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媒体如何打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全中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4,共2页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谷歌、Facebook.字节跳动、快手等就是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代表,而人工智能具体运用到传媒业实践,则预示着传媒转型升级为智媒体。如何成功打造智媒体?这需要基于...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谷歌、Facebook.字节跳动、快手等就是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代表,而人工智能具体运用到传媒业实践,则预示着传媒转型升级为智媒体。如何成功打造智媒体?这需要基于技术在理念、智能传播、产品、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升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旗下的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三网合力打造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就是智媒体转型的领先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 媒体转型 央视网 践行者 生态系统 智媒体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动员工作研究——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组建为中心
2
作者 刘志鹏 李健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调整地方干部政策为动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从打通南下干部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着手,消除传统乡土社会秩序对于动员工作的影响。这种南下动员机制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到达新区后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为之后西南服务团等南下干部动员工作提供了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局 山东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干部南下
下载PDF
非洲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
3
作者 陈宏 刘慧佳 《国际汉学》 2025年第1期116-130,160,共16页
本文基于翔实数据对2022年底前非洲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梳理,主要包括非洲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提出非洲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理念不成熟、中文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本土教学资源... 本文基于翔实数据对2022年底前非洲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梳理,主要包括非洲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提出非洲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理念不成熟、中文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本土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孔子学院(课堂)数量有限等。解决策略主要为中非合力营造中文教育发展新格局,推动非洲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借助驻地企业改善中文办学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中文教育 发展现状 现实问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媛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60,共6页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响力并不囿于文化领域。新时代的国家治理,需要以文化精神作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始终的基础性、融贯性、统摄性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和意识形态共识,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改革动力机制、文化制度体系性建设、文化生态系统构建、文化价值引领等方面探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治理 文化制度 文化体制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的国家影像呈现:“中国电影学派”的概念内涵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媛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4,共4页
中国电影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艰难跨越,我们有必要思考和阐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本质性、引领性力... 中国电影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艰难跨越,我们有必要思考和阐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本质性、引领性力量是什么?中国电影有没有形成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症候和独特品格?如何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确定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位?如何在转型升级的困境中实现突围,开辟新路?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回应的问题。“中国电影学派”命题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学派 电影强国 中国电影发展 影像呈现 大国崛起 精神症候 转型升级
下载PDF
组织协同与职能优化:文化管理的适应性变革与发展趋向
6
作者 高宏存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新时代以来,国家推进文化管理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结构与职能设计不断优化,文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从历史延续和国家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管理机构变革的需求动因。文化管理机构组织调整和职能优化提升了... 新时代以来,国家推进文化管理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结构与职能设计不断优化,文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从历史延续和国家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管理机构变革的需求动因。文化管理机构组织调整和职能优化提升了文化治理的整体效能、重塑了市场主体与管理机构的协同关系、提高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未来还需在整合机构职能、优化权责体系、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管理机构变革 组织协同 职能优化
下载PDF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价值定位、内容构成和实践进路
7
作者 粟超 《重庆行政》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改革不仅要在各个领域进行,而且要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所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改革不仅要在各个领域进行,而且要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所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规范 战略部署 实践进路 价值定位 精神文明
下载PDF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国家粮食市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帅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13,共17页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以后,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设立国家粮食市场,允许农民进行互通有无的粮食调剂,希望借此缓解农村粮食紧张局面,同时将农民的粮食交易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不过,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心存疑虑,不少国家粮食市场并...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以后,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设立国家粮食市场,允许农民进行互通有无的粮食调剂,希望借此缓解农村粮食紧张局面,同时将农民的粮食交易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不过,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心存疑虑,不少国家粮食市场并未发挥出预期效果。国家粮食市场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一定限度的自由交易空间,由此导致交易价格远远高出牌价。在政府看来,这影响了统购任务的完成。所以在195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关闭大部分国家粮食市场。国家粮食市场既是解决统购统销带来的问题的尝试,也是建立一种新型市场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粮食市场 粮食交易 统购统销 黑市
下载PDF
我国文旅融合相关政策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内容文本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韩旭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后,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丰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其中不乏有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容。自2018年机构改革后,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充分说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后,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丰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其中不乏有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容。自2018年机构改革后,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充分说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未来文化和旅游的工作方向。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2001年以来有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内容,回顾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政策历程,探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政策出台的原因,能够预测未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依此提出专项政策制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 融合发展 政策梳理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功能游戏开发探析——以国家典籍博物馆“古籍保卫局”之“山海社的宝藏”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旭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在新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亟须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已有关于功能游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国家典籍博物馆的主题实景解谜游戏“古籍保卫局”之“山... 