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及功能研究
1
作者 庞永红 高翔羽 +7 位作者 袁振亚 黄辉 王增芹 彭磊 李逸群 刘杰 刘冬 陈桂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分析3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确定3种突变体的致病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AH突变体对PAH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相应的PAH突变型质粒,在人胚... 目的分析3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确定3种突变体的致病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AH突变体对PAH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相应的PAH突变型质粒,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进行表达,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种PAH突变体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突变体的PA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显示,3种突变体均具备致病性。突变体p.R243Q和p.R241C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类似(P>0.05),而p.Y356X突变体质粒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3种突变体PAH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R241C和p.Y356X的细胞外PAH蛋白浓度较野生型降低(P<0.05),p.R243Q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243Q、p.R241C和p.Y356X降低真核细胞中PAH蛋白的表达量,其中p.R241C和p.Y356X还影响PAH蛋白的功能,这3种PAH突变体均为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突变体 体外表达 细胞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智能手机软件拍照估算新生儿胆红素值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迪 杨波 +7 位作者 高翔羽 王惠颖 苏敏 任漪 李敏 雷红林 赵丹丹 张静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9-27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对智能手机软件自动拍照估算胆红素(automated image-based bilirubin, AIB)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8月至1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79例。当新生儿因病情需要采...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对智能手机软件自动拍照估算胆红素(automated image-based bilirubin, AIB)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8月至1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79例。当新生儿因病情需要采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 TSB)时,同时测定前胸(36例患儿同时对照测定眉心及目测最黄部位)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TcB)和AIB。采用OPPO R11智能手机(55例患儿同时对照采用华为Mate 8及iPhone 6),安装新生儿黄疸移动监护软件进行AIB检测。分析AIB与TcB相比的准确性及非劣性、AIB与TSB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以及AIB预测TSB的价值。采用非劣效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图一致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79例患儿的胎龄平均为(36.2±2.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2 871±735)g。全部数据的AIB与TSB的差的绝对值(即|AIB-TSB|)与TcB与TSB的差的绝对值(即|TcB-TSB|)之差的均值为0.77 mg/dl(1 mg/dl=17.1 μmol/L),95%CI为0.60~0.95 mg/dl,AIB的准确性不劣于TcB。不同检测时龄、胎龄及检测时段为白天等亚组AIB的准确性也不劣于TcB;检测时段为晚间的亚组|AIB-TSB|与|TcB-TSB|之差的均值为1.47 mg/dl,95%CI为1.08~1.87 mg/dl,AIB的准确性劣于TcB。全部数据AIB与TSB有较好的相关性(r=0.788)和较强的一致性[96.4%(238/247)的样本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4.75~5.71 mg/dl)内];不同手机、检测部位、检测时龄、胎龄等亚组AIB与TSB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及较强的一致性;检测时段为白天时AIB与TSB的相关性(r=0.924)、一致性(98.4%)均明显好于晚间(r=0.727、一致性为87.5%)。目测值与TSB的差的绝对值(即|目测值-TSB|)与|AIB-TSB|之差的均值为2.13 mg/dl,95%CI为1.68~2.58 mg/dl,即AIB的准确性显著好于目测值。AIB预测TSB>10、>15、>20 mg/dl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0.89和0.84,敏感性分别为93%、75%和50%,特异性分别为85%、87%和88%。 结论AIB的准确性不劣于TcB,显著好于目测。AIB与TSB相关性较好、一致性很强。不同检测时龄、胎龄、手机、部位等条件对AIB准确性、AIB与TSB相关性及一致性影响不大。但晚间检测对AIB影响较大,建议最好在"白天明亮的自然光线环境中"检测A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胆红素 参考值 智能手机 软件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惠颖 苏敏 高翔羽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血清肌酐水平急性和可逆性增高,伴或不伴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废物堆积。AKI表现...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血清肌酐水平急性和可逆性增高,伴或不伴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废物堆积。AKI表现隐匿,该病新生儿易被临床漏诊。由于AKI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与成年人AKI患者差异较大,目前临床不断改进的成年人AKI诊断标准,并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新生儿AKI。因此,临床需要新型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AKI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目前可反映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有助于新生儿AKI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脏损伤分子(KIM)-1、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IL)-18、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β-微量蛋白(BTP)等。在众多预测新生儿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中,应用相对较多及预测效果较佳的生物标志物是尿、血清Cys-C,尿、血清NGAL和尿KIM-1等,在对AKI新生儿进行早期预测、辅助诊断等方面,均优于血清肌酐及尿量检测。但是,上述新型生病标志物的“正常值”大多受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其检测时日龄与是否合并全身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均可降低其预测新生儿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预测新生儿AKI,虽然降低了预测特异度,但是可以提高预测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不全 生物学标记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高胆红素血症对早期新生儿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惠颖 苏敏 +5 位作者 高翔羽 杨波 任漪 李丽 赵丹丹 黄迪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期新生儿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5周且日龄≤7 d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记录患儿一般...