沙棘果实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诗涵 李紫菡 +3 位作者 张金山 杨红 黄玉苑 陈小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采用纤维素酶协同微波法提取西藏林芝产云南沙棘果实总黄酮。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酶用量、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等3个主要提取得率影响因子进行进一步优化,再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DPPH·、ABTS+自由基清... 采用纤维素酶协同微波法提取西藏林芝产云南沙棘果实总黄酮。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酶用量、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等3个主要提取得率影响因子进行进一步优化,再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考察了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参数为:酶用量15 mg/g,液固比50∶1(mL∶g),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功率280 W,提取时间6 min,总黄酮提取得率为31.25 mg/g。质量浓度1.0 g/L时,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佳,其FRAP值为0.38 mmol/L,该部位对DPPH·、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也高于其他极性部位,分别为97.65%和80.69%。优化后的协同提取工艺较为稳定,且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沙棘果实 总黄酮 微波辅助酶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模型优化色木槭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思全 李姣 +1 位作者 张庆芬 杨逢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为研究色木槭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以色木槭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7.50 g/... 为研究色木槭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以色木槭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7.50 g/mL,超声时间62 min,超声功率350 W,实际操作得油率为30.00%,与预期得油率30.48%基本一致。对比分析超声辅助提取与索氏提取所得色木槭籽油的脂肪酸构成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提取方式对籽油脂肪酸构成无影响,色木槭籽油脂肪酸类型19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比92%,代表性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42.4%)。色木槭籽油属于半干性油,干燥性和氧化稳定性较好,油脂各项指标均满足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该研究证实超声辅助提取能够实现色木槭籽油的高效提取,在不影响籽油脂肪酸构成的基础上,对其品质有所改善,为色木槭籽油的制备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籽油 超声提取 响应面优化 脂肪酸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凤杰 刘瑞斯 +2 位作者 彪林海 祖元刚 刘志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4-690,共7页
奥沙利铂被称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特别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分子,但它与DNA分子形成的关键结构和作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探索奥沙... 奥沙利铂被称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特别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分子,但它与DNA分子形成的关键结构和作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探索奥沙利铂与DNA在活体外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揭示奥沙利铂产生抗癌作用的主要分子结构基础.首先使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较高浓度奥沙利铂与DNA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观察了不同浓度奥沙利铂与质粒DNA在37℃条件下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结构形貌变化,分析了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过程.高分辨原子力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奥沙利铂与DNA作用后可导致质粒DNA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DNA分子逐渐由伸展的链状变化为相互缠绕并带有许多结点的紧密结构,最终变化为更紧密的球状结构.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可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和静电作用使质粒DNA逐渐凝集为紧密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对奥沙利铂的抗癌活性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DNA 高定向热解石墨 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微波辅助提取木豆根中染料木素工艺 被引量:6
9
作者 彭霄 段明慧 +2 位作者 潘有智 张东阳 段喜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6-759,共4页
以木豆根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木豆根中主要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 以木豆根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木豆根中主要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68℃,固液比为32∶1 mL.g-1,乙醇浓度为78%,提取功率700 W,提取时间15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染料木素的提取率可达到0.465±0.032 mg.g-1。本研究对于微波提取技术的应用及木豆根的开发和利用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根 染料木素 微波辅助提取 Box—Behnken设计
下载PDF
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4 位作者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孟庆焕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提取木质素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其最优工艺条件是:碱量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5 h,碱木质素与甲醛质量比3∶1。在此条件下获得羟甲基化改性乙醇法木...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提取木质素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其最优工艺条件是:碱量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5 h,碱木质素与甲醛质量比3∶1。在此条件下获得羟甲基化改性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含量最高可达到11.56%,游离甲醛含量为0.257%,本研究为实现乙醇法木质素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乙醇法木质素 乙醇 羟甲基化
下载PDF
香茶子叶片总酚、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邹维娜 王微 +2 位作者 徐启江 杜伟伟 李灵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并与超声提取、索氏提取进行比较。采用DPPH和FRAP法对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液固比39∶1 m L/g,乙醇浓度57%,提取时间15 min和微波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酚及总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99.89、38.16 mg/g。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香茶藨子叶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445 mg/m L,此外其还有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4.832 mmol/g。结论:优选的总酚、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藨子 总酚 总黄酮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原文传递
黄檗果实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及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强 刘帅 +2 位作者 于雯 高源 张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檗果实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检测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应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精油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檗果实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检测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应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精油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BGC-823这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经GC-MS分析,从黄檗精油中共鉴定出39个成分,主要有β-蒎烯、β-氧化石竹烯、3-亚甲基-4-异丙烯基环己醇、西松烯等。精油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对肿瘤细胞株A-549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不显著,但对He La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果实 精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细胞毒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原文传递