在新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亟须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已有关于功能游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国家典籍博物馆的主题实景解谜游戏“古籍保卫局”之“山海社的宝藏”为例,试图探讨功能游戏开发的价值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博物馆 功能游戏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历程论纲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学斌 《长白学刊》 2024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历史高度,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历史高度,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所以能够具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与思想特质,必当有其渊源有自的形成历程。揆诸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历程,文化自信塑造了其理论底色,文化发展道路明确了其发展指向,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其天下立场,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其宏远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与总体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现实性与理想性、包容性与原则性的高度统一,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文化发展道路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强国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及其时代价值
12
作者 刘凯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以坚守文明主体性为根基、以世界主义视野为情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些新时代的重大文明论断是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明理想的继承与守正,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脉络刍议——以三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为线索的考察
13
作者 王学斌 《泰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细致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脉络,其实质就是不断强“体”运“用”的过程,其中内在的实践逻辑即从把握大势、立破并举到以立为本、担新使命,终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了更好地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仍需回溯过往的演进脉络,... 细致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脉络,其实质就是不断强“体”运“用”的过程,其中内在的实践逻辑即从把握大势、立破并举到以立为本、担新使命,终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了更好地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仍需回溯过往的演进脉络,总结成功经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从而拾阶而上,续写新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两创”的价值重塑与实践路径创新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宏存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共12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出发,在探寻文明互鉴中创生民族文化“新生命体”,增强创新活力则应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再造文化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出发,在探寻文明互鉴中创生民族文化“新生命体”,增强创新活力则应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再造文化价值;构建有利于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加强美育美学教育,培育基层“创意群体”;重视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设计与文化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持续发力推动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两创” 价值重塑 路径创新
下载PDF
图像理论的发展脉络史: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
15
作者 徐梓晗 秦露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柏拉图“洞穴喻”中关于视觉与图像的讨论普遍被视为现代图像理论的起源。然而,其开启的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却限制了图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面对20世纪初的图像新问题,传统的图像理论无法做出有效回应。基于此,一批学者将文化... 柏拉图“洞穴喻”中关于视觉与图像的讨论普遍被视为现代图像理论的起源。然而,其开启的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却限制了图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面对20世纪初的图像新问题,传统的图像理论无法做出有效回应。基于此,一批学者将文化工业批判、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研究等内容引入图像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在实践视角下理解图像问题的新理论向度。不同于将图像理解为私人的、形而上学的、非物质的实体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图像理论致力于通过文化工业批判、意识形态理论及文化研究等更为综合的视角揭示图像所蕴含的历史性、现实性与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西方马克思主义 视觉文化 现代性 后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观念认知和内在逻辑
16
作者 徐平 龙昊廷 《前沿》 2024年第3期5-13,共9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理解党的建设规律,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的伟大决策,既是政治责任,也是长期历史责任,对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增进民生福祉有着重大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党坚持问...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理解党的建设规律,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的伟大决策,既是政治责任,也是长期历史责任,对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增进民生福祉有着重大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反腐力度,建立防腐制度框架,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为党和国家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党的自我革命 党风廉政建设
原文传递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英杰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0,共9页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理论逻辑则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要素禀赋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逻辑则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管齐下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平稳形成,提供了更为基本的抓手和更为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英杰 张启迪 朱家祯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然而,部分海外媒体及国内学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存在误读,对于外需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对当前国家统计局基于净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然而,部分海外媒体及国内学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存在误读,对于外需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对当前国家统计局基于净出口视角测算外需贡献率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外需贡献率数据低估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新框架的测算结果显示,当前外需对经济增长仍有较大贡献。据此,政策建议:一是继续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二是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重视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外部需求 对外开放
下载PDF
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宇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北京名人故居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名人故居,后人更能读懂读好北京的历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为了让这些名人再“活”上几百年,尽可能多地给后辈人以生活意味的启迪,为城市生活提... 北京名人故居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名人故居,后人更能读懂读好北京的历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为了让这些名人再“活”上几百年,尽可能多地给后辈人以生活意味的启迪,为城市生活提供更丰富的滋养,应对名人故居的整体环境进行生态性的保护,并注重故居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故居 生态性 传承
下载PDF
深刻把握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理论内涵与未来指向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学斌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2-19,共8页
作为党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论断和理论命题,历史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依据、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未来指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 作为党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论断和理论命题,历史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依据、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未来指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坚实的信仰、信念与信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唯有不断增强历史认知,深刻把握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不断挖掘其理论内涵,充分彰显其未来指向,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才能交出一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异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信 历史精神 历史经验 四个自信 新的赶考之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