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学生社区朋辈共享互助育人力量的挖掘与探索——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1
作者 汪洋 诸小妮 +1 位作者 张博 邓敏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是对构建社区育人新局面的一次尝试与探索,探索建立党组织下沉到学生社区的基本架构,凝聚党建引领下的学生社区育人力量,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朋辈共享互助的育人逻辑,是高校对社区发展和社区育人模式变革...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是对构建社区育人新局面的一次尝试与探索,探索建立党组织下沉到学生社区的基本架构,凝聚党建引领下的学生社区育人力量,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朋辈共享互助的育人逻辑,是高校对社区发展和社区育人模式变革的创新性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党建 高校学生社区 朋辈 共享互助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
作者 杨小平 王文豪 郭晓娟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0期205-206,共2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围绕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实验素养和创新意识为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教学改革,包括实验课程独立开课、实验教学效果强化、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项目的信息...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围绕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实验素养和创新意识为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教学改革,包括实验课程独立开课、实验教学效果强化、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项目的信息化等建设。实验中心的建设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建设效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能源动力 独立开课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化学工程专业实训中的应用-以催化裂化开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书瑞 傅小波 +3 位作者 钟国玉 廖文波 徐勇军 何运兵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79-180,182,共3页
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典型单元操作有常减压精馏,过滤,催化裂化等。这些操作在化工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除学习这些操作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需对重要生产过程进行实践认识和操作。到化工厂进行实际的生... 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典型单元操作有常减压精馏,过滤,催化裂化等。这些操作在化工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除学习这些操作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需对重要生产过程进行实践认识和操作。到化工厂进行实际的生产实习面临着耗时长、安全性及效果差的问题,而虚拟仿真则解决了以上问题。以催化裂化为例,学生通过冷态开车可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相关工艺进行设定,调控相关参数从而寻找生产优质轻质油的最佳策略。通过设备研究,在线学习,操作仿真系统,学生详实的掌握了催化裂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催化裂化 冷态开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4
作者 何清 陶实 +2 位作者 林有胜 葛亚 曲万军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6期26-28,共3页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科教分离、产教融入不深的问题,文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以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在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持续改进方案,建立了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专业改革和科...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科教分离、产教融入不深的问题,文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以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在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持续改进方案,建立了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专业改革和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探索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对能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能源与动力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设计及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5
作者 郭晓娟 徐勇军 +2 位作者 左远志 陈佰满 林有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13,共4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中观“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微观“课程/课程群”三个维度来探讨了粤港澳湾区产科教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产业改革升级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 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 产科教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洪南龙 何运兵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1期156-157,共2页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目前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知识和单向输入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本论文将OBE理念引入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目前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知识和单向输入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本论文将OBE理念引入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获得的成果为导向,以评促教,优化传统教学环节,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成果导向 学习主动性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润花 左远志 +2 位作者 陈佰满 徐勇军 杨敏林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甲烷化学链重整制氢与甲醇合成的储能系统模拟
8
作者 王艳娟 龙云飞 +4 位作者 辛宇 蒋琼琼 徐超 曲万军 洪慧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104,共10页
