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GaAs纳米柱阵列ICP刻蚀工艺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双飞 肖家军 +3 位作者 张蓓 彭新村 邹继军 邓文娟 《电子测试》 2022年第10期39-41,56,共4页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阵列结构材料因能激发光学共振及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具有一定直径和周期的SiO_(2)纳米柱作为掩膜层,采用ICP刻蚀制备了GaAs纳米柱阵列,重点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阵列结构材料因能激发光学共振及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具有一定直径和周期的SiO_(2)纳米柱作为掩膜层,采用ICP刻蚀制备了GaAs纳米柱阵列,重点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处理工艺对纳米柱阵列形貌的影响,与表面无纳米结构的薄膜材料相比,其反射率得到明显的降低且最低约为3%,因此纳米阵列结构能有效的增强光吸收,具有极其优良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GaAs纳米柱阵列 光学共振
下载PDF
SrMo_(1-x)Ni_(x)O_(3-δ)阳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导电性能研究
2
作者 何志平 卢丹丽 +1 位作者 罗锐 周权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为了开发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采用EDTA-甘氨酸法制备了SrMo_(1-x)Ni_(x)O_(3-δ)粉体,探讨了pH值和煅烧温度对前驱粉体SrMoO4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i掺杂量时SrMo_(1-x)Ni_(x)O_(3-δ)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导... 为了开发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采用EDTA-甘氨酸法制备了SrMo_(1-x)Ni_(x)O_(3-δ)粉体,探讨了pH值和煅烧温度对前驱粉体SrMoO4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i掺杂量时SrMo_(1-x)Ni_(x)O_(3-δ)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规律。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溶液下,经过750℃煅烧5 h可以获得理想的SrMoO4前驱粉体;Ni掺杂可以在SrMo_(1-x)Ni_(x)O_(3-δ)结构中引入氧空位,改善材料的离子传导,但Ni含量的增加和Sr_(3)MoO_(6)杂相的析出使得SrMo_(1-x)Ni_(x)O_(3-δ)电子电导率下降,SrMo_(0.94)Ni_(0.06)O_(3-δ)的总电导率仍有2169 S·cm^(-1)。本研究成果可为SOFC阳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oO_(3) Ni掺杂 电导率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基于行波法的民用电力线路故障测距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小贝 汪志成 沈俊飞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民用电力系统具有分支线路多、折反射复杂、反射行波信号较弱、故障行波信号难以捕捉和识别的特点,为了实现对民用电力线路的故障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分支线路检测装置+主机接收装置+低压脉冲发生器的故障定位方法,分支线路检测装... 民用电力系统具有分支线路多、折反射复杂、反射行波信号较弱、故障行波信号难以捕捉和识别的特点,为了实现对民用电力线路的故障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分支线路检测装置+主机接收装置+低压脉冲发生器的故障定位方法,分支线路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各分支线路的状况并在故障发生时将故障信息发送给主机接收装置,主机接收装置可以在电脑界面上显示相应的故障信息和位置,低压脉冲发生器用于离线测量、提高测距精度,该套装置配合通用行波测距装置可以实现对民用电力线路故障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法 故障定位 民用电力线路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V3的核素能谱快速识别方法
4
作者 欧开发 周书民 陈锐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5年第1期203-210,共8页
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是核材料检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放射性检测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核素能谱识别方法通常需要经历去噪、本底扣除和特征提取等多个复杂步骤,这些过程计算复杂度高、耗时较长且识别效率有限,难... 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是核材料检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放射性检测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核素能谱识别方法通常需要经历去噪、本底扣除和特征提取等多个复杂步骤,这些过程计算复杂度高、耗时较长且识别效率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响应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3神经网络的核素能谱快速识别算法,通过改进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方法,实现对核素的高效识别。利用蒙特卡罗(MCNP)模拟软件生成一系列仿真数据,包括不同放射源及粒子数、NaI探测器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及混合核素场景下的能谱数据。这些多样化的数据用于训练和验证网络模型,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为更有效地处理γ能谱中的全能峰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预处理方法,将一维能谱数据逐道进行变换。随后,采用希尔伯特曲线对经过滑动窗口处理的能谱数据进行二维映射,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形式输入到MobileNetV3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快速处理滑动窗口后的能谱数据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实现对不同核素的高精度识别。在模型性能方面,选用滑动窗口大小为23和25时,模型不仅收敛速度更快,还显著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NetV3 神经网络 滑动窗口 希尔伯特曲线 核素识别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机械原理虚拟实验项目开发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汉代 李亚斌 +4 位作者 沈于画 张思益 古甜 张克义 金胜泽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和实验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等问题,立足“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利用机械行业中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并采用Web GL、HTML5、Canvas和Three.js API等工具,开发了机械原理虚拟实验室,实现了在线虚拟...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和实验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等问题,立足“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利用机械行业中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并采用Web GL、HTML5、Canvas和Three.js API等工具,开发了机械原理虚拟实验室,实现了在线虚拟实验交互操作、资源共享、交流反馈以及实验管理,进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Web GL技术 Three.js 机械原理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处理对GaAs表面单层自组装SiO2纳米球薄膜的影响
