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琪 李明熹 +1 位作者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48,共7页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能集成或功能增强等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两类微纳复合材料,首先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微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原位生成/还原法、空穴法、离子交换法、一锅法、种子法、静电作用法以及胶束法等;其次,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复合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成像、抗菌抗癌、免疫检测、电化学检测、催化降解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聚合物微纳米复合材料 银/氧化铁微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物在生物医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颖 张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99-105,共7页
近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二维周期平面结构和优异的电子性质、光学特性、热性能、机械性能等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高质量的批量生产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各种石墨烯复合物的合... 近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二维周期平面结构和优异的电子性质、光学特性、热性能、机械性能等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高质量的批量生产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各种石墨烯复合物的合成以及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中作者综述了基于石墨烯(或其衍生物)的纳米复合物合成、特性以及在催化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值得关注的是,石墨烯在化学催化、生物模拟酶以及药物载体等方面的优势尤其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复合物 催化 生物医学应用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真空低温纳米生物保存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海靠 张淼 顾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3-1011,共9页
低温保存技术能够延长生物材料的保存时间,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细胞、胚胎等小尺寸生物材料的低温保存,但对器官等复杂组织而言,传统低温保存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真空及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 低温保存技术能够延长生物材料的保存时间,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细胞、胚胎等小尺寸生物材料的低温保存,但对器官等复杂组织而言,传统低温保存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真空及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些难题。利用真空及纳米技术对冰晶的成核与结晶过程进行调控,能够提升过冷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大体积玻璃态生物材料的复温过程,从而提升器官等复杂组织的低温保存效果。本文将聚焦于真空及纳米技术在过冷保存及无冰晶的玻璃化保存中的应用,分别从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技术 纳米技术 低温保存 过冷 玻璃化
原文传递
玄武岩纤维加强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曦 孟翔峰 +3 位作者 李艳 顾宁 胡显奇 孙卫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利用玄武岩纤维加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材料,提高该材料的抗折裂能力。方法:采用长度分别为3、4和6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作为PMMA复合材料的加强体,玄武岩纤维加入量分别按占牙托粉质量的0、2%、4%和6%,制成64.0mm×... 目的:利用玄武岩纤维加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材料,提高该材料的抗折裂能力。方法:采用长度分别为3、4和6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作为PMMA复合材料的加强体,玄武岩纤维加入量分别按占牙托粉质量的0、2%、4%和6%,制成64.0mm×10.0mm×3.0mm的试件,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试件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测量和表征分析。结果:4mm纤维长度添加量在4%时,复合材料的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15.35MPa和3.49GPa,相比于0组[(102.50±1.56)MPa,(3.07±0.04)GPa]增强效果最为显著(P<0.05)。SEM分析结果显示,玄武岩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与PMMA基质结合良好。结论:合理选择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和添加量,可以提高传统义齿基托材的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义齿基托 挠曲强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微纳气泡制备及其应用于医学超声影像增强与药物载运的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阮晓博 杨芳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08-214,共7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安全快捷和低成本的扫描检测方法。而作为目前最有效的超声造影剂,微纳气泡的制备及相关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成就。微纳气泡不仅在超声造影剂领域异军突起,近年来更在药物运输及靶向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安全快捷和低成本的扫描检测方法。而作为目前最有效的超声造影剂,微纳气泡的制备及相关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成就。微纳气泡不仅在超声造影剂领域异军突起,近年来更在药物运输及靶向治疗、介导基因治疗、血栓溶解等方面崭露头角。本文综合近十年国内外对微纳气泡的研究,阐述了微纳气泡的结构、制备、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气泡造影剂 包膜材料 靶向治疗 空化效应 纳米气泡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即时产生非酶化一氧化氮的实验
6
