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8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雷华威 赵祥伟 洪宗训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6年第5期13-15,共3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旨在激励原始创新,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通过分析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情况,发现学院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其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但科学基金获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旨在激励原始创新,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通过分析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11~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情况,发现学院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其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但科学基金获资助率却有所下降。为提高项目资助率,学院应提前谋划,加强中青年领军人才培育和储备,加强团队合作,争取重大重点项目,重视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顺利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获资助项目
原文传递
诺贝尔奖成果案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中的教学实践
2
作者 姜晖 李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探索了以诺贝尔奖成果案例为主干线索牵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的改革试点,遴选课程11个核心章节的15个获奖案例,建议学生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报告为蓝本开展合作调研,重点关注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发现发明的... 探索了以诺贝尔奖成果案例为主干线索牵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的改革试点,遴选课程11个核心章节的15个获奖案例,建议学生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报告为蓝本开展合作调研,重点关注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发现发明的亮点、成果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在课堂实践中,构筑导入-汇报-互动-总结的研讨单元,采用同行组引导讨论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融入国家需求、科学艺术、应对挑战、创新精神等要素,通过课外调研和课堂研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生物医学基本素质和理念,在有限学时下取得良好成效,90%的学生认为学习收获显著。进一步提出该课程的方法优化、观点更新、思政融合、视野提升等改进设想,对生物医学类专业生物基础课程教学的提质增效具有潜在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与细胞 诺贝尔奖 教学创新 生物医学
下载PDF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与临床医学工程装备发展的思考
3
作者 杨林 胡海洋 陆阳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医学装备作为医疗领域前沿科技发展的平台之一,是当今最新医疗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在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医学装备作为医疗领域前沿科技发展的平台之一,是当今最新医疗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先进医学装备上的具体应用,讨论了当前医疗领域前沿科技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列举了新兴科技给社会带来的伦理问题、安全问题等。最后,从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产业变革 先进医学装备 医疗人工智能 医疗物联网 临床医学工程师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方向和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突破点 被引量:8
4
作者 万遂人 顾晓松 +7 位作者 骆清铭 王广志 梁栋 顾忠泽 郑海荣 万丽雯 他德安 付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介绍新生物医学工程的总体框架和科技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揭示新形势下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需要攻克的突破点和落实到产业提升的3个专项行动,向读者展示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的概貌。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方向 高端医疗器械突破点
下载PDF
专业思政主题模块构建和思政元素矩阵设计——以东南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可 邢柯雪 +2 位作者 谢建明 白云飞 孙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S01期18-21,共4页
以专业为单位,对相关课程进行统筹考虑、总体设计,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思考专业自身意义,从国家、文化、职业等多层面立体展开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伦理、法规,并对专业自身的理论特色适当引申,... 以专业为单位,对相关课程进行统筹考虑、总体设计,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思考专业自身意义,从国家、文化、职业等多层面立体展开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伦理、法规,并对专业自身的理论特色适当引申,是构建专业思政基本主题模块的有效思路。本文以东南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顶层设计,凝练出专业使命感、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伦理法规、生物系统观等六大主题模块,进一步归纳各模块包含的思政元素,建立系统的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元素矩阵,并根据专业特点,统一规划思政教学体系,必将促进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并在专业思政中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思政 思政元素矩阵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一流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
6
作者 王晓宇 姜飞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7,共5页
霍普金斯大学首创了“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该校在参考德国的“学徒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推动研究生的规模培养和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都产生... 霍普金斯大学首创了“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该校在参考德国的“学徒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推动研究生的规模培养和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在如今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通过对两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比较两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总结出异同点,提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东南大学 管理模式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宗训 温恬 顾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1期54-54,60,共2页
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于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其医学系和生物系及与生物有关的专业,都在美国名声斐然,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霍普金斯 研究生培养 约翰 美国 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系 学位
下载PDF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1,共3页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器件(器械)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研发医学影像增强用磁性、超声和金属等纳米材料及探针,以及显微医...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器件(器械)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研发医学影像增强用磁性、超声和金属等纳米材料及探针,以及显微医学影像仪器与肿瘤治疗用纳米药物与技术;探索可能存在的纳米生物效应;建立生物纳米材料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的新方法。为纳米生物材料及技术安全应用于临床铺垫基础,为建立和发展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策略和方法创造条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技术 东南大学 生物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疾病诊断 临床应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31
9
作者 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本文通过比较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产业发展水平、学科融合的机制和培养计划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环节等差异,是美国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出的生医人才较之中国的学生知识面宽、可持续发展能... 本文通过比较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产业发展水平、学科融合的机制和培养计划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环节等差异,是美国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出的生医人才较之中国的学生知识面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教育 中美比较
下载PDF
AI赋能的生物医学研究
10
作者 温砚中 韩樾夏 孙剑飞 《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近十多年来,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广泛赋能于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AI应用研究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成熟。生物医学迈入了AI赋能的新时代,未来的科学实践和创新发现迎来了更... 近十多年来,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广泛赋能于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AI应用研究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成熟。生物医学迈入了AI赋能的新时代,未来的科学实践和创新发现迎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大数据 自动分析 预测
下载PDF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
11
作者 石增良 《国际学术动态》 2015年第2期54-55,共2页
