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樊雨薇 张伊佳 +23 位作者 温和梅 晏红 沈蔚 丁月琴 龙运峰 张志钢 李桂芳 姜泓 饶红萍 邱建武 魏贤 张亚昱 曾纪斌 赵常亮 许伟鹏 王凡 员丽 杨秀芳 李薇 林霓阳 陈倩 夏昌顺 钟鑫琪 崔其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8,共8页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据双胎儿患病情况分为三组:两胎均为BPD组、仅一胎为BPD组、两胎均非BPD组,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对仅一胎为BPD组患儿进一步分析,组内配对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产后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胎龄<34周的双胎儿共904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两胎均非BPD组相比,双胎出生体重差异>25%是双胎中仅一胎患BPD的危险因素(OR=3.370,95%CI:1.500~7.568,P<0.05),胎龄大是双胎均患BPD的保护因素(P<0.05)。对双胎中仅一胎为BPD组进行组内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小于胎龄儿是双胎内个体发生BPD的危险因素(OR=5.017,95%CI:1.040~24.190,P<0.05)。结论 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不仅与胎龄相关,也与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小于胎龄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多中心研究 双胎儿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患者苯巴比妥规范治疗及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玲 李薇 +3 位作者 陈葵带 王义烔 何康成 欧树婵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患者苯巴比妥规范治疗及管理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50例患者病因...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患者苯巴比妥规范治疗及管理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50例患者病因分别为HIE[58.0%(29/50)]、ICH[18.0%(9/50)]、低血糖[8.0%(4/50)]、低钙血症[6.0%(3/50)]、脑膜炎[10.0%(5/50)],以HIE为主(χ^2=4.556,P=0.033)。惊厥发作于出生后24h内31例。惊厥发作特点依次为微小型发作33例,阵挛发作6例,强直-阵挛型4例,肌阵挛型4例,强直发作3例。50例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分别为(15.75±5.47)min、(21.38±3.96)min。经治疗显效41例,有效5例,2例无效,2例重症HIE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中微小型发作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微小型发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3,P=0.039)。结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HIE,主要发作特点为微小型发作,微小型发作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发作患者。苯巴比妥可作为抗惊厥治疗首选药物,可获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新生儿惊厥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抗惊厥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赖丽芝 李薇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间断蓝光治疗,研究组35例在间断蓝光治疗基础上给予人... 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间断蓝光治疗,研究组35例在间断蓝光治疗基础上给予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29%,比对照组74.28%高(P<0.05);研究组黄疸消失时间(4.41±0.15)d、胎便排空时间(5.25±0.52)d,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研究组治疗1 d、3 d、5 d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缩短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布拉氏酵母菌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效果 血清胆红素 安全性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早产儿一周岁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究
4
作者 王晓瑜 陈葵带 +2 位作者 黄小霞 谢丹 李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早产儿一周岁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早产儿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4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早产儿一周岁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早产儿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4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呼吸系统病情稳定时和达到出院标准时,采用潮气测定技术测定这两个时间点患儿FeNO水平,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总IgE水平。对照组在观察组达到第一次检测标准即患儿呼吸系统病情稳定时,以及在出院前分别检测一次FeNO、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总IgE水平。随访至一周岁,记录期间两组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并分析FeNO水平与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在患儿呼吸系统病情稳定时和达到出院标准时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Fe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周岁,观察组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和置信区间分别为0.8559和(0.781~0.931),诊断早产儿一周岁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9.534 ppb,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和73.5%。结论早产儿FeNO水平的测定对判断早产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新生儿 呼吸道感染 早产儿 潮气测定
下载PDF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赖丽芝 李薇 何康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析早产儿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出生的76例早产儿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喂养联合初乳口... 目的探析早产儿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出生的76例早产儿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喂养联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统计比较两组喂养状况、生长发育状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奶量达到120 ml/(kg·d)时间分别为(5.27±0.89)h、(16.91±3.15)d、(15.65±2.2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4±1.03)h、(23.06±3.43)d、(22.56±2.79)d(t=8.47、8.14、11.80,均P<0.05)。观察组头围增长速率、体质量增长速率分别为(0.96±0.11)cm/周、(11.66±1.19)g/周,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80±0.10)cm/周、(9.53±1.14)g/周(t=6.63、7.97,均P<0.05),而两组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31.58%(χ2=5.07,P<0.05)。结论早产儿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与生长发育状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 母乳喂养 体质量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车翠微 刘丹 +3 位作者 陈燕梅 欧树婵 邓连好 覃芷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98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干...