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1
作者 倪明胜 安雅琴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求解时代新课题,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格局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不平衡结构辩证法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审视
2
作者 王亚杰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43-50,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在特定空间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抵抗,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不平衡结构辩证法在中国实际运用的结果。从国际范围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世界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在特定空间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抵抗,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不平衡结构辩证法在中国实际运用的结果。从国际范围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成功实现了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胜利;从国内范围来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突破了十月革命中“城市中心道路”的教条主义束缚,并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根本性胜利。只有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与世界整体发展相结合,才能全面客观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结构辩证法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本逻辑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配观及其当代意义——以《哥达纲领批判》为例
3
作者 石柱邦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主义庸俗分配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消费资料的分配在任何条件下都取决于生产条件...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主义庸俗分配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消费资料的分配在任何条件下都取决于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公平和平等从来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等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重要观点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配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分配观的坚持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拉萨尔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
4
作者 耿凡 张建丰 《求知》 2023年第2期43-45,共3页
我们党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党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研究和阐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哲学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意识形态工作 哲学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民至上指向——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坚守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3,共8页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手稿的根本指向。在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廓清“人受抽象统治”的历史迷雾,批驳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揭示资本主义虚假自由观、民主观、平等观、人权观、博爱观,还原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手稿的根本指向。在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廓清“人受抽象统治”的历史迷雾,批驳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揭示资本主义虚假自由观、民主观、平等观、人权观、博爱观,还原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秉承共享、共担、共建的价值理念,主张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说了算;要求在发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风险面前必须“命运与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手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民至上
下载PDF
农村电商脱贫促进机制——以天津市西龙虎峪镇为例
6
作者 张建丰 《区域治理》 2020年第12期175-176,共2页
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有着缺乏发展资金、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竞争、市场整合困难、品牌影响力低、缺乏高素质人才、产业升级艰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就在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营造电商扶贫环境、... 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有着缺乏发展资金、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竞争、市场整合困难、品牌影响力低、缺乏高素质人才、产业升级艰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就在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营造电商扶贫环境、促进贫困主体思维转变,提升脱贫合力、整合市场,加强品牌攻坚、引进高素质人才,升级产业链。今天津市西龙虎峪镇以发展农村电商的形式实现脱贫,也希望以此对其他相似地区脱贫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脱贫 精准扶贫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框架中的自然科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凡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8,共9页
在对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轻视自然科学的反思中,马克思开始关注自然科学问题。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阐发"一门科学"思想,提出了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意蕴和历史科学维度。沿着这一思想勾勒的总体思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在对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轻视自然科学的反思中,马克思开始关注自然科学问题。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阐发"一门科学"思想,提出了自然科学的人的科学意蕴和历史科学维度。沿着这一思想勾勒的总体思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一方面进一步指出自然科学具有生产力和社会意识的双重属性,另一方面发展出自然科学异化思想,从而确定了自然科学在唯物史观生产理论和人的解放理论中的重要位置。与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意识形态不同,马克思并未将自然科学理解为意识形态,他对自然科学的思考从未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而哈贝马斯则力图消除唯物史观对他科学技术思想的影响,是否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是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思想最根本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科学 唯物史观 生产力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对传统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超越——基于一种思想史考察
8
作者 耿凡 《理论研究》 2020年第6期49-57,66,共10页
马克思之前传统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经历了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离、19世纪早期哲学的自然科学化倾向三个阶段。马克思要求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他用二者关系的中介性视角代替传统的直... 马克思之前传统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经历了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离、19世纪早期哲学的自然科学化倾向三个阶段。马克思要求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他用二者关系的中介性视角代替传统的直接性关系,用二者关系的辩证性维度代替传统的单向度关系,并且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融合提供了价值论指向,实现了对传统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自然科学 人的科学 历史科学
下载PDF
“蛋糕”还是“陷阱”: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双重关系与良性发展进路
9
作者 韩广召 刘俊显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数字经济应与共同富裕同向而行。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双重关系主要有蛋糕论和陷阱论两种观点。蛋糕论认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生产力,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能够通过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数字经济应与共同富裕同向而行。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双重关系主要有蛋糕论和陷阱论两种观点。蛋糕论认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生产力,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能够通过优化生产关系实现分好蛋糕。陷阱论提出数字经济可能存在支配性、垄断性及剥削性陷阱。若不对这些陷阱加以防范,将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造成障碍。通过体制保障、价值引导、实体运行、分配调节四个方面组成的发展路径,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蛋糕论 陷阱论 实践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法意蕴
10
作者 宋扬 《决策与信息》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体”与“用”的辩证关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也有文化工作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体”与“用”的辩证关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也有文化工作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蕴含“根”与“魂”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化传承发展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也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供”与“需”的辩证关系,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的精准匹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蕴含“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与“深化文明互鉴”的结合,彰显了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的统一;蕴含“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强调在立中破、破中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二个结合” 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数字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霸权语境与制衡路径
11
