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性抗SARS-CoV-2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及广谱中和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1
作者 尹慧敏 吕海 +3 位作者 迟莹 刘静娴 焦永军 卫平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为诊断和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候选分子。方法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提取总RNA...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为诊断和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候选分子。方法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构建人源性抗SARS-CoV-2 scFv抗体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对SARS-CoV-2 S蛋白具有特异性的scFv抗体。通过序列分析和人源IgG抗体表达,合成IgG全抗体,并评估其对SARS-CoV-2的结合能力及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库容量为1.56×10^(7)CFU的SARS-CoV-2人源性scFv抗体文库,筛选出两种特异性scFv抗体;并将scFv抗体表达成IgG形式的全抗体(IgG-A10和IgG-G6),其中IgG-A10对SARS-CoV-2原始株(WT)和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XBB)毒株均具有较好中和活性,对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JN.1(JN.1)毒株中和效果一般。结论本研究从康复者外周血中成功构建了人源性抗SARS-CoV-2 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表达出具有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2 IgG抗体,为SARS-CoV-2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单链可变片段(scFv) 噬菌体展示技术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LR对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珏 刘冉 +2 位作者 李晓波 杨菲飞 李云晖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C-LR对PC12细胞进行染毒,以MTT法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初步判断MC-LR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C-LR对PC12细胞进行染毒,以MTT法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初步判断MC-LR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MC-LR染毒12、24、48 h,对PC1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是89.06、47.24、33.13μg/L。MC-LR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当染毒浓度大于等于10μg/L时,细胞中生成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和SOD具有一致性。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MC-LR可以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引起细胞膜损伤,并发生氧化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神经毒性 PC12细胞 乳酸脱氢酶 氧化损伤
下载PDF
microRNA在预防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迎建 李文超 杨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606-611,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们在动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作者对miRNA在职业毒理学、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放射毒理学和卫生学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CRORNA 表达谱 预防医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我国卫生杀虫剂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唐萌 吴添舒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5期365-369,373,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杀虫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而确保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简要介绍了我国卫生杀虫剂的发展现状,重点概述总结了目前在卫生杀虫剂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降低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杀虫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而确保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简要介绍了我国卫生杀虫剂的发展现状,重点概述总结了目前在卫生杀虫剂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降低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
原文传递
环境颗粒物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付艳云 梁戈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环境颗粒物与多种环境相关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颗粒物可引起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miRNAs表达等表观遗传学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疾病产生的早... 环境颗粒物与多种环境相关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颗粒物可引起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miRNAs表达等表观遗传学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疾病产生的早期,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筛选可能的标志物。本文对大气颗粒物、富含金属颗粒物和纳米颗粒物等环境颗粒物的表观遗传学效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颗粒物 纳米颗粒物 表观遗传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应用LC/TOF-MS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浆小分子代谢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媛 刘冉 +1 位作者 李晓波 尹立红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12-415,421,共5页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graphy,LC/TOF-MS)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变化,探讨与ESCC相关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graphy,LC/TOF-MS)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变化,探讨与ESCC相关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ESCC和健康对照血浆样本各30例,应用LC/TOF-MS方法检测,采用MassHunte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MPP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对可能的代谢物精确质量在METLIN公共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查询。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CC组共找到差异表达的血浆小分子代谢物数目46个,其中13个上调,33个下调。经过METLIN数据库搜索后,ESCC血浆中的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碎片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基于LC/TOF-MS的血浆小分子代谢物分析策略可有效区分食管癌和健康个体,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检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小分子物质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器官芯片作为环境毒理学测试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天翊 胡承禹 +1 位作者 杨圣 梁戈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0期80-88,共9页