6
作者 王智栋 刘云 +3 位作者 彭新村 邹继军 朱志甫 邓文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二维纳米阵列结构因其重要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子器件。本文对自组装单层SiO2纳米球掩模刻蚀法制备GaAs纳米柱二维阵列结构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旋涂法在GaAs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层SiO2纳米球,重点研究了GaAs表面氧... 二维纳米阵列结构因其重要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子器件。本文对自组装单层SiO2纳米球掩模刻蚀法制备GaAs纳米柱二维阵列结构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旋涂法在GaAs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层SiO2纳米球,重点研究了GaAs表面氧等离子体亲水处理工艺对纳米球排列特性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配比100 W+80 W、腔室压力4 Pa、氧气流量20 mL/min、处理时间1200 s,并最终得到排列紧密的大面积单层纳米球薄膜。以单层纳米球为掩模,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GaAs表面制备了纳米柱阵列并测试了其表面光反射谱。测试结果表明,GaAs纳米柱阵列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率降低至5%,远低于表面无纳米结构的薄膜材料表面高达40%的光反射。分析表明纳米柱可以激发米氏散射共振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反射率并提升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球 氧等离子体 ICP刻蚀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型机理与抗弯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邹能 钱丽华 黄书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了认识熔融沉积成型机理,获得实验条件下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该文使用ABS材料在不同成型温度下制备试样,并对试样做抗弯试验,获得了ABS材质在不同成型温度下的抗弯峰值力,并估算出成型件层间黏结的强度值。通过分析FDM试样的抗弯峰值... 为了认识熔融沉积成型机理,获得实验条件下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该文使用ABS材料在不同成型温度下制备试样,并对试样做抗弯试验,获得了ABS材质在不同成型温度下的抗弯峰值力,并估算出成型件层间黏结的强度值。通过分析FDM试样的抗弯峰值力参数,验证了FDM成型的机理,获得了试样的抗弯峰值力数据。最后对比了ABS材质和PLA材质抗弯峰值力,由实验结果可知ABS材质成型温度提高对样件的力学性能更有利,PLA材质的层间结合力高于ABS材质,工艺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力学性能 层间黏结
下载PDF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关键部件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汉代 戴立昊 +3 位作者 李振鸣 田靳文 万邵伟 曾碧耀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8年第3期102-103,105,共3页
基于我国当前私家车剧增而产生的停车难而现有机械式立体车库由于自身特点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侧方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具有存取方便、车位互相独立、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根据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工作性质... 基于我国当前私家车剧增而产生的停车难而现有机械式立体车库由于自身特点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侧方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具有存取方便、车位互相独立、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根据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工作性质,对其升降横移传动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重点对其关键部件升降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研究,为该新型立体车库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车库 设计 关键部件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50在高岭土矿石图像分类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凡 陈锐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167-171,共5页
煤矸石是生产高岭土的直接原料。为了能快速精准地将含有高品位高岭土的煤矸石从原始矿石中预分选出来,提出了一种改进ResNet50的小模型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基于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对已划分的高低品位原生矿石进行透射成像(灰度... 煤矸石是生产高岭土的直接原料。为了能快速精准地将含有高品位高岭土的煤矸石从原始矿石中预分选出来,提出了一种改进ResNet50的小模型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基于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对已划分的高低品位原生矿石进行透射成像(灰度图),使用labelImg标签软件制作数据标签;基于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使用数据增强算法扩增样本容量;基于ResNet50残差网络架构,使用多尺度可分离卷积降低卷积计算量并加深网络深度,采用双通道池化替代单一池化来均衡图像局部特征,优化残差结构和微调超参数使网络学习性能达到更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传统的ResNet18/34/50和VGG16网络相比,改进的ResNet50网络在验证集上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7.87%;对比GoogLeNet网络,两者分类精度相近的同时,改进的ResNet50网络的整体学习速度提升了接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与高岭土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改进ResNet50 图像增强 灰度直方图
下载PDF
多孔铝骨架/复合相变材料温控性能研究
10
作者 胡智涵 黄书烽 +2 位作者 范芳蕾 史冬敏 蓝宁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8-3137,共10页
相变储能材料(PCM)具有储热密度大、储/放热过程几乎恒温性等优点,是解决电子器件狭小空间下高热流密度问题的理想方案,但相变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较低、传热效率差等特性却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针对上述难题,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通过3D打... 相变储能材料(PCM)具有储热密度大、储/放热过程几乎恒温性等优点,是解决电子器件狭小空间下高热流密度问题的理想方案,但相变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较低、传热效率差等特性却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针对上述难题,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通过3D打印制备多孔铝骨架,再采用水浴灌注法将石蜡灌注到多孔铝骨架中,制备出多孔铝骨架/复合相变材料(AS-PCM)。通过实验探究了95%、85%、75%3种孔隙率的温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多孔铝骨架可增强PCM的热传递,从而降低热源温度。在较大的功率下,AS-PCM对传热的改善更为明显。熔化完成前,低孔隙率AS-PCM热沉的底部温度和温度梯度更低,使用多孔铝骨架代替泡沫金属,为提高PCMs的导热性能提供了了新的多孔金属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铝骨架 3D打印 复合相变材料 温控性能