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期新生儿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5周且日龄≤7 d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及尿量,测定入组后及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血胱抑素C、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尿NGAL和肾损伤分子1。比较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上述肾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轻度组53例、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49例。重度组尿NGAL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1.36±0.24)μg/L比(1.22±0.19)μg/L、(1.16±0.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其他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重度组尿NGAL明显下降[(1.17±0.28)μg/L比(1.35±0.2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NGAL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相关(r=0.575,P<0.001)。3组患儿血清肌酐和尿量均未达到新生儿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结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暂时性、可逆性损害足月及近足月早期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肾功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宝 马秀慧 +2 位作者 杨波 雷红林 任漪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胎龄为28~34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胎龄为28~34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n=5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n=58)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n=54)治疗。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对3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正压通气前及48~60h后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心脏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48~60h血NT-proBNP均高于治疗前(P<0.05);Tei指数及血cTn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组间比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48~60h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等心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S早产儿较长时间无创正压通气可导致NT-proBNP增高,对RDS早产儿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导致Tei指数和cTnI升高,未造成心肌严重损伤。NCPAP、BiPAP和HHHFNC 3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心脏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 心脏指标
下载PDF
极/超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的管理策略
6
作者 高翔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a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管理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药物干预可以促进闭合,但对中远期结局无明显益处,且增加了药物暴露。目前推荐极/超早产儿hsPDA的管理... 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a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管理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药物干预可以促进闭合,但对中远期结局无明显益处,且增加了药物暴露。目前推荐极/超早产儿hsPDA的管理策略包括:胎龄<26周或体重<750 g的早产儿,静脉注射吲哚美辛预防性治疗;需要呼吸支持的超早产儿或超低体重儿,标准剂量布洛芬早期治疗hsPDA;极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早期期待管理hsPDA;生后2周内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高剂量布洛芬营救治疗仍需呼吸支持的hsPDA早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期待管理 营救治疗 早产儿
原文传递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龚莉 朱尚品 +4 位作者 仝实 邱素红 武凡玙 赵苏皖 高翔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胎龄28~35周、Ⅰ~Ⅲ级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组和HHHFNC组,给予相应呼吸支持方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iPAP组纳入33例,HHHFNC组纳入32例,两组无创通气24 h内呼吸暂停次数、24 h时吸入氧浓度和PaCO_(2)、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72 h内无创通气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无创通气24 h时早产儿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iPAP组[4(3,6)比8(6,11),P<0.001];两组鼻损伤和气胸发生率、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和HHHFNC作为早产儿Ⅰ~Ⅲ级RDS的初始治疗措施,72 h内无创通气失败率及无创通气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HHHFNC能减轻早产儿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呼吸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初始治疗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杨清 张静 +7 位作者 董可可 张艳艳 齐彩云 王珂 周迎 王雪 高翔羽 麴海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为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70例VLBWI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8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根据疾病分期进行家庭参与式照... 为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70例VLBWI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8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根据疾病分期进行家庭参与式照护:入院后予以皮肤接触1 h/d;病情稳定后探视2~3 h/d,护士指导家长参与床旁护理;出院前探视3 h/d,在护士督导下自主完成常规生活护理;出院后至患儿3月龄,用微信发布相关知识,解答疑问。对照组仅在出院过渡期进行家庭参与式照护2~3 h/d。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试验组入院后72 h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P/F)值、出院后家长照护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支持总时间、达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可促进VLBWI的疾病恢复,提高家长照护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对VLBWI病程及愈后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家庭参与式照护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咖啡因联合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金宝 高翔羽 +3 位作者 王惠颖 杨波 任漪 黄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东南...