作者 李鹏 童嘉毅 +4 位作者 冯毅 杨芳 马根山 陈龙 宋佳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背景:一氧化氮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无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即非酶化一氧化氮合成,而非酶化途径合成一氧化氮,可能是许多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增... 背景:一氧化氮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无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即非酶化一氧化氮合成,而非酶化途径合成一氧化氮,可能是许多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增效一氧化氮非酶途径的产生。方法:将L-精氨酸和H2O2按照1︰1,10︰1,10︰0.1,1︰10的比例混合,应用频率为1MHz,输出功率为0.5,1.0,1.5W/cm2的超声分别持续辐射60s,论证最优的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及最适的超声输出功率。确定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后,实验设立4组,分别进行超声联合微泡、单纯超声、微泡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各组一氧化氮生成量。结果与结论:体外试验中,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10︰1为最佳,选择1.5W/cm2声强作为超声最优值。以此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干预,超声联合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多于超声组(P<0.01);超声组一氧化氮生成量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效一氧化氮的非酶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非酶化一氧化氮 L-精氨酸 H2O2
下载PDF
肿瘤靶向热疗用磁性纳米材料 被引量:9
7
作者 谢俊 陈玲 +3 位作者 严长志 杨文清 张宇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1-568,共8页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故可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但是,如何实现经静脉被动或主动靶向磁感应热疗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面临着重大挑战,这需要...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故可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但是,如何实现经静脉被动或主动靶向磁感应热疗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面临着重大挑战,这需要进一步提升磁性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和交流磁热效应,增加靶组织或靶细胞累积、联合多靶点、多机制协同杀灭肿瘤细胞,聚焦磁感应加热以及依赖于多模成像的精确引导等,其中蕴藏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急需突破。在介绍热疗用高性能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的关键点进行探讨,阐述了其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靶向磁感应热疗 疗效 制备 表面修饰
下载PDF
药用铁基纳米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博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18,共8页
铁基纳米材料是指以天然或人工方法得到的纳米尺度范围的铁、铁氧体及铁合金等的功能性材料。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磁性氧化铁微球、磁性铁蛋白、磁小体、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及铁合金纳米粒等。铁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 铁基纳米材料是指以天然或人工方法得到的纳米尺度范围的铁、铁氧体及铁合金等的功能性材料。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磁性氧化铁微球、磁性铁蛋白、磁小体、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及铁合金纳米粒等。铁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与量子效应,尤为重要的是独特的磁学性质,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包括核磁共振造影、体外生物分离、肿瘤磁热疗、药物递送及组织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已有产品被批准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研究。理想的药用铁基纳米材料应具有结构明确、性质稳定、高度分散、可规模化生产以及体内应用安全有效等特性。限制铁基纳米材料医学应用的问题在于铁离子在体内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与铁过载对机体的毒性。综述了药用铁基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纳米材料 药用 制备方法 临床研究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不同磁性纳米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爱云 温涛 +6 位作者 武昊安 苗玉清 孟洁 刘健 张宇 樊海明 许海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间连接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机分为对... 目的研究3种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间连接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磁性纳米颗粒暴露组。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对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电势进行表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通过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ROS水平;利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内皮细胞对磁性纳米颗粒的摄取。对细胞表面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连接,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磁性纳米颗粒能诱导内皮细胞内ROS水平上升,降低VE-cadherin表达水平,细胞间缝隙增大。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可使ROS水平下降并减少细胞缝隙。由于组分、表面修饰、尺寸等因素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活性、ROS水平及VE-cadherin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不同磁性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活性氧和细胞间连接的影响不同;在实验所采用的低剂量暴露下可影响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内皮细胞 活性氧 细胞连接
下载PDF
纳米非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航兵 闫梦阳 +3 位作者 安蓉 周雪锋 冯涛 兰司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4-872,共19页
晶态合金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据了数千年的历史,不过近年来,非晶合金由于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生物兼容性,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非晶合金处于亚稳态,热稳定性较差,而纳米结构的引入可... 晶态合金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据了数千年的历史,不过近年来,非晶合金由于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生物兼容性,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非晶合金处于亚稳态,热稳定性较差,而纳米结构的引入可以通过原子弛豫降低界面自由能,增强非晶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可以提高表面与细胞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强其生物相容性。因此,纳米结构与非晶材料的结合是解决块体非晶合金(BMG)应用局限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综述了BMG和纳米非晶(NG)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介绍了NG的优越性能以及主要制备方法,并将合金、BMG和NG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比较,展示了NG在生物医学一些特别领域的独特应用和光明前景。此外,就NG目前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非晶(NG) 生物医学 块体非晶合金(BMG) 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多孔微球在三维细胞培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启英 张天柱 +3 位作者 胡克 郭兆彬 朱长皓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90-94,共5页
