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围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关宝文 王晋 +7 位作者 李满根 袁琪 陈念楠 唐湘飞 吴声明 段建兵 黄思俊 曾宪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9,共15页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沙湾组铀矿化细粒碎屑岩的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对其开展显微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北三台地区沙湾组细粒碎屑岩为岩屑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差异性(ω(LREE)/ω(HREE...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沙湾组铀矿化细粒碎屑岩的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对其开展显微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北三台地区沙湾组细粒碎屑岩为岩屑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差异性(ω(LREE)/ω(HREE)平均为5.78)较明显;源区化学风化程度(CIA指数平均为62.77)相对较低,物源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源区为研究区北部的卡拉麦里山。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处于从弱氧化弱还原的转化阶段,并在黄铁矿、油气等还原作用下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新近系 沙湾组 砂岩型铀矿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江西寻乌地区及邻区浅层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孕震构造初探
2
作者 王向腾 谢超灵 +6 位作者 邓中豪 邓居智 章双龙 邹勇军 包丰 姚振岸 李志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1-4665,共15页
寻乌地区位于邵武—河源断裂带中段,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1806年M6地震以及1941年M~5.75地震和1987年M~5.5地震群,是邵武—河源断裂带地震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江西省防震减灾重点关注区域之一.获取该地区的浅层速度结构有助于... 寻乌地区位于邵武—河源断裂带中段,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1806年M6地震以及1941年M~5.75地震和1987年M~5.5地震群,是邵武—河源断裂带地震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江西省防震减灾重点关注区域之一.获取该地区的浅层速度结构有助于提高地震定位以及震动图计算的精度.然而,该地区固定台网稀疏,加之研究区NW以及NE向断层交错发育,增加了地震构造环境研究的难度.本文基于寻乌地区布设的密集台阵,获得了持续一个多月的连续波形数据,计算了台站对噪声互相关,并提取了瑞利面波相速度(0.5~6 s)信息,进而采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寻乌以及邻区的地壳浅部6 km速度结构.相速度以及S波速度反演结果均很好地展示了断层的浅部空间特征、断陷盆地以及岩体的分布.约3 km深的浅层低速带揭示了会昌和寻乌等断陷盆地的分布,也与邵武—河源断裂带在周田附近"S"型急转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说明区域断裂带对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区域典型地震集中在高低速结构过渡区,S波速度高低速变化显示了NW走向断层在深度上的空间展布情况,推测NW向断裂主导了研究区域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地区 噪声成像 密集台阵 浅层速度 邵武—河源断裂
下载PDF
斑岩系统中低熔点亲铜元素与稀贵金属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以藏东南普朗超大型斑岩Cu-Au矿床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大钊 梁丰 +3 位作者 王艳军 李凯旋 刘家军 冷成彪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1-641,共21页
斑岩铜矿床常伴生大量低熔点亲铜元素(LMCE,包括Te、Se、Bi、Sb、As等)和稀贵金属(NM,包括Au、Ag、PGE),但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富集分异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楚。普朗斑岩Cu-Au矿床是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中的超大型矿床,... 斑岩铜矿床常伴生大量低熔点亲铜元素(LMCE,包括Te、Se、Bi、Sb、As等)和稀贵金属(NM,包括Au、Ag、PGE),但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富集分异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楚。普朗斑岩Cu-Au矿床是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中的超大型矿床,矿床中富集伴生元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成为探讨这些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硫化物LA-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普朗矿床中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形成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LMCE和NM主要以微粒包体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并形成富硒方铅矿、辉碲铋矿、辉铋矿、辉硒铋矿、硫银铋矿、银金矿/金银矿、硒银矿、碲银矿、碲钯矿、碲铂矿、砷碲钯矿和富钯辉钴矿等矿物。普朗矿床中的铂族元素矿物(PGM)至少存在早期高温、晚期低温两个阶段的结晶,其中自形粒状的碲钯矿和碲铂矿结晶温度高、结晶空间开阔,可能是高温下直接由LMCE-Pt-Pd熔体固结形成,PGM形成后继续在流体中迁移并被后期结晶的硫化物捕获;而碲银矿±砷锑钯矿±辉碲铋矿±辉铋矿矿物组合具有固溶体分解和二面角等典型的熔体固结结构,推测为低温下NM-LMCE熔体充填在已结晶的硫化物裂隙和孔洞中形成。斑岩铜矿床从岩浆形成到热液出溶再到矿质沉淀的全过程均伴随着LMCE和NM的分异和富集,其中LMCE熔体对NM的高效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低熔点亲铜元素 铂族元素 富集分异机制 普朗
下载PDF
基于磷灰石微量元素组成的机器学习方法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凤歌 冷成彪 +2 位作者 陈加杰 邹少浩 王大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50,共14页
