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过氧化物酶基因-463 G>A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泉忠 陈忠 +5 位作者 张华 郑若龙 王加红 高春恒 王东升 马根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463 G>A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早发CHD134例,对照145例,采用LDR-PCR测序分型技术分析两组患者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核苷酸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早发CHD的关系。结果病例组A/A基...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463 G>A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早发CHD134例,对照145例,采用LDR-PCR测序分型技术分析两组患者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核苷酸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早发CHD的关系。结果病例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髙于对照组。杂合子G/A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A对早发CHD易感性的保护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至少一个等位基因A的患者早发CHD的发病风险降低达50%(OR=0.50,95%CI:0.27~0.93),A/A基因型的患者早发CHD的发病风险降低达89%(OR=0.11,95%CI:0.03~0.40)。结论MPO-463 G>A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MPO-463 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早发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冠心病 基因型 多态性 遗传学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戴启明 马根山 +5 位作者 冯毅 沈成兴 罗丹 陈忠 童嘉毅 丁建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至肺...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至肺动脉瘘4例,至右心室瘘3例);双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1例。临床表现胸闷、胸痛9例,劳累性气促7例,心悸4例。心电图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心肌缺血5例(均经活动平板试验证实)。行介入封堵治疗8例,外科手术治疗6例,未治疗6例。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诊断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严金川 马根山 +1 位作者 冯毅 朱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9-580,共2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疗程24 h。结果24 h及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受试组明显低...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疗程24 h。结果24 h及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受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2.5%与17.5%;30 d:5.0%与32.5%,均P<0.01)。受试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及24 h平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出血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
4
作者 杨芸 沈吉梅 +1 位作者 陈泳 严金川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b 急性冠脉综合征 Ⅲa受体拮抗剂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糖蛋白Ⅱb/Ⅲa 血小板聚集 血管内皮损伤 抗血小板作用
下载PDF
血栓吸除导管X-sizer^(TM)治疗血栓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5
作者 冯毅 JUERGENS Craig +1 位作者 LO Sidney 马根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总结血栓吸除导管X-sizerTM减轻血栓负荷,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7例为静脉桥)行PCI同时X-sizerTM导管血栓吸除。结果X-sizerTM导管血栓吸除操作成功率为95.2%(2... 目的总结血栓吸除导管X-sizerTM减轻血栓负荷,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7例为静脉桥)行PCI同时X-sizerTM导管血栓吸除。结果X-sizerTM导管血栓吸除操作成功率为95.2%(20/21),PCI成功率85.7%(18/21);X-sizerTM导管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平均由(1.08±1.08)增至(2.01±0.97)级(P<0.05),手术结束时为(2.53±1.07)级;术中内膜撕裂2例,远端栓塞1例,导丝穿孔1例,短暂无血流2例,导丝远段断在血管内1例,导丝缠住X-sizerTM导管1例。结论X-sizerTM血栓吸除导管可改善PCI治疗的TIMI血流,但不能完全预防冠脉远端栓塞和无血流现象;使用时应注意病例选择和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sizer^TM血栓吸除导管 血栓性病变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再通慢性闭塞冠脉及碎片的体外研究
6
作者 童嘉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体外观察低频高能超声介入技术在再通慢性完全闭塞冠脉中的效果,分析产生的消融碎片形态和大小。方法体外对10条完全闭塞的冠脉血管片段行超声成形术,消融前后行血管造影检查;再通后的血管内腔冲洗液收集于孔径0.5μm滤器,并送电镜... 目的体外观察低频高能超声介入技术在再通慢性完全闭塞冠脉中的效果,分析产生的消融碎片形态和大小。方法体外对10条完全闭塞的冠脉血管片段行超声成形术,消融前后行血管造影检查;再通后的血管内腔冲洗液收集于孔径0.5μm滤器,并送电镜检查。结果10条100%闭塞的冠脉片段经超声成形术均成功再通,平均残余狭窄(70.3±4.2)%,无血管壁穿孔和夹层现象;消融碎片形态多数为颗粒形(70.2%类圆形,28.0%多角形);碎片平均长径(5.9±8.0)μm,短径(4.8±5.0)μm。结论超声消融治疗慢性闭塞冠脉是有效的,消融碎片微小而不致血管远端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管成型术 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泳 缪晓云 沈吉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232-2233,共2页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术后并发症 介入治疗 心血管病 最佳证据 临床护理 临床问题 工作模式
原文传递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汤成春 马根山 +7 位作者 冯毅 陈忠 鞠成伟 章晓国 王润民 陈琴芬 鞠翔 谢学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脉病变面积狭窄70%以上患者32例(66处病变)。对照组16例患者32处病变常规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患者34处病变均行FFR测...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脉病变面积狭窄70%以上患者32例(66处病变)。对照组16例患者32处病变常规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患者34处病变均行FFR测定,仅在FFR值≤0.80的病变植入DES,术后FFR值仍≤0.80患者给予支架内后扩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目;出院1个月后心绞痛症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7±0.9 vs.2.2±0.8)个(、186±98)mlvs.