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三维培养方式,多孔微球的研究以及相关应用也获得一系列进展。作者就多孔微球的制备、影响多孔微球用于细胞培养的因素、表面修饰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三维细胞培养 多孔微球 制备 表面改性 应用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光照射强度和水储存条件对双重固化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翔峰 姚海 +1 位作者 骆小平 顾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水储存条件对不同光强度照射条件下的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ISO 4049标准,将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Linkmax HV,Nexus 2和VariolinkⅡ HV)制作成2 mm×2 mm×25 mm长方形试件,接受800,310和80 m... 目的:探讨水储存条件对不同光强度照射条件下的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ISO 4049标准,将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Linkmax HV,Nexus 2和VariolinkⅡ HV)制作成2 mm×2 mm×25 mm长方形试件,接受800,310和80 mW/cm2光强度照射后,干燥储存1 d或水储存90 d。储存后的试件接受三点弯曲试验测量其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每种粘接剂的试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强度的减弱显著降低了3种树脂粘接剂的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而90 d的水储存只显著降低了Linkmax HV和VariolinkⅡ HV的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其中只有VariolinkⅡ HV的弹性模量在光照射条件与水储存条件间出现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交互作用,随着光强度的减弱其弹性模量呈现出加速降低的趋势。结论: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仍然需要足够的光照射强度才能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性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 挠曲强度 弹性模量 光照射强度 水储存
下载PDF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房坤 杨芳 顾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脂质体、聚合物电解质微囊、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靶向 磁性微囊 控制释放 热疗联合化疗
下载PDF
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树脂粘接耐久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翔峰 骆小平 顾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分析含有不同类型酸性树脂单体的硅烷偶联剂及不同类型树脂粘接剂的相互组合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的表面,使用2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之粘接。测量试件在0和30... 目的分析含有不同类型酸性树脂单体的硅烷偶联剂及不同类型树脂粘接剂的相互组合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的表面,使用2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之粘接。测量试件在0和30000次冷热循环后的粘接强度。结果冷热循环前,粘接剂A与未硅烷化处理陶瓷间的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他硅烷化处理组,粘接剂A、B与偶联剂B处理的陶瓷间的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与偶联剂A和C的粘接强度。冷热循环30000次后,粘接剂A与未硅烷化处理陶瓷组的试件全部脱落;而其他硅烷化处理陶瓷组中,只有偶联剂A处理的陶瓷表面与粘接剂A和B间的粘接强度达到了5MPa以上。结论使用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作为硅烷水解剂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能够与不同类型的树脂粘接剂获得较好的粘接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 硅烷偶联剂 树脂粘接剂 粘接强度
下载PDF
光强度对双重固化树脂陶瓷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翔峰 刘晓 +1 位作者 骆小平 顾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光照射强度对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玻璃陶瓷间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Linkmax HV(LMHV)、Nexus 2(NX2)、Variolink Ⅱ HV(VL Ⅱ HV)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使之与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陶瓷粘接,接受800、... 目的探讨光照射强度对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玻璃陶瓷间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Linkmax HV(LMHV)、Nexus 2(NX2)、Variolink Ⅱ HV(VL Ⅱ HV)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使之与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陶瓷粘接,接受800、310、80mW·cm-2光强度照射后,制作成微剪切试件,然后在水储存1、90d后,接受剪切实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种粘接剂的数据。结果水储存90d后,在所有光照射强度下,3种树脂粘接剂与玻璃陶瓷间的粘接强度降低,但光照射强度的减弱并没有加速其粘接强度的降低,相反接受310mW·cm-2光强度照射的LMHV和80mW·cm-2光强度照射的NX2获得了比800mW·cm-2光强度照射条件更好的粘接强度。结论光照射强度的减弱对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陶瓷间的粘接耐久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 陶瓷 光照射强度 水储存 粘接强度
下载PDF
一个值得十分关注的新方向——诊疗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39-941,共3页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诊疗学应运而生。诊疗学将医疗过程中的诊断与治疗等过程有机结合到同一过程中,在医疗、卫生、健康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中作者就国内外诊疗学的发展现状、发展意义,以及其主要的研究问题等方面...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诊疗学应运而生。诊疗学将医疗过程中的诊断与治疗等过程有机结合到同一过程中,在医疗、卫生、健康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中作者就国内外诊疗学的发展现状、发展意义,以及其主要的研究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学 医学 生物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苗凤真 刘琳 +3 位作者 宋丽娜 周彦生 张宇 李苏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3,共7页