花岗岩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记录了不同的构造环境、源区岩石类型或深部岩浆过程等,因此正确识别花岗岩成因类型(I型、S型、A型花岗岩)具有重要意义。磷灰石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副矿物,蕴含多种主微量元素,记录着... 花岗岩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记录了不同的构造环境、源区岩石类型或深部岩浆过程等,因此正确识别花岗岩成因类型(I型、S型、A型花岗岩)具有重要意义。磷灰石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副矿物,蕴含多种主微量元素,记录着花岗岩的源区和岩浆物理化学特征,因此成为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了已发表的I型、S型和A型花岗岩的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其中的17种微量元素含量指标(Mn、Sr、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8种元素综合指标[(La/Nd)_(N)、(La/Yb)_(N)、(Gd/Yb)_(N)、Yb N、LREE、REE+Y、Eu/Eu^(*)、Sr/Y]建立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95.56%)和支持向量机(94.76%)的分类准确率均很高。发现Sr在区分I型和S型花岗岩方面最为重要,Ce和Mn在区分A型花岗岩方面最为重要,Eu对于区分S型及I/A型花岗岩方面较为重要。本文提出的机器学习模型便捷高效,可以快速地确定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磷灰石 微量元素 I-S-A型花岗岩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中子多重性移位寄存器设计与验证
5
作者 胡文兴 张焱 +4 位作者 张浩然 李明玉 孟祥厅 刘翅 王仁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中子多重性计数是一种重要的核材料非破坏性分析方法,通过多重性移位寄存器对中子多重性计数器获取的脉冲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实现对铀钚等核材料的准确测量。为了实现多重性移位寄存器的自主设计研发,本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 中子多重性计数是一种重要的核材料非破坏性分析方法,通过多重性移位寄存器对中子多重性计数器获取的脉冲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实现对铀钚等核材料的准确测量。为了实现多重性移位寄存器的自主设计研发,本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发了一款多重性移位寄存器原理样机,并采用模拟脉冲时间序列的方法实现无源验证。结果表明,样机得到的多重计数率与模拟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本文设计的多重性移位寄存器对国产化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多重性计数 非破坏性分析 多重性移位寄存器 FPGA
下载PDF
FIB-TEM解析微生物铀矿化:以松辽盆地海力锦砂岩型铀矿为例
6
作者 金伟国 尹烁 +1 位作者 王庆飞 潘家永 《现代地质》 2025年第2期248-262,共15页
针对砂岩型铀矿中微生物与矿物互作机制证据链薄弱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松辽盆地海力锦矿床姚家组下段含铀独居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区矿物学分析揭示其溶蚀过程与铀活化机理。基于钻孔岩心系统取样,采用FIB-TEM联用技术首次在独居石... 针对砂岩型铀矿中微生物与矿物互作机制证据链薄弱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松辽盆地海力锦矿床姚家组下段含铀独居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区矿物学分析揭示其溶蚀过程与铀活化机理。基于钻孔岩心系统取样,采用FIB-TEM联用技术首次在独居石溶蚀界面识别出氢铀云母与沥青铀矿纳米矿物组合,结合电子探针原位分析发现溶蚀相独居石平均损失75%初始铀。研究揭示:(1)石英包裹效应导致独居石选择性溶蚀特征,开放体系下溶蚀强度提升3~4个数量级;(2)溶蚀界面纳米矿物相的定向分布指示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主导磷铀耦合释放过程;(3)建立的生物膜催化动力学模型显示,微生物介导的界面反应使铀活化至沉淀。该研究不仅为微生物与纳米矿物间协同成矿机制提供了关键的显微尺度证据,而且对于促进铀矿地质学研究向更精细的微观领域深入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力锦铀矿床 独居石溶解动力学 微生物铀矿化 FIB-TEM联用技术 纳米矿物
下载PDF
新兴地质应用中镁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对比:双稀释剂法与标准样品-样品交叉法
7
作者 赵毅博 卢文宁 +1 位作者 徐建兵 凌明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6-1267,共12页
镁(Mg)同位素之间存在超过8%的相对质量差,使其成为探究环境和地质过程机制中的有效工具.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标准样品-样品交叉(SSB)法和同位素双稀释剂(DS)法的广泛运用,Mg同位素的测试... 镁(Mg)同位素之间存在超过8%的相对质量差,使其成为探究环境和地质过程机制中的有效工具.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标准样品-样品交叉(SSB)法和同位素双稀释剂(DS)法的广泛运用,Mg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已提升到0.03‰(2SD).本文深入对比了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并着重介绍DS法的测试原理及其在探究一些具有细微Mg同位素分馏的岩石圈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回顾了Mg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历史沿革,并对SSB法和DS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为研究人员在选择最适合天然样品分析的方法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然后深入讨论了DS法在精确测定矿物间Mg同位素平衡分馏尺度方面的优势,并指出随着测试精度的持续提升,该方法在Mg同位素地质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最后总结了对于Mg同位素分析领域的见解与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研究方向,并激励科研人员深入探索Mg同位素在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中的多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同位素 分析方法 标准样品-样品交叉法 双稀释剂法 地质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接收函数H-κ方法的赣杭构造带中段地壳特征分析
8
作者 周俊捷 李红星 陈昊 《防灾减灾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赣杭构造带中段及邻域深部动力学背景与地质演化进程,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取了研究区域16个宽频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信息,并对该区域地壳结构与泊松比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壳平均... 为探究赣杭构造带中段及邻域深部动力学背景与地质演化进程,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取了研究区域16个宽频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信息,并对该区域地壳结构与泊松比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0.83 km,平均波速比为1.72,泊松比平均值为0.25,区域呈现出薄地壳与低泊松比的特征;(2)莫霍面形态总体沿NE-SW方向展布,赣杭裂谷下方地壳增厚,指示区域受到NW-SE方向的应力作用;(3)山盆耦合区地壳结构整体减薄,与华南Y型地壳极薄带右枝相对应;(4)泊松比在沿赣杭裂谷表现为普遍高值,推测这与地壳受到热化学侵蚀作用以及中生代以来板块的碰撞与回撤运动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κ叠加 赣杭构造带 地壳结构 泊松比