(256±116)ml](P<0.01);两组手术时间和出院1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冠脉病变FFR值来指导PCI术,能显著减少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量,评价支架贴壁效果,短期并不增加心绞痛发作和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强化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管理对出院冠心病患者遵医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沈吉梅 陈泳 +5 位作者 汤卫红 苏晓燕 智宏 马向南 王栋 汤成春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608-1609,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PCI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PCI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术后仍需对危险因素加强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术后管理 健康行为 遵医 出院 动脉粥样硬化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汤成春 鞠成伟 +7 位作者 李拥军 朱建 王婧 马根山 陈忠 章晓国 鞠翔 谢学玲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 目的探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至梗死相关血管(IRA),后行支架植入;B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和临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hST段回落(STR)>7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76.9%vs.35.9%)(P<0.01),IRA远端血流分级高于B组(2.8±0.6vs.2.1±0.4)(P<0.05),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组(2.6%vs.12.8%)(P<0.01);A组术后30dLVEF明显高于B组(0.56±0.12vs.0.46±0.10)(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冠脉内替罗非班能促进STE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TIMI血流和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结合压力导丝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丹 李拥军 +9 位作者 汤成春 马根山 冯毅 戴启明 童嘉毅 王润民 章晓国 陈勤芬 鞠祥 谢学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标结合压力导丝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率40%-70%)56处,用压力导丝测定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IVUS测定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外膜面积计算...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标结合压力导丝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率40%-70%)56处,用压力导丝测定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IVUS测定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外膜面积计算面积狭窄率。以FFR<0.75为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择IVUS指标的切点。结果 56处血管病变的IVUS测得面积狭窄率为(75.0±3.8)%,MLA(3.83±0.37)mm2。压力导丝测得FFR为0.78±0.03,29处病变低于界限值(FFR<0.75),均显著低于CAG正常对照组(FFR为0.95±0.03)。IVUS面积狭窄率与FFR呈负相关(r=-0.72,P<0.01)。以FFR<0.75为界值,根据ROC分析,面积狭窄率≥75%、MLA≤3.0mm2为切点灵敏性分别为94%、85%,特异性73%、66%。结论IVUS测定的面积狭窄率≥75%和MLA≤3.0mm2与FFR<0.75密切相关,可据此判断临界病变的血管功能,指导临床处理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显像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钙离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龙 童嘉毅 +5 位作者 沈祥波 卞叶萍 徐艳娟 金虹 陆文彬 马根山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钙离子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大鼠BMSCs:A组为无钙离子培养基;B、C、D组分别加入1、2、4mM氯化钙;E、F和G组为C组中分别加入钙敏感受体特异性抗体、AMD3100和... 目的探讨钙离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钙离子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大鼠BMSCs:A组为无钙离子培养基;B、C、D组分别加入1、2、4mM氯化钙;E、F和G组为C组中分别加入钙敏感受体特异性抗体、AMD3100和抗CXCR4抗体。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采用迁移实验测定BMSCs向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趋化效应。结果 CXCR4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与A组相比,B、C、D组显著上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C组相比,E组显著下调(P<0.05)。与A组相比,C组向SDF-1的迁移细胞数增加;与C组相比,E、F、G组向SDF-1的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钙离子可促进BMSCs的CXCR4转录和表达,并促进BMSCs向SDF-1的趋化迁移,从而可能促进BMSCs的靶向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钙离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超声联合一氧化氮微泡体外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叶萍 李鹏 +7 位作者 童嘉毅 杨芳 陈龙 王庆捷 宋佳贤 沈祥波 姚玉宇 马根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一氧化氮(NO)微泡体外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为超声联合NO微泡组(包括1∶70,1∶50,1∶20浓度亚组)及空白对照组,体外干预后MTT法检测BMSCs增殖,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一氧化氮(NO)微泡体外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为超声联合NO微泡组(包括1∶70,1∶50,1∶20浓度亚组)及空白对照组,体外干预后MTT法检测BMSCs增殖,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0浓度组显著抑制BMSCs增殖(P<0.05);1∶50浓度组与1∶20浓度组明显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超声联合NO微泡体外干预BMSCs,1∶70浓度对其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一氧化氮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趋化因子受体CCR1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尧垚 汤成春 +8 位作者 李拥军 马根山 冯毅 戴启明 沈成兴 陈忠 丁建东 章晓国 谢学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检测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C)组(25例)血常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检测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C)组(25例)血常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LISA法检测血浆CCR1表达;动态观察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24、48h、5、7d的CCR1水平变化,分析CCR1与hs-CRP、cTnI、LDL-C、WBC、N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CRR1水平明显高于C组[(3.72±0.94)ng/ml、(2.05±0.38)ng/ml、(1.82±0.41)ng/mlvs.(0.68±0.27)ng/ml](P<0.05);AMI组血浆CCR1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AMI组患者PCI术前血浆CCR1水平显著高于术后(P<0.05);血浆CCR1水平与WBC、N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组患者CCR1水平明显升高,PCI术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AMI组患者血浆CCR1水平与WBC、N比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C趋化因子受体1
