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21世纪神经精神医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珺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14-15,共2页
神经科学的历史悠久而波折,哲学和宗教主导了近两千年的启蒙阶段,19世纪后开始了快速的医学化和专业化进程,分化形成了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不同的医学专科,分别以脑“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为研究对象,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疾... 神经科学的历史悠久而波折,哲学和宗教主导了近两千年的启蒙阶段,19世纪后开始了快速的医学化和专业化进程,分化形成了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不同的医学专科,分别以脑“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为研究对象,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疾病分类体系,两者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歧见颇大。由于对精神本质的认识不同,精神病学在上世纪初期进一步分化为基于神经病理学的生物精神病学和以精神动力学为代表的诸多社会心理精神病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小伟 耿德勤 +3 位作者 沙维伟 张向荣 张晓斌 周朝昀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简述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学机制。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外周血脑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高嘉 孔岩 +5 位作者 李玲 焦娇 徐丹丹 曹育嘉 刘梦雨(综述) 张志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71-779,共9页
脑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brain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BCDEVs)是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所有神经细胞共同释放的一组含有其来源细胞生物分子的异质性的双层膜结构纳米囊泡,在脑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它们... 脑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brain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BCDEVs)是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所有神经细胞共同释放的一组含有其来源细胞生物分子的异质性的双层膜结构纳米囊泡,在脑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它们正成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结缔组织之间通信和废物管理的关键介质。基于不同BCDEVs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目前研究者已成功从外周血中富集不同BCDEVs亚型包括神经元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neuron-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NDEVs)、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astrocyte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ADEVs)、少突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oligodendro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ODEVs)、小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icrogli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DEVs)、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peri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PDEVs)和内皮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endothelio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DEVs)。本篇综述首先概述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同时对目前使用的用于富集外周血不同BCDEVs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进行概述,最后重点介绍了外周血BCDEVs在CNS疾病中的应用,以阐明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以及它们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栾军祥 张向荣 张志瑶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前瞻性随访研究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住... 目的前瞻性随访研究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住院患者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简明智力测验(mini-ment&l state examlnation,MMSE),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关临床因素。结果 (1)PSD 2周时首次发生率显著高于3个月和6个月(45.5%vs 6.4%,P<0.01;45.5% vs7.5%,P<0.01),PSD总体发生率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PSD患者5个月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3~6个月期间(25.9%vs 3.1%,P=0.029),PSD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0.05);(2)2周时左侧半球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和双侧卒中患者(P=0.047),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均P<0.01);(3)2周时PSD的发生与NIHSS(P<0.01)、mgS(P<0.01)、左侧半球卒中相关;而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NIHSS和mRS相关(P均<0.05);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MMSE无关(P>0.05)。(4)未发现PSD与性别、年龄、卒中性质、病灶数目、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PSD可能多发于卒中后2周内,NIHSS、mRS评分及2周大脑半球病变与PSD发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发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阿尔兹海默病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琳 张志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2-426,共5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SP)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CH)是其核心假说,近年来血管功能障碍学...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SP)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CH)是其核心假说,近年来血管功能障碍学说在逐渐发展。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作为无创、无电离辐射、重复性高、高效能的计量测定脑血流量的技术,对脑灌注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其对A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Β淀粉样蛋白 血管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髓鞘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汤香 吴迪 张志珺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46-45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除了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外,还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髓鞘损伤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髓鞘损伤可能是AD早期生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除了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外,还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髓鞘损伤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髓鞘损伤可能是AD早期生物标志之一,研究髓鞘损伤可能为AD的早期诊治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髓鞘 少突胶质细胞 逆生
下载PDF
血管衰老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笑 谢春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83-788,共6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急剧升高,但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寻找影响AD的高风险因素、探讨AD的发生机制、早期识别AD高危人群、寻找和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已经成为AD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表明,早期血管衰老参与...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急剧升高,但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寻找影响AD的高风险因素、探讨AD的发生机制、早期识别AD高危人群、寻找和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已经成为AD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表明,早期血管衰老参与了AD的病理进程,促进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加速AD患者脑结构改变和功能衰退,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导致痴呆等临床症状。本文作者主要围绕血管衰老与AD的关系以及血管衰老的标志物和评估方法在AD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血管衰老在AD病理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衰老 综述
