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薇薇 高建芸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综述了近10年来DPN的针灸疗法,如针灸疗法、针灸结合穴位疗法、推拿疗法、特殊疗法等,说明针灸在治疗DPN的优势及其不足。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治疗 综合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论针灸治疗中的心理学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针灸 心理学因素 临床
下载PDF
艾炳蔚主任医师针灸治疗肥胖症经验简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峰 李敏 艾炳蔚(指导)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2,共2页
艾炳蔚主任医师早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一直在江苏省中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肥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 艾炳蔚主任医师早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一直在江苏省中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肥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耳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艾师学识丰厚,博古通今,精于临床,尤其在针灸减肥方面造诣深厚。笔者有幸跟随艾师学习,期间耳提面命,受益匪浅,现将其针灸治疗肥胖症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针灸疗法 艾炳蔚
原文传递
难治性面瘫的几种类型及针灸治疗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董桂兰 《现代医学》 2005年第5期348-349,共2页
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较好,笔者结合病例对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难治性面瘫的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 难治性面瘫 分类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浅谈因材施教在临床外国留学生针灸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建芸 丁育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41-241,共1页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留学生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经络 《内经》 中医生理学
下载PDF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介绍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的刺络放血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认真分析张从正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整理其中的有关记载。结论  张从正不但继承了《内经》、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 ,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挥 。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张从正 刺络发汗论 刺路补量论
下载PDF
针刺结合微电子神经桥治疗中风偏瘫的新思路 被引量:5
8
作者 钱琴琴 高建芸 +1 位作者 王志功 吕晓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4-648,共5页
中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我国偏瘫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针刺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之一,经皮穴位电刺激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两者都能让患者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但是只能依靠预先设定的模式做机械式的抖动。微电子神经桥在应用中采用体... 中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我国偏瘫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针刺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之一,经皮穴位电刺激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两者都能让患者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但是只能依靠预先设定的模式做机械式的抖动。微电子神经桥在应用中采用体表电极将获取的肌电信号进行功能电刺激,但其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如前者。因此,作者考虑如果将传统的针刺与微电子神经桥相结合,就能精准地将采集的信号输入到需要的部位,支配偏瘫肢体产生和谐的指定动作,也可以解决微电子神经桥体表电极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够的问题,以期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帮助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针刺 微电子神经桥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合穴足三里与经穴条口体内电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建芸 吴薇薇 +2 位作者 王志功 吕晓迎 朱峰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胃经合穴与普通经穴体内电特性,以期为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为合穴的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运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对22例受试者足三里、条口皮下10 mm进行电信号探测,并比较2组间电压幅值大... 目的:观察胃经合穴与普通经穴体内电特性,以期为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为合穴的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运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对22例受试者足三里、条口皮下10 mm进行电信号探测,并比较2组间电压幅值大小。结果:足三里电压幅值大于条口穴电压幅值,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种穴位体内电特性的研究方法可予推广运用;合穴足三里较经穴条口对所属经络上的电信号具有更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穴 体内 电特性
原文传递
足阳明脉“是动病”病候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关键词 足阳明脉 精神情志 病候
下载PDF
应用人迎寸口脉法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建芸 赵京生 +1 位作者 孙英霞 董煌 《铁道医学》 2001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人迎寸口脉法针灸的临床意义。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 (简称TCD)观察随机选取的 6 2例正常人与 6 2例高血压病患者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脉动差异。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人迎寸口脉之间的脉动差异明显大于正常...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人迎寸口脉法针灸的临床意义。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 (简称TCD)观察随机选取的 6 2例正常人与 6 2例高血压病患者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脉动差异。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人迎寸口脉之间的脉动差异明显大于正常人 (P <0 .0 1) ;高血压病患者中阳盛组人迎脉动大于寸口脉动 ,阴盛组寸口脉动大于人迎脉动 (P <0 .0 1)。结论 人迎寸口脉法临床上可以用来诊察疾病 ,并可以指导临床辨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法 针灸 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 诊断 辩证
下载PDF
