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及随访管理
1
作者 孙莉 陆敏智 +2 位作者 浦菊芬 包秋芳 杨靖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及随访管理效果,为全面落实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借鉴。方法构建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模式,对内外科≥4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由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初筛、专科护士对高危...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及随访管理效果,为全面落实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借鉴。方法构建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模式,对内外科≥4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由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初筛、专科护士对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卒中一级预防管理,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2021年9月从内外科36个病区中筛查出脑卒中风险患者3416例,其中高危513例(15.02%),中危1926例(56.38%),低危977例(28.60%);对3类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其中高危患者由神经内科进一步诊疗;完成1年随访的197例高危患者,随访后血压、血脂、运动等达标率显著高于随访前(均P<0.05),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模式有利于早期发现脑卒中风险患者,落实一级预防,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脑卒中 风险筛查 专科护士 脑卒中门诊 随访 一级预防 神经内科护理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红娟 王云 梅小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饰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祖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436-3438,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期60例,稳定期55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期60例,稳定期55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游离钴比色法检测IMA水平,双抗夹心法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期与对照组(P<0.05),稳定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期与对照组(P<0.05),且稳定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MA、脂肪酸结合蛋白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21,0.541,P<0.05)。结论血清IMA、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显著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两者可作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修饰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江阴市脑出血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文良 孔玉 +1 位作者 陈炳为 刘必成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836-840,共5页
目的调查江阴市脑出血住院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1 43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者932例,男60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63.8±12.0)... 目的调查江阴市脑出血住院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1 43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者932例,男60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63.8±12.0)岁。所有患者均分别经脑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观察肾脏损伤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及尿常规和相关危险因素(血压、烟酒史、心脏病史、脑卒中部位、空腹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常规等)。采用简化的改良肾脏病膳食研究(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根据肾脏疾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指南进行CKD分期。结果蛋白尿119例(12.8%),血尿189例(20.3%),SCr〉105μmol/L者39例(4.2%),eGFR≤60 ml.min-1.(1.73 m2)-1者30例(3.2%)。CKD为251例,患病率为26.9%;CKD 1~5期分别占该人群的65.7%、22.3%、9.2%、1.6%与1.2%;本组病例中,年龄≥65岁者CKD患病率为27.3%,eGFR≤60 ml.min-1.(1.73 m2)-1的比例为3.8%。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CKD危险因素为性别(OR=1.443,P〈0.05)、糖尿病(OR=1.637,P〈0.01)、饮酒(OR=0.673,P〈0.05)、高甘油三酯(OR=0.628,P〈0.05)、高尿酸(OR=2.730,P〈0.01)、低血红细胞比容(OR=1.985,P〈0.05)。结论江阴地区脑出血住院患者中CKD患病率26.9%,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应重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CKD调查,早期预防和积极干预CKD,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眩晕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神经病变30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祖福 张慧萍 +2 位作者 孔玉 高志强 沈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眩晕平衡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方法收集头晕平衡失调患者160例,其中经血糖测定确诊为糖尿病48例(30%),20例为首次诊断糖尿病;常规行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随机抽取30例无糖尿病眩晕患者行平衡功... 目的探讨眩晕平衡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方法收集头晕平衡失调患者160例,其中经血糖测定确诊为糖尿病48例(30%),20例为首次诊断糖尿病;常规行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随机抽取30例无糖尿病眩晕患者行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比较。结果 (1)平衡功能:糖尿病组视觉损害6例,占20%,正常对照组1例,占3.33%;Berg总分糖尿病组为34.35±6.52,对照组39.50±7.65;Remberg征:糖尿病组阳性12例,占40%,对照组3例,占10%;甩头试验:糖尿病组阳性为15例,占50%,对照组4例,占13.33%,两两比较差异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但波幅无差异。结论对于眩晕失衡患者应常规作血糖测定,明确糖尿病后行电生理检测,给予综合干预,避免病情发生不可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平衡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载PDF
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刚 邵荣 +1 位作者 韩伯军 盛蕾 《山东精神医学》 2001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 探讨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曲哇酮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4),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 治疗... 目的 探讨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曲哇酮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4),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 治疗4周及6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曲唑酮治疗组S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曲唑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神经功能 曲唑酮
下载PDF
以股外侧皮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
7