下载PDF
抑郁症与表观遗传学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珺 张向荣 李磊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5期257-261,共5页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抑郁症 基因功能调控 DNA序列 非编码RNA DNA甲基化 CPG岛 基因启动子区
下载PDF
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神经环路基础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灿灿 龚亮 +1 位作者 谢春明 张志珺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抑郁症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群抑郁症发生率高达6%[1].抑郁症常反复发作,致残率高,自杀死亡率为15%~25%[2].根据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在全球的总负担将升至第一位.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明,遗传、神经生... 抑郁症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群抑郁症发生率高达6%[1].抑郁症常反复发作,致残率高,自杀死亡率为15%~25%[2].根据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在全球的总负担将升至第一位.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明,遗传、神经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均有可能与抑郁症发病相关.为克服复杂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精神疾病内表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环路 抑郁症 快感缺失 病理生理机制 社会心理因素 自杀死亡率 复杂性疾病 健康问题
原文传递
5-羟色胺系统在抗精神病药基因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浩 张志珺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第1代抗精神病药主要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由于其对多巴胺受体亲和力高,可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第...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第1代抗精神病药主要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由于其对多巴胺受体亲和力高,可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第2代抗精神病药作用靶点较第1代多,EPS较第2代少,但可产生其他不良反应.两代药物的疗效差异不大,而个体对同类药物治疗的反应及不良反应表现却相差甚远.基因特异性是产生上述差异的重要因素.5-HT系统与精神分裂症的多个症状相关,抗精神病药具有5-HT受体亲和力,这些使得5-HT系统相关基因在抗精神病药基因组学中得到广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系统 抗精神病药 基因组学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患者 受体亲和力 药物治疗 阳性症状
原文传递
血管衰老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文锐 谢春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3-939,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精准诊断主要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脑脊液中检测到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但由于PET存在价格昂贵且有辐射性等问题,脑脊液获取需进行有创的腰穿操作,临床实际中AD的精准诊断显...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精准诊断主要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脑脊液中检测到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但由于PET存在价格昂贵且有辐射性等问题,脑脊液获取需进行有创的腰穿操作,临床实际中AD的精准诊断显著受限。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衰老参与了AD的病理进程,很可能是AD前驱期的显著临床特征。本文围绕在血管衰老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现的几种分子,如白细胞端粒长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纤维蛋白-1及细胞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炎性因子,在近年来AD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对AD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精准诊断甚至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衰老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与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庄丽英 张志珺 +5 位作者 岳春贤 束昊 刘晓燕 徐小惠 宇辉 施咏梅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基因寡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aMCI诊断标准的116例aMCI患者(aMCI组)及93例与aMCI组相匹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多维度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并用基质辅助激光...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基因寡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aMCI诊断标准的116例aMCI患者(aMCI组)及93例与aMCI组相匹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多维度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进行炎症相关基因SNP基因分型。结果(1)aMCI组、对照组比较,听觉词语记忆测验20min延迟回忆(AVMT-延迟)[3.0(0.0~10.0)分、8.0(0.0~12.0)分,t=-8.533,P〈0.05]、Rey复杂图形延迟记忆测验(R·OCFF·II)[(11.2±8.3)分、(16.1±8.0)分,t=4.216,P〈0.05]、数字广度测验(DST)[12.0(7.0—19.0)分、13.0(7.0~20.0)分,Z=-2.516,P〈0.05]、连线测验A(TMTA)[80.0(35.0—200.0)s、72.0(29.0-512.0)S,Z=-3.113,P〈0.05j、连线’钡0验B(TMTB)[(180.1±72.7)S、(141.7±52.1)S,t=-4.385,P〈0.05],aMCI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方面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差于对照组(P〈0.05)。(2)a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A(IL1A)、白细胞介素1B(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SERPINA3)、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等炎症相关基因SNPs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频率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相关候选基因可能不是AD前期阶段-aMCI遗传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炎症 寡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E及淀粉样蛋白变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岳春贤 张志珺 +5 位作者 宇辉 施咏梅 滕玉环 束昊 刘晓燕 庄丽英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认知特征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变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MCI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维度神经...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认知特征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变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MCI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估,筛选出116例aMCI患者(患者组)和93例对照者(对照组)后,以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芯片检测APOE及Aβ代谢相关的10个基因23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2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及其与aMCI的关联.结果 (1)除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和画钟测验外,aMCI组其他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均差于对照组(均P <0.05).(2) aMCI组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40,P=0.00).