各种环境有害因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快速、有效地对其评估至关重要。动物模型与体外二维细胞模型作为传统的环境毒理学测试平台,由于存在种属差异、缺乏细胞通信等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毒理学效应和预测人体内的实际反应。器官芯片... 各种环境有害因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快速、有效地对其评估至关重要。动物模型与体外二维细胞模型作为传统的环境毒理学测试平台,由于存在种属差异、缺乏细胞通信等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毒理学效应和预测人体内的实际反应。器官芯片技术可以高度复现体内复杂的微环境,并对环境有害因素产生真实的反应。器官芯片系统的可行性、可调整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毒理学测试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入研究将有望克服其面临的挑战,使其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评估环境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探索毒性机制,为建立毒理学测试新策略、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环境毒理学 有害因素
下载PDF
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在2型糖尿病营养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蔼琪 夏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350,共8页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小于等于55的食品被称为低GI食品。低GI饮食是指一种饮食模式,该膳食模式中主要选择低GI食物,并注意调整烹调方式以控制膳食中整体的GI值。在糖尿病营养管理中应用低GI饮食干预有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小于等于55的食品被称为低GI食品。低GI饮食是指一种饮食模式,该膳食模式中主要选择低GI食物,并注意调整烹调方式以控制膳食中整体的GI值。在糖尿病营养管理中应用低GI饮食干预有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提高饱腹感并减少血糖波动。本文系统综述了低GI饮食模式在糖尿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影响膳食中GI值的因素,探讨了低GI食品的种类及其开发现况,进一步展望了构建低GI饮食模式中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和提出了低GI食品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 2型糖尿病 营养管理 血糖管理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耀珑 赵佳欣 杨立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825-3834,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共同构成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逐渐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并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共同构成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逐渐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并可能在将来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危害日趋显著。本文在进行大量资料搜集与文献阅读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性别、地区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激素、环境等危险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兴远 王文博 +4 位作者 桂兰兰 郝润华 王少康 陈希民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4,共9页
目的:研究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进行喂养;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余甘子、余甘子茶多酚混合... 目的:研究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进行喂养;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余甘子、余甘子茶多酚混合物、余甘子左旋肉碱混合物。灌胃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体内肾周脂肪、睾周脂肪质量,检测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血脂4项水平。测定血清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检测肝脏内相关酶活性、总蛋白水平及脂肪组织内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预防肥胖模型大鼠的减肥效果及肝损伤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体内脂肪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余甘子的调节作用下,余甘子干预组与余甘子左旋肉碱配伍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质量及其系数也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中瘦素、抵抗素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肝脏中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脂肪组织内单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α-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余甘子茶多酚配伍干预组预防肥胖效果并不显著。结论:余甘子能够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且单独使用效果优于余甘子与茶多酚或左旋肉碱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茶多酚 左旋肉碱 高脂饮食 预防肥胖
下载PDF
