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指导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1
作者 张京伍 易进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185-187,共3页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毕业进入专业工作领域前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解决当前双非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选题不合理、教师指导水平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本...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毕业进入专业工作领域前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解决当前双非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选题不合理、教师指导水平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指导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五项毕业设计教学指导管理模式优化措施,为双非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提供了新思路,希望为新质生产力要求下土木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非高校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江西高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以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2
作者 王振华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3期5-8,共4页
当前社会,对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逐步增强,江西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应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为例,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逐步增强,江西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应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为例,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促进创新创业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实践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路径 体系构建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3
作者 梁炯丰 严幸钰 +1 位作者 程丽红 何春锋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6期170-177,共8页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坚持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混合式教学环境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介绍课程思政在高...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坚持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混合式教学环境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介绍课程思政在高校建设的内涵及意义,课程思政符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其次,分析了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最后,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对混合教学环境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进行探索。混合式教学环境概念在我国发展迅速,不断有新平台、新应用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较少。针对土木工程学科,在专业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中重视德育功能,利用混合式教学环境的优势,将思政点融入教学,并将其教学效果纳入课程考核,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完善过程化教学考核,提出线上线下教学方案。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土木工程专业学科教育的要求,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的反馈循环,逐渐形成土木工程专业思政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土木工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双一流+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为例
4
作者 王振华 吴波 陈鑫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1期81-84,共4页
在“双一流+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究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推动我国工程管理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 在“双一流+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究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推动我国工程管理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改革举措,以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协同推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工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新工科 工程造价管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CRITIC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以岱山站深基坑工程为例
5
作者 徐世祥 吴波 +4 位作者 郑卫强 朱文华 万友生 覃君 李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325-12332,共8页
为了解决深基坑工程风险评估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众多,风险评估难以量化和主观性过强难题,依托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岱山站深基坑工程,提出一种将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客观赋权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 为了解决深基坑工程风险评估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众多,风险评估难以量化和主观性过强难题,依托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岱山站深基坑工程,提出一种将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客观赋权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了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期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计算各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和风险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科学、可靠地评价出深基坑风险等级,减少专家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考虑了指标间的相互联系,能够合理反映深基坑施工风险等级水平,适用于风险因素众多且模糊不定的基坑工程,可以为同类深基坑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风险评估 CRITIC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昌春 王天源 +4 位作者 郝术仁 查文华 谢小锋 吴波 李扬波 《安徽建筑》 202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文章针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存在的考核不全面、不注重过程、评分不客观等问题,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体系。通过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制定评分标准,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 文章针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存在的考核不全面、不注重过程、评分不客观等问题,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体系。通过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制定评分标准,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该综合评定方法可以减少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使评定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理论的富水砂层异形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
