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2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院校教材时滞性研究——以2008年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税收》为例
1
作者 李晶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7-99,共3页
由于社会经济变化迅速、高等院校学期性以及教材编印周期过长等原因,高等院校教材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时滞性。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税收》一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使用时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写作时应突出教材的前瞻性... 由于社会经济变化迅速、高等院校学期性以及教材编印周期过长等原因,高等院校教材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时滞性。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税收》一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使用时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写作时应突出教材的前瞻性、编印时应缩短编印的周期性等措施,指出改革高校学期制也是解决教材的时滞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材 时滞性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2
作者 许慧 王世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6,共17页
数字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及机制。研... 数字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作用在财政透明度高、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处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区域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区域的地级市中的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缓解债务压力和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使用空间杜宾模型(SDM)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相邻地区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也有增强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升数智化政府治理水平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区域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减税降费引致了地方财政压力吗——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3
作者 刘明慧 康芸芸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9,共13页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且正向调节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轻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负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调节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且正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地方财政压力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演进历程、竞争力评估及振兴发展路径
4
作者 陆成林 王振宇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等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基础深厚,其不仅是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发展起步到繁荣成熟、从进入瓶颈期...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等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基础深厚,其不仅是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发展起步到繁荣成熟、从进入瓶颈期到迎来重要机遇期的演进历程,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波动变化。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焦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三大行业,从产业规模、产品市场、盈利能力等维度选取指标,对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估,我们发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相对稳定但有所下滑。其背后反映的是发展路径依赖、转型升级缓慢、新旧动能转换不到位、产业链存在断点堵点等深层次问题。当前,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振兴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做优做强石化、冶金等基础性产业,打破路径依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产业新动能;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财政、金融和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传统产业 产业竞争力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下载PDF
高等财经院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苑新丽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86-88,共3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税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原因,明确了新时期高校税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实现新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税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原因,明确了新时期高校税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实现新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务专业 目标定位
下载PDF
财经院校实验教学问题研究——以税务专业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恒群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95-96,F0003,共3页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经院校与理工科院校一样,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本文以税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出发,阐述了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选择和实验教...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经院校与理工科院校一样,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本文以税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出发,阐述了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选择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院校 税务专业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海星 罗丹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0,共14页
本文以城市群为切入点,运用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采用2011—2020年我国273个地级市数据,系统考察了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首先,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有显著且稳健的正... 本文以城市群为切入点,运用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采用2011—2020年我国273个地级市数据,系统考察了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首先,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且城市群城市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有更高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其次,创新类别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策略性创新,现有财政科技支出总体围绕提高城市的实质性创新展开,但非城市群城市财政科技支出的实质性创新倾向显著弱于城市群城市;空间关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集聚阴影”现象在样本期内显著存在。最后,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财政科技支出策略互动行为来看,我国地级市间普遍存在财政科技支出策略互动行为,且相较于非城市群城市,城市群城市财政科技支出策略互补程度更低;从财政科技支出策略互动模式来看,我国地级市间财政科技支出策略互动模式为逐顶竞争,且非城市群城市有更为显著的逐顶竞争倾向。本文为推动城市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支出 城市创新 城市群
下载PDF
财政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点、实现路径及基本原则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波 杨李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体现新发展理念、契合新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巩固高质量发展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聚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及核心特...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体现新发展理念、契合新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巩固高质量发展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聚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及核心特征,科学发力、精准发力是财政服务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基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特征,从创新价值链角度讨论分析了财政赋能研发创新和科技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同时,基于我国不同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科研条件差异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要求,提出需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制定财政赋能方案,为新时代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财政赋能 科技创新 创新价值链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波 孔欣悦 刘钟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数字经济与政府服务的高度融合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数字经济与政府服务的高度融合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财政制度能够正向联合调节数字经济对财政支出效率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财政支出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依赖于人力资本和财政制度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财政制度 数字经济 财政支出效率
下载PDF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发展轨迹、变迁逻辑与未来展望
10
作者 彭健 盛敏玥 《财政科学》 CSSCI 2024年第7期70-81,共12页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随着政策变化不断拓展和调整,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治...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随着政策变化不断拓展和调整,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谋划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新一轮改革,是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现代财政体制亟待破解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轨迹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揭示制度演变特征与逻辑主线,提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方向应重点关注转移支付法治化、深化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优化资金使用与管理,以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基本养老保险差距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11
作者 孙克竞 胡正轩 《财政科学》 CSSCI 2024年第10期55-72,共18页