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贤 王炎炎 +8 位作者 王锋 夏惠 潘兴昌 朱航榉 谷瑞增 马永庆 唐华丽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损伤模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胃黏膜损伤模型对照组、水解小麦蛋白肽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d)(以体质量计,下... 目的:研究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损伤模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胃黏膜损伤模型对照组、水解小麦蛋白肽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d)(以体质量计,下同))、阳性对照组(甲氰咪胍组65 mg/(kg·d)),每组各10只。采用酒精灌胃致胃黏膜损伤,给予水解小麦蛋白肽30 d后,观察胃黏膜组织的大体变化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大鼠胃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水平。结果:水解小麦蛋白肽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组织损伤,降低损伤积分(P<0.05),提高损伤抑制率;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大鼠血清PGE2含量、EGF含量、SOD活力及胃组织EGFR表达水平,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IL-8含量及胃组织Caspase 3表达水平(P<0.05),低、中剂量组能降低血清PAF含量(P<0.05)。结论: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提高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小麦蛋白肽 胃黏膜损伤 酒精
下载PDF
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与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少康 陆小军 +3 位作者 王冠 杨立刚 路云 孙桂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及健康状况,为能更好地指导居民合理膳食和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居民膳食结构调查表和自测生理健康评定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1 271名南京市居民进行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南京市居民...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及健康状况,为能更好地指导居民合理膳食和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居民膳食结构调查表和自测生理健康评定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1 271名南京市居民进行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谷类食物摄入量比较丰富,蛋类、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量较为理想,但油脂类及食盐摄入偏多,蔬菜类、水果类、大豆类及坚果摄入量偏少,畜禽肉类、鱼虾类摄入量相对低于宝塔的要求,水摄入量过低;居民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偏低;居民消瘦、超体质量、肥胖患病率分别为6.7%、32.4%、10.0%。结论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与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 食物 健康状况 自测健康
下载PDF
枸杞多糖的组成分析及其荧光标记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忱 蔡慧珍 +5 位作者 唐华丽 韩超 马月 王少康 彭景 孙桂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的组成分析,并设计荧光标记的枸杞多糖,为研究体内代谢提供受试品。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提取枸杞多糖,Sevage法脱蛋白,并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枸杞多糖进行组成研究。同时,以异硫氰酸...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的组成分析,并设计荧光标记的枸杞多糖,为研究体内代谢提供受试品。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提取枸杞多糖,Sevage法脱蛋白,并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枸杞多糖进行组成研究。同时,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作为荧光探针合成荧光标记的枸杞多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取代度。结果所提取的枸杞多糖是一种水溶性的蛋白多糖,组分较为单一,总糖含量为81.58%。红外光谱分析其具有糖类的特征吸收峰。枸杞多糖中主要含有阿拉伯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四种单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异硫氰酸荧光素通过与枸杞多糖的共价偶联,实现对枸杞多糖的荧光标记,荧光取代度为1.3%,并且标记后的枸杞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 h内良好。结论首次实现了枸杞多糖的荧光标记,并且其体外稳定性良好,为以后研究代谢动力学提供良好的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组成分析 荧光标记 体外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尺度纳米镍对秀丽线虫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孔璐 唐萌 +1 位作者 王大勇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育相关评价指标,对纳米镍生殖发育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微米镍组比较,秀丽线虫暴露于20nm和90nm镍的两个剂量组后,均表现出生殖和发育的异常(P<0.01),并有剂量依赖性。且90nm镍暴露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天数等指标的缺陷作用均显著于20nm镍。研究表明,纳米镍可影响秀丽线虫的生殖和发育功能,这一效应与纳米粒径和暴露浓度有关。此结论可为制定纳米镍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镍 发育毒性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短期干预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慧珍 刘福康 +4 位作者 芦慧霞 郭斐 胡丽杰 韩超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人血糖及其胰岛素抵抗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1:1匹配法选取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糖尿病病程相差不超过5年,服药类型和剂量相近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服用LBP胶囊(300mg/d,持续3个月)和安慰剂进行干...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人血糖及其胰岛素抵抗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1:1匹配法选取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糖尿病病程相差不超过5年,服药类型和剂量相近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服用LBP胶囊(300mg/d,持续3个月)和安慰剂进行干预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两组人群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BP能够通过抑制TNF-α水平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璐 张婷 +2 位作者 王大勇 唐萌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5-660,共6页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等发育、运动和生殖的相关评价指标,对SiNP毒性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微米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在5.0g·L-120和60nm SiO2剂量组均出现发育和运动等异常(p<0.01);暴露在60nmSiO2时,3个剂量组的秀丽隐杆线虫均出现生殖指标的异常(p<0.01),而20nm SiO2的各剂量组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指标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在5g·L-1剂量组,20和60nmSiO2及微米SiO2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纳米尺寸和暴露浓度可影响纳米SiO2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生殖和发育等多系统功能。此研究工作可为制定SiNP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毒理
