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3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敏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8期128-130,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出未来的优秀工程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出未来的优秀工程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构建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与SRTP相结合、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等。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 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与实践
2
作者 周扬 冯攀 +1 位作者 蒋金洋 杨树东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以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为例,针对课程知识点多且琐碎、工程背景强、试验环节多等特点,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出了以大国工程引入激发学生专业热情、...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以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为例,针对课程知识点多且琐碎、工程背景强、试验环节多等特点,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出了以大国工程引入激发学生专业热情、以实际工程事故教导学生工程伦理、以工程案例为教学单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课程思政设计方法,并以东南大学为例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方法的实践路径与评价方式。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专业热情,培育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可为相似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国内外大学本科教育之比较——以东南大学和里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海 张培伟 +5 位作者 陆华 蔡进 朱广宇 晏井利 曾宇乔 张亚梅 《文教资料》 2014年第21期97-99,共3页
大学本科工科教育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南大学和里海大学为例,从知识传授思维、授课内容、时间分配及其与作业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几方面,比较了国内外大学教育的若干差异。
关键词 本科生 国内外教育 思维 时间分配 学习行为
下载PDF
仿木水泥基材料的发展研究综述
4
作者 庞超明 厉彦浩 +1 位作者 高仁辉 陈嘉俊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根据木材特性,结合现有水泥基材料着色、轻质化、强韧化和功能化四方面技术,可以制备出成本低、性能优、安全性高、轻质高比强的仿木水泥基复合材料,实现多维度性能的“仿木”。此外,对仿木水泥基材料的密度、强度、导热系数、颜料选择... 根据木材特性,结合现有水泥基材料着色、轻质化、强韧化和功能化四方面技术,可以制备出成本低、性能优、安全性高、轻质高比强的仿木水泥基复合材料,实现多维度性能的“仿木”。此外,对仿木水泥基材料的密度、强度、导热系数、颜料选择等指标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木水泥基材料 着色 轻质高比强 功能化 纤维 相变调温
下载PDF
仿生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增韧机理
5
作者 吴彰钰 佘伟 缪昌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提升混凝土基体的韧性,基于贝壳珍珠层独特“砖-泥”结构,采用水泥石与有机聚合物制备出具有仿生“砖-桥-泥”结构的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仿生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韧性及... 为了提升混凝土基体的韧性,基于贝壳珍珠层独特“砖-泥”结构,采用水泥石与有机聚合物制备出具有仿生“砖-桥-泥”结构的高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仿生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韧性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水泥的脆性断裂模式,仿生水泥基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延性断裂特征,包括峰后曲线渐进下降、跨中挠度大幅增加等.基于有机聚合物的多尺度桥接-伸展效应,仿生水泥基材料内部呈现明显的裂纹偏转及分支现象,体现了仿生“砖-桥-泥”结构的内外协同增韧机制.仿生水泥基材料能够在保证95%抗折强度的基础上,将水泥基体的韧性提高179.45%,可为解决混凝土增韧降脆问题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 仿生增韧 “砖-泥”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中Ca^(2+)对矿化微生物的碳酸酐酶产量、活性和矿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俊杰 陈燕强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通过测定矿化微生物的细菌生长曲线和单菌产酶量分析Ca^(2+)浓度对其的影响机理;基于酯酶法测定不同Ca^(2+)浓度下碳酸酐酶的活性,并利用FTIR测定官能团,分析二级结构变化和氢键变化,进而得到Ca^(2+)浓度对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热重分析不同Ca^(2+)浓度溶液中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并测定矿化产物晶形。试验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为2.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生长增殖最快,单菌产酶量最高,因此整体酶产量最高;碳酸酐酶活性在Ca^(2+)浓度为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但Ca^(2+)会破坏碳酸酐酶结构的有序性;当Ca^(2+)浓度为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最强,矿化3 d后Ca(OH)_(2)向CaCO_(3)的转化率达到82.67%,且得到的CaCO_(3)晶体形貌主要为球状或椭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产量 酶活性 诱导矿化
下载PDF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
7
作者 赵安明 郭坤 +2 位作者 余超 安良 张在琛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主动申报建设海洋信息工程本科新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紧缺的海洋建设与开发人才。学校建设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强势的学科优势,实验实践条件完备、...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主动申报建设海洋信息工程本科新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紧缺的海洋建设与开发人才。学校建设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强势的学科优势,实验实践条件完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合理,为海洋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化教学是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信息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姜国庆 孙伟 刘小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100,共8页
ECC选用磨细石英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10μm,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并利用矿山尾砂制备出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O-ECC.ECO-ECC同样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其极限拉应变值可达2%以上,薄... ECC选用磨细石英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10μm,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并利用矿山尾砂制备出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O-ECC.ECO-ECC同样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其极限拉应变值可达2%以上,薄板四点受弯时试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06mm,平均裂缝间距为1.43mm,主要性能指标优异.对ECO-ECC的原材料优选原则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介绍,制备的ECO-ECC可实现自流平.同时系统分析研究了ECO-ECC耐久性能.ECO-ECC其优越的性能使得其可用于混凝土板面层的维修、桥梁的连接板、框架结构的节点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尾砂 高延性 多缝开裂