下载PDF
基于统一计算架构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设计
11
作者 谢浩浩 王仁波 陈锐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203-1213,共11页
在现代核科学与技术应用中,γ能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传统的γ能谱分析系统在处理高通量数据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提高... 在现代核科学与技术应用中,γ能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传统的γ能谱分析系统在处理高通量数据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提高γ能谱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通过设计一种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来提高γ能谱分析的处理速度与效率,从而满足高通量数据处理的需求。为此,本研究采用一种新颖的系统架构CUDA并行计算方法,利用CUDA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实现γ能谱的快速处理。该系统实现谱光滑、峰值检测和核素识别等关键步骤,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张能谱图。通过将这些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处理核心上,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方法所需的复杂计算从而实现计算任务的加速。此外,为了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多次测试,收集大量数据,以确保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UDA的γ谱分析系统在处理效率方面相比于传统的CPU计算方式,其处理效率提高数倍,系统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得到保证。本研究设计的基于CUDA加速的γ谱分析系统,通过并行计算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满足高通量数据处理的需求,同时保持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能谱分析 CUDA 加速计算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扰动观测器的不确定机器人滑模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树博 刘国权 +3 位作者 周焕银 罗先喜 杨波 江思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6,共4页
以不确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扰动观测器提出一种滑模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所提出的复合滑模面,设计包含扰动估计的非抖振滑模跟踪控制策略;其次,依据H ∞和极点配置理论,设计多目标扰动观测器,来实现对扰动的估计;最后,... 以不确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扰动观测器提出一种滑模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所提出的复合滑模面,设计包含扰动估计的非抖振滑模跟踪控制策略;其次,依据H ∞和极点配置理论,设计多目标扰动观测器,来实现对扰动的估计;最后,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给出了自适应律,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证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机器人对给定信号的有效跟踪,不依赖系统先验信息,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不确定性 滑模自适应控制 扰动观测器
下载PDF
SiO2纳米球的粒径均一性研究及其在硅光学共振纳米柱阵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新村 王智栋 +4 位作者 曾梦丝 刘云 邹继军 朱志甫 邓文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4-740,共7页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共振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光调控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子器件。本文用改进的两步Stober法制备了粒径在270~330 nm之间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球,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有效改善了纳米球的粒径均一性。采用恒...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共振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光调控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子器件。本文用改进的两步Stober法制备了粒径在270~330 nm之间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球,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有效改善了纳米球的粒径均一性。采用恒温加热蒸发引诱自组装方法将纳米球在硅半导体上自组装成单层膜作为掩膜,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技术刻蚀制备了硅纳米柱阵列并测试了其光反射谱。光谱结果表明直径在300~325 nm之间的硅纳米柱阵列可以激发四极子Mie光学共振,其在可见光波段的最低反射率低于5%,具有良好的光调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球 纳米阵列 光学共振
下载PDF
主动悬架非线性滑模容错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树博 周焕银 +2 位作者 罗先喜 邓文娟 余颖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以1/4车非线性主动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未知的作动器故障,提出了一种滑模容错控制方法。选取合适的滑模面,以保证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在无需掌握系统的非线性及作动器故障信息的前提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滑模容错控制律,... 以1/4车非线性主动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未知的作动器故障,提出了一种滑模容错控制方法。选取合适的滑模面,以保证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在无需掌握系统的非线性及作动器故障信息的前提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滑模容错控制律,使其切换增益能实现自适应调节以消除故障影响。最后,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该控制律能够满足悬架系统的硬约束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容错控制律设计得到的主动悬架系统,在作动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有效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体现出了较好的容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主动悬架 滑模容错控制 自适应调节
下载PDF
