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冻切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小光 陈昌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并以术后石蜡...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并以术后石蜡切片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术中冰冻切片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肉眼可见大多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为灰红色,其中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边界欠清。部分患者可见多个结节状肿物,切面灰白者质硬,紧邻表面被膜;切面半透明者边界均尚清,质中-硬,部分半透明者呈胶冻样。以术后石蜡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准确48例,误诊1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结论冰冻切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金标准 病理诊断 石蜡切片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乳腺癌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荏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于东莞东华医院及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确诊为BC合并PTC的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 目的探讨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于东莞东华医院及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确诊为BC合并PTC的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病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55岁,中位年龄46.5岁,平均年龄46.1岁,4例已绝经,8例未绝经,10例为体检时同时发现乳腺及甲状腺有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BC及PTC,其中2例不是同时发现BC及PTC。乳腺癌组织学类型:11例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IBC-NST),1例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合并交界性叶状肿瘤(Boderline phyllodes tumor,BPT)。乳腺癌分子分型:6例为Luminal B型,2例为Luminal A型,3例为三阴型,1例为导管原位癌,无需分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1例1级,6例2级,4例3级。5例BC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切乳腺,7例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切乳腺。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无异常。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单发,最大径6~15 mm,余6例≥2个癌灶,最大径1~44 mm。7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无转移。结论BC合并PTC比较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对临床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郑金花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实施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宫颈锥切术的LSIL患者413例,所有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均采取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进行... 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实施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宫颈锥切术的LSIL患者413例,所有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均采取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以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例诊断结果为参考,将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升级组(HSIL或者宫颈浸润癌)38例、未升级组(LSIL)37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病例资料,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分析LSIL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13例LSIL患者,实施宫颈锥切术后,病例证实术后病理升级38例(9.20%),24例病理升级为HSIL,14例病理升级为浸润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转化区类型、炎症程度、HPV感染均是LSIL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SIL行宫颈锥切术后,应警惕术后病理升级可能,病理升级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绝经、转化区类型等,在术后需要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病理升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roteus综合征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果海娜 李良 +2 位作者 何江耀 王娜 陈昌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特征的PS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自幼发病,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例1表现为双侧手指和... 目的探讨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特征的PS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自幼发病,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例1表现为双侧手指和足趾甲床不对称性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多发性色素痣,例2表现为左侧下肢骨骼、左足、左足趾及软组织不对称性过度增生肥大,足趾软组织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左下肢及足背血管畸形。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成纤维细胞稀疏、弹力纤维缺乏等病理学特点。结论 P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错构瘤,具有多变的畸形特征,其正确诊断需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并与其表现相似的先天性综合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综合征 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 病理学
下载PDF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果海娜 黄锦叶 +2 位作者 陈昌伟 李良 肖亚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1期3130-313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WDPM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3...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WDPM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另1例患者因为伴发腹水出现下腹胀痛。肿瘤肉眼特点为大网膜及盆腔腹膜、卵巢、输卵管表面见多个或聚集呈小簇或散在的白色透明的粟粒状小结节,卵巢均呈囊实性,囊腔为主,囊内可见白色透亮的粟粒状小结节。病变的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排列呈粗短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一般无分级,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扁平的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calretinin、Mesothelial Cell、CK5/6、EMA均为阳性。结论 WDPM是一种可长期带瘤生存并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低度恶性间皮瘤,根据手术情况联合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荏槐 崔小光 +4 位作者 曹伟强 郑金花 赵青 朱新宇 陈昌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核抗原(Cell proliferating nuclear antigen,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年龄等的关系。结果:IL-37在IBC中的表达,IL-37阴性10例(9.61%)、低表达25例(24.04%)、高表达69例(66.35%)。IL-37在IBC中与ER(r=0.468,P<0.001)、PR(r=0.354,P=0.002)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r=-0.324,P=0.001)、EGFR(r=-0.388,P=0.001)表达及组织学分级(r=-0.557,P<0.001)、分子分型(r=-0.521,P<0.001)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型、HER2表达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人白细胞介素37 免疫组化 组织学分级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系列诊断病理学图谱及电子书籍
7
作者 何建方 刘旭明 廖松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病理诊断 图谱 电子书籍 制作方法
下载PDF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提高病理图像质量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建芳 刘旭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6-56,T013,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学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处理
下载PDF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青 陈昌伟 +2 位作者 夏丽丽 朱新宇 果海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学习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bile duct,IPN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2020本院收治的3例发生在肝内的IPNB及1例起源于肝内IPNB的黏液癌患者标本及病历信息,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目的学习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bile duct,IPN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2020本院收治的3例发生在肝内的IPNB及1例起源于肝内IPNB的黏液癌患者标本及病历信息,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4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46~61岁,均表现为腹部症状,3例病变在肝左外叶,1例在肝左叶/肝门区。影像学检查显示4例患者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道结石,2例提示胆管癌可能,2例未见肿物。病理大体所见与影像学相符,镜下肿瘤以纤细的绒毛及乳头状结构为主,上皮异型性不等,2例为低级别,1例为高级别,1例为起源于肝内IPNB的黏液癌。结论肝内IPNB是少见的胆管癌癌前病变,临床及形态学表现多样,有从低级别、高级别到相关浸润性癌的疾病谱系,预后相对良好,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病理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泽旭 谢建国 +1 位作者 夏丽丽 王健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并分期,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水平。分析CEA、...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并分期,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水平。分析CEA、CA125、CA72-4、CA19-9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学分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胃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中依次增高,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1、0.582、0.768、0.550,P值分别为0.000、0.004、0.00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监测,能为其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病理学分期 阳性表达
下载PDF
1例种痘样水疱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8期1225-1226,1205,共3页
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儿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EBV(EB病毒)感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痘样水疱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该病现已引起病理科、血液科、儿科、肿瘤科、皮肤科的重视与关注[1-2]。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理
