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比较研究——以东南亚四国园区为例
1
作者 李冬雪 王兴平 陈宏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1,共8页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从单一企业自发行为分化为政策与市场二元驱动下的企业行为。文章从价值循环视角,通过对东南亚4个典型园区的访谈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政策激励与市场引导下中国境...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从单一企业自发行为分化为政策与市场二元驱动下的企业行为。文章从价值循环视角,通过对东南亚4个典型园区的访谈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政策激励与市场引导下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差异化的价值循环路径及其作用下的多元化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海外投资决策、市场规则适应、政商关系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 政策激励 市场驱动 开发模式 发展效益
下载PDF
新型产业用地的概念辨析与规划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兴平 杨庆礼 李恺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新型产业用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孵化和承载空间,是对当前产业用地体系的重要创新与补充,厘清新型产业用地的概念内涵并探究其规划引导机制,对规范与促进新型产业用地的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新型产业用地的学术概念和... 新型产业用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孵化和承载空间,是对当前产业用地体系的重要创新与补充,厘清新型产业用地的概念内涵并探究其规划引导机制,对规范与促进新型产业用地的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新型产业用地的学术概念和政策界定,从土地出让市场指标分析比较了江苏省新型产业用地与江苏省和全国工业用地在土地出让指标上呈现出的相对地块面积小、平均地价高、开发强度大等特征,并从相关实践做法中总结出其规划引导具有用地功能混合、准入要求复杂等特点,进而指出其在规划引导、用地监管机制、用地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政策导向和实践需求,从“人、地、时、空、钱、势”六个维度提出了推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引导机制优化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产业用地 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 规划引导机制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
3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6,共6页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积极稳健的发展态势之下,合作区“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既有所在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也有我国顶层设计方面的,当然还有合作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合作区更好地“走出去”,亟...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积极稳健的发展态势之下,合作区“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既有所在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也有我国顶层设计方面的,当然还有合作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合作区更好地“走出去”,亟待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合作区重点发展区域、产业方向和配套政策,制定合作区规划标准,发挥顶层设计的统筹、引领、前瞻的作用。文章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基于合作区不同阶段的问题,探讨了探索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作用对象,提出了合作区从诞生到深度开发过程中,前期研究类、总体指导类、空间建设类和阶段评估类4种类型规划所组成的规划体系,明确了规划的内容、达到的目的,从而前置性地解决相应问题,降低合作区“走出去”风险,提升合作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境外经贸合作区 规划体系 全生命周期 共性与个性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新国 袁锦富 王兴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68,共9页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区域。文章选取现状23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分析了园区发展的3个阶段,以及其空间分布、功能导向、产业发展、规模和开发模式等方面...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区域。文章选取现状23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分析了园区发展的3个阶段,以及其空间分布、功能导向、产业发展、规模和开发模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针对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环境,提出了园区在国家选择、区位、功能取向、开发和运营模式5个方面的发展策略,既丰富了中国开发区理论研究,又为中国园区走向东南亚地区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境外产业园区 主要特征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居住空间规划建设特征、困境及规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曲鹏慧 王兴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9,共8页
境外园区是开展国际合作、搭建贸易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20个通过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考核的境外园区为研究样本,在总结居住空间规模、区位、类型、人群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境外园区居住空间规划建设面临的产居... 境外园区是开展国际合作、搭建贸易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20个通过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考核的境外园区为研究样本,在总结居住空间规模、区位、类型、人群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境外园区居住空间规划建设面临的产居失配、人群分异、职住失衡、规划脱节和规范缺失等困境,提出建立境外园区产业规划与居住供给适配机制、强化境外园区规划实施监测与本土化嵌入、差异化配置园区居住空间规划要素、重视境外园区职住关系优化与平衡、加强园区居住规划技术规范转译与创新5方面策略建议,以期为境外园区居住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 居住空间 特征 困境 策略建议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规划教育及对华合作初探
6
作者 王兴平 卢宇飞 +1 位作者 李迎成 泰格涅·戈布雷伊格扎贝尔·贝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2,共9页
