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宏琳 陈继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9-305,共7页
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是地球物理软件技术集成和系统集成的基础。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涉及用户环境、数据环境、执行环境和开发环境。面向应用集成环境的软件架构应该包括:主控、应用、软件平台、系统服务和应用框架。这样的软件集成... 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是地球物理软件技术集成和系统集成的基础。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涉及用户环境、数据环境、执行环境和开发环境。面向应用集成环境的软件架构应该包括:主控、应用、软件平台、系统服务和应用框架。这样的软件集成环境能够支持不同应用的数据共享、事件共享和对象共享。本文以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为例,描述了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的作业执行视图,讨论了地球物理软件集成环境支持面向框架应用开发和基于平台应用开发,以及编程语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软件 软件集成环境 软件平台 软件框架
下载PDF
地球物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宏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611,488,共7页
本文讨论了应用于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超越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每个层分离控制引擎和功能模块逻辑,并包含统一的软件总线和应用框架。文中提出的地球物理软件体系结构模型主体由(中心部分的)交互(UI... 本文讨论了应用于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超越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每个层分离控制引擎和功能模块逻辑,并包含统一的软件总线和应用框架。文中提出的地球物理软件体系结构模型主体由(中心部分的)交互(UI用户界面)层、应用层、数据层以及系统服务总线和应用框架组成,这些体系结构成分构建在扩展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上。该软件体系结构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层次化、控制引擎与功能模块分离、统一的系统运行服务、基于框架的软件应用开发。文中所提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既便于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又便于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管理、软件维护和性能提升,并可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生产软件产品线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软件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开发 软件平台 应用框架 软件总线 软件产品线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煤田陷落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强 赵伟 +3 位作者 黄志 刘满才 马济国 刘晓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85-288,18,共5页
陷落柱是造成煤层透水事故的重要隐患,三维地震是识别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常用和有效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识别不清、定性不准"的现象,影响治理方案的实施;同时,充水型陷落柱的三维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应用三维地震进... 陷落柱是造成煤层透水事故的重要隐患,三维地震是识别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常用和有效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识别不清、定性不准"的现象,影响治理方案的实施;同时,充水型陷落柱的三维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应用三维地震进行陷落柱充水性评价,目前在行业内鲜有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实例对比,证实相干、曲率、倾角、相位、纹理等多属性分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陷落柱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陷落柱充水性评价,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进而预测了充水型陷落柱的三维地震响应特征。该成果可为煤田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陷落柱研究及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和治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多属性分析 地震响应特征 充水性评价 煤田
下载PDF
五维规则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伟 陈双廷 +1 位作者 王宝彬 曾庆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8-33,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面对的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进而对地震成像质量和地震数据观测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实际地震勘探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并不能满足空间规则性采样的要求,进而导致空间假频、采集脚印以及偏移画弧等...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面对的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进而对地震成像质量和地震数据观测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实际地震勘探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并不能满足空间规则性采样的要求,进而导致空间假频、采集脚印以及偏移画弧等现象。五维数据规则化基于空间真实坐标,充分利用数据的五个维度信息,在炮检域加密炮线、炮点、检波线和检波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采集不足的问题。该方法通过五维插值增加炮道密度,改善面元属性,解决由野外采集因素导致的采集脚印问题,可有效地压制噪声、抑制空间假频。实例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的三维数据规则化技术,利用五维规则化技术,假频现象得到明显削弱,资料同相轴连续性也得到增强,弥补了采集不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则化 五维规则化技术 GeoEast系统 炮检域 五维插值
下载PDF