下载PDF
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蒋金洋 刘志勇 佘伟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2期44-46,共3页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且每章节独立性较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差,理论与实践差异大。探索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理论的教学方法,从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出发,力...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且每章节独立性较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差,理论与实践差异大。探索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理论的教学方法,从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出发,力求使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化,使学生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众多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材料 专业基础 理论 实验 多尺度教学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以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超明 张萍 +1 位作者 秦鸿根 张亚梅 《高等建筑教育》 201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结合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文章对配合比设计和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设计可综合应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同标准,并注意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结合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文章对配合比设计和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设计可综合应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同标准,并注意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视实验细节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文章最后还对大赛中学生设计的60组配合比进行分析,为提高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全国大学生大赛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独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超明 张亚梅 +2 位作者 梅建平 张萍 韩雪芹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年第4期11-13,共3页
针对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的特点,立足于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强调综合性和创新性,创新性的构建了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的独立实验教学体系,单独设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材料分析技术、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毕业论文... 针对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的特点,立足于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强调综合性和创新性,创新性的构建了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的独立实验教学体系,单独设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材料分析技术、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验课程,并在教学中逐次推进,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材料专业 实验课程 教学体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中的早强剂及其作用机理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超明 唐志远 +1 位作者 杨志远 黄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86,共11页
早强型外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泥基材料强度发展早期阶段的水化速率变化、产物变化、液相离子变化等方面,但对其作用机理和效果等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归纳了三类早强剂(无机、有机和复合)的早强机理及在各水化阶段的作用,得出以下... 早强型外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泥基材料强度发展早期阶段的水化速率变化、产物变化、液相离子变化等方面,但对其作用机理和效果等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归纳了三类早强剂(无机、有机和复合)的早强机理及在各水化阶段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无机系早强剂通过提高体系碱度、压缩双电层、提供晶核以降低成核势垒等作用,破坏了水化阻滞膜或液相离解平衡,从而加速离解期的离解速率、增大液相中的离子浓度;此外,还通过加速诱导期水化产物的消耗,破坏水化反应平衡以加快水化产物钙矾石或钙铝水滑石形成,提高早强固相体积含量和体系致密度,从而提高早期强度。有机早强剂主要通过分散作用来促进离解速率,通过络合作用或水化作用破坏反应平衡,但掺量影响其早强效果和凝结速度。复合早强剂则协调多种机理来加快水化的整体进程,需注意避免新产物的生成阻碍原有活性组分正常的水化进程。总而言之,早强剂的选择应与胶凝材料体系相匹配,结合其作用机理促进各水化阶段强度发展。为满足尽可能早强的需求,阴离子宜选择硫酸系和硅酸系,阳离子宜选用Ca^(2+)、Al^(3+),或较高活性成分且无耐久性隐患的Li^(+),有机系早强剂宜考虑该物质的分散作用和络合作用,但应注意避免长期性能的降低,以及它们对应的促凝和缓凝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水化进程 早强技术 作用机理 复合早强剂
下载PDF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23期39-39,41,共2页
本文针对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教学的办法等方面探讨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为提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技术新进展(6)
14
作者 蒋建清 胡宪正 +1 位作者 江静华 马爱斌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0年第6期41-44,共4页
本文介绍了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 ,如材料的超纯化、超细化、复合化、功能化等加工处理技术 ,阐述了现代分析技术。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进展 现代分析技术 材料与环境
下载PDF
工程材料拦阻系统核心泡沫混凝土劣化规律及外防水性能提升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志军 徐文 +2 位作者 穆松 石亮 谢德擎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6期139-143,共5页
当工程材料拦阻系统应用于滨海(岛屿)机场时,其核心泡沫混凝土承受雨、海水长期浸泡或周期性干湿作用。系统研究普通泡沫混凝土外防水处理后,在清水、模拟海水与干湿循环制度中吸水率、形变与压溃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结合实际工况的... 当工程材料拦阻系统应用于滨海(岛屿)机场时,其核心泡沫混凝土承受雨、海水长期浸泡或周期性干湿作用。系统研究普通泡沫混凝土外防水处理后,在清水、模拟海水与干湿循环制度中吸水率、形变与压溃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结合实际工况的服役寿命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核心泡沫混凝土耐海水侵蚀性能较差,增加外防水措施后,干湿循环下的吸水率得到显著抑制,侵蚀120 d压溃强度仅降低了8.7%,远小于未做防水处理时53.7%的降幅。针对某特定服役工况,涂刷外防水材料后,服役寿命从6.9年提升至29.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AS拦阻系统 泡沫混凝土 压溃强度 外防水 服役寿命
下载PDF