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2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2,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及对照组(n=40,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LSD-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6 h、24 h血气分析指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等临床疗效,各种并发症及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组内比较结果:两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 h、24 h的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P/F),均分别较本组早产儿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 h、24 h的PaO2及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指标,PaCO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3.0 d(1.0,18.0)d,5.5 d(3.0,21.0)d,4例(9.5%),10例(23.8%),3例(7.1%),6.0次(3.0,21.0)次,均显著短于、低于、少于对照组的7.0 d(2.0,22.0)d,10.0 d(4.0,28.0)d,11例(27.5%),19例(47.5%),12例(30.0%),15.0次(4.0,28.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鼻损伤、腹胀及头部塑形发生率等无创呼吸支持相关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RDS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及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减少鼻损伤、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金宝 高翔羽 +3 位作者 杨波 黄迪 马秀慧 苏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7,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及对照组(n=43,采用DuoPAP治疗,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0、24、48h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5伦审第32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 2组RDS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孕次、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以及母亲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产前24h至7d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0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_(CO_2))、动脉血氧分压(Pa_(O_2))及Pa_(O_2)/吸入氧气分数比值(P/F)比较,以及呼吸支持24、48h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24、48h的Pa_(O_2)及P/F,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则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t=3.431,P=0.017;t=3.451,P=0.047;t=-4.241,P=0.008。48h:t=3.238,P=0.048;t=3.576,P=0.009;t=-3.527,P=0.031)。(3)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DuoPAP使用时间、总吸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撤机失败率、1剂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分别为3.0d(1.0~14.0d),7.5d(4.0~21.0d),16.0d(6.0~28.0d),10.0次(7.0~14.0次),8.5%,21.3%,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对照组的5.5d(2.0~18.0d),11.5d(6.0~32.0d),21.0d(7.0~35.0d),24.0次(18.0~28.0次),25.6%,41.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0,P=0.012;Z=-2.129,P=0.011;Z=-2.889,P=0.009;Z=-2.105,P=0.018;χ~2=4.712,P=0.030;χ~2=4.439,P=0.035)。(4) 2组RDS早产儿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心率变化等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减少CO_2潴留,缩短无创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视网膜病 早产儿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宝 高翔羽 +2 位作者 杨波 黄迪 任漪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气...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插管转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72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37,采用拔除气管插管前24 h开始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拔除气管插管后HHHFNC方案预防拔管失败)及对照组(n=35,拔除气管插管后单独采用NCPAP方案预防拔管失败)。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疗效、无创辅助通气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过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7伦审第13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RDS早产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孕次、出生体重,以及母亲胎膜早破发生率、剖宫产术分娩率、受孕方式构成比、产前24 h至7 d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Ⅲ级RDS发生率、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拔管失败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8.1%(3/37),3.5 d(1.0~15.0 d),11.0 d(4.0~28.0 d),15.5 d(6.0~29.0 d),11.0次(7.0~15.0次),均显著低于、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的20.0%(7/35),6.5 d(2.5~18.0 d),15.0 d(6.0~32.0 d),22.0 d(7.0~36.0 d),18.0次(8.0~25.0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Z=-2.030、P=0.018,Z=-2.129、P=0.012,Z=-2.889、P=0.008,Z=-2.105、P=0.022)。联合治疗组早产儿达到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0.0 d(6.0~20.0 d)和16.0 d(8.0~28.0 d),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10)。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相关并发症鼻损伤、腹胀及头部塑形发生率分别为10.8%(4/37)、10.8%(4/37)及8.1%(3/3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8/35)、28.6%(10/35)及31.4%(11/3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2、5.140、5.982,P=0.028、0.021、0.012)。