为了实现氢能的安全储存与运输,将氢气转化为液态甲醇成为氢气存储的重要方式。氢气与一氧化碳(CO)通过费托合成制取甲醇由于其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传统制取氢气与CO的方法主要是甲烷湿重整和甲烷干重整,然而该方法需在高温(≥850℃... 为了实现氢能的安全储存与运输,将氢气转化为液态甲醇成为氢气存储的重要方式。氢气与一氧化碳(CO)通过费托合成制取甲醇由于其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传统制取氢气与CO的方法主要是甲烷湿重整和甲烷干重整,然而该方法需在高温(≥850℃)下进行,且能量消耗较大,通常依赖甲烷燃烧放热以满足反应条件。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甲烷化学链重整制氢与甲醇合成的储能系统,选用氧化镍作为载氧体,反应温度可降至600℃,系统以太阳热能为驱动力,避免了燃烧甲烷,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环境负担。同时,依据“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将甲烷化学链重整产生的高温烟气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耦合进行发电。能量、[火用]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燃料反应器与空气反应器温度分别为600℃和1200℃、氧化镍与甲烷物质的量比为0.8、水与甲烷物质的量比为1.9时,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为62.82%,[火用]效率为64.75%,甲醇产率可达69.73%。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80.58%,相比传统甲烷重整法降低了250℃,且甲烷转化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重整制氢 甲醇合成 太阳能热存储 灵敏度分析 能量和?分析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捷超 左远志 +2 位作者 何清 姚宇华 王文豪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234-235,共2页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老牌工科专业需结合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来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以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探索为出发点,通过针对全国北方供暖城市进行供热设计,集"传热学"...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老牌工科专业需结合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来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以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探索为出发点,通过针对全国北方供暖城市进行供热设计,集"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工程制图"等课程融于一体的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促进新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课程设计 供热设计 新工科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平 何伟标 邓国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汽车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锂电池会产生许多热量,为保证锂电池安全运行,需要对电动汽车的锂电池进行热管理。目前常用的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技术存在控温效果差、管路复杂和功... 随着电动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汽车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锂电池会产生许多热量,为保证锂电池安全运行,需要对电动汽车的锂电池进行热管理。目前常用的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技术存在控温效果差、管路复杂和功耗增加的情况。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源产生的主要原因,利用产热模型来分析汽车运行时的产热量,总结了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热管冷却、相变材料冷却和复合方式冷却的锂电池热管理方法,也分析了各种热管理方式的优点与不足。通过有效的热管理策略来解决当前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做出相关预测,为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产热分析 复合相变材料 电池热管理
下载PDF
PBL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斯珉 张志凌 元武智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式教学法,它以学... 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式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使其在课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教学为例,将教学目标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阐述PBL教学方法的模式及优缺点。实践表明,PBL教学法降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克劳修斯表述的理解难度,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下载PDF
计算机编程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2
作者 陶实 杨小平 +2 位作者 林有胜 葛亚 何清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1期4-7,共4页
随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编程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变得越发紧迫。作为一种先进仿真手段,计算机编程能够给出能源与动力器件中流体输运的状态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复杂的流动过程,为应用型本科院... 随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编程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变得越发紧迫。作为一种先进仿真手段,计算机编程能够给出能源与动力器件中流体输运的状态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复杂的流动过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平板层流边界层布拉休斯数值解为具体实施案例,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编程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流体力学理论的理解,增强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 应用型本科 计算机编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润花 左远志 +1 位作者 尹辉斌 徐勇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传统黑板板书教学融合在一起,科学安排实践环节,将教师教学评估与学生学习效果相结合来评价教学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力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对策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邵友元 李永梅 熊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6-82,共7页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分析总结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修复技术即:生物修复方法、物理与工程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对这些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论,指出其优缺点,并在此基...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分析总结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修复技术即:生物修复方法、物理与工程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对这些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论,指出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对今后重金属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 污染治理 修复技术