作者 张治夏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霸权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语境。西方国家依托数字媒体话语的垄断优势、数字技术的先行孕育优势、数字文化产业的高势位发展优势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非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数字时代资本的全球性扩张... 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霸权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语境。西方国家依托数字媒体话语的垄断优势、数字技术的先行孕育优势、数字文化产业的高势位发展优势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非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数字时代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和新型掠夺开辟道路。数字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严重威胁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此,需要从话语之维加快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解构西方话语霸权;从技术之维加强关键软硬件核心技术、数字情报技术和数字传播技术的攻关创新能力,制衡西方技术霸权;从治理之维强化网络舆论治理、错误思潮治理和法治治理能力,构建抵御西方霸权的治理机制,全面捍卫数字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意识形态渗透 霸权主义
下载PDF
“四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凡 刘琼莲 《行政与法》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被确定为一种虚无无产阶级历史的反动意识形态,其理论基础是价值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哲学。"四史"是对历史的客观描...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被确定为一种虚无无产阶级历史的反动意识形态,其理论基础是价值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哲学。"四史"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直接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关于历史的歪曲。"四史"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现了对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基础的否定。加强"四史"研究,深化"四史"教育,坚守"四史"底线,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是对党成立百年的最好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四史”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 建党百年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现代性建构中的两种逻辑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2,共8页
现代性是在总体上关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素的抽象概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对现代性做出了总体性诊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性的革命逻辑与改革逻辑。这两... 现代性是在总体上关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素的抽象概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对现代性做出了总体性诊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性的革命逻辑与改革逻辑。这两种逻辑的形成既批驳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性建构提供中国方案,同时也在遵循现代性一般逻辑与中国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中不断建构与完善中国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逻辑 改革逻辑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天津经济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冬 《求知》 2020年第3期45-47,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今年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开年大考,最终疫情的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的走向还在持续观察之中。面对疫情,我市于2020年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阻击战已打响,相持阶段后勤保障尤为关键,疫情尚未扑灭,...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今年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开年大考,最终疫情的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的走向还在持续观察之中。面对疫情,我市于2020年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阻击战已打响,相持阶段后勤保障尤为关键,疫情尚未扑灭,复工更显迫在眉睫。受疫情冲击的经济如何恢复正常运行,需要我市根据津沽实情,发挥制度优势,出台政策组合拳,坚定抗疫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持阶段 肺炎 分析和对策 疫情 后勤保障
下载PDF
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明增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制高点,明确提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制高点,明确提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内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价值立场、强大动力、战略导向、法治保障、科学方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把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制度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 系统观念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探索——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5,共5页
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可以运用专业的算法和系统架构建立一个强大的信用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相结合,可以实现技术落地,有效地提升公众的参与度,降低社会的运营成本,为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的... 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可以运用专业的算法和系统架构建立一个强大的信用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相结合,可以实现技术落地,有效地提升公众的参与度,降低社会的运营成本,为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住房保障 信用平台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安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45,72,共9页
新质生产力与行业产教融共同体具有双向契合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超组织”,有超大集成优势,表现为“超功能”平台、“超资源”流通配置、“超开放”组织形态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创造条件。然而,目前面临主体性挑战、... 新质生产力与行业产教融共同体具有双向契合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超组织”,有超大集成优势,表现为“超功能”平台、“超资源”流通配置、“超开放”组织形态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创造条件。然而,目前面临主体性挑战、凝聚挑战、监督挑战、考核挑战等多重因素。因此,提出五重思考,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为行业龙头企业“加码”赋能;释放主体性,以合作溢出增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增进凝聚共识,以凝聚活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重视监督,以有效监督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完善考核机制,以考核倒促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超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论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柳长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凸显了唯物史观的主体方面,是历史规律和主观能动的结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魂脉、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基石和中华数千年的文化根脉。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历史规律的认知意识、历史大势的定位自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凸显了唯物史观的主体方面,是历史规律和主观能动的结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魂脉、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基石和中华数千年的文化根脉。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历史规律的认知意识、历史大势的定位自觉、历史关头的决断品格、历史经验的总结智慧和历史使命的担当情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应从夯实理论根基、树立大历史观、坚持人民至上和投身历史创造等方面着力,努力开创新时代的绚丽历史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创造精神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时代要义、实施基础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培 孙冰 柳长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62-67,共6页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实现与最前沿科学、技术、生产趋势融合汇聚发展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科教融汇有利于破解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利于深化科学、技术、生产的“链环—回路”关系模式,有利于增加人口回旋空间、...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实现与最前沿科学、技术、生产趋势融合汇聚发展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科教融汇有利于破解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利于深化科学、技术、生产的“链环—回路”关系模式,有利于增加人口回旋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生产力、教育”的经典论述为科教融汇提供了理论之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的实践为新时代科教融汇提供了历史之源,《科学技术进步法》《职业教育法》为科教融汇提供了法律之据。为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统筹布局;强化市场性激励,创新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样态;加快职业教育科技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职业教育 适应性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评《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测度、影响效应及提升路径》
20
作者 孟祥寒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新经济的主要引擎,它对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生产方式、驱动力、发展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都与之息息相关。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 数字经济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新经济的主要引擎,它对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生产方式、驱动力、发展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都与之息息相关。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新高地,谁引领数字经济发展,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球金融危机 转型升级 经济驱动 提升路径 新引擎 影响效应 新动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