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症状的神经梅毒9例临床特点和诊治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海华 钟建国 +1 位作者 肖佩荣 王根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伴有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本组伴有临床症状的神经梅毒中,4例麻痹性痴呆,3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脑膜...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伴有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本组伴有临床症状的神经梅毒中,4例麻痹性痴呆,3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脊髓膜血管梅毒;均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6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程度不一,2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诊断
原文传递
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 被引量:15
2
作者 钟建国 袁振洲 +2 位作者 朱记军 罗容 肖佩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方法对41例传统定义的TIA患者(其中按TIA新定义24例诊断为TIA,17例为脑梗死)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新定义TIA组的症状持续时间[(18±6.5)... 目的探讨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方法对41例传统定义的TIA患者(其中按TIA新定义24例诊断为TIA,17例为脑梗死)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新定义TIA组的症状持续时间[(18±6.5)min]、肢体无力和失语的比率(45.8%,0%)均明显小于脑梗死组[(55±10.6)min,76.5%,29.4%](P<0.05~0.001),两组颈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TIA组头颅CT和常规MRI发现异常分别为10例(41.7%)和24例(100%),脑梗死组分别为6例(35.3%)和14例(82.4%),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TIA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均无脑部高信号影,脑梗死组DWI均有脑部局灶高信号影,位于皮质5例,皮质下12例。结论新定义TIA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短,肢体无力和失语的比率低,DWI无脑部高信号影。DWI可区别TIA与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维根 罗容 +1 位作者 钟建国 肖佩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和100例无血肿扩大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病程、血肿形态、出血...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和100例无血肿扩大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病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呕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是平均动脉压、病程、血肿形态、呕吐。结论平均动脉压升高、病程缩短、血肿形态不规则、频繁呕吐是脑出血患者早期发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媛 余华峰 +2 位作者 陆伯华 文江平 荣雪余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7期1494-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人,用循环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人,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MTHFR基因型多态性。结果病例组颈总动脉(CCA)及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1.07±0.30)mm vs(0.87±0.33)mm,(1.00±0.31)mm vs(0.65±0.16)mm(均P〈0.01)。病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74.4%vs 45.0%,P〈0.01)。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占所有斑块的比例较对照组中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及T/T基因型人群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2.95(9.50~16.58)μoml/L,19.08(12.05~25.63)μoml/L,28.32(18.00~36.80)μoml/L,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后,Hcy仍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清Hcy升高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疾病 半胱氨酸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媛 侍海存 +4 位作者 周桂龙 钟建国 赵强 吴莉娟 梁秀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表现为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的复方氨酚烷胺不良反应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媛 侍海存 张娴娴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2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毒的神经精神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例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73.8±9.0)岁,有尿毒症病史者4例。主要起病症状为运动障碍及... 目的分析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毒的神经精神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例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73.8±9.0)岁,有尿毒症病史者4例。主要起病症状为运动障碍及精神症状,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10例(100%),行走不稳1例(10.0%);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5例(50.0%),幻觉6例(60.0%),精神欣快1例(10.0%),反应迟钝2例(20.0%)。常见伴随症状有言语含糊,头痛,心悸、出汗增多等。主要误诊疾病为颅内感染,尿毒症脑病,脑梗死,低血糖等。大多患者经停药、补液促进排泄后好转,少数患者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后病情好转。结论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好发于老年及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性 运动障碍 药物性 精神症状 复方氨酚烷胺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肖佩荣 钟建国 +8 位作者 侍海存 王瑶 宋维庚 周桂龙 张长国 孙晟 王根娣 赵强 梁秀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95±14.31)高于对照组(11.9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回归系数均P>0.05。按Hcy水平分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和中度增高组,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但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无关,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首次痫性发作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根娣 陈红兰 +2 位作者 肖佩荣 戚融融 钟建国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期首次痫性发作的病因及再发风险。