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独立自主--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1
作者 章百家 孙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共12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工作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联,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8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党对外交往的范围从仅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保持特殊关系,扩大到同一些西方人士和官方机构有所交往。由此,党积累了宝...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工作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联,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8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党对外交往的范围从仅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保持特殊关系,扩大到同一些西方人士和官方机构有所交往。由此,党积累了宝贵的对外工作的历史经验,逐步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判断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对外工作,不仅与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相配合,也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对外关系
下载PDF
三类物资:观察中国计划经济运作中“小自由”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三类物资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发生的根据,在于计划体制的内在局限,以及中共领导人关于"大计划、小自由"的设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开始,政府部门逐步加强对三类物资的行政管理、协调和规划,但... 三类物资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发生的根据,在于计划体制的内在局限,以及中共领导人关于"大计划、小自由"的设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开始,政府部门逐步加强对三类物资的行政管理、协调和规划,但在政治运动波及下,这种努力并不成功。三类物资的业务经营,依然存在一定的"小自由",但在其流转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渠道即三类物资交流会和农村集市在内容、形态和机制上迥然不同。以三类物资为视角,可以窥见中国计划经济运作中"小自由"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物资 三类商品 计划经济 “小自由”
下载PDF
从新时期党代会报告看中共民主观的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9,共9页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反思过去在民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范畴、价值等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发展。透过中共民主观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观察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反思过去在民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范畴、价值等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发展。透过中共民主观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观察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产生的重要影响,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进步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党代会报告 民主观 属性 范畴 价值
下载PDF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过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民权利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统购统销 改革 市场机制 解体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废——以经济体制的变迁为视角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6,共12页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与废,是经济体制变迁的标识之一,消灭私商和小商贩的投机倒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诱因之一;计划经济时期,投机倒把逐渐成为政治罪名;到80年代,投机倒把的内容一部分因经济放活而逐步退出,另一部分...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与废,是经济体制变迁的标识之一,消灭私商和小商贩的投机倒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诱因之一;计划经济时期,投机倒把逐渐成为政治罪名;到80年代,投机倒把的内容一部分因经济放活而逐步退出,另一部分因"双轨制"施行而日益突出;及至9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概念渐趋淡出社会经济生活和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计划经济 “双轨制”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亚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1,共9页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和阐释,受制于革命现实追求和革命理论发展。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给予不同关注,使其呈现不同历史面貌。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总其大成,形成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和阐释,受制于革命现实追求和革命理论发展。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给予不同关注,使其呈现不同历史面貌。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总其大成,形成马克思主义"五四"观的经典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语境 认识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粮票交易现象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55,共9页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粮食票证制度维系近40年之久。在80年代,由于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粮食价格"双轨制"的推行以及一些新群体的出现等原因,粮票交易普遍发生,其参与主体广泛、交易总额巨大、利益链条完整。为制止粮票交...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粮食票证制度维系近40年之久。在80年代,由于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粮食价格"双轨制"的推行以及一些新群体的出现等原因,粮票交易普遍发生,其参与主体广泛、交易总额巨大、利益链条完整。为制止粮票交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特别是通过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粮票交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80年代粮票交易现象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票证 粮票交易 双轨制
下载PDF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111,共6页
中共十七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的挑战,中共中央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共十七大 国际金融危机 成就 政治 文化 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
下载PDF
两岸关系视野下的经济特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7,共10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大陆经济特区的崛起,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台湾兴办加工出口区的经验是大陆创设经济特区的重要借鉴对象,为解决两岸问题创造条件是经济特区的重要目标,促进两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大陆经济特区的崛起,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台湾兴办加工出口区的经验是大陆创设经济特区的重要借鉴对象,为解决两岸问题创造条件是经济特区的重要目标,促进两岸经贸往来是经济特区的重要政策取向,而台商企业则是经济特区建设中一支重要经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经济特区
下载PDF
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0
作者 陈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5,共5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审慎、稳定、团结、民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审慎、稳定、团结、民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 十七大 党中央 总书记
下载PDF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二年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要
11
作者 樊锐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学术研讨会 改革开放 党史研究室 新疆自治区 中共中央 述要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12
作者 孙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5,共11页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外关系格局实现了从"一条线"向全方位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苏关系正常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全局,贯穿始终。作为20世纪后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中苏...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外关系格局实现了从"一条线"向全方位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苏关系正常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全局,贯穿始终。作为20世纪后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仅标志着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基本建立,而且对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以及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外交政策 中苏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