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98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干预2个月。比较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重高于对照组,身长、头围长于对照组(P<0.01);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生长发育 智能发育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车翠微 李薇 +3 位作者 陈燕梅 欧树婵 邓连好 覃芷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分析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8.41±1.96)d...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分析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8.41±1.96)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口腔吸吮情况、分娩方式、胎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出生体重、母亲存在焦虑情绪是影响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较长,与口腔吸吮异常、剖宫产、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持续正压通气时间长、母亲存在焦虑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监护病房 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胎龄 影响因素 分娩方式
下载PDF
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癫痫样惊厥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艳玲 李薇 +3 位作者 陈葵带 王晓瑜 何康成 王晓霞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癫痫样惊厥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自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59例癫痫样惊厥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达到电?...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癫痫样惊厥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自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59例癫痫样惊厥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达到电?鄄临床控制(无惊厥症状,无大脑皮质异常放电及惊厥波),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达到仅临床症状控制(无惊厥症状,但有大脑皮质异常放电、惊厥波)。比较2组患儿脑电?鄄临床症状治疗结果、用药剂量、后遗症、智力发育指数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电图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苯巴比妥的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第6、12个月时的MDI、P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8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剂量以控制新生儿癫痫样惊厥患儿的电?鄄临床发作的临床疗效优于仅控制临床症状发作,并且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发育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新生儿 惊厥 神经行为
原文传递
MIST技术与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艳玲 陈葵带 +4 位作者 李薇 王义烔 何康成 黄国伟 刘建娴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6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喉镜直视将细血管导管置于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MIST)与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拔除气管导管改为nCPAP治疗技术(intubation-s... 目的探讨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喉镜直视将细血管导管置于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MIST)与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拔除气管导管改为nCPAP治疗技术(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2例胎龄30~36周诊断为RDS的早产儿随机分为MIST组(27例)和INSURE组(25例),处理方式同上述。比较分析MIST组和INSURE组的疗效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8 h后,MIST组和INSURE组总有效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组操作过程中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心动过缓的比例均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技术是治疗早产儿RDS的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给药方法,对于临床评估暂不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RDS患儿,均可考虑采用MIST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MIST技术 INSURE技术
下载PDF
早产儿实施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对其呼吸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桂 邓爱荷 +2 位作者 喻秀梅 张秀娟 陈艳芝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探究早产儿实施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对其呼吸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观察组进行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对照组进行正常早产儿护理.比较两组吃奶量、睡眠... 目的 探究早产儿实施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对其呼吸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观察组进行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对照组进行正常早产儿护理.比较两组吃奶量、睡眠时间、体重、身长以及早产儿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15天后,观察组吃奶量大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入院15天后,两组早产儿的身长和体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鸟巢护理模式对早产儿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极大增强了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促进其体重的正常增长,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鸟巢体位护理 呼吸功能 不良体位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对PICC尖端位置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爱荷 陈燕梅 邓连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留置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儿胸片导管尖端的位置信...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留置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儿胸片导管尖端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椎体定为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情况,以计算拍摄胸片当天和首次定位时,相比的体重增长率。分析极低体重儿末次胸片PICC尖端位置改变情况。结果患儿PICC尖端移位主要集中在2个椎体和3个椎体,其导管尖端移位与体重增长率相关,患儿的PICC尖端位置改变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能够影响PICC尖端位置,与PICC首次定位相结合,体重增加40%和体重增加70%时,是导管位置跟踪的关键时间,能够判断患儿PICC尖端位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增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