方法收集181例老年期首次出现痫性发作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10年,分析其病因及再发风险。结果老年首次痫性发作的病因中癫痫为主要原因,共156例(86.19%),病因依次为脑梗死(35.91%)、脑出... 目的调查老年期首次痫性发作的病因及再发风险。方法收集181例老年期首次出现痫性发作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10年,分析其病因及再发风险。结果老年首次痫性发作的病因中癫痫为主要原因,共156例(86.19%),病因依次为脑梗死(35.91%)、脑出血(16.58%)、脑外伤(9.95%)、隐源性(7.73%)、脑肿瘤(5.53%)、变性性疾病(4.97%)等,再次发作比例为99.35%。非癫痫疾病所致痫性发作25例(13.81%),病因依次为糖尿病(7.18%)、慢性酒精中毒或戒断(2.21%)、低钠血症(2.21%)、特殊药物使用(1.66%)、肾功能衰竭(0.55%)等,再次发作比例为16.00%。结论老年痫性发作的病因以癫痫为主,少部分为非癫痫性疾病,脑血管病是老年痫性发作的首要病因,其次为脑外伤、肿瘤、变性性疾病及隐源性等,再发比例高,多需药物治疗。非癫痫疾病所致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等,病因治疗后复发比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首次痫性发作 病因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佩荣 钟建国 +2 位作者 侍海存 王瑶 宋维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共1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暂时性脑缺血 危险隐患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TIA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记军 侍海存 周桂龙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吉兰-巴雷患者分成3组:低剂量丙种球蛋白组(0.2 g.kg-1.d-1)、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0.4 g.kg-1.d-1)和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记录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吉兰-巴雷患者分成3组:低剂量丙种球蛋白组(0.2 g.kg-1.d-1)、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0.4 g.kg-1.d-1)和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记录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格林-巴利患者效果好于激素组(P分别为0.004,0.008,0.012,0.022),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度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低剂量和大剂量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没有区别。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激素组,且低剂量和大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68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侍海存 陈亚奇 +2 位作者 钟建国 肖佩荣 解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71个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100%栓塞53个,95%栓塞9个,9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71个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100%栓塞53个,95%栓塞9个,90%栓塞6个,85%栓塞2个,过度栓塞1个。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4例,存活67例,死亡1例。67倒患者随访3—14个月,无复发出血者,3例重残,2例轻残,62例恢复良好,良好率为61.2%。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记军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88例住院MG病人分为症状加重组和未加重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治疗情况、诱发因素等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加重组以II型居多,合并胸腺瘤者多见,存在较多的危险...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88例住院MG病人分为症状加重组和未加重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治疗情况、诱发因素等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加重组以II型居多,合并胸腺瘤者多见,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中感染为常见因素,其次为劳累、药物等。结论加强重症肌无力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是预防病情加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病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记军 万清华 钱景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7期2135-2136,共2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药物组)、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组(心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药物组)、氟西汀合并个别心理治疗组(心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评定。结果:合并心理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HAMD、SAS、CGI-SI评分较单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2周时两组的HAMD、S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1年末随访心疗组复发率低于药疗组(P<0.05)。结论: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起效快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氟西汀 青少年 抑郁症
下载PDF
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4
作者 周桂龙 侍海存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60-560,共1页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隔日治疗,第1、3、5d分别静滴10BU、5BU...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隔日治疗,第1、3、5d分别静滴10BU、5BU、5BU。治疗14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东菱迪芙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迪芙 脑梗死 进展性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误诊为癫痫的阵发性交感神经活动过度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2 位作者 王根娣 宋维根 赵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8-608,共1页
阵发性交感神经活动过度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为严重脑损伤后出现的阵发性短暂的交感神经兴奋和运动症状[1].病因依次为脑部创伤、脑缺氧、脑卒中及其他.现将我们收治的误诊为癫痫的1例总结如下.
