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
1
作者 贾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间选取为2022年10月-2023年11月;(2)随机分组方法选择信封法;(3)每组AMI患者例数均为33例;(4)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5)研究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6)记录各组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急救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并将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急救效率方面研究组更优,即该组接诊至首次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研究组急救成功患者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更低,其中研究组为10.00%、对照组为34.78%(组间对比P<0.05);两组对对急救护理满意率评价情况(研究组为87.88%、对照组为48.48%)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急救效率、获得理想的临床转归效果及维持良好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 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急救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机械通气吸气触发时的呼吸力学分析
2
作者 武云珍 盖娜 张静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机吸气触发波形特点,找出触发点对应的回路压力与流量,结合呼吸机工作原理及呼吸力学定律,确定以肺泡内压等作为反映吸气触发努力程度的指标,建立与其相关的数学公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与逻辑关系。方法:将模拟肺分别连接...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机吸气触发波形特点,找出触发点对应的回路压力与流量,结合呼吸机工作原理及呼吸力学定律,确定以肺泡内压等作为反映吸气触发努力程度的指标,建立与其相关的数学公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与逻辑关系。方法:将模拟肺分别连接到PB840型呼吸机和SV600型呼吸机的呼吸回路。呼吸机调整为流量触发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设为5 cmH 2O(1 cmH_(2)O≈0.098 kPa),分别在流量触发灵敏度(V_(Trig))为3 L/min、5 L/min时,分别以慢速、中速、快速3种触发力度手动牵拉模拟肺触发1次有效送气。调整呼吸机为压力触发模式,分别在压力触发灵敏度(P Trig)为2 cmH_(2)O、4 cmH_(2)O时重复上述过程。通过调节呼吸机显示屏内曲线的刻度,观察不同触发情况下触发点对应的回路压力与流量。以肺泡内压Pa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呼吸力学方法分析达到有效触发时刻(T T)所需要的Pa(即Pa -T),以及Pa在触发期间的压力变化幅度(ΔP)及时间跨度(ΔT)。 结果:① T T时刻压力与流量的对应关系:流量触发模式下,慢速、中速、快速触发时,吸入流量为V Trig,回路压力分别对应为PEEP、PEEP-P n、PEEP-P n'(P n、P n'为下降幅度,其中P n'>P n);压力触发模式下,吸入流量为偏流(PB840型呼吸机为1 L/min,SV600型呼吸机可能为2 L/min),回路压力为PEEP-P Trig。② Pa -T的计算:流量触发模式下,慢速触发时Pa -T=PEEP-V_(Trig)R(R为气道阻力),中速触发时Pa -T=PEEP-P n-V TrigR,快速触发时Pa -T=PEEP-P n'-V TrigR;压力触发模式下,Pa -T=PEEP-P Trig-1R。③ ΔP的计算:流量触发模式下,慢速触发时,如无内源性PEEP(PEEPi),则ΔP=V _(Trig)R;如有PEEPi,则ΔP=PEEPi-PEEP+V _(Trig)R。中速触发时,如无PEEPi,则ΔP=P n+V_(Trig)R;如有PEEPi,则ΔP=PEEPi-PEEP+P n+V _(Trig)R。快速触发时,如无PEEPi,则ΔP=P n' +V _(Trig)R;如有PEEPi,则ΔP=PEEPi-PEEP+P n'+V TrigR。压力触发模式下,如无PEEPi,则ΔP=P _(Trig)+1R;如有PEEPi,则ΔP=PEEPi-PEEP+P_(Trig)+1R。④ Pa的压力时间变化率(F P)的计算:设F P=ΔP/ΔT,在ΔP相同的情况下,ΔT越短,说明触发越快;同样,在ΔT相同的情况下,ΔP越大,意味着触发能力或触发努力程度越大,F P更能反映患者的触发能力或触发努力程度。 结论:以触发所需要的最低肺泡内压、肺泡内压的压力跨度及其压力时间变化率3个指标来反映患者的吸气努力程度,并建立数学公式,可直观呈现吸气触发相关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便于临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气触发 人机协调 呼吸力学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中呼吸力学关系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武云珍 盖娜 +1 位作者 胡文才 郭海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机械通气作为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会对呼吸力学带来很大影响。人工气道最大的问题是给呼吸通路带来额外的气道阻力,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发现其导致的吸气压力下降损耗与呼气压力释放延迟。对于肺部不同部位来讲,正压通气会造成不同的力学状... 机械通气作为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会对呼吸力学带来很大影响。人工气道最大的问题是给呼吸通路带来额外的气道阻力,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发现其导致的吸气压力下降损耗与呼气压力释放延迟。对于肺部不同部位来讲,正压通气会造成不同的力学状态;通过设定单位面积的胸部或膈肌部位,采用基本力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跨肺压、跨胸壁压、跨肺胸压、跨膈肌压、跨肺膈压、胸腔内压、平台压、驱动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吸气驱动引起的肺部压力梯度,在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时存在明显区别;根据驱动过程可以发现,生理状态下的自主呼吸,其压力梯度从外周向中心传递,对肺组织起到牵拉作用;无自主呼吸下的正压通气,其压力梯度是从中心向外周传递,对肺组织起到推挤作用;而有自主呼吸的正压通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吸气触发努力至触发灵敏度前,与生理状态下的自主吸气相似,这个阶段的压力梯度是自外周向中心,但这个阶段时间极短;第二个阶段为吸气触发达触发灵敏度后呼吸机行正压送气过程,压力梯度是患者自主吸气的牵拉与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推挤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压力的分配传递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尤其对于非生理状态的正压通气而言。所以,通过这些基本力学分析,临床医务人员可以更系统地理解机械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力学 自动导管补偿 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