双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少武 孙鹏远 +3 位作者 方云峰 马光凯 张旭东 于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9-1429,I0009,I0010,共13页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双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双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及应用效果。在双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双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双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及应用效果。在双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首先基于波动理论,把双检数据与上下行波场联系起来,建立了双检数据标定和上下行波场分离的理论基础:水、陆检数据接收的波场分别为压力波场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可以分解为上行压力波场和下行压力波场及上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和下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下行压力波场与下行质点速度波场振幅成正比,且极性相同,上行压力波场与上行质点速度波场振幅成正比,且极性相反。然后针对海底电缆/海底节点(OBC/OBN)水、陆检数据,建立了基于消除海水鸣震的双检数据处理技术。最后,总结出7种双检数据上下行波分离方法,包括:常数标定因子分离、频率—波数域分离、镜像分离、去虚反射分离、最优去虚反射分离、检波器脉冲响应分离和τ-p域分离等方法。双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之前,首先要进行检波器脉冲响应校正;然后进行双检数据匹配和标定处理等,使水检数据中上下行压力波场与陆检数据中上下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振幅和频率趋于一致,且由于下行压力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极性相同、上行压力和质点垂直速度波场极性相反,陷波问题得到补偿,检波点端虚反射得到合理压制;最后实现最佳的上下行波场分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海底节点 双检数据 波场分离 上行波场 下行波场 压力波场 垂直速度波场
下载PDF
物探云计算环境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孝萍 陈继红 +3 位作者 罗刚 周坤 文佳敏 杜吉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8-104,8-9,共9页
云计算作为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其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物探领域处理、解释业务也开展了从传统的处理中心模式向云计算模式(SaaS)转变的探索和研究。为此,通过GeoEast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GeoEast-iEco云计算管理系统介绍物探云计算环境的架... 云计算作为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其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物探领域处理、解释业务也开展了从传统的处理中心模式向云计算模式(SaaS)转变的探索和研究。为此,通过GeoEast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GeoEast-iEco云计算管理系统介绍物探云计算环境的架构、组成及其应用场景。物探云计算环境实现了Web浏览器登陆进入地震资料解释、处理应用,实现协同工作。云计算环境集中管理云计算中心的各类硬件、软件资源,通过全局的智能作业调度系统统一管理、协调运作,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业务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处理、解释业务由传统模式向云计算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iEco 云计算 集中管理 资源共享 弹性调度 服务质量
下载PDF
低信噪比数据静校正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海峰 晏伟 +3 位作者 蔡东地 柴军丽 王飞 岳媛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4-18,共5页
在地表条件复杂、数据信噪比低的地区,静校正问题对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影响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静校正综合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应用试验和效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一套逐步解决低信噪比数据静校正问题的可行方案。首先通过评价应用效... 在地表条件复杂、数据信噪比低的地区,静校正问题对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影响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静校正综合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应用试验和效果对比分析,总结出一套逐步解决低信噪比数据静校正问题的可行方案。首先通过评价应用效果确定最佳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如层析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然后发挥不同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优势,应用迭代逐步解决沟谷和侵蚀区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该综合静校正技术明显地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层析 地表一致性 超级道 静校正
下载PDF
基于面片处理的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昌宏 于海生 +1 位作者 崔京彬 倪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30,共6页
面对三维建模的不同需求,出现了多种三维建模软件。为了满足目前对三维构造建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面片处理的构造建模技术,即采取三维CAD的设计思路,利用各种三维交互工具对三角网格面片进行编辑来构建层面、断面,最终建立一个符合... 面对三维建模的不同需求,出现了多种三维建模软件。为了满足目前对三维构造建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面片处理的构造建模技术,即采取三维CAD的设计思路,利用各种三维交互工具对三角网格面片进行编辑来构建层面、断面,最终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构造模型。这是一种增量式的灵活动态建模方式,用户在建模各个阶段可以对模型实时修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算法和三维可视化交互手段的优势。方法的关键在于强化面片处理,突出三维交互工具与算法相结合的优点,使得用一般算法难以描述的复杂构造变得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建模 面片 断面 层面
下载PDF
积分法Q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玲芝 张建磊 张巍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86-90,共5页
浅层"气云"区或泥浆带等黏弹性因素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衰减严重,导致采集的地震信号往往具有能量弱、频率低、子波形状严重畸变等特点,影响深层成像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由吸收因素带来的成像影响,开展了基于Q成像的积分法偏... 浅层"气云"区或泥浆带等黏弹性因素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衰减严重,导致采集的地震信号往往具有能量弱、频率低、子波形状严重畸变等特点,影响深层成像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由吸收因素带来的成像影响,开展了基于Q成像的积分法偏移应用研究。Q偏移的成像过程是严格按波场的传播路径对介质的非弹性吸收效应予以补偿与校正,从而达到振幅补偿和相位校正的目的,与传统的一维反Q滤波相比,补偿更为准确。这种偏移方法的实现,可有效提高深层地震信号的分辨率和保真度,满足叠前反演和储层预测的要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Q成像技术较常规成像技术能显著改善深层的振幅关系,使频带得到有效拓宽,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介质 Q吸收 积分法 Q成像