下载PDF
氯氰菊酯对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能力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阮秦莉 居静娟 +7 位作者 李云晖 李晓波 刘冉 梁戈玉 张娟 浦跃朴 尹立红 王大勇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应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的生殖毒性,并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生殖毒理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分别于0.08、0.8和8.0 mg/L的氯氰菊酯中暴露24、48和72 h,每组10条,以... 目的:应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的生殖毒性,并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生殖毒理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分别于0.08、0.8和8.0 mg/L的氯氰菊酯中暴露24、48和72 h,每组10条,以K溶液为阴性对照,分别在体视显微镜和光镜下计数后代数目、子宫内受精卵数目、卵母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体外排受精卵速率。结果: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氯氰菊酯24 h后,各观察终点均无显著性变化;暴露48 h后,8.0 m/L浓度染毒组发生后代数目降低,0.8和8.0 m/L染毒组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且子宫内受精卵数目降低,0.08、0.8和8.0mg/L染毒组体外排受精卵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72 h后,0.8和8.0 m/L染毒组后代数目降低,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统对氯氰菊酯具有一定敏感性,在生殖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秀丽隐杆线虫 生殖毒性 生殖能力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掺杂聚吡咯/尼龙6纳米纤维膜作为碱性橙Ⅱ固相萃取介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晴 祁菲菲 +3 位作者 刘静静 周丽 和琳 许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4-1599,共6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和氧化聚合法制备了对甲苯磺酸根离子掺杂的聚吡咯/尼龙6纳米纤维(PTS-PPy/PA6 NFs)膜,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碱性橙Ⅱ吸附性能,探讨其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介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 通过静电纺丝法和氧化聚合法制备了对甲苯磺酸根离子掺杂的聚吡咯/尼龙6纳米纤维(PTS-PPy/PA6 NFs)膜,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碱性橙Ⅱ吸附性能,探讨其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介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5℃,溶液p H=9时,PTS-PPy/PA6 NFs膜对碱性橙Ⅱ的静态吸附容量可达372.2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在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下,0.1μg/m L碱性橙Ⅱ样品溶液以3.0 m L/min的流速通过时,仅2.5 mg PTS-PPy/PA6 NFs膜就能实现高效萃取,且能重复使用7次。依此建立了基于PTS-PPy/PA6 NFs膜的SPE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印染废水中的碱性橙Ⅱ时,6批样品均被检出含有碱性橙Ⅱ,10 ng/m L加标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6%~11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12.5%(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膜 聚吡咯 碱性橙Ⅱ 吸附 固相萃取
下载PDF
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明 王少康 +5 位作者 胡旭 朱玉明 刘春艳 缪彩云 程科萍 孙桂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描述并分析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8~2006年淮安市楚州区胃癌发病资料,计算男女各年龄别发病率、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分析胃癌发病流行趋... 目的描述并分析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8~2006年淮安市楚州区胃癌发病资料,计算男女各年龄别发病率、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分析胃癌发病流行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描述发病率的升降幅度。结果淮安市楚州区累计报告1998~2006年胃癌新发病例4999例。胃癌平均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6.00/10万、33.03/10万、44.36/10万。胃癌发病率的男女性别比为2.17。自1998年到2006年胃癌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将两种癌症的预防和监测工作结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GJB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德财 苗龙 +3 位作者 杨文文 张娟 尹立红 浦跃朴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1-124,130,共5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beta2(GJB2)基因rs2274083、rs2274084和rs72474224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77例为电测听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的在岗工人,对照组17...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beta2(GJB2)基因rs2274083、rs2274084和rs72474224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77例为电测听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的在岗工人,对照组177例为年龄、性别、作业工龄与病例组相匹配,并且电测听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 d B的同岗位轮班工人。采用PCR扩增177对样本目的基因片段,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确定待研究位点的基因型。结果:GJB2基因的rs2274084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分别为73.73%、26.27%和63.84%、36.16%,其中CC、TC、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分别为55.37%、36.72%、7.91%和40.11%、47.46%、12.43%。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274083和rs7247422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JB2rs2274084可能是汉族人群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基因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工人,暴露职业噪声时更易发生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多态性 易感基因 缝隙连接蛋白beta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