下载PDF
3D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Weighted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9
作者 Zhang Hua Qiu Da-Xing +3 位作者 Mo Zi-Fen Hao Ya-Ju Wu Zhao-Qi Dai Meng-Xue 《Applied Geophysics》 2025年第1期22-34,231,232,共15页
Data reconstruction is a crucial step in seismic data preprocessing.To improve reconstruction speed and save memory,the commonly used three-dimensional(3D)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method divides the missing data in... Data reconstruction is a crucial step in seismic data preprocessing.To improve reconstruction speed and save memory,the commonly used three-dimensional(3D)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method divides the missing data into a series of time slices and independently reconstructs each time slice.However,when this strategy is employed,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wo adjacent time slices are ignored,which degrades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Therefore,this study proposes the use of a two-dimensional curvelet transform and the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for data re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overlapp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urvelet coefficient support sets of two adjacent time slices,a weighted operator is constructed in the curvelet domain using the prior support set provided by the previous reconstructed time slice to delineate the main energy distribution range,eff ectively providing prior inform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adjacent slices.Consequently,the resulting weighted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3D seismic data.The processing of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er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and faster computational speed than the conventional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for handling missing 3D seis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reconstruction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prior support set weighted operator
下载PDF
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变形分析及对两大构造体制作用的指示
10
作者 李海龙 向必伟 +8 位作者 王微 林少泽 刘程 陈磊 李加好 宋传中 赵文俊 吴敏行 张夏添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5年第2期229-245,I0001,I0002,共19页
大别山东北缘处于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的过渡区,记录了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有的地质信息。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透入性发育暗示大别造山带存在一期岩石塑性流动的构造事件(NW-SE向)。本文根据对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构... 大别山东北缘处于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的过渡区,记录了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有的地质信息。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透入性发育暗示大别造山带存在一期岩石塑性流动的构造事件(NW-SE向)。本文根据对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应力分析得出:大别山东北缘构造片麻岩的塑性流动环境为T=720±20,℃p=0.75±0.15 GPa,属于高角闪岩相‒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形成深度约25 km,处于中下地壳流变层。有限应变结果显示,构造片麻岩的有限应变值、付林指数以及应变强度均小于花岗质片麻岩和糜棱岩系列,反映构造片麻岩在宏观上具有明显的塑性流动构造,而微观上变形组构不发育。付林图解和应力场恢复结果显示,大别山东北缘主要受到NNE-SSW向和NW-SE向的挤压以及顺造山带的拉伸。大别山地区由西向东的塑性流动发生在板块碰撞过程的深俯冲末期‒折返早期(220~210 Ma)。在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下,华北板块南部突出体嵌入到软弱的扬子板块内部,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形成点碰撞撕裂,撕裂边界即为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西侧由于华北板块的刚性特征无法吸收扬子板块,致使大别造山带内部物质只能沿造山带发生由西向东的塑性流动,在郯庐断裂带处大别杂岩的片麻理由NW-SE向被牵引弯曲至EW向和NE-SW向。早白垩世,在太平洋构造体制作用下,伊泽奈崎俯冲板片的后撤和海沟后退,使得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发生弧后拉张、岩浆上涌,印证了大别山东北缘是受特提斯构造和太平洋构造两种体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东北缘 构造片麻岩 塑性流动 构造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