关键词 交感神经兴奋 活动过度 阵发性 综合征 癫痫 误诊 脑部创伤 脑损伤后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46
16
作者 戴真煜 陈飞 +5 位作者 姚立正 董从松 侍海存 潘平雷 刘洋 张志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A组)和急性期(28例,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和3D—pcASL图像。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最大层面测量梗死面积(S嗍)和脑血流量(CBF)图上异常灌注面积(SCBF)。选取梗死核心(IC)、SCBF和SDWI不匹配区(MACD)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分析ScBF〉SDW1且梗死核心为低灌注的患者CBF、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项异性指数(FA)参数图。记录各ROI的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CBF、rFA、rDCavg)。比较IC、MACD各参数值与对侧的差异,分析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梗死核心的CBF和DC。值,MACD的CBF值在两组中均低于对侧(均P〈0.05)。A组MACD的DCavg值和B组梗死核心的FA值均低于对侧(均P〈0.05)。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FA值在B组均低于A组,MACD的rDCavg、rCBF则相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CBF、rFA、rDCavg值鉴别两组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90、0.541和1.139、0.902、0.455。结论临床可通过CBF、FA、Dcavg值及其相对值的改变规律判断脑梗死处于超急性或者急性期,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脉自旋标记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戴真煜 陈飞 +7 位作者 姚立正 董从松 刘洋 侍海存 张志平 杨乃忠 张明生 戴迎桂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2526-2531,共6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扩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DTT图.比较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不同时相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各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DCavg值各时相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时相均高于对侧(P <0.05);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脑梗死近病灶边缘脑组织FA、VRA和Exat值在超急性期高于对侧(P<0.05),DCavg值在超急性期低于对侧(P <0.05);FA、VRA、DCavg和Exat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VRA相对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DCavg相对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P<0.05),然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病灶-对侧FA相对值在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为0.595.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不同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临床可综合运用于发病时间不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时相判断,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立正 陈飞 +9 位作者 戴真煜 董从松 钟建国 侍海存 刘洋 李新 张志平 穆天池 施奇 李清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7期3725-3731,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49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图... 目的探讨磁共振(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49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测量扩散图像病灶最大层面高信号梗死面积(SD)以及相应层面异常灌注面积(SCBF)。以SCBF>SD表示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无IP组。选取患者梗死核心、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NL)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记录各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脑血流量(CBF)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梗死核心、BNL的各参数值与对侧差异,各参数相对值在梗死核心和BNL间以及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存在组间差异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间的鉴别诊断效能。并分析3D-pcASL与IVIM序列各相对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梗死核心的ADC、D、f和CBF值均明显低于对侧(均P<0.01)。两组BNL各参数值中仅IP组CBF值明显低于对侧[(27.58±3.53)比(41.20±5.66)ml·100 g^-1·min^-1,P<0.01]。两组梗死核心的rADC、rD、rf和rCBF均明显低于BNL(均P<0.01)。IP组BNL的rCBF明显低于非IP组(0.68±0.12比0.97±0.15,P<0.01),其鉴别两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最佳阈值为0.823,约登指数为0.855。其余两组梗死核心和BNL的各参数相对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核心的rCBF与rADC、rD、rf(r=0.428、0.335、0.565),rADC与rD、rf(r=0.853、0.602)以及BNL的rADC与rD(r=0.336)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IVIM可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病灶扩散和灌注信息,然而其灌注相关参数对IP的评估能力不如3D-pcASL,临床需结合患者病情评估实际需要而灵活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大脑梗塞 脑缺血 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奥卡西平致低钠性昏迷二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根娣 钟建国 罗容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162,共1页
例1男性,78岁,75kg,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3年,再发2h”于2010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10年、右侧颞叶脑梗死病史5年。3年前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5次,每次1~2min,口服卡马西平未发作1年后自行停药。入院... 例1男性,78岁,75kg,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3年,再发2h”于2010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10年、右侧颞叶脑梗死病史5年。3年前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5次,每次1~2min,口服卡马西平未发作1年后自行停药。入院前2h类似发作6次,体检:心脏浊音界左下扩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脑电图示右侧导联为主的慢波增多,头颅MRI示右侧颞叶软化灶,血生化检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性昏迷 奥卡西平 复杂部分性发作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不清 肢体抽搐 心脏浊音界 头颅MRI
原文传递
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立萍 朱文 +3 位作者 裴小芹 陈婷婷 林娟 王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对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征得原作者Junkin教授同意后,对原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进行汉化,选择在失禁护理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丰富临床经验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中文版工具,并检验其效... 目的对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征得原作者Junkin教授同意后,对原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进行汉化,选择在失禁护理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丰富临床经验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中文版工具,并检验其效度,同时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对中文版工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中文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0~1.00,工具内容效度(S-CVI)为0.98,评定者间信度r=0.928(P<0.01),重测信度为0.996(P<0.01)。结论中文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对失禁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相关性皮炎 干预工具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