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对华合作情况的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并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60所高校所开设的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在... 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对华合作情况的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并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60所高校所开设的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信息,初步总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具有整体水平不高、发展差异显著、产学研用分离、西方色彩浓重四大特征。随后,重点介绍了非洲、东南亚和南亚、中东西亚和中亚等地区代表性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及对华合作情况。最后,从夯实研究基础、平衡区域合作、丰富合作类型、建立合作机制、突出合作重点五个方面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城乡规划 高等教育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导向的苏南县级市“三高三优”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模式研究
7
作者 王兴平 戴宜顺 +1 位作者 梅亚楠 孙可意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1期5-14,共10页
苏南县级市走在县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的前列。本文以苏南10个县级市为研究对象,立足实践分析,提炼出其“三高三优”的“3+3”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模式,即高铁站点、高校院所、高新园区与优越的历史文化、优良的自然生... 苏南县级市走在县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的前列。本文以苏南10个县级市为研究对象,立足实践分析,提炼出其“三高三优”的“3+3”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模式,即高铁站点、高校院所、高新园区与优越的历史文化、优良的自然生态、优秀的人才资源驱动,并分析了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逻辑。据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苏南县级市“3+3”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县级市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和确证了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绩效的相关性,并对比其与其他多个相关发展评价排行的关系,确认了新质生产力导向下苏南县级市“3+3”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模式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文揭示的新质生产力导向的苏南县级市“3+3”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模式,对于认识苏南县级市发展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其他县级单元推进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谋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可为国内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 县级市 苏南
下载PDF
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评述及启示
8
作者 王乙喆 王兴平 陈秋伊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为更好推动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全面审视各类城市碳排放测算研究成果,以形成更全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认知。回顾相关研究,在基础原理层面,存在基于“城市活动”端和基于“气体观测”端两大城市碳排放测算框架。面向低碳实践,形成了三大... 为更好推动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全面审视各类城市碳排放测算研究成果,以形成更全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认知。回顾相关研究,在基础原理层面,存在基于“城市活动”端和基于“气体观测”端两大城市碳排放测算框架。面向低碳实践,形成了三大主要研究视角,即“生产消费”视角、“时空分配”视角和“实测”视角。三大视角展示了不同侧面的城市碳排放图景,为低碳城市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基于当前低碳城乡规划实践需求,提出需要注意的三方面工作:(1)注重低碳城市实践的公平性,加强消费视角导向的城乡规划方法研究;(2)构建基于多元视角下的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低碳城乡规划工具组;(3)加强基于城市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低碳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测算方法 评述 低碳 城乡规划
下载PDF
面向未来工厂的城市产业空间微组织框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凯 顾志凌 +1 位作者 孙婉香 王兴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产业空间组织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存量时代的未来企业发展及其布局引导应当打破传统的产业空间利用逻辑,积极关注小微尺度的产业空间组织。在此背景下,杭州以“新制造业计划”大力建设未来工厂,探索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组织方案... 产业空间组织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存量时代的未来企业发展及其布局引导应当打破传统的产业空间利用逻辑,积极关注小微尺度的产业空间组织。在此背景下,杭州以“新制造业计划”大力建设未来工厂,探索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组织方案。结合杭州未来工厂认定细则,从“政企人”协同视角出发,构建面向未来工厂的产业空间微组织框架;梳理城市未来工厂的总体发展与分布格局,并以8个不同类型的未来工厂为实证案例,从小微尺度研判其周边产业空间微组织状态;总结形成面向未来工厂的产业空间微组织导向,并提出集约型商务模式、孵化型研制模式、复合型网链模式及工厂型智造模式等4种产业空间微组织模式,为推动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工厂 产业空间微组织 “政企人”协同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无人经济趋势下的未来城市空间创新与规划应对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闻博 王兴平 王乙喆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聚焦无人化趋势下的城市新型人地关系,结合无人化趋势带来的业态创新和就业模式变化,推演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场景及其对规划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由此得出如下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设想:在无人化趋势下,以人定地的空间规模预测方... 聚焦无人化趋势下的城市新型人地关系,结合无人化趋势带来的业态创新和就业模式变化,推演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场景及其对规划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由此得出如下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设想:在无人化趋势下,以人定地的空间规模预测方式的适用性会降低,需要在系统考虑机器换人对各类用地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城镇空间发展规模;无人化生产和劳动力替代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现有的产城空间格局,未来需要加强对无人化产业空间的学术研究和规划技术研究;未来城市会出现大量“人—机”共存交互的空间场景并产生相应的治理难题,急需从时空行为活动导控方面探索提升建成空间利用效率的规划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经济 未来城市 人地关系 空间创新 规划策略
