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党建与专业特色相融合路径探究——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例
1
作者 徐宏武 张豪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通过“云学习”“云党课”“云党建”等“互联网+”智慧党建新模式培养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党建与专业特色相融合路径包括:依托课程教学平台...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通过“云学习”“云党课”“云党建”等“互联网+”智慧党建新模式培养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党建与专业特色相融合路径包括: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与信念塑造相融合模式;依托科学研究平台,构建科研创新与组织凝聚相融合模式;依托社会实践平台,构建服务社会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模式;依托文化传承平台,构建文化弘扬与党风建设相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党建 专业特色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借鉴——互动——创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程中外联合(合作)教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龚恺 张彤 吴锦绣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7,共4页
本文回顾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教学的历程,以最近3次的联合教学为例,探讨建筑设计课中外联合教学的一些特点,通过联合教学我们可借鉴国外的设计教学理念,加强我们和国际间的交往和互动,其最终目标应是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 本文回顾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教学的历程,以最近3次的联合教学为例,探讨建筑设计课中外联合教学的一些特点,通过联合教学我们可借鉴国外的设计教学理念,加强我们和国际间的交往和互动,其最终目标应是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教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教学 借鉴 互动 创新
下载PDF
关于建筑学专业办学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国 龚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前,研究型、国际化正成为中国许多大学的基本办学之道。文章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关于办学理念的新思考和国际化进程的实践,并总结了办学国际化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办学 国际化
下载PDF
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源 吴晓 杜嵘 《新建筑》 2008年第5期115-119,共5页
2005~2006学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之间进行的联合教学,是构筑在一种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理论架构和技术平台基础上的尝试。通过对该教学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在时间安排、组织方式、理念选取、交流平台等方面的... 2005~2006学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之间进行的联合教学,是构筑在一种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理论架构和技术平台基础上的尝试。通过对该教学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在时间安排、组织方式、理念选取、交流平台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其基于教学计划调整、文化背景差异、结构知识匮乏、异地交流障碍等因素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相关教学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学 代尔夫特大学 联合教学 异地教学 群集行为
下载PDF
开放 交叉 融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程及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国 龚恺 《城市建筑》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始终坚持的"开放、交叉、融合"理念,并阐述了实施成果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开放 交叉 融合
下载PDF
小尺度“木”的空间表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木构教学及建造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晓峰 朱雷 龚恺 《建筑师》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外两个当下重要的研究机构基于木材进行的空间与建造的研究后,结合笔者主持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小尺度木材的空间表现"设计及建造营的成果,阐述了师生基于小尺度木材的设计研究和建造过程,探讨了木材在理...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外两个当下重要的研究机构基于木材进行的空间与建造的研究后,结合笔者主持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小尺度木材的空间表现"设计及建造营的成果,阐述了师生基于小尺度木材的设计研究和建造过程,探讨了木材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建造中具有的独特空间与形式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建构 建造 空间 形式
原文传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概况
7
作者 钱强 龚恺 阳建强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期117-117,共1页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立于1927年,迄今已有76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27年蔡元培和周子竞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时称第四中山大学)创办建筑系,并将苏州工专的建筑科迁来南京。我围著名的建筑家、建筑教育家,已故...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立于1927年,迄今已有76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27年蔡元培和周子竞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时称第四中山大学)创办建筑系,并将苏州工专的建筑科迁来南京。我围著名的建筑家、建筑教育家,已故的杨廷宝、刘敦桢、童寓教授等都曾长期在该学院任教和主持丁作。杨廷宝、刘敦桢教授都曾是中科院学部委员,杨廷宝还曾是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们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 现代建筑教育 杨廷宝 中山大学 学部委员 历史性
