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锅炉烟道调节挡板2种叶片调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刘鹏 任凌申 +2 位作者 闫晓 陈林清 陈健陵 《发电设备》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实际工程中常用的2种叶片形式调节挡板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通过流场分析,对比2种挡板的阻力特性和调节性能;通过力学分析,对比2种挡板的应力和形变。结果表明:平板型叶片挡板比流线型叶片挡板的调节性能更好,流线... 以实际工程中常用的2种叶片形式调节挡板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通过流场分析,对比2种挡板的阻力特性和调节性能;通过力学分析,对比2种挡板的应力和形变。结果表明:平板型叶片挡板比流线型叶片挡板的调节性能更好,流线型叶片挡板比平板型叶片挡板的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挡板 叶片 调节性能 应力 形变
下载PDF
基于高强钢的大型电站锅炉钢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陈健陵 高玲 修德帅 《发电设备》 2025年第1期54-58,70,共6页
选取高强度结构钢(简称高强钢)Q460,对大型锅炉钢结构中最常用的H形截面受弯构件和箱形截面轴心受力构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高强钢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钢结构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型板拼受弯构件,采用高强钢Q460进行优化设... 选取高强度结构钢(简称高强钢)Q460,对大型锅炉钢结构中最常用的H形截面受弯构件和箱形截面轴心受力构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高强钢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钢结构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型板拼受弯构件,采用高强钢Q460进行优化设计后,钢材量节省比例为32.5%;对于轴心受力构件,随着长细比和厚度的增加,钢材量节省比例降低,但最大节省比例可达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高强度结构钢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的贵州无烟煤焦燃烧特性研究
3
作者 孟庆松 李振山 +2 位作者 王诗卉 李维成 李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1-728,共8页
利用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系统对贵州威赫无烟煤焦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不同O2体积分数下煤焦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煤焦的燃烧反应与氧气扩散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煤焦的燃烧速率随颗... 利用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系统对贵州威赫无烟煤焦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不同O2体积分数下煤焦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煤焦的燃烧反应与氧气扩散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煤焦的燃烧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先线性增大,在0.4~0.6mm粒径处发生转折,转折后的燃烧速率随煤焦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的幅度变缓,不同O2体积分数下的燃烧都存在类似规律;对于大颗粒粒径的威赫煤,提高温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燃尽情况;粒径小于0.6mm的煤焦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提高循环流化床床温的方法来提高燃尽率,降低飞灰含碳量;对于粒径大于3mm的煤焦,提高床温不会增大燃烧速率,增大密相区的O2体积分数可以增大燃烧速率,降低底渣含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微型流化床 热重分析 燃烧速率 温度
下载PDF
基于强度和经济性相统一的锅炉承压管选材方法研究
4
作者 郭祥华 潘绍成 +3 位作者 尹朝强 陈震宇 盛佳眉 罗伶俐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锅炉设计中承压管的经济合理选材问题,从强度计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材料管子壁厚、质量与许用应力的关系,结合各原材料的单位价格,给出了以许用应力、原材料单价为函数的承压管选材经济性评价模型,并用评价模型对20G、SA-106C、... 针对锅炉设计中承压管的经济合理选材问题,从强度计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材料管子壁厚、质量与许用应力的关系,结合各原材料的单位价格,给出了以许用应力、原材料单价为函数的承压管选材经济性评价模型,并用评价模型对20G、SA-106C、15Ni1MnMoNbCu3种材料做了验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当设计温度大于220℃时,管道、集箱优先选用15Ni1MnMoNbCu,受热面小管优先选用SA-210C,即选择使用温度上限相近、许用应力高的材料。评价模型为承压管经济选材提供了新的方法,可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管 强度 经济性 评价模型
下载PDF
煤粉燃烧中NO_x的预测:模型开发及Fluent实现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振山 张志 +8 位作者 陈登高 蔡宁生 冉燊铭 王锦生 张定海 韦耿 林山虎 周武 孔红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26-2433,共8页
开发了新的煤粉燃烧NO_x预测模型,模型考虑了热力型,快速型和燃料型NO_x的生成以及已生成NO_x的异相,均相还原。通过不同煤种的大量热解实验建立了燃料N在挥发分,焦炭中分配比例的经验公式。为解决欠氧还原区NO_x均相还原的定量描述问题... 开发了新的煤粉燃烧NO_x预测模型,模型考虑了热力型,快速型和燃料型NO_x的生成以及已生成NO_x的异相,均相还原。通过不同煤种的大量热解实验建立了燃料N在挥发分,焦炭中分配比例的经验公式。为解决欠氧还原区NO_x均相还原的定量描述问题,提出以CO,H_2浓度来间接表征气相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利用Fluent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加入焦炭与CO_2,H_2O的气化反应,准确计算CO,H_2在燃烧全过程的衍化规律。编写程序将NO_x模型以UDF的形式嵌入Fluent中,实现新的NO_x模型与先进湍流,辐射换热模型的耦合计算。与原有模型相比,新的NO_x预测模型可以自适应不同燃烧条件(常规燃烧,空气分级燃烧)下NO_x迥异的生成与还原特点,从而有助于评判不同结构设计,运行条件对NO_x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NOx模型 气化反应 FLUENT
下载PDF
煤粉燃烧中NOx的预测:参数数据库及CFD实践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振山 陈登高 +8 位作者 张志 蔡宁生 冉燊铭 王锦生 张定海 韦耿 林山虎 周武 孔红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42-3150,共9页