结论较单独应用NCPAP,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方案预防RDS早产儿拔管失败,可降低拔管失败率、鼻损伤及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用氧时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枸橼酸咖啡因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LISA技术联合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金宝 杨波 +3 位作者 雷红林 苏敏 黄迪 马秀慧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tation,LISA)技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tation,LISA)技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2例胎龄26-32周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LISA联合组(n=58)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n=54)。LISA联合组在NCPAP下经喉镜气管内置入LISA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同时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继续给予N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1h、6h的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组内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后1 h、6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PaO_(2)/吸入氧气分数(FiO_(2))(P/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LISA联合组呼吸支持后1 h、6h的PaO_(2)及P/F,均显著高于INSURE组相应时间点,PaCO_(2)则显著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ISA联合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再次使用PS比例、撤机失败率、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均显著短于、低于、少于INSURE组[3.0 d(1.0,18.0)d vs.7.5 d(2.0,22.0)d,5.5 d(3.0,21.0)d vs.10.5 d(4.0,28.0)d,9例(15.5%)vs.17例(31.5%),6例(10.3%)vs.14例(25.9%),5例(8.6%)vs.12例(22.2%),5.0次(3.0,21.0)次vs.15.0次(4.0,28.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ISA联合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低于INSURE组[5例(8.6%)比13例(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胎龄26-32周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氧合,降低机械通气率,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并减少B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LISA技术 咖啡因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漪 王惠颖 +7 位作者 高翔羽 赵丹丹 黄迪 杨波 雷红林 金宝 苏敏 李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出生24 h内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临床资料选自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回顾性分析出生24h内血小板参数、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相关... 目的分析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出生24 h内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临床资料选自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回顾性分析出生24h内血小板参数、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出生第4-7天超声心动图.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分为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组、无sPDA(nsPDA)组及无PDA(nPDA)组.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或Tamhane's T2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60例,其中sPDA组67例(8.8%)、nsPDA组106例(14.0%)、nPDA组587例(77.2%).3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24 h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24 h内PLT、PCT越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可能性越大;出生24 h内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质量低和出生24h内PCT低是早产儿发生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00);PCT每降低0.10%,早产儿发生sPDA的危险性增加3.279倍(95%CI:2.369~4.479).出生24 h内PCT和PLT预测早产儿发生sPD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95%CI:0.712~0.814)、0.718(95%CI:0.671~0.768),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0.178%(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71.9%)和207.5×109/L(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3.2%).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出生24h内PCT偏低(而非PLT减少)是早产儿出生第4-7天发生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中等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压积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秀慧 金宝 +3 位作者 雷红林 杨波 苏敏 李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随机分为LISA+BiPAP组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 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组, 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血气分析、用药情况、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及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等临床疗效, 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86例, LISA+BiPAP组44例, INSURE+NCPAP组42例。LISA+BiPAP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NCPAP组, 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12.2±8.7)d比(16.0±7.6)d]、总用氧时间[(16.6±8.3)d比(20.3±7.4)d]、住院时间[(22.6±10.3)d比(27.1±12.6)d]、撤机失败率[11.4%(5/44)比 31.0%(13/42)]、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11.4%(5/44)比28.6%(12/42)]及使用2次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18.2%(8/44)比38.1%(16/42)]均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BPD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1.4%(5/44)比31.0%(13/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联合BiPAP治疗能有效改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氧合, 在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和降低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呼吸支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波 雷红林 +6 位作者 任漪 李丽 王惠颖 黄迪 李敏 苏敏 高翔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s,PS)联合布地奈德与单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s,PS)联合布地奈德与单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3周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PS组和PS+布地奈德组,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给药后1 h、12 h、24 h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PS再次使用、静脉使用地塞米松、通气模式、连续呼吸支持天数、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短期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198例,PS组101例,PS+布地奈德组97例。