下载PDF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型学生培养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忠明 邵友元 范洪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工程应用性等特点。文章通过对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本领的优化,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工程应用性等特点。文章通过对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本领的优化,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原理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善红 廖文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量化差异分析对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结果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领云 廖文波 +1 位作者 陈洪伟 刘传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成绩评核为例,对不确定成绩评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建立障碍影响值I与结果范围差异值Q的差异联系,进而剖析课程教学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完成成绩评教障碍影响情况的验证。结果发现,验证结果合理,无机化... 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成绩评核为例,对不确定成绩评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建立障碍影响值I与结果范围差异值Q的差异联系,进而剖析课程教学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完成成绩评教障碍影响情况的验证。结果发现,验证结果合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成绩考评障碍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不大,该课程教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差异分析 教学效果评价 无机化学实验
下载PDF
漆酶协同阿魏酸对小麦面团理化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李冰 何敏 +5 位作者 何霓 潘志琴 张霞 陈欣冉 李均羿 李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但国产小麦粉的品质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面包制品的生产需求。目前,漆酶(LAC)和阿魏酸(FA)对小麦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讨论二者单独对面包烘焙性能的影响,而LAC和FA的复合添加对小麦面包烘焙性能的影响尚不明... 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但国产小麦粉的品质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面包制品的生产需求。目前,漆酶(LAC)和阿魏酸(FA)对小麦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讨论二者单独对面包烘焙性能的影响,而LAC和FA的复合添加对小麦面包烘焙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利用质构仪、流变仪、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气相离子迁移谱风味分析联用仪等仪器,研究了LAC和FA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水分迁移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小麦面包的比容、色泽、质构和挥发性物质等品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FA组相比,LAC组和LAC+FA组的面团具有较低的弱化度,且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增大,延伸度降低,面团硬化。此外,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发现,LAC和FA无论是单独或复合添加均可以使不易流动水从T_(21b)状态转变为T_(21a)状态,即LAC和FA单独或复合使用均能使水分的自由度下降,使水分与面团组分结合更紧密,对面团中水分迁移产生一定影响。面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LAC和FA的复合添加使面团的面筋网络更加完整、均一。在面包方面,LAC组和LAC+FA组均降低了面包芯的硬度,且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影响均很小。因此,LAC及其复合FA的添加对面团强度和面包的品质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阿魏酸 面团 流变特性 水分迁移特性 微观结构 面包品质
下载PDF
聚丙烯材料粘接用底涂剂的制备
19
作者 陈海桂 张志文 +2 位作者 边峰 周亚民 彭敏 《中国胶粘剂》 2025年第4期66-70,共5页
以二吗啉二乙基醚(DMDEE)、氯化聚丙烯、KH-560、KH-570和硅烷树脂等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氯化聚丙烯和硅烷树脂用量的底涂剂。讨论了氯化聚丙烯、硅烷树脂和施工温度对聚丙烯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氯化聚丙烯的加入对聚丙... 以二吗啉二乙基醚(DMDEE)、氯化聚丙烯、KH-560、KH-570和硅烷树脂等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氯化聚丙烯和硅烷树脂用量的底涂剂。讨论了氯化聚丙烯、硅烷树脂和施工温度对聚丙烯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氯化聚丙烯的加入对聚丙烯材料的粘接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用量继续增加,底涂剂体系的黏度变大,导致其涂刷性变差,影响到底涂剂对基材表面的浸润和渗透能力,使得氯化聚丙烯与聚丙烯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剪切强度和粘接内聚破坏的降低。(2)硅烷树脂的加入增加了聚丙烯材料表面的活性,并引入了活性基团。但是当硅烷树脂浓度过大时,影响底涂剂对聚丙烯材料表面的润湿,从而影响到底涂剂对聚丙烯材料的粘接效果。(3)在施工温度为-5和0℃时,涂刷性变差,影响底涂剂对基材表面的浸润和渗透能力,从而影响到底涂剂对聚丙烯材料的粘接效果。施工温度在5℃以上时,底涂剂对聚丙烯材料的剪切内聚破坏≥90%。(4)综上所述,当w(氯化聚丙烯)=3%,w(硅烷树脂)=12%(相对于底涂剂总质量而言),且施工温度在5℃以上时,制备的底涂剂对聚丙烯材料的粘接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粘接 硅烷树脂 底涂剂
原文传递
聚3-羟基丁酸酯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辉淦 郑育英 +2 位作者 康世民 方岩雄 徐勇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1391,共11页
综述了目前聚3-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的几种主要降解技术,包括热裂解、水解、溶剂降解和酶解等。重点介绍了各种降解技术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并对影响PHB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各种技术的所需反应... 综述了目前聚3-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的几种主要降解技术,包括热裂解、水解、溶剂降解和酶解等。重点介绍了各种降解技术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并对影响PHB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各种技术的所需反应温度总体趋势为:热裂解>水解≥溶剂降解>酶解。PHB热解工艺简单,通常情况下PHB主要降解为巴豆酸和其低聚物,过高反应温度(>500℃)则使PHB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丙烯。水解和溶剂降解都是以针对性地断开PHB酯键为出发点,以获得高产率的PHB单体(3-羟基丁酸、巴豆酸)或其酯类化合物(如巴豆酸甲酯)。与热解、水解和溶剂降解技术相比,酶解法限制因素较多且工艺成本高,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提出了两个需进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1)PHB催化热解脱羧制备高品位液体燃料;(2)直接转化富含PHB的微生物为高价值化学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加工 聚3-羟基丁酸酯 降解 热解 水解 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