作者 朱祖福 韩伯军 +1 位作者 王庆广 陆强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以股外侧皮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股外侧皮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或)刺痛,其中16例为单侧,5例为双侧;经葡萄糖... 目的探讨以股外侧皮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股外侧皮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或)刺痛,其中16例为单侧,5例为双侧;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尿病。股前外侧皮肤不同程度痛温觉减退;电生理检查显示股外侧皮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波幅减低;空腹血糖水平≥8.3mmol/L的患者SCV减慢更明显;降糖治疗后患者痛觉减退面积缩小,股外侧皮神经SCV增快。结论糖尿病所致的股外侧皮神经病变多见单侧受累,其SCV减慢与血糖水平有关;降糖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股外侧皮神经 神经传导
下载PDF
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复合征一例
8
作者 朱祖福 陆梦茹 +3 位作者 徐静泓 孔玉 柏燕燕 邵福源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222-2222,共1页
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同属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明显不一,前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障碍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损害上、下运动神经元部位不同组合表现,特征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两者极少复合存在,... 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同属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明显不一,前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障碍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损害上、下运动神经元部位不同组合表现,特征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两者极少复合存在,我院近来遇见1例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复合存在,临床非常罕见,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76岁,小学文化。6年前患者出现行走困难,步行前倾,渐行走不稳,独自步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运动神经元病 复合征 神经系统变性病变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2 位作者 沈丽萍 吴淑芳 方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和14 d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及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8.57%和75.00%,对照组为83.33%和80.0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PLT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PT和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Barthel指数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多模式CT可作为WUIS病人静脉溶栓的可靠影像学依据,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阿替普酶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3 位作者 沈丽萍 吴淑芳 屈伟 方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053-30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84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入院24 h内鼻饲肠内营养液的观察组(92例)和入院第4天开始鼻饲肠内营养液的对照组(92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84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入院24 h内鼻饲肠内营养液的观察组(92例)和入院第4天开始鼻饲肠内营养液的对照组(92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鼻饲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反应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鼻饲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减少鼻饲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急性脑卒中 免疫功能 营养状态 住院费用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祖福 徐静泓 +7 位作者 张慧萍 孔玉 高志强 陆强彬 柏燕燕 杨江胜 周国庆 陆梦茹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97-298,共2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眩晕专病门诊或神经内科住院BPPV患者共290例,采用随机模块生成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其中观察...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眩晕专病门诊或神经内科住院BPPV患者共290例,采用随机模块生成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随访其1年内BPPV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为(4.80±1.83)分、残余头晕发生率为20.0%、BPPV复发率为6.9%,对照组分别为(8.45±2.30)分、49.7%、20.7%,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常规手法复位治疗BPPV,其有效率虽与常规手法复位比较无差异,但其眩晕残障程度、BPPV残留头晕、复发率较单纯手法复位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因 手法复位 疗效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仅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症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祖福 陆强彬 +1 位作者 孔玉 张慧萍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仅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舍曲林联用组(联合组)与单用舍曲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记...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仅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舍曲林联用组(联合组)与单用舍曲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记录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MMSE评分均改善(P<0.05),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舍曲林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仅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抑郁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舍曲林 血管危险因素 抑郁症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强彬 张慧萍 +1 位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63-1964,1965,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D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r TM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D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r TM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度洛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完成临床治疗36例,对照组为37例;所有患者行r TMS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9%(23/36),97.2%(35/36),均高于对照组的37.8%(14/37)、75.7%(2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SDS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治疗前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SDS及MAR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r TMS治疗PS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卒中后抑郁 疗效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脂蛋白(a)与脑梗死进展及头颈部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陆强彬 陆梦茹 +1 位作者 朱祖福 张慧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70-1272,1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及头颈部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17例,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67例,进展性脑梗死(PCI)50例。依据头颈...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及头颈部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17例,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67例,进展性脑梗死(PCI)50例。