下载PDF
继往开来,把握机遇 回应新世纪挑战——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十年发展(1997-2007)
8
作者 王建国 安宁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10期19-24,共6页
1997年,也就是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系70周年之际.我们在中大院的基石上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并播下凝聚着东大建筑学人憧憬和希望的种子。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建筑学院建院80周年华诞。
关键词 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 建筑系 凝聚
下载PDF
转折年代“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摇篮”的继承者与开拓者们 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新三届”学生发展研究为例
9
作者 王建国 单踊 +1 位作者 刘博敏 徐伟 《时代建筑》 2015年第1期18-25,共8页
"新三届"是中国历史转折年代的特定名词,文章基于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77-1979年入学的大学生的从业去向、地域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基本分析,进而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线索,对"新三届"在中国建筑教育... "新三届"是中国历史转折年代的特定名词,文章基于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77-1979年入学的大学生的从业去向、地域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基本分析,进而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线索,对"新三届"在中国建筑教育、学术研究、设计实践等三个领域所产生影响和贡献进行了重点研判,指出这三届的东南大学学子是见证及推动中国当代建筑学科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届” 东南大学建筑系 建筑学科 改革
下载PDF
城乡之间的小城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小城镇中心设计理论》教学
10
作者 龚恺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在学生时代,做过城市设计也测绘调查过村落,独独缺少了对小城镇的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自2001年开始,我给研究生开设了这门小城镇的课程,从此展开了长达十来年的研究。研究始于小城镇和城市、村落的差别比较,它们既有形态(形状... 在学生时代,做过城市设计也测绘调查过村落,独独缺少了对小城镇的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自2001年开始,我给研究生开设了这门小城镇的课程,从此展开了长达十来年的研究。研究始于小城镇和城市、村落的差别比较,它们既有形态(形状、规模、密度、边界等)上的不同,又有形态背后(文化、机制、生活等)的区别,同时,小城镇显露出来的双重性又刺激了对城市和村藩的更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中心 研究生课程 设计理论 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 教学 城乡 城市设计
下载PDF
苏州市干将路古城区段缝合与复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设计课程在第十六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嘉昕 张应鹏 陈晓扬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主宾城市公布,苏州成为了继北京、成都后,中国大陆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苏州市干将路古城区段缝合复兴课程设计"因其对于城市空间共... 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主宾城市公布,苏州成为了继北京、成都后,中国大陆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苏州市干将路古城区段缝合复兴课程设计"因其对于城市空间共同体的探索,对于城市自由空间的设想,对于苏州传统记忆的追寻,顺利入围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受邀展览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干将路 缝合与复兴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下载PDF
面向建筑产业与设计前沿的建筑学硕士教育——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启明 冷嘉伟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90-191,共2页
文章从国内外两所学校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方式出发,结合两所学校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分析目前国内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并通过作者的实际研习经历,总结出国内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各自优点,为当代国内高校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 文章从国内外两所学校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方式出发,结合两所学校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分析目前国内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并通过作者的实际研习经历,总结出国内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各自优点,为当代国内高校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未来导向 巴特莱特
下载PDF
景观之道 和谐生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探索与实践:和而不同,至善至美——谈景观建筑创作的追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顾宝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9期6-7,共2页
实用、坚固和美观是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对三者之间的权衡会各有侧重。景观建筑是不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唯以景观为标准的特殊类型建筑,因此,创作所考虑的问题以及三要素之间权重的确定会稍不同于一般建筑。
关键词 建筑学院 景观建筑 建筑创作 东南大学 生境 和谐 功能类型 美观
下载PDF
“情绪三部曲”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9概念建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畅 《时代建筑》 201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文章试图围绕叙事/制作、材料/身体、室内/室外三条线索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9年概念建筑教学进行简要介绍。叙事和制作是概念建筑课程的方法。材料和身体是一种介质。室内/室外是2009概念建筑"情绪三部曲"的自我追问,它既... 文章试图围绕叙事/制作、材料/身体、室内/室外三条线索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9年概念建筑教学进行简要介绍。叙事和制作是概念建筑课程的方法。材料和身体是一种介质。室内/室外是2009概念建筑"情绪三部曲"的自我追问,它既是对公共领域的回应,也是对自身形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建筑 叙事/制作 材料/身体 室内/室外 情绪