下载PDF
多信息多技术深度速度建模技术在复杂构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玲芝 金守利 +1 位作者 王成祥 曾庆芹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419-425,共7页
中国西部等复杂区的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但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常规偏移成像的精度不够,给解释带来了诸多困难。根据其地质特点,围绕高精度成像的需求,开展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形成了配套的技术策略,为其进一步改善复杂区的成像精度,落... 中国西部等复杂区的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但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常规偏移成像的精度不够,给解释带来了诸多困难。根据其地质特点,围绕高精度成像的需求,开展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形成了配套的技术策略,为其进一步改善复杂区的成像精度,落实勘探目标奠定了基础。在该配套技术中:基于真地表的速度建模技术可以通过真地表数据准备来解决现有大圆滑偏移基准面对成像波场的改变、初至层析近地表建模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反射建模技术在近地表应用的不足、多信息约束速度建模可提高速度模型的可靠性、各向异性假设的成像技术更加接近复杂构造地下介质的假设,这些技术的配套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区成像位置的精度和准确度。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充分说明该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速度建模 各向异性 成像精度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志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第3X期42-43,共2页
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确保石油企业的稳健发展,一定要做好石油勘探工作,因此为了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石油勘探开发
下载PDF
基于复杂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希晨 刘晓波 +2 位作者 崔京彬 陈茂山 李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强构造变形区增加了井眼轨迹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预测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尚未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方法及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钻前地质评价、井轨迹设计和... 强构造变形区增加了井眼轨迹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预测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尚未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方法及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钻前地质评价、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校正。流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1)复杂地质建模,经过设置模型初始参数、断面建模和层面建模,得到精细三维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储层敏感属性模型。2)三维井轨迹设计,根据属性模型反映的构造、储层和油气藏特征,并结合钻井工程需求,在三维属性模型设计并拾取井轨迹。3)创建“标志层倒三角逐层逼近法”进行速度-深度交互校正,利用施工井新钻遇的标志层深度校正速度体,使深度域三维模型逐渐接近真实地下模型,入靶点预测深度不断接近真实深度,及时指导钻进方向并规避风险。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预测深度误差率小于0.2%,工作效率提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建模 三维井轨迹设计 地震导向钻井 钻井实时校正 预测深度
下载PDF
深水陡坡带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宋雷 刘伊克 +3 位作者 王一博 常旭 李鹏 金德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18-3123,共6页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地预测和压制陡坡带的绕射多次波.本文在常规反馈迭代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进,将邻炮的炮记录依照炮点、检波点互换原理引入到反馈迭代循环当中,补充绕射多次波预测所需要的近偏移距和负偏移距信息.经过Sigsbee2b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达到较好压制深水陡坡带的自由表面相关绕射多次波的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陡坡带 自由表面相关 绕射多次波
下载PDF
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桑塔木油田断块油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舟 李斌 +3 位作者 徐红霞 吴梅莲 岳清政 赵海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1-188,共8页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桑塔木油田微小断层精细解释。经动态试井资料验证,断层解释精度高、可靠性好。根据断层精细刻画结果,对桑塔木油田断块重新划分,解决了桑塔木油田以往同一断块内单井油水界面不一致的问题。对断块油藏进行评价,结合GeoEast系统烃类检测属性,部署完钻5口井,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窗口倾角扫描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体 方差体 构造体曲率 边缘检测 桑塔木油田 断块
下载PDF
模型正演技术在库车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猛 刘建红 +2 位作者 韩波 田振平 张新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但是由于表层、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资料的处理变得复杂,资料解释更是存在多解性。为此,针对西部两个构造区的地质模型和速度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正演模拟单炮数据和自激自收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验证构造解释的正确性,为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正演 速度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下载PDF