目的:构建新型曲妥珠单抗-纳米金生物探针(herceptin-GNPs),探寻纳米靶向治疗乳腺癌新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GNP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偶联曲妥珠单抗(herceptin)合成herceptin-GNPs;MTT法检测GNPs、herceptin、... 目的:构建新型曲妥珠单抗-纳米金生物探针(herceptin-GNPs),探寻纳米靶向治疗乳腺癌新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GNP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偶联曲妥珠单抗(herceptin)合成herceptin-GNPs;MTT法检测GNPs、herceptin、herceptin-GNPs对HER2阳性乳腺癌BT474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T474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变化;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p-AKT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GNPs水溶液澄清透亮,静电吸附成功制备herceptin-GNPs探针。GNPs浓度在100μg·ml-1及以下未显示明显抑制BT474细胞增殖作用。不同浓度herceptin和herceptin-GNPs对BT474细胞生长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与herceptin相比,herceptin-GNPs抑制作用更强。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erceptin、herceptinGNPs均诱导BT474细胞凋亡,阻滞细胞于G0/G1期,且herceptin-GNPs作用强于herceptin。herceptin、herceptin-GNPs均可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且herceptin-GNPs作用强于herceptin。结论:本研究合成的herceptin-G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herceptin抑制乳腺癌BT474细胞生长作用更强,可减少herceptin给药剂量。herceptin-GNPs可能为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纳米探针 金纳米粒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功能化葡聚糖用于三维细胞培养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长皓 张天柱 +3 位作者 胡克 张启英 郭兆彬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80-84,共5页
传统的在二维表面的细胞生长和操纵方法已经被证实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药物检测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材料化学、材料制造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三维细胞培养基质的设计具有更好的几何尺寸、化学性质和天然细胞外基质的信号环境。在... 传统的在二维表面的细胞生长和操纵方法已经被证实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药物检测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材料化学、材料制造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三维细胞培养基质的设计具有更好的几何尺寸、化学性质和天然细胞外基质的信号环境。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目前三维细胞培养基质的现状,并从材料性能、制造、功能方面进行分析,特别强调的是葡聚糖材料用于三维细胞培养,介绍了多种改性葡聚糖三维细胞培养基质。最后概述了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细胞培养 功能化葡聚糖 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肿瘤热疗用磁性纳米颗粒制备及其聚集态对升温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旭黎 宋孟杰 +2 位作者 张宇 马明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75-679,共5页
目的:获得高磁性的铁氧体纳米颗粒,使其升温效果达到最优,从而更有利于肿瘤磁热疗。方法:通过高温裂解法一步合成均匀稳定的Fe3O4纳米颗粒,将原料从FeCl2替换为MnCl2、ZnCl2可以进一步得到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DMSA修饰替换掉原来... 目的:获得高磁性的铁氧体纳米颗粒,使其升温效果达到最优,从而更有利于肿瘤磁热疗。方法:通过高温裂解法一步合成均匀稳定的Fe3O4纳米颗粒,将原料从FeCl2替换为MnCl2、ZnCl2可以进一步得到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DMSA修饰替换掉原来颗粒表面的油酸,使之可以溶于水相。结果与讨论: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相对于Fe3 O4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磁性。修饰后的水溶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升温,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通过调节pH的方法对纳米颗粒的聚集状态进行调控,可以改变颗粒的升温效果,进而确认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效果与其聚集状态有一定关系,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聚集状态来提高升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MnZnFe2O4 聚集 升温效果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思雨 王鹏 +2 位作者 杨玉志 孙剑飞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9-566,共8页
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组织修复领域中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干细胞示踪技术等原因,目前的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实验阶段。需要利用干细胞体内示踪技术对移植到体内后干细胞的分布、活性、分化、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因此,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组织修复领域中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干细胞示踪技术等原因,目前的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实验阶段。需要利用干细胞体内示踪技术对移植到体内后干细胞的分布、活性、分化、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因此,干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后,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望实现体外无创、实时、安全、有效的长期示踪观察。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修复原理、磁性纳米颗粒参与协助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修复以及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修复 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