在前期工作中开发了新的煤粉燃烧NO_x预测模型,使用CO,H2浓度表征碳氢化合物含量来刻画NO_x的均相还原,编写程序以UDF的形式将NO_x模型、包含气化反应的焦炭燃烧模型嵌入Fluent中,实现新的NO_x模型与先进湍流、辐射换热模型的耦合计算... 在前期工作中开发了新的煤粉燃烧NO_x预测模型,使用CO,H2浓度表征碳氢化合物含量来刻画NO_x的均相还原,编写程序以UDF的形式将NO_x模型、包含气化反应的焦炭燃烧模型嵌入Fluent中,实现新的NO_x模型与先进湍流、辐射换热模型的耦合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完善沉降炉、一维炉实验平台,开展不同煤种、不同工况下的燃烧实验,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数据。使用新的NO_x预测模型对各工况进行模拟、对比,建立适用于不同煤种的模型参数数据库。最后将新的NO_x模型及参数数据库应用于四角切圆锅炉、对冲火焰锅炉以及W火焰锅炉的CFD计算中。结果表明新的NO_x模型可以合理预测不同煤种、不同炉型、不同运行条件下NO_x的生成与还原,这就为锅炉、燃烧器的低NO_x设计、改造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NOx模型 参数数据库 CFD实践
下载PDF
3 MW_(th)化学链燃烧装置设计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振山 成茂 +3 位作者 陈虎 蔡宁生 李维成 岳鹏飞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3期169-174,共6页
反应器系统是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供载氧体反应的场所,可将载氧体以合适的速率在不同的反应器之间传输,实现气固分离和不同性质颗粒的分离。因此,设计、研究反应器系统是实现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的根本前... 反应器系统是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供载氧体反应的场所,可将载氧体以合适的速率在不同的反应器之间传输,实现气固分离和不同性质颗粒的分离。因此,设计、研究反应器系统是实现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的根本前提。本文对反应器系统中的空气反应器、燃料反应器、炭分离器及整体的循环特性进行研究,总结建立了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3 MWth的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为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热态系统的建造与运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反应器 3MWth 设计
下载PDF
简析锅炉启动系统疏水扩容器的运行故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威 邓科 季敏东 《电站辅机》 2019年第1期12-14,27,共4页
进入锅炉启动系统扩容器的疏水,存在多样性和疏水时机具有阶段性等特点,而且,设备的排汽环境复杂多变。当疏水扩容器的运行出现异常时,无法快速确定扩容器出现运行异常的原因。针对排大气式启动系统疏水扩容器在电厂运行中常见的扩容器... 进入锅炉启动系统扩容器的疏水,存在多样性和疏水时机具有阶段性等特点,而且,设备的排汽环境复杂多变。当疏水扩容器的运行出现异常时,无法快速确定扩容器出现运行异常的原因。针对排大气式启动系统疏水扩容器在电厂运行中常见的扩容器排汽管道振动、嚣叫、排汽大量带水等问题,提出在扩容器设备顶部进入排汽管道处增加一远传压力信号测点,通过分析计算准确快速的判断扩容器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进一步保障电厂启动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启动 疏水 扩容器 故障 压力 排汽 远传信号
下载PDF
带废热锅炉的IGCC系统流程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由 王锦生 +2 位作者 李维成 臧平伟 孙登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6年第8期69-72,共4页
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整体系统中,利用废热锅炉可以回收气化炉出口煤气的显热,从而提高整体机组的发电效率,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水激冷高温合成气并利用废热锅炉回收剩余热量的方法,通过流程模拟分析,得出废热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和压... 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整体系统中,利用废热锅炉可以回收气化炉出口煤气的显热,从而提高整体机组的发电效率,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水激冷高温合成气并利用废热锅炉回收剩余热量的方法,通过流程模拟分析,得出废热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的选择依据及对系统发电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锅炉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发电效率 流程设计
下载PDF
高压加热器疏冷段出口流量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余雏麟 任志文 +2 位作者 邓科 季敏东 杨威 《化工机械》 CAS 2017年第4期437-440,455,共5页
采用CFD方法对高压加热器疏冷段出口流量的分配特性进行分析,探讨进口流速、出口压力、底面出口位置、底面出口与侧面出口面积比和换热管数量对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高压加热器 疏冷段出口 影响因素 流量分配
下载PDF
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与阻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威 余雏麟 +3 位作者 程涛 邓科 季敏东 曾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57,共5页
为揭示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对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进口雷诺数下,大小孔换热器壳程传热效率数值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为7.9%,压降... 为揭示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对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进口雷诺数下,大小孔换热器壳程传热效率数值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为7.9%,压降与实验值误差约为3.1%,数值计算模型用于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的研究是正确可行的;流体经过小孔时,流体具有射流加速的效应,其局部传热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都会增大,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高的壳程传热系数和较低的壳程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孔板 换热器 压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关键影响因素及新型单塔双循环技术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元 杨志忠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分析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LGWFGD)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液气比、浆液pH值、浆液密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在浆液pH值和浆液密度的选择时不能同时满足高脱硫效率和高石膏品质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种新型的单塔双循环技术,在两... 