本文采用201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客观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程度,以各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规模最大地区为基准,测算了省际基本养老保险差距,并将其作为门槛变... 本文采用201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客观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程度,以各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规模最大地区为基准,测算了省际基本养老保险差距,并将其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其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为负并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与基准地区差距较小的省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所受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差距较大的省份。因此,本文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均衡性转移支付核算办法,统筹纵向与横向基本养老保障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培育老年消费市场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基本养老保险差距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财政补贴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云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在东部地区与南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在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财政补贴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财政透明、支出进度与预算执行紧缩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春晓 周波 管智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7,共16页
聚焦财政制度和财政运行,研究财政透明和支出进度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紧缩的影响,通过典型事实建立了财政透明到预算执行紧缩的机制分析框架,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和三阶段二乘法对2013-2020年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 聚焦财政制度和财政运行,研究财政透明和支出进度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紧缩的影响,通过典型事实建立了财政透明到预算执行紧缩的机制分析框架,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和三阶段二乘法对2013-2020年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紧缩均值约为实际财政支出的10%左右,各地方差别很大但均值全部为正;(2)财政透明度对预算执行紧缩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直接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欠发达地区;(3)财政透明度提高会直接推进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并通过支出进度进一步缓和预算执行紧缩,支出进度是财政透明缓和预算执行紧缩的有效正向中介机制;(4)通过增加联立方程控制财政透明内生性后,财政透明度对预算执行紧缩的间接效应超过直接效应。提出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财政透明,持续提高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尤其是提高一般公共预算在内的财政信息公开,有助于让周期性财政政策和赤字规模更加可控,让积极财政政策真正名实相符,实现财政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透明 支出进度 预算执行紧缩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财政分权、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丹 《中国物价》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财政分权的区域创新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程度均对区域创新水平形成了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相较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不...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财政分权的区域创新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程度均对区域创新水平形成了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相较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不仅更为显著地提升了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对区域实质性创新水平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影响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能够更为显著的影响政府的创新偏好,提升科技支出强度,从而比收入分权有更优的区域创新效应。因此,应通过合理界定科技领域内政府间权责,强化绩效考核机制的创新导向以及提高财政支出政策对于实质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度等途径,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创新偏好 区域创新水平
原文传递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如何影响财政透明度:理论逻辑与国际实践
15
作者 王燕嘉 杨丹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财政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作为提供财政信息的核心技术支撑对财政透明度有重要影响。以财政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效应及... 财政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作为提供财政信息的核心技术支撑对财政透明度有重要影响。以财政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9年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了财政透明度提升。随着财政透明度水平逐步提升,核算基础改革对财政透明度的边际提升作用表现出先上升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提升影响在发达国家的作用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可以通过抑制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强化公众参与等方式提升财政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 核算基础改革 权责发生制 财政透明度
下载PDF
预算法治化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基于中国地级市民生需求的考察
16
作者 谷成 徐慧聪 史心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12—2020年地级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机制分析表明,预算执行约束和审计监督力度是新《预算法》实施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表现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预算法》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质量。此外,以GDP为主的晋升考核机制显著弱化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预算法》实施的效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角,深化了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的财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 新《预算法》 政府回应性 民生财政 预算法治化
下载PDF
政府社会救助制度缓解中国家庭经济风险的多维路径——基于负向收入不确定性视角
17
作者 金双华 孟令雨 于征莆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7,共24页
政府社会救助是国家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责任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防范化解家庭经济风险的关键举措。文章引入生命周期模型从理论层面厘清政府社会救助与负向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 政府社会救助是国家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责任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防范化解家庭经济风险的关键举措。文章引入生命周期模型从理论层面厘清政府社会救助与负向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社会救助可以缓解负向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风险的不利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社会救助主要从“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个维度影响负向收入不确定性家庭的经济风险。具体而言,政府社会救助不仅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和降低债务杠杆率发挥“授人以鱼”作用,还可以培育健康人力资本和提高非农就业比例发挥“授人以渔”作用。针对分层分类政府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更能发挥防风险作用;面对负向收入不确定性,政府社会救助能显著降低居住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经济风险,却未能妥善应对因病致贫家庭的经济风险。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认为应拓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强化政府社会救助政策多重功能,健全分层分类政府社会救助体系,以缓解负向收入不确定性引致的家庭经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社会救助 家庭经济风险 负向收入不确定性 分层分类
下载PDF
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
18
作者 崔惠玉 梁丹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微观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影响的双重视角,全面梳理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成效的研究成果;再次,从税收制度、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小微企业减税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探讨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优化路径;最后,分析当前小微企业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关注的四个方向。即深入研究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制、深入开展减税政策之间及减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引入更为精确的分析工具以提升减税政策设计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为我国减税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减税政策效应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下载PDF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提高
19
作者 谷成 史心旭 王巍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155,共18页
本文将税务部门开展的税收“放管服”改革作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 本文将税务部门开展的税收“放管服”改革作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提高企业发展预期和纾解企业财务困境两种渠道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纳税信用较好的企业、面对较高程度市场竞争的企业及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作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创新产出,推动企业进行实质性创新,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 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能力
下载PDF
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配置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
20
作者 周波 杨璇 《中国物价》 2025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非ST和ST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两类企业中银行信贷配置的所有制差异,以及货币政策对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ST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持有的银行信贷多于国有企业,且这一差异不受货...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非ST和ST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两类企业中银行信贷配置的所有制差异,以及货币政策对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ST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持有的银行信贷多于国有企业,且这一差异不受货币政策影响;在ST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持有的银行信贷少于国有企业,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这一差异进一步扩大。研究结果表明,在非ST上市公司中,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按照自身需求平等地获得信贷支持,彰显出我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效。然而,在ST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上仍与国有企业存在差距。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优化信贷配置结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所有制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