下载PDF
6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陈荏槐 苏小洁 +4 位作者 郑金花 朱新宇 曹伟强 崔小光 陈昌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 总结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MGC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6例MGCT中,男3例位于睾丸、纵隔,女3例位于卵巢。肿瘤成分包括畸胎瘤、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非妊... 目的 总结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MGC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6例MGCT中,男3例位于睾丸、纵隔,女3例位于卵巢。肿瘤成分包括畸胎瘤、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中两种或以上的组合。手术切除后辅助化疗5例。存活无复发4例,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MGCT诊断依靠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卵巢
下载PDF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陈荏槐 郑金花 +2 位作者 苏小洁 朱新宇 崔小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总结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3例患者表现为附件囊实性包块。2例镜下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另1例为卵巢... 目的总结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3例患者表现为附件囊实性包块。2例镜下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另1例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未见甲状腺肿成分。免疫组化显示3例类癌区域CD56、Syn、CgA、Pan-CK、CDX2、1%~2%Ki67阳性,而2例甲状腺肿区域Pan-CK、TTF-1、CD56阳性。结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类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囊性畸胎瘤 类癌
下载PDF
HBV与HPV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飞 何江耀 +1 位作者 夏丽丽 陈昌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研究HBV与HPV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影响,探讨HB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4年至2018年首次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HPV分型及HBV-DNA检查的患者,用显微镜观察有无宫颈上皮内病变,流式荧光... 目的研究HBV与HPV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影响,探讨HB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4年至2018年首次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HPV分型及HBV-DNA检查的患者,用显微镜观察有无宫颈上皮内病变,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27种HPV亚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统计HPV感染及其亚型感染数量对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并统计HBV-DNA载量大于1000时对HPV感染情况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影响。结果在1166例进行HPV分型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与HPV阴性组相比,HPV阳性组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影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546例HPV分型检测阳性患者中,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多重感染组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6例进行HBV-DNA载量和HPV分型检测患者中,与HBV-DNA载量≤1000组相比,HBV-DNA载量>1000组中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40例进行HBV-DNA载量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中,与HBV-DNA载量≤1000组相比,HBV-DNA载量>1000组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HPV会明显促进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但感染HPV亚型数量对宫颈上皮内病变没有影响;HBV感染与HPV感染无关,感染HBV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没有影响,为以后研究宫颈癌相关新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HBV HPV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果海娜 何江耀 +1 位作者 李良 黄锦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8期1340-1343,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占据宫颈癌发病率的80%,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起到非常关键...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占据宫颈癌发病率的80%,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显示,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R-HPV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高度相关,本研究通过宫颈脱落细胞HR-HPV分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组织 高危型 女性宫颈癌 主要致病因素 妇科恶性肿瘤 多重感染 基因型别 阴道镜检查 阴性预告值 子宫颈病变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果海娜 李良 +3 位作者 黄锦叶 王娜 陈昌伟 何江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TAD2、c-MYC和ER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c-MYC、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以及7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TAD2的表达。结果 A...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TAD2、c-MYC和ER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c-MYC、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以及7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TAD2的表达。结果 ATA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基因分型(尤其basal-like亚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c-MYC有明显正相关性;ATAD2表达与ER、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TA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尤其basallike亚型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ATAD2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兰青 王明波 +2 位作者 王晓萍 刘穗 陈昌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75-37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65例子宫内膜癌中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正常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65例子宫内膜癌中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异常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E-钙黏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有关。β-连环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分析E-钙黏素、β-连环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能力,判断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着糖蛋白类 Β连环素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AC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果海娜 王娜 +3 位作者 李良 黄锦叶 陈昌伟 何江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6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ACC1、c-met的表达及MACC1与c-met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78例癌旁正常组织MACC1的表达,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met、ER、PR、c-erb B-2、CK5/6、EGF...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ACC1、c-met的表达及MACC1与c-met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78例癌旁正常组织MACC1的表达,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met、ER、PR、c-erb B-2、CK5/6、EGFR的表达。结果 MA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ACC1阳性表达与c-met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MACC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基因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 MACC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独立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抑制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ACC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高危HPV检测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在CIN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兰青 刘穗 +2 位作者 李琼 魏代奎 陈昌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HPV检测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行高危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危HPV检测在CIN诊治中的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高危HPV检测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行高危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危HPV检测在CIN诊治中的价值,对比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结果的差异,并随访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高危HPV阳性率升高。高危HPV阳性患者LEEP术后病变复发率10.4%(14/134),高危HPV阴性组无一例复发。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与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结果完全符合98例(53.6%);术后诊断升级32例(17.5%),复发14例(7.7%);子宫切除治疗24例,升级和复发病例均行相应补充治疗。CIN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子宫切除治疗2年有效率达92.3%。阴道镜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4.9%(9/183),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5.8%(29/183)。结论高危HPV检测对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预测有很高的灵敏度。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早期诊断CIN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净率高的优点,是CIN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对CIN和早期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2例颅内胶质肉瘤伴有骨肉瘤成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海滨 印洪林 +1 位作者 何建芳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35-135,I031,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胶质肉瘤 并发症 骨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