下载PDF
“白天和黑夜/白天/黑夜” 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0概念建筑
15
作者 高勤 刘畅 《时代建筑》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2010年的概念建筑教学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葛明老师的概念建筑教学系列的一个小结,此次的主题是"从诗歌到制作",那么什么是"从诗歌到制作"?又如何"从诗歌到制作"?文章试图对此进行简要的解答,同时也是对... 2010年的概念建筑教学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葛明老师的概念建筑教学系列的一个小结,此次的主题是"从诗歌到制作",那么什么是"从诗歌到制作"?又如何"从诗歌到制作"?文章试图对此进行简要的解答,同时也是对大制作"白天和黑夜/白天/黑夜"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建筑 诗歌 制作 时间 声音
下载PDF
秋光疏已密,宛在春风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志愿者活动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复兴计划研究
16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4期12-17,共6页
与以往片区保护改造不同,南京市规划局邀请了在宁高校: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师生参与历史风貌区保护的社会实践,希望通过90后新兴的眼光和审视方式,给小西湖片区油坊巷历史风貌区改造带来不一样的创意。这一做法在国内也... 与以往片区保护改造不同,南京市规划局邀请了在宁高校: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师生参与历史风貌区保护的社会实践,希望通过90后新兴的眼光和审视方式,给小西湖片区油坊巷历史风貌区改造带来不一样的创意。这一做法在国内也是第一次。历史街区的保护强调原真性,原住居民是历史和现实的纽带,是为小西湖片区保留的一份历史记忆。有了他们,历史风貌区呈现的才是鲜活的历史记忆,不再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历史建筑遗存。基于此背景,东南大学志愿者基于箍桶巷、朱雀里、秦淮河等有历史典故和可以打造为景点的节点,编织起"快园春水""翔鸾照影""琵琶阁院""南院普济""朱雀斜垣""箍桶声声""堆金传灯"等一个个古色古香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西湖 历史风貌 南京市规划局 原住居民 建筑学院 建筑遗存 南京工业大学 阁院 照影 坊巷
下载PDF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选刊
17
作者 张羽上 《华中建筑》 200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作业点评:这个练习是一年级教学的最后一个设计作业,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理解,同时,这个练习又是设置在一块真实的场地中,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能了解建筑与环境、人的活动的关系。这两份作业都较好地达到了这个训练目的,设计中... 作业点评:这个练习是一年级教学的最后一个设计作业,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理解,同时,这个练习又是设置在一块真实的场地中,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能了解建筑与环境、人的活动的关系。这两份作业都较好地达到了这个训练目的,设计中空间的组合、分割较为理性,场地的结合也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院 设计作业 泪裂 举主 令书 有定 水名
下载PDF
教学的空间·空间的教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工院改造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兵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工院改造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教学空间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改造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技术措施,并从中引申出教学空间的探索性设计实践具有特殊的建筑学教学意义。
关键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工院 改造 实践 教学
原文传递
展示传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藏基泰工程司古建筑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颖 诸葛净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根据文献资料,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所藏4座中国古建筑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这4座模型为1920-1930年代基泰工程司所制,是近代中国建筑学开创时期最早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当时曾多次公开展览,引起公众关注,后于1940年代末随杨廷宝转至当... 根据文献资料,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所藏4座中国古建筑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这4座模型为1920-1930年代基泰工程司所制,是近代中国建筑学开创时期最早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当时曾多次公开展览,引起公众关注,后于1940年代末随杨廷宝转至当时中央大学并保存至今。梳理了基泰工程司制作和展示模型的经过,对模型特点进行了分析。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建筑师以展示传统的方式唤醒民众的努力,反映了杨廷宝等基泰建筑师从修缮和设计实践的角度对传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模型 基泰工程司 杨廷宝 传统建筑文化
原文传递
绿色:回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鲍莉 《中国建筑教育》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建设与建筑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主流趋势。然而在这一趋势中,建筑师尴尬地处于被动与失语状态。绿色应回归到设计的起点,基于这个思考,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本科绿色设计教学的实...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建设与建筑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主流趋势。然而在这一趋势中,建筑师尴尬地处于被动与失语状态。绿色应回归到设计的起点,基于这个思考,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本科绿色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系统性 内容 实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