由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承办的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International Forum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于2014年5月31日在东南大学举行。国际专家、嘉宾及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了会议。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新世纪成长最快的... 由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承办的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International Forum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于2014年5月31日在东南大学举行。国际专家、嘉宾及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了会议。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新世纪成长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新时期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国际交流,追踪该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交流 东南大学 FORUM 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科学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发挥一流学科支撑优势,建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建明 冷玥 +1 位作者 周光泉 顾忠泽 《交通医学》 2022年第5期458-462,共5页
东南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依托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展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价值引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研制,构建理工(智能)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神经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问题为牵引,... 东南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依托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展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价值引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研制,构建理工(智能)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神经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设计为中心等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校企医联合、中外互动的高阶性实践环境,以实现医工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新工科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跨学科概念引领下的科学教学
13
作者 杨健 叶兆宁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2022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是我国开展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次修订从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完善,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增设引起了各界的强... 2022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是我国开展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次修订从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完善,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增设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关注。这体现了在当前课程改革突出强调的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学科实践的具体要求,同时也给中小学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综合化 义务教育课程 学科课程标准 科学教学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学科实践 跨学科
下载PDF
基于网络和组学方法的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德武 张鵾 +1 位作者 何小青 谢建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调控网络与整合网络等方面总结网络分析方法在关键电子传递分子识别、电子传递模块挖掘、电子传递途径推断等方面的应用;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多组学与宏组学等方面总结使用组学方法识别电子传递基因及其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介绍整合生物网络与组学数据在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生物分子协调利用、关键基因与基因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整合多种生物网络和组学数据开展产电微生物EET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物网络 组学方法 胞外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证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学燕 张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1期136-140,共5页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总体评价八个维度对东南大学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和实证分析。从发挥组织优势、推动长效发展,拓展志愿项目、锻炼专业技能,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强化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推进高校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育人 东南大学
下载PDF
术中塑形与锁钉分布及术后愈合状态对接骨板生物力学的影响
16
作者 周望 徐剑晴 +9 位作者 何思渊 张述 王俊文 焦竞 米博斌 刘国辉 朱威威 何智圣 张柳云 刘梦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锁钉分布的假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结果在30°折弯时,3.7 mm厚接骨板比2.7 mm厚接骨板的等效塑性应变高28%;3.7、2.7 mm厚接骨板的极限折弯角度分别为55°、67°。折痕对接骨板受力影响较小,未塑形结构四点弯曲强度为2.64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2 N·m^(2);带折痕四点弯曲强度为2.63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0 N·m^(2);正反折弯后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由2.64 N·m降低至2.45 N·m,降低约7.7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降低至0.98 N·m^(2),降低了12%,影响较为明显。植入填塞螺钉后单孔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改善较为明显,由2.64 N·m提升至3.15 N·m,提升约19.3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提升至1.14 N·m^(2),提升幅度为2.1%。骨折线两侧至少各留出两个锁定孔不植入锁钉比打满锁钉应力降低约50%。在未形成骨痂的情况下,术后16周下地行走,TC4材质应力达到852.7 MPa,出现屈服。结论在需要进行较大塑形的临床场景下,不适合厚度过大的接骨板,厚度大塑形后更易出现接骨板断裂问题,可指导临床基于塑形角度选择合适厚度接骨板,极端情况可选择植入填塞螺钉。建议临床固定锁钉时,避免打满螺钉的固定锁钉方式;骨折线两端各保留两个锁定孔不固定锁钉,生物力学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形 接骨板 锁钉分布 四点弯曲强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东南大学与美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溪 黄宁平 +1 位作者 孙啸 顾宁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7-572,共6页
本文以杜克大学为代表,对美国大学与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学科方向、师资、教学模式、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比较,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探讨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学科交叉性等四个方面总结出今后... 本文以杜克大学为代表,对美国大学与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学科方向、师资、教学模式、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比较,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探讨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学科交叉性等四个方面总结出今后亟待改善的方向,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美国 东南大学(中国)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进展
18
作者 祝云篪 陆祖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9-1999,共11页
本文总结了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最新进展,包括结构数据管理、工具软件开发和结构数据挖掘三个主要方面。结构数据管理方面,得益于类AlphaFold系统的发展,蛋白质结构数据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促进了压缩技术的升级,也吸引了研... 本文总结了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最新进展,包括结构数据管理、工具软件开发和结构数据挖掘三个主要方面。结构数据管理方面,得益于类AlphaFold系统的发展,蛋白质结构数据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促进了压缩技术的升级,也吸引了研究者对结构数据管理的关注。工具软件开发方面,以Foldseek为代表的新算法实现了高速的结构比对,突破了结构分析的通量瓶颈,此外深度学习模型的大量应用从多个方面改进了基于结构的蛋白质功能注释。结构数据挖掘方面,研究者以组学思维处理结构大数据,在持续的探索中提炼分析要素、优化方法,并在新工具的帮助下推动着结构数据挖掘的进阶。随着高通量方法的发展,结构生物信息学有望在生命科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 类AlphaFold系统 结构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解读、特性探析与路径优化
19
作者 陈雨 张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1,共3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拓宽了生命教育研究对象,它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博性、理念超前性、方... 大学生生命教育拓宽了生命教育研究对象,它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博性、理念超前性、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可通过融合多元教育元素、拓展教育平台与载体、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与联动多教育主体打造有深度、有精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内涵 特性 路径
下载PDF
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的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1期141-144,共4页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倾向因此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随机选取东南大学111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编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水平较...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倾向因此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随机选取东南大学111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编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水平较为一般,性别、年级、本科学校层次和学科门类对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甚小,而学生干部任职经历与其存在显著正相关。应从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入手,形成关于创造力提升的系统工程,有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创造力倾向 东南大学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