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的云南实践研究
1
作者 马黎 付莉萍 吝成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构成决定了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实践方式的独特性。云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的实践,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沉淀和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升华。云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解决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变化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新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新形势下,云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宣传教育实践应着力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内容创新,突出实践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宣传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实践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民主党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添仁 张雪鹏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担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重的压力。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担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重的压力。在新型政党制度背景下,民主党派必须具有更强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需要更精准、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本研究基于云南省近年来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系列实践进行分析,以产业、人才和生态为切入点,提出边疆民族地区各民主党派需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形成合力,着力从融入乡村产业振兴、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和协助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三个维度来优化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党委和政府同频共振、精准发力,共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主党派 边疆民族地区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三维诠释: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融会贯通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庆东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新时代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即立足“四个突出特点”、实现“一个跨越”、确立“三个定位”、突出“五个着力”和“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奋进新时代,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新时代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即立足“四个突出特点”、实现“一个跨越”、确立“三个定位”、突出“五个着力”和“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奋进新时代,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立意高远、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历史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维度,全面阐述云南工作,为云南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潜力、动力,是云南开启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为云南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系统把握 深刻领会 融会贯通
下载PDF
边疆治理创新的独特尝试--1950年前后党对云南边境地区人民参与积极性的培育
4
作者 陈文兴 马树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3期162-170,共9页
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应把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优先选项,扩大社会治理的范围,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为了提高云南边境地区的治理水平,在1950... 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应把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优先选项,扩大社会治理的范围,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为了提高云南边境地区的治理水平,在1950年前后十年间,初步探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培养当地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借鉴这一时期的治理理论及实践模式,在新时代的边疆治理中,通过建设国家力量保障制度得以充分落实,促进联系的密切化,提升服务各族群众能力,夯实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各民族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文艺作品中讲述好边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美好故事及其中包含的理念等,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参与自觉性、能力和质量,不断铸牢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这一意识的理性内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解放 中国共产党 边境地区 参与积极性
下载PDF
《为人民服务》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死观的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兴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通过仪式寄托对牺牲者的哀思,为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引,使广大人民的革命、建设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大大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不甘平庸的中国人,能够通过对这篇光辉著作的进一步学习和对其中精神的更充分体悟,在生死问题上获得正确的结论,使他们的意志自由、主体自觉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把斗志和创造精神保持得更加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人 生死观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罗添仁 施雁红 《创造》 2023年第10期39-41,共3页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特征,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团结、危害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各阶段,...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特征,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团结、危害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各阶段,党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坚决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损害 党的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团结 反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