PS+布地奈德组给药后24 h OI[(3.3±1.3)比(4.1±2.0)]、连续呼吸支持天数[8(5,11)d比10(5,15)d]均明显小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1 h、12 h的OI,给药后1 h、12 h、24 h的PaCO2、FiO2,以及PS再次使用率、地塞米松静脉使用率、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PD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布地奈德组胎龄<28周患儿“BPD+出生36 h后死亡或自动出院”率略低于PS组(29.4%比38.9%,P=0.555)。结论与单用PS相比,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治疗早产儿RDS可以改善注入后24 h的OI、缩短连续呼吸支持天数,但未降低BPD发生率,也未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茵栀黄口服液辅佐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丹丹 黄迪 +4 位作者 高翔羽 杨波 任漪 李敏 张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佐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最终入选的1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光疗组(...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佐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最终入选的1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光疗组(光疗组,67例),仅给予光疗治疗;光疗联合茵栀黄组(联合组,69例),给予光疗及茵栀黄口服液2ml/(kg?次),每日2次,连服5d。每12h检测1次胸骨旁贴片遮盖下的经皮胆红素(TcB)。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光疗组和联合组男性比例、5minApgar评分≤7分、生后24h内发现黄疸、入组前纯母乳喂养、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体温不稳定、显著萎靡、头颅血肿、血白蛋白<30g/L、腹泻和皮疹等情况。采用两组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光疗时龄等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光疗组和联合组光疗第0小时、第60小时和第120小时的TcB以及光疗第60小时和第120小时的TcB下降率。对联合组光疗120h内大便总次数与光疗第120小时TcB下降值的相关性采用积矩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5minApgar评分≤7分、生后24h内发现黄疸、开始光疗时龄、入组前纯母乳喂养、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体温不稳定、显著萎靡、头颅血肿、血白蛋白<30g/L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光疗第60小时TcB与光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光疗组比较,联合组光疗第120小时Tc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7±15.4)μmol/Lvs.(167.6±18.8)μmol/L,P=0.016]。两组光疗第60小时、第120小时TcB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腹泻、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光疗组未发生严重腹泻,联合组发生2例严重腹泻;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皮疹。联合组光疗120h内大便总次数与光疗第120小时TcB下降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709,P<0.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辅佐光疗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有一定效果,但起效较慢;腹泻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光疗比较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惠颖 杨波 高翔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3期74-77,共4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BPD发生率,但不良反应转明显,而通过气道给药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早期连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BPD发生率,但不良反应转明显,而通过气道给药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早期连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降低BPD发生率,但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早期一次或多次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可降低BPD发生率、减轻BPD严重程度。本文就布地奈德预防BP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第1疗程治疗失败后营救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迪 王惠颖 高翔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0年第6期465-468,共4页
早产儿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显著,第1疗程治疗无论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保守管理,均可能治疗失败或导管重新开放,需要第2、甚至第3疗程的营救治疗。营救治疗策略包括重复原药疗程、更换治疗药物、输注浓缩血小板... 早产儿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显著,第1疗程治疗无论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保守管理,均可能治疗失败或导管重新开放,需要第2、甚至第3疗程的营救治疗。营救治疗策略包括重复原药疗程、更换治疗药物、输注浓缩血小板、手术结扎和介入封堵等。本文就早产儿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第1疗程治疗失败后的营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营救治疗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产儿先天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惠颖 雷红林 +4 位作者 苏春 任漪 金宝 杨波 高翔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患儿,男,胎龄36+4周,因“其母羊水少、胎动减少”剖宫产娩出,生后无窒息,体重1800 g。生后呼吸稍促,稍呻吟,于2019年5月29日收入院。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孕期间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感染史,产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其哥姐健康,... 患儿,男,胎龄36+4周,因“其母羊水少、胎动减少”剖宫产娩出,生后无窒息,体重1800 g。生后呼吸稍促,稍呻吟,于2019年5月29日收入院。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孕期间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感染史,产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其哥姐健康,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感染史 母孕期 放射性物质 糖皮质激素 接触史 遗传病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