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构建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旸洋 谈方琪 +1 位作者 樊柏青 成玉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能够实现信息的识别、集成与融合,提升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与高效化。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据的多源异构与空间融合是其特征,也是构建难...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能够实现信息的识别、集成与融合,提升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与高效化。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据的多源异构与空间融合是其特征,也是构建难点。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构建、数据融合”4个主要环节,阐述了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为例,开展了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实践。实现了乡村景观生态数据和形态数据的空间融合与动态可视,解决了以往数字化模型中乡村景观要素彼此游离、各类数据缺乏关联的问题。该模型不但能够支持乡村景观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可支撑规划、设计、建设、管控等各类场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数字孪生 数字化模型 多源异构数据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奕成 成玉宁 +1 位作者 刘梦兰 刘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先秦时期 涉水实践 传统人居智慧 整体环境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