7
作者 万成 肖潇 +2 位作者 肖敦珂 郭剑 何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更加准确有效评价富水砂层异形深基坑施工风险,提出一种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风险评价体系。整理选取4个一级风险指标、21个二级风险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思想... 为更加准确有效评价富水砂层异形深基坑施工风险,提出一种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风险评价体系。整理选取4个一级风险指标、21个二级风险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思想对各指标的进行组合赋权,优化主客观权重;基于云模型理论生成富水砂层异形深基坑施工风险云图,更直观地确定风险等级;将该方法应用实际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基坑施工风险与Ⅱ级风险更贴近,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深基坑 风险评价 组合赋权 云模型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凤 刘军 吴旻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新工科”的提出,文章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新工科”的提出,文章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两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应用到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我国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与趋势研究——基于2013—2023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9
作者 邵炜星 查文华 王振华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3期41-44,74,共5页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 6.1.R2软件,研究了2013—2023年我国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与趋势,具体包括年发文量分析、关键词分析、发文机构分析、研究主题...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相关的中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 6.1.R2软件,研究了2013—2023年我国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与趋势,具体包括年发文量分析、关键词分析、发文机构分析、研究主题分析、研究关注点分析、热点演变分析、研究前沿分析,最后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知网(CNKI)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和雷达图的建筑群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10
作者 昌毅 万凯 +6 位作者 刘新权 甘嘉豪 江元琪 杨仁镪 杨子健 胡文君 丁星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前的抗震韧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单一地震对单体建筑的影响,难以考虑对同一地区不同建筑群的抗震韧性评估。将研究区域按500 m×500 m进行网格划分,分析地震危险性。以建筑群设防所需费用、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 目前的抗震韧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单一地震对单体建筑的影响,难以考虑对同一地区不同建筑群的抗震韧性评估。将研究区域按500 m×500 m进行网格划分,分析地震危险性。以建筑群设防所需费用、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修复费用和伤亡人数6个指标作为抗震韧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网格化和雷达图的建筑群抗震韧性评估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成都市。研究结果表明:未提升设防时,成都市抗震韧性一般;在提升1度设防后,设防所需费用增加45.95%,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修复费用、伤亡人数分别减少26.25%、37.75%、45.1%、44.24%、48.18%。通过对比分析该模型数据发现,提升1度设防后,成都市建筑群抗震韧性综合效益提升40.8%,灾害损失大量减少,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韧性 网格划分 雷达图 建筑群 综合效益
下载PDF
深度置信网络算法在公路边坡工程安全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蒙国往 程懿 +2 位作者 吴波 叶华政 刘家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8,共9页
针对传统边坡工程安全评价方法无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下工程安全评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算法的公路边坡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MATLAB建立模型;然后,对基于DBN算法的边坡稳定... 针对传统边坡工程安全评价方法无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下工程安全评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算法的公路边坡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MATLAB建立模型;然后,对基于DBN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最后,使用DBN算法在莆炎高速公路项目中进行公路边坡工程安全评价。结果显示:(1)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相比,DBN模型得到的预测值误差更小,精度更高,计算复杂度更低、可扩展性更强;(2)在实际工程中,DBN算法能够有效地对众多非线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公路边坡进行符合实际的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边坡稳定 深度置信网络(DBN)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摆式阻尼器减振原理解析与教学实验设计
12
作者 林才泽 张敏思 +2 位作者 杨勇 舒帆 廖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04,共7页
摆式阻尼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减振,效果明显且安全经济,是目前超高层建筑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工作原理涉及大量动力学知识,理论性强且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题,该文设计了有无摆式阻尼器的对比演示模型,将模型演... 摆式阻尼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减振,效果明显且安全经济,是目前超高层建筑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工作原理涉及大量动力学知识,理论性强且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题,该文设计了有无摆式阻尼器的对比演示模型,将模型演示与力学原理分析相结合,解释了摆式阻尼器的减振原理。该项实验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高层建筑结构减振的兴趣,启发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摆式阻尼器 减振原理 可视化模型 教学演示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基坑施工监测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权一梦 陈强 +1 位作者 段龙奇 刘科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82-87,共6页
以济南某地铁车站为例,利用Revit软件建立基坑主体结构及监测点模型族库;利用BIMFACE轻量化平台实现模型Web端轻量化显示,直观查看基坑空间几何形态及监测点布设位置;利用MySQL数据库完成模型属性数据、监测数据、运维数据的存储,将模... 以济南某地铁车站为例,利用Revit软件建立基坑主体结构及监测点模型族库;利用BIMFACE轻量化平台实现模型Web端轻量化显示,直观查看基坑空间几何形态及监测点布设位置;利用MySQL数据库完成模型属性数据、监测数据、运维数据的存储,将模型与监测点数据关联,完成监测点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监测数据预测,并设置不同的监测项目阈值实现智能预警。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监测可视化程度低、监测效率低等问题,极大提高了地铁车站基坑的施工监测管理效率及质量,降低了事故风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基坑 施工监测 可视化管理系统 BIM BIMFACE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蒙国往 黄劲松 +1 位作者 吴波 欧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5,99,共7页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较难预测等特点,使工程面临巨大的施工风险。通过对南宁、宁波两地城市轨道交通现有风险管理系统的实地调研,结合自身团队对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信息化...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较难预测等特点,使工程面临巨大的施工风险。通过对南宁、宁波两地城市轨道交通现有风险管理系统的实地调研,结合自身团队对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方案。通过三大功能模块(静态风险评估、动态风险管理、风险知识管理)和相关理论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人工神经网络等)阐述了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的流程,最终得出一套可行且合理的系统搭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