分析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LGWFGD)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液气比、浆液pH值、浆液密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在浆液pH值和浆液密度的选择时不能同时满足高脱硫效率和高石膏品质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种新型的单塔双循环技术,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浆液循环系统中可以分别调节浆液pH值和浆液密度,使得高脱硫效率和高石膏品质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石膏 湿法烟气脱硫 PH值 浆液密度 单塔双循环
原文传递
污泥湿式氧化试验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维成 覃小刚 +4 位作者 房慧 文路 王焕 杨欢 孙登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为优选污泥湿式氧化处理的反应条件并考察反应效果,在反应釜试验装置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产物中的固、液、气三相分别展开了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化学需氧量测试和气体成分分析... 为优选污泥湿式氧化处理的反应条件并考察反应效果,在反应釜试验装置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产物中的固、液、气三相分别展开了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化学需氧量测试和气体成分分析,并对固相和液相产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优选条件下,污泥的有机质分解率可达90%以上;固相产物残渣的热失重率小于10%,液相产物有一定的化学需氧量,可返回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气相产物无SO_2和NO_x;重金属富集于残渣中;初步经济性分析发现,污泥湿式氧化的综合处理成本约为130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湿式氧化 化学需氧量 技术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煤中钠质量分数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慧娟 张章 +2 位作者 王鑫 王锦生 刘泰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一步浸取与600℃低温制灰相结合法、600℃低温制灰法和815℃国家标准制灰法对新疆5种常见动力煤中的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并比较不同试验方法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出准确测试煤中钠质量分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浸取与600℃低温... 采用一步浸取与600℃低温制灰相结合法、600℃低温制灰法和815℃国家标准制灰法对新疆5种常见动力煤中的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并比较不同试验方法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出准确测试煤中钠质量分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浸取与600℃低温制灰相结合法可准确测试煤中钠质量分数,浸取液可选用超纯水或0.25mol/L盐酸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质量分数 一步浸取 低温制灰法 国家标准制灰法
下载PDF
某π型锅炉穿顶棚受热面与顶棚沿炉宽方向膨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祥华 盛佳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针对某1 000 MWΠ型布置全悬吊结构锅炉,根据设计运行数据对穿顶棚受热面与顶棚之间沿炉宽方向的热膨胀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行与设计热膨胀特性基本吻合,过热系统受热面与顶棚之间的膨胀差随锅炉负荷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 针对某1 000 MWΠ型布置全悬吊结构锅炉,根据设计运行数据对穿顶棚受热面与顶棚之间沿炉宽方向的热膨胀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行与设计热膨胀特性基本吻合,过热系统受热面与顶棚之间的膨胀差随锅炉负荷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膨胀差约出现在300 MW负荷时;再热系统受热面与顶棚之间的膨胀差亦随锅炉负荷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膨胀差出现在300~400 MW负荷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锅炉 穿顶棚受热面 热膨胀 特性
原文传递
1000 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关键技术研究与方案开发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佳眉 冉燊铭 +1 位作者 莫春鸿 宋晓宏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107,共7页
对1000 MW超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进行开发,研究炉膛选型与低氮燃烧器匹配、水动力安全性、受热面匹配、受热面硫腐蚀防控、炉膛结焦防控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锅炉采用低质量流速水动力技术,超超临界参数下的安全性与超临界参数下相当;采... 对1000 MW超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进行开发,研究炉膛选型与低氮燃烧器匹配、水动力安全性、受热面匹配、受热面硫腐蚀防控、炉膛结焦防控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锅炉采用低质量流速水动力技术,超超临界参数下的安全性与超临界参数下相当;采用宽度小的外置煤粉浓缩直流型低氮燃烧器可有效控制炉膛宽度,降低顶板设计制造难度;对于燃用高硫无烟煤,HR3C、S30432高等级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材质的抗高温硫腐蚀能力已在部分电厂工程验证。以贵州某项目为依托完成了1000 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方案设计,锅炉热效率大于91%,NO_(x)生成浓度不高于80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 W火焰 超超临界锅炉 关键技术 方案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