北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莹 陈小强 +3 位作者 路祺 祖元刚 高悦 项凤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6-379,共4页
北五味子含有木脂素、三萜、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从改善运动能力、动作准确性、精神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血管系统以及应激反应等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方... 北五味子含有木脂素、三萜、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从改善运动能力、动作准确性、精神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血管系统以及应激反应等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和小结,以期为北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健康人群 保健作用
原文传递
模型多肽Trp-Cage折叠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敏 袁晓辉 +3 位作者 薛书蕾 查岭生 王光利 张海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42-1850,共9页
蛋白质折叠是目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解蛋白质结构折叠机制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生命科学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且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蛋白质大多数在数十毫秒、微秒或... 蛋白质折叠是目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解蛋白质结构折叠机制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生命科学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且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蛋白质大多数在数十毫秒、微秒或几秒内完成自我折叠过程,但其折叠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结构精细转变却在纳秒甚至更短时间尺度内完成.由于其折叠时间分辨率的限制,目前无论是从常规实验还是理论计算角度对其研究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蛋白质折叠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以结构典型且可快速折叠的人工设计多肽Trp-cage为例,主要对其折叠过渡温度、折叠形成模型及其肽链上关键氨基酸残基在折叠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综述了模型多肽Trp-cage的折叠动力学行为分别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就如何有效化解蛋白质残基间相互作用网络进而降低其折叠机制的复杂性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不仅有助于阐明该迷你蛋白Trp-cage快速折叠、稳定形成的驱动力成因,而且也能为蛋白质折叠机制研究和多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与理论模拟 折叠机制 过渡温度 残基突变 关键氨基酸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热水浸提五味子多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莹 王洪源 +2 位作者 周宇航 冯晗珂 陈小强 《特产研究》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以五味子干粉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五味子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1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18.61%;热水浸提的最... 以五味子干粉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五味子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1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18.61%;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0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3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9.35%。同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2种方法的多糖含量分别为54.13%和52.38%。超声波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和含量均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率是热水浸提法的近2倍。而且,超声波辅助提取还具有温度低、效率高和方便操作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热水浸提
下载PDF
乙醇法提取植物纤维剩余物中木质素的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蕾 孟永斌 +5 位作者 张子东 路祺 刘英 孟庆焕 聂思铭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分别以乙醇和碱为溶剂,分离提取得到乙醇法木质素和碱法木质素,两种木质素的酚羟基、羧基、总羟基和羰基活性官能团含量,为实现有机法木质素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木质素 碱法木质素 乙醇 官能团
下载PDF
新鲜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及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小强 李佳娜 +1 位作者 郭依萍 张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59-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新鲜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GC-MS法检测其成分组成;采用DPPH和β-胡萝卜素法检测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RB法检测挥发油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 [目的]研究新鲜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GC-MS法检测其成分组成;采用DPPH和β-胡萝卜素法检测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RB法检测挥发油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65%,主要有γ-杜松烯(19.43%)、α-毕澄茄烯(10.24%)、表圆线藻烯(8.99%)和α-蒎烯(7.22%)等;紫穗槐果实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18.25 mg/m L,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检测1.8 mg/m L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抑制率为25.08%;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IC50值分别为37.597、46.733和48.656μg/m L。[结论]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较弱,但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果实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原料糖化的预处理及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男 张莹 +2 位作者 路祺 刘文俊 祖元刚 《特产研究》 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
分析总结了当今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类原料进行糖化液生产研究中的预处理技术、水解技术及糖液的脱毒技术,指出了此类关键技术在糖化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产业化应用及其水解糖化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 分析总结了当今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类原料进行糖化液生产研究中的预处理技术、水解技术及糖液的脱毒技术,指出了此类关键技术在糖化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产业化应用及其水解糖化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糖化液 预处理 水解 脱毒
下载PDF
连续硅胶柱色谱法快速纯化紫杉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丽 周启超 +4 位作者 孙曦晓 姚欢欢 柳叶 杨磊 祖元刚 《黑龙江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连续中压硅胶柱色谱法纯化紫杉醇。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中压玻璃柱为色谱柱,120~160μm层析硅胶为填料,1%紫杉醇负载量为2g/100g硅胶,样品二氯甲烷溶解上样,二氯甲烷:乙腈(7:3)洗脱,洗脱流速为60mL/min。一次柱色谱过程即可得到纯... 采用连续中压硅胶柱色谱法纯化紫杉醇。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中压玻璃柱为色谱柱,120~160μm层析硅胶为填料,1%紫杉醇负载量为2g/100g硅胶,样品二氯甲烷溶解上样,二氯甲烷:乙腈(7:3)洗脱,洗脱流速为60mL/min。一次柱色谱过程即可得到纯度大于90%紫杉醇,回收率75%以上,甲醇:水3:1(v/v)重结晶后得纯度99%紫杉醇产品,低纯度组分作为层析原料再次纯化。使用后的层析柱用二氯甲烷:乙腈(1:1)再生,二氯甲烷平衡,平衡后的层析柱重复使用,使用5次柱分离效率仍不降低。与传统方法相比溶剂用量少、层析填料价格低、生产周期短、分离效果好,易于实现连续工业化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柱色谱 纯化
下载PDF
纤维剩余物发酵制备乙醇工艺研究
20
作者 孟永斌 徐蕾 +4 位作者 张子东 路祺 刘英 聂思铭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对固定化酵母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固定化酵母的重复利用发酵能力进行了考察,其优化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 g·g^(-1),底物糖浓度30%,酵母用量1.5 g,固定化酵母发酵120 h。在此条件下,... 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对固定化酵母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固定化酵母的重复利用发酵能力进行了考察,其优化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 g·g^(-1),底物糖浓度30%,酵母用量1.5 g,固定化酵母发酵120 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均值为83.68%。为塔拉纤维剩余物的酶解液发酵制备乙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剩余物 发酵 乙醇 固定化酵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