依据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48例,重度狭窄组40例,闭塞组29例。检测Lp-PLA2、Lp(a)水平,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分析其与脑梗死进展及头颈部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PCI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饮酒与NPCI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CI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NPCI组(P<0.05),PCI组Lp-PLA2、Lp(a)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P<0.05或P<0.01);与中度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Lp-PLA2、Lp(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重度狭窄组比较,闭塞组Lp-PLA2、Lp(a)水平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p-PLA2、Lp(a)与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Lp-PLA2、Lp(a)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及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脂蛋白(a) 脑梗死 血管狭窄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强彬 朱祖福 +2 位作者 姜岐涛 沈丽萍 张慧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9月,21例单侧脑梗死伴视野缺损患者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视辐射不同时期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期测量双眼视野平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9月,21例单侧脑梗死伴视野缺损患者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视辐射不同时期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期测量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D),分析FA、ADC与MD的相关性。结果发病后24 h内(t=2.38,P〈0.05)、第1周(t=15.60,P〈0.01)、第4周(t=19.13,P〈0.01)时患侧FA均低于健侧;24 h内(t=10.13,P〈0.01)及第1周(t=6.06,P〈0.01)患侧ADC明显低于健侧。患侧第1周(r=0.581,P〈0.01)、第4周(r=0.703,P〈0.01)FA与同期MD呈正相关;患侧24 h内ADC与同期MD呈正相关(r=0.519,P〈0.05)。患侧第1周(r=0.525,P〈0.05)、第4周(r=0.762,P〈0.01)FA与6个月时MD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可用于评价脑梗死后视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视辐射 弥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剑宇 彭岚 刘冬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分析二者抵抗概率。方法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各60例),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各...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分析二者抵抗概率。方法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各60例),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各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治疗第14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同一诱导剂作用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存在抵抗、半抵抗现象。结论奥扎格雷、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也存在抵抗现象。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长期临床效果、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能否解决抵抗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祖福 韩伯军 +1 位作者 王庆广 陆强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观察 东菱迪芙 依达拉奉 治疗 血液循环障碍 基底动脉尖部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321”健康教育模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春燕 陆敏智 +2 位作者 张静芳 董金华 沈凤娟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321"健康教育模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就诊的40例VBI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择2014年1~7月就诊的40例VBI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321"健康教育模式... 目的:探讨"321"健康教育模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就诊的40例VBI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择2014年1~7月就诊的40例VBI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321"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DIH、ADL评分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21"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明显改善(VBI)眩晕患者眩晕障碍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21”健康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荣 韩伯军 孔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12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 TOAST)亚型分类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SA...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12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 TOAST)亚型分类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SAO)、心源性栓塞( CES)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 UND)亚组。在发病1周后,给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出现糖调节受损( IGR)或糖尿病为糖代谢异常。并对有关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糖代谢正常68例(56.7%),糖代谢异常52例(43.3%),其中IGR 38例(31.7%)、糖尿病14例(11.7%)。 LAA亚组糖代谢异常的比率(63.8%)明显高于其他亚组(27.3%~31.4%)(均P<0.05);其他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代谢异常组的年龄及高脂血症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 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脂血症( OR=1.671,95%CI:1.208~2.311,P=0.012)、糖尿病家族史( OR=1.421,95%CI:1.114~1.813, P=0.042)和LAA型(OR=2.825,95%CI:1.706-4.674,P=0.023)是缺血性脑卒中新诊断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诊断糖代谢异常率较高,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及LAA亚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亚型分类 糖代谢异常
下载PDF
首发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祖福 韩伯军 王庆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首发表现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5年中以ICVD为首发表现AD及所有AD合并IC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D患者中合并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率为8/46(17.39...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首发表现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5年中以ICVD为首发表现AD及所有AD合并IC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D患者中合并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率为8/46(17.39%),均为ICVD,其中以ICVD为首发5/46(10.87%),误诊3例,误诊率为3/46(6.52%)。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突发疼痛、晕厥或休克,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