船用发电机冷却器隔振设计及模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芳蕾 余宏涛 +1 位作者 章国庆 张克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194,198,共4页
为减小机组运行时冷却器的振动,提出一种新型的冷却器隔振设计。基于被动隔振系统模型,计算不同排布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确定弹性支撑件数量及排布。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具有新隔振设计系统的发电机本体进行建模与模态分析,以获取前20阶模... 为减小机组运行时冷却器的振动,提出一种新型的冷却器隔振设计。基于被动隔振系统模型,计算不同排布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确定弹性支撑件数量及排布。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具有新隔振设计系统的发电机本体进行建模与模态分析,以获取前20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动态系统建模与分析,得到结构模态参数。应用LMS振动及动态信号分析仪对冷却器进行了模态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并进一步验证了冷却器隔振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设计 被动隔振系统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振型 激振
下载PDF
基于交错式PFC的高效率开关电源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颖 肖静 刘花香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83,共4页
为满足通信基站对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供电电源要求,设计了功率为3 000 W的开关电源。电源采用了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作为前级,后级采用LLC谐振变换器与同步整流电路实现DC/DC变换。对整个电源电路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进... 为满足通信基站对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供电电源要求,设计了功率为3 000 W的开关电源。电源采用了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作为前级,后级采用LLC谐振变换器与同步整流电路实现DC/DC变换。对整个电源电路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路中关键器件的选型计算和损耗分析。对电源的工作效率、功率因数、关键电路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应力、负载调整率等重要指标参数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电源效率可达95%,满载时功率因数达0.999,负载调整率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 同步整流
下载PDF
全组分再生微粉复合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蒂莲 梁炯丰 +2 位作者 陈林 鲁圣鹏 周海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研究了外加剂对不同再生微粉取代率下的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能够提高再生微粉砂浆的流动度;再生微粉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随复合掺合料的加入而提高,并且提升程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研究了外加剂对不同再生微粉取代率下的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能够提高再生微粉砂浆的流动度;再生微粉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随复合掺合料的加入而提高,并且提升程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复合掺合料能提高再生微粉复合砂浆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外加剂 水泥砂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局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树博 皮晶星 +3 位作者 刘志锋 曾庆宇航 刘臣 赖志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前我国的空气监测点数量有限,提供的数据不能准确到局部区域,针对性较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底层空气采集设备、服务器和手机终端构成。底层采集设备由电源模块、传感... 目前我国的空气监测点数量有限,提供的数据不能准确到局部区域,针对性较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底层空气采集设备、服务器和手机终端构成。底层采集设备由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GSM模块和显示模块构成,在完成对空气中的PM2. 5、PM10及温湿度的采集后,利用GPRS将空气质量数据和采集点位置信息发送服务器,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APP对局域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互联网+ GPRS 手机APP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基复合薄膜的构筑及其介电和储能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为平 柳和生 +1 位作者 那兵 周海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采用逐层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薄膜,其中外层钛酸锶钡(BaSrTiO3)/PV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中间层的质量分数固定为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温谱测试仪和铁电材料测试仪分别研究了复合... 采用逐层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薄膜,其中外层钛酸锶钡(BaSrTiO3)/PV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中间层的质量分数固定为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温谱测试仪和铁电材料测试仪分别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储能特性。结果表明,与纯PVDF薄膜相比,复合薄膜具有更加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储能特性,其中20-2-20样品在1kHz时的相对介电常数高达52.9,击穿强度为590MV/m,放电能量密度为4.6J/cm3,分别为纯PVDF薄膜的5.69、3.0和5.75倍。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的外层增强了电介质的极化特性,而中间层缓解了电极化强度过早饱和,两者协同实现了复合薄膜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储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性能 储能密度 钛酸锶钡 聚偏氟乙烯 层状结构
下载PDF
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洪 潘光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和计算公式,列举了一个算例的MATLAB仿真结果.由多个算例的仿真结果推知:这种控制系统不需要用人工整定控制器的参数,不需要辨识被控对象,误差的收敛速度快,结构简单,... 提出一种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和计算公式,列举了一个算例的MATLAB仿真结果.由多个算例的仿真结果推知:这种控制系统不需要用人工整定控制器的参数,不需要辨识被控对象,误差的收敛速度快,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它有希望改进现有的过程控制的比值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网络 PID 比值控制系统 双闭环 MATLAB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