原文传递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燕平 王鑫 +5 位作者 丁震 汤成春 冯毅 任利群 马根山 陈忠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慢性稳定性CHD合并T2DM患者525例分为女性组(A组,266例)、男性组(B组,259例),其中完成6个月随访的223例分为女性组(A1组,110例)和男性组(B1组,...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慢性稳定性CHD合并T2DM患者525例分为女性组(A组,266例)、男性组(B组,259例),其中完成6个月随访的223例分为女性组(A1组,110例)和男性组(B1组,113例)。分析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和治疗用药情况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平均年龄、总胆固醇(TC)均升高(P<0.01),血清肌酐(SCr)和吸烟比例均降低(P<0.01)。6个月随访,与基线值相比,A1、B1组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FBG)、SCr显著升高(P<0.01);与B1组相比,A1组TC、TG升高(P<0.05),SCr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性别差异对慢性稳定性CHD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婧 鄢高亮 +3 位作者 乔勇 王栋 王庆捷 汤成春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1c(HbA1c)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狭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9例首次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CHD患者分为A组(HbA1c≤5.92%,286例)、B组(5.92%<HbA1c<6.82%,291例)和C组(HbA1c≥6.82%,272...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1c(HbA1c)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狭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9例首次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CHD患者分为A组(HbA1c≤5.92%,286例)、B组(5.92%<HbA1c<6.82%,291例)和C组(HbA1c≥6.82%,272例)。Gensini评分评定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随访支架植入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 A、C组患者Gensini评分高于B组[(42.06±36.91)分、(40.59±39.59)分vs.(32.50±33.03)分](P<0.01)。A、C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B组(16.3%、14.8%vs.8.6%)(P<0.01)。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和HbA1c水平均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低水平HbA1c值和高水平HbA1c值均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及支架植入术后1年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啸东 李拥军 +2 位作者 陈中璞 姚玉宇 马根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在体外水平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猪BMSCs,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001、0.01、0.1、1.0μmol/L)干预组。MTT比色法检测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在体外水平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猪BMSCs,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001、0.01、0.1、1.0μmol/L)干预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抗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01~0.1μmol/L)可促进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在0.01~1.0μmol/L内增加BMSCs VEGF和bFGF的分泌(P<0.05);当瑞舒伐他汀浓度升高至1.0μmol/L时则未见促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猪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对VEGF和bFGF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优化房室间期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行舟 智宏 +4 位作者 任利群 陈龙 王润民 王慧萍 陈俭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914-2916,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最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 目的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最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别设置为200ms组(26例,A组)、240ms组(13例,B组)及280ms组(15例,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1.1)年,并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三组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19.3±4.4)%、(18.4±5.2)%以及(20.3±4.8)%(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中三组间左房内径(LAD)及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及之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大,B、C组LVEDD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SAVD程控为200ms对心功能影响最小;过度延长SAVD可导致LVEDD明显增加,损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房室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浩 崔青扬 +5 位作者 童嘉毅 王点 赵剑峰 何英平 袁勇贵 丁建东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54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标准分为PCI组(108例)和非PCI组(14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抑郁程度。结果 PCI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54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标准分为PCI组(108例)和非PCI组(14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抑郁程度。结果 PCI组患者术前血脂水平高于非PCI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PCI组[(62.95±7.74)%vs.(66.17±7.60)%](P<0.05)。PCI组术后抑郁评分高于非PCI组[(13.69±5.22)分vs.(10.58±4.51)分](P<0.01)。结论 PCI可加重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需加强PCI相关抑郁症状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抑郁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静 戴启明 +3 位作者 曹蕾 张树风 钱宇清 刘乃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96-279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成功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A)组和EPO处理(B)组;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C)组。12周后,称取...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成功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A)组和EPO处理(B)组;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C)组。12周后,称取心脏重量和大鼠体重,计算心体比;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天狼猩红染色测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A组心肌组织TGF-β蛋白表达和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1),心体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增加(P<0.05),射血分数(EF)明显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心肌组织TGF-β蛋白表达及胶原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EF值增加(P<0.05),LVD d和LVDs明显减少(P<0.05)。结论EPO通过减少糖尿病大鼠TGF-β的表达来逆转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