下载PDF
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环高校地区规划的嬗变与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石钰 王兴平 胡畔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2-28,共7页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结了环高校创新圈经济形态、空间形态、网络形态3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践,提出环高校创新圈建设面临的现实制约及规划应对措施,以期相关结论能为我国的依托高校促进内涵式增长的发展模式提供决策支持,为其他地区环高校创新圈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城 环高校创新圈 创新型经济 存量规划
下载PDF
先发地区乡村群发展路径探索——以锡山区环南青荡乡村群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全国各地正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示范点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少部分先发地区的乡村逐步出现了乡村群的雏形,学界仍缺乏对乡村群的理论研究。文章分析了乡村群的主要特征,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全国各地正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示范点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少部分先发地区的乡村逐步出现了乡村群的雏形,学界仍缺乏对乡村群的理论研究。文章分析了乡村群的主要特征,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群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乡村联动发展之路,核心在于乡村群内功能求同存异、错位发展,产业上相互协调、联动发展,空间上系统串联、融合发展,生态上保护维育、品质发展,服务上错位配给、共享发展和治理上价值认同、共治发展,从而体现乡村群在引领乡村功能完善、产业分工、空间优化、生态保护、服务多元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优越性。最后以锡山区环南青荡乡村群为例,阐述了环南青荡乡村群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发地区 乡村振兴 乡村群 联动路径 环南青荡乡村群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乡镇
13
作者 王兴平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1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可以看出,与传统城镇化聚焦于城市不同,新型城镇化聚焦于城乡融合发展,既关注城市的进一步现代化,也关注乡镇地区的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可以看出,与传统城镇化聚焦于城市不同,新型城镇化聚焦于城乡融合发展,既关注城市的进一步现代化,也关注乡镇地区的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对乡镇发展的作用,形成城乡要素双向积极对流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传统城镇化 全面振兴 乡镇地区 城乡要素 新格局 生产力
下载PDF
探索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14
作者 王兴平 《人类居住》 2024年第2期6-7,共2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的多个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仅有力推进了中外国际产能合作,也对塑造新型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的多个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仅有力推进了中外国际产能合作,也对塑造新型全球工业化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产业园区、经济走廊和各类新城新区必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开展与中国合作共建的重要载体,必须立足既有基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能合作 合作共建 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 产业园区 全球工业化 城镇化 新城新区
原文传递
美丽宜居和"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兴平 王乙喆 《人类居住》 2022年第1期8-9,共2页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城市已成为多数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过去快速城镇化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建设模式适应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有效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工业化...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城市已成为多数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过去快速城镇化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建设模式适应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有效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建设,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我国开始进入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全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新的发展需求,城镇化进程也开始进入了新阶段,城市建设需要顺应全新的背景、形势来进行转型.第一,城市需要从"为增长而发展"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系统解决多年累积下来的"城市病",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第二,我国已向全世界承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将会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战场".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我国城市建设模式转型的重要契机,也必将在构建美丽宜居、完成"双碳"目标、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 城镇化率 快速工业化 碳中和 以人民为中心 宜居城市建设 快速城镇化
原文传递
迈向碳中和:低碳城市的全球案例与经验
16
作者 Mohsen Aboulnaga 卢宇飞 王兴平 《人类居住》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全球已有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消耗了全球约60%至80%的能源,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9%.日前,世界各大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危机.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中和 大城市 碳排放总量 低碳城市 全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