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高少武 赵波 +1 位作者 贺振华 马玉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84-1391,共8页
地震数据子波提取,是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波阻抗反演以及正演模拟的基础工作.准确的地震子波估计技术对于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非线性理论、优化... 地震数据子波提取,是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波阻抗反演以及正演模拟的基础工作.准确的地震子波估计技术对于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非线性理论、优化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些为地震子波提取技术和方法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本文首先简要地说明了与地震子波紧密相关的褶积模型,然后对地震子波提取现状进行了概括阐述,最后给出了地震子波提取前景屉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子波提取 褶积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胜利西部探区的几项适用处理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翠霞 王雨洁 +3 位作者 许卫华 金旭 王红娜 杨会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6-42,8,共8页
中石化胜利油田西部探区主要分布于新疆等地的11个盆地,工区遍及山地、沙漠、戈壁、高原及黄土塬各种地貌,地表及地下条件复杂多变,具有典型的地表—地下地质构造"双重"复杂介质特征,数据采集施工难度大,所获资料信噪比低,近... 中石化胜利油田西部探区主要分布于新疆等地的11个盆地,工区遍及山地、沙漠、戈壁、高原及黄土塬各种地貌,地表及地下条件复杂多变,具有典型的地表—地下地质构造"双重"复杂介质特征,数据采集施工难度大,所获资料信噪比低,近地表静校正问题突出。在现有的处理系统中某些流程模块处理效果达不到精细勘探要求。基于此,灵活运用GeoEast系统中的超级道剩余静校正、四维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零相位反褶积等特色处理技术,在提高信噪比、静校正等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 静校正 四维去噪 剩余静校正 反褶积
下载PDF
自适应单频干扰波识别与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少武 贺振华 +2 位作者 赵波 周兴元 侯爱源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4期352-356,18,共5页
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如果测线上方有高压输电线通过,记录中就会出现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很难完全将其消除干净,且会伤害到有效信号。但可以在时间域采... 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如果测线上方有高压输电线通过,记录中就会出现50 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这种干扰波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很难完全将其消除干净,且会伤害到有效信号。但可以在时间域采用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来逼近这种单频干扰波,并从地震记录中将其减去,达到消除这种干扰波的目的。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消除干扰波,而不伤害干扰波附近的有效信号,从而提高单频波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单频波 衰减 信噪比 逼近 频率自适应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松南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三段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俊 赵家宏 +6 位作者 腾军 王天煦 鲍志东 张红静 袁淑琴 林艳波 高银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0-583,共14页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该类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以来都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利用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井、测井信息,在建立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运用"...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该类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以来都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利用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井、测井信息,在建立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运用"相位调整—地震相—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学综合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的砂体类型、特征及层序格架内砂体演化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青三段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进一步划分为12个四级层序;地震资料进行相位调整后,将地震同相轴与岩相建立相互对应关系,红色波峰代表偏砂相,黑色波谷代表偏泥相;在四级层序约束下提取典型地层切片,并识别出枝状水下分流河道、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末端水下分流河道3类主要砂体,各类砂体具有不同的地震相特征;SQ1三级层序早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退体系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地震沉积学 青山口组 乾安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层位和动态时间调整的精细快慢横波时差求取
20
作者 张铁强 孙鹏远 +3 位作者 钱忠平 岳媛媛 聂红梅 张文波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0,共7页
横波在含裂缝等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会分裂为快横波和慢横波,快慢横波的时差与裂缝密度成正比。目前计算快慢横波时差的方法有人工拾取层位方法和互相关方法,由于受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影响,单一的方法不能有效计算精细的快慢横波时差... 横波在含裂缝等的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会分裂为快横波和慢横波,快慢横波的时差与裂缝密度成正比。目前计算快慢横波时差的方法有人工拾取层位方法和互相关方法,由于受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影响,单一的方法不能有效计算精细的快慢横波时差。为此,提出了基于层位和动态时间调整的精细快慢横波时差求取方法。首先对大套地层进行人工拾取层位,利用层位信息进行时差求取,得到大尺度时差;然后利用动态时间调整算法对层间的小层求取剩余时差,得到小尺度时差;再结合大尺度时差和小尺度时差,得到最终的时差和时差校正后的慢横波数据。将基于层位和动态时间调整的精细快慢横波时差求取方法应用于实际横波数据的时差求取,计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横波 慢横波 时差 时间匹配 层位 动态时间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