(3)线粒体外膜转位酶40(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40,TOMM40)基因rs157581位点和rs2075650的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高于对照组(P <0.02,P<0.01).结论 aMCI患者存在以情节记忆损伤为主的全面认知功能减退;APOEε4等位基因为aMCI发病易感因素;携带TOMM40基因rs157581和rs2075650 G等位基因罹患aMCI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淀粉样6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庄丽英 张志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4-665,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海马和大脑皮质广泛神经元丢失及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海马和大脑皮质广泛神经元丢失及突触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 神经原纤维缠结 老年期痴呆 神经元丢失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老年抑郁情绪与记忆障碍共病的杏仁核脑网络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春明 龚亮 +4 位作者 何灿灿 王清 樊丹丹 张海三 张红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目的基于杏仁核网络阐明老年期抑郁和记忆障碍共病的神经环路基础。方法选择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患者24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18例、aMCI伴发抑郁(aMCI with depressio... 目的基于杏仁核网络阐明老年期抑郁和记忆障碍共病的神经环路基础。方法选择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患者24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18例、aMCI伴发抑郁(aMCI with depression,dMCI)患者13例及其匹配健康对照组30例,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评估。基于种子区(杏仁核)全脑功能连接方法分析杏仁核神经网络模式异常,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证实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的共病基础。结果aMCI组[(-0.75±0.77)分和(-1.13±0.56)分]和dMCI组[(-1.07±0.79)分和(-1.00±0.52)分]的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6±0.73)分和(0.60±0.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LD组[(1.00±0.53)分和(0.93±0.98)分]和dMCI组[(0.86±0.80)分和(0.78±0.82)分]抑郁情绪和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92±0.25)分和(-0.74±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功能网络分析证实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损害脑区不同,叠加分析证实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共同的神经环路包括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脑岛叶、海马、右侧额下回和背内侧前额叶。结论基于脑网络水平证实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共病的神经环路基础,揭示老年期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的内在关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共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杏仁核 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谷氨酸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方媛 张志珺 钱俊枫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谷氨酸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关系.方法 于卒中后2周,采用Beck抑郁问卷(21项)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诊断标准,对连续入组的7...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谷氨酸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关系.方法 于卒中后2周,采用Beck抑郁问卷(21项)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诊断标准,对连续入组的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PSD诊断,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PSD患者和非PSD患者卒中后第2天及卒中后第2周的血浆谷氨酸水平.结果 (1) PSD患者卒中后第2天血浆谷氨酸水平显著低于非PSD患者[(4.995 ±2.514) g/L对(6.558 ±2.835) g/L;t=2.140,P=0.036];(2)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2天血浆谷氨酸水平与卒中后第2周HD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1,P=0.013);(3)PSD患者卒中后第2周血浆谷氨酸水平[(6.312 ±2.604) g/L]较卒中后第2天显著升高(t=-2.361,P=0.02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后第2天血浆谷氨酸水平与PSD的发生独立相关(OR =0.651,95%可信区间为0.459 ~0.922,P=0.016).结论 PSD的发生可能与血浆谷氨酸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 谷氨酸
原文传递
抗抑郁剂治疗效应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浦梦佳 张志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5,共3页
抑郁症是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为核心症状,常伴有各种认知障碍、行为紊乱及躯体症状的心境障碍,其终生患病率10%~20%,自杀率高达10%~2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抗抑郁剂临床应用显... 抑郁症是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为核心症状,常伴有各种认知障碍、行为紊乱及躯体症状的心境障碍,其终生患病率10%~20%,自杀率高达10%~2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抗抑郁剂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抑郁症的病程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剂 基因组学 治疗效应 躯体症状 终生患病率 情绪低落 精力缺乏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默认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宝玉 张志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9-73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以情节记忆障碍为首发症状并逐渐进展至全面认知功能减退,伴发精神行为异常,最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占痴呆人群的60% ~70%[1].已有证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以情节记忆障碍为首发症状并逐渐进展至全面认知功能减退,伴发精神行为异常,最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占痴呆人群的60% ~70%[1].已有证据表明AD的病理过程始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之前20 ~ 30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早期诊断 默认网络 神经退行性疾病 认知功能减退 精神行为异常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心境障碍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磊 张志珺 张向荣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不涉及DNA序列突变的可逆性、可遗传性基因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1].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机制可能在心境障碍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心境障碍研究中颇受...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不涉及DNA序列突变的可逆性、可遗传性基因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1].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机制可能在心境障碍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心境障碍研究中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心境障碍 基因功能调控 DNA序列 遗传学机制 疾病发生 可逆性 遗传性
原文传递
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与表观遗传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迎新 张向荣 张志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27-231,共5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假说概况,并主要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方面介绍了与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可能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神经再生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