三元层状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浩明 李勉 +18 位作者 李友兵 陈科 肖昱琨 周洁 陶泉争 Johanna ROSEN 尹航 柏跃磊 张毕堃 孙志梅 王俊杰 张一鸣 黄振莺 张培根 孙正明 韩美康 赵双 王晨旭 黄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5-884,共40页
MAX/MAB相是一类非范德华三元层状材料,具有丰富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物理性质,在高温、强腐蚀、辐照等极端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近年来,由MAX/MAB相衍生的二维(2D)材料(MXene和MBene)在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领域引起了... MAX/MAB相是一类非范德华三元层状材料,具有丰富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物理性质,在高温、强腐蚀、辐照等极端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近年来,由MAX/MAB相衍生的二维(2D)材料(MXene和MBene)在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兴趣,已经成为继石墨烯和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之后最受关注的二维范德华材料。MAX/MAB相材料结构调控不仅对这类非范德华层状材料本征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其衍生的二维范德华材料结构功能特性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归纳和总结了MAX/MAB相层状材料在结构调控、理论计算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向的最新科研进展,并展望了该类层状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MAB相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结构调控 理论计算 综述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哲学概念的提炼及其教学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峰 吴锵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0期204-205,共2页
针对理工科学生哲学知识匮乏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提炼哲学概念,使专业课教学有了新的展开维度,并促进了理工科通识教育的开展。通过挖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蕴涵的哲学知识,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 针对理工科学生哲学知识匮乏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提炼哲学概念,使专业课教学有了新的展开维度,并促进了理工科通识教育的开展。通过挖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蕴涵的哲学知识,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哲学思想与哲学方法的魅力,将自然科学范畴的材料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范畴的哲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本科生知识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哲学概念 教学意义
下载PDF
高延性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微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邦成 郭丽萍 +3 位作者 丁聪 吴建东 曹园章 陈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6-236,共11页
基于桥联法则理论、经微观力学设计而成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以其拉伸荷载下具有的多缝开裂和应变硬化性能而优于普通混凝土,然则其发展仍受制于高制备成本及碳排放。近10年来,绿色经济性地质聚合物/碱激发材料与纤维复合增韧... 基于桥联法则理论、经微观力学设计而成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以其拉伸荷载下具有的多缝开裂和应变硬化性能而优于普通混凝土,然则其发展仍受制于高制备成本及碳排放。近10年来,绿色经济性地质聚合物/碱激发材料与纤维复合增韧的高延性复合材料(HDGC)得到研究与发展。本文在概述地质聚合物/碱激发材料反应机理及HDCC材料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HDGC基本性能与微结构的已有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制备HDGC具有可行性且制备的HDGC表现出高延性复合材料所具备的力学响应特点,包括压缩、拉伸应变硬化、界面微观力学、弯曲、抗冲击性能等。然而,受材料组成复杂等因素影响,HDGC力学和微结构依赖于地质聚合物/碱激发材料基体化学性质的改变。HDGC同时具有更小的裂缝宽度而利于材料自修复、较大收缩值以及潜在的良好耐久性。此外,基于有限研究,对比了HDGC与HDCC的相似与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地质聚合物/碱激发材料被用作HDCC替代品时应注意的条件。最后进一步对HDGC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 地质聚合物 碱激发 应变硬化 微结构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倩倩 沈宝龙 《科技视界》 2019年第31期111-112,119,共3页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推动了"新工科"的产生。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创新以及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三个方面,探讨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工程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提出该课程教...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推动了"新工科"的产生。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创新以及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三个方面,探讨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工程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提出该课程教学内容应平衡广度与深度,紧密结合最新工程实践;课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并且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各高校可通过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实习,以及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交流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金属材料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用短切PVA纤维的长度优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聪 任金明 +3 位作者 王永明 李新宇 俞兵 郭丽萍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9-256,共8页
为优选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用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的长度,采用6 mm、9 mm、12 mm、18 mm和24 mm五种长度的PVA纤维,在体积掺量为1.0%的情况下制备HDCC,研究PVA纤维长度对HDC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纤维桥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优选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用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的长度,采用6 mm、9 mm、12 mm、18 mm和24 mm五种长度的PVA纤维,在体积掺量为1.0%的情况下制备HDCC,研究PVA纤维长度对HDC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纤维桥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HDCC新拌浆体流动性逐渐降低,当纤维长度从6 mm增加到9 mm时浆体流动性显著下降39%;纤维的掺入提升了HDCC的抗压、抗折强度,但其增幅与纤维长度相关性不大;掺入18 mm纤维制备的HDCC展现出最高的弯曲强度,而掺入9 mm纤维制备的HDCC展现出最高的跨中挠度和弯曲耗能;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桥联应力和桥联余能均增大,但由于纤维断裂效应越显著,纤维桥联应力和桥联余能增幅逐渐变缓。基于HDC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纤维桥联能力的试验与计算结果,9 mm长度的PVA纤维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 纤维长度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桥联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