腹针与神阙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建芸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究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加坡地区医院门诊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针配合神阙灸组42例和常规体针组38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 目的 :探究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加坡地区医院门诊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针配合神阙灸组42例和常规体针组38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总有效率92.86%,常规体针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为9.85±2.90,常规体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6.46±2.27,症状改善程度前者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神阙灸 慢性疲劳综合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尺肤针在脑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宗畴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3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尺肤针 神经系统疾病 抽动-秽语综合征 偏瘫 偏头痛 足跟痛 中风
下载PDF
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概述及新思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薇薇 高建芸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8期44-45,共2页
通过对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方法的回顾,发现既往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方法仅对体表电特性进行研究,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未能客观反映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全貌,因此提出使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探测经络腧穴在不同深浅解剖层次实时动态的... 通过对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方法的回顾,发现既往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方法仅对体表电特性进行研究,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未能客观反映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全貌,因此提出使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探测经络腧穴在不同深浅解剖层次实时动态的电信号,避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并为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电特性 实验针灸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神阙灸法治疗EAT模型小鼠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若暘 高建芸 +1 位作者 苏方方 王桂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2-757,共6页
目的:观察神阙灸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免疫联合饮用高碘水的方法制作小鼠EAT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 目的:观察神阙灸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免疫联合饮用高碘水的方法制作小鼠EAT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甲状腺及神阙穴局部皮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神阙穴局部皮肤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1(TRPV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甲状腺组织充血、水肿、滤泡上皮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均较轻,甲状腺球蛋白合成正常,且小鼠血清TGAb水平显著下降(P<0.05),神阙穴局部皮肤组织TGF-β1、TRPV1表达增强(P<0.05),而血清TSH、甲状腺组织TGF-β1、TRPV1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阙灸法能够显著减轻EAT小鼠甲状腺组织炎症反应,其疗效可能与神阙灸法激活局部组织TGF-β1、TRPV1表达,继而抑制免疫反应,使EAT小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神阙穴 灸法 小鼠
下载PDF
应用小面积体表电极对穴位进行功能电刺激实现五指屈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玉洁 张兵 +3 位作者 钱琴琴 高建芸 吕晓迎 王志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601,共6页
为肢体瘫痪这一重大残障疾病的康复治疗探索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根据首次提出的针灸结合肌电桥治疗中风偏瘫的新思路,采用小面积体表电极,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5男5女),通过对每位志愿者上肢216组穴位组合进行功能电刺激,确定控制五... 为肢体瘫痪这一重大残障疾病的康复治疗探索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根据首次提出的针灸结合肌电桥治疗中风偏瘫的新思路,采用小面积体表电极,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5男5女),通过对每位志愿者上肢216组穴位组合进行功能电刺激,确定控制五指屈动作的最佳刺激穴位组合。实验发现,5对实现五指屈曲的最佳穴位组合,其电流阈值均小于10 m A,指屈动作完成率为100%,舒适率在90%以上,其他指屈无反应率在80%以上。相对于传统在肌肉上进行功能电刺激控制五指指屈的方法,对穴位进行功能电刺激,刺激电流小,动作纯净度更高,刺激位点定位更容易,为进一步开展偏瘫患者以自身健康五指动作带动瘫侧五指动作的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极 经络穴位 微电子肌电桥 功能电刺激 瘫痪康复治疗
下载PDF
药汁热敷治冬病
17
作者 邢丽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0期36-36,共1页
所谓'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用中药煎汁内服和外敷特定穴位治疗,可收到不错疗效。慢阻肺患者外敷选取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胸部有中府穴、云门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背部有大椎穴、肺腧穴、胆腧穴、脾腧穴等。
关键词 肩关节痛 慢阻肺
下载PDF
经脉与络脉差异的认识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桂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经络的概念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就《内经》中的有关讨论进一步深入分析 ,发现经脉和络脉在位置深浅、颜色是否变化。
关键词 经脉 络脉 差异
下载PDF
刺络放血治疗脊柱病变举偶
19
作者 董桂兰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刺络放血 脊柱病变 针灸临床 临床实践 《内经》 腰痛 疾病
下载PDF
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20
作者 朱峰 高建芸 +3 位作者 高润 何逸康 柳丽 艾炳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以百会、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外关、风市、三阴交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 min;综合组在电针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治疗,每次约20 min。3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中共有3例未能完成试验,最终87例纳入统计,康复组30例,电针组29例,综合组28例。治疗后3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电针组、综合组Barthel指数较康复组明显升高(均P<0.01),综合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较电针组、康复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与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或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电针 运动想象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