下载PDF
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三方位三指标循环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进翔 郑振 +3 位作者 李明东 王升福 张京伍 薛凯喜 《内江科技》 2020年第8期64-64,52,共2页
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创新创业的发展进程,结合国家人才需求和我校的发展情况,本文从三方位三指标方面,构建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循环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土木工程 培养体系构建 人才需求 方位
下载PDF
基于迭代模糊理论的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
16
作者 吴波 郑卫强 +1 位作者 朱若男 曾佳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0-76,91,共8页
针对山岭隧道修建时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多、影响周期长等问题,为减少隧道建设过程中塌方涌水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隧道建设风险影响因素的特点,依托莆炎高速文笔山一号隧道工程,采用迭代确权的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隧道塌方涌水的施工风险... 针对山岭隧道修建时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多、影响周期长等问题,为减少隧道建设过程中塌方涌水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隧道建设风险影响因素的特点,依托莆炎高速文笔山一号隧道工程,采用迭代确权的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隧道塌方涌水的施工风险因素权重进行确定排序,并结合建立的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后果评估模型,提出一种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评估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程度的模型。结果表明:评估得到的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等级与隧道建设现场实际相吻合,所建立的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坍塌涌水 施工安全 迭代确权 模糊理论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培养路径研究——以土木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昌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36-41,共6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基于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类专业本科生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控因素,阐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提出了本科生双师型双导师制、“校...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基于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类专业本科生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控因素,阐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提出了本科生双师型双导师制、“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创新性教学实践平台、学科竞赛、“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科研—教学”互促式等创新能力培养模型,可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路径 本科生 新工科
下载PDF
超大跨度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技术研究
18
作者 王磊 熊红 +1 位作者 嵇晓雷 周彪 《城市建筑》 2025年第8期208-211,共4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地铁工程的兴起,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因此,研究地铁施工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超大跨度地铁车站拱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时间短、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并得到广泛推...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地铁工程的兴起,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因此,研究地铁施工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超大跨度地铁车站拱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时间短、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青岛辽阳东路站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工程自开展以来就采用超大跨度暗挖拱盖法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建筑物集中连续区间下的地下铁道建设问题,同时还能够缩短工期并节省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文章以此为例,论述了地铁工程中特大跨暗挖拱盖法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为后续施工和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超大跨度 暗挖拱盖法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网格搜索-支持向量的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模型
19
作者 吴波 曾佳佳 +2 位作者 蔡琦 朱若男 刘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5-1252,共8页
为合理高效地进行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通过粗糙集(rough set,RS)理论、网格搜索法(grid search,G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SVC)研究了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融合超前地质预报,构建公路隧道施... 为合理高效地进行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通过粗糙集(rough set,RS)理论、网格搜索法(grid search,G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SVC)研究了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融合超前地质预报,构建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收集100个隧道坍塌相关案例信息并对指标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其次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进行属性约简,得到约简后的核指标集,而后采用网格搜索法寻找支持向量分类训练集的最优参数,建立基于粗糙集-网格搜索-支持向量(RS-GS-SVC)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将所建模型用于对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学习样本的条件下,相较于粗糙集-遗传-支持向量模型(RS-GA-SVC)和粗糙集-粒子群-支持向量模型(RS-PSO-SVC),RS-GS-SVC模型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在训练集与测试集比例相同的条件下,RS-GS-SV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于GS-SVC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0%,且RS-GS-SVC模型的运算时间更短。可见,经粗糙集条件信息熵属性约简,可以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公路隧道坍塌 支持向量分类 粗糙集 网格搜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