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赓续与变革:中共领导上海左翼文化出版历史考察(1927—1936)
1
作者 杨皓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0,共4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化出版工作,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团结文化界精英、联合商业书局、灵活出版方式等措施推动左翼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党领导的左翼文化出版实践繁荣了出版业书刊内容,提升了党的社会影响力,锻造了党的文化事业队伍,赓... 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化出版工作,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团结文化界精英、联合商业书局、灵活出版方式等措施推动左翼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党领导的左翼文化出版实践繁荣了出版业书刊内容,提升了党的社会影响力,锻造了党的文化事业队伍,赓续了时代精神,变革了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上海 左翼文化 出版实践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2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张文君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的因素不同,R&D经费支出对上海市有影响,创新平台对江苏省影响最大,研发机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浙江省创新体系效能,对安徽省而言则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文章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找到了着力点,并对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长三角区域 效能建设与提升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3
作者 周亚琴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文章在厘清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的基础上,以徽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创新徽州传统村落文旅开... 文章在厘清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的基础上,以徽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创新徽州传统村落文旅开发形式,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数字技术赋能徽州传统村落文旅发展,提供高质量发展动力;完善徽州传统村落文旅发展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文章可为我国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旅融合 文旅产业链 数字化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周亚琴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4,97,共6页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的保护和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而文旅融合则是实现该环节的重要方式。徽学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以徽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明确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的保护和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而文旅融合则是实现该环节的重要方式。徽学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以徽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明确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困难和存在差距。研究发现:徽州传统村落文旅开发在助力减贫、促进社会公平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与共同富裕进程完全契合。然而,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仍有显著差距。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为传统村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条创新路径,以推动我国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共同富裕 传统村落 文旅融合 转型发展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的视角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王泽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6,共7页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评价长三角区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并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对其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内外技术创新政...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评价长三角区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并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对其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内外技术创新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比较指标体系,选取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系统理论和方法评价了长三角一市三省的技术创新绩效,从协同创新角度提出提升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共同体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科技创新绩效分析的区域协同发展探讨——以G60科技走廊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王泽强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9,共6页
科技创新绩效是衡量一个国家、区域和组织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G60科创走廊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抓手。G60科创走廊能否协同发展,事关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 科技创新绩效是衡量一个国家、区域和组织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G60科创走廊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抓手。G60科创走廊能否协同发展,事关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角度,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为评价指标,利用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G60科创走廊内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计算,使用绝对收敛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科创、产业、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协同现象。对此,从构建创新策源地、发展格局、发展模式、营商环境及金融支持五个方面,提出推进G60科创走廊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0科创走廊 绩效 长三角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公共治理领域信息伦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倪东辉 程淑琴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2-26,共5页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公共治理领域并成为时代特征,但技术不当应用和管理失控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伦理问题和风险,而信息技术伦理作为伴随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兴学科尚未在公共治理领域深入研究,导致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无视伦理生态而单...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公共治理领域并成为时代特征,但技术不当应用和管理失控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伦理问题和风险,而信息技术伦理作为伴随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兴学科尚未在公共治理领域深入研究,导致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无视伦理生态而单纯追求技术至上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相关各方伦理意识培养,建构信息技术伦理评审机制,形成公共治理中效率、便利、安全和伦理共识多维均衡的制度规则和良好信息伦理生态,这对构筑以人为本的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信息技术 伦理
下载PDF
基于5W模式的中国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芳 陈开菊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9-13,共5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传播主体构成较为单一、传播内容宣传色彩较浓、传播渠道国际化程度不够、传播受众定位模糊、传播效果有限等问题。基于5W模式的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国...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传播主体构成较为单一、传播内容宣传色彩较浓、传播渠道国际化程度不够、传播受众定位模糊、传播效果有限等问题。基于5W模式的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实施精准化传播,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W模式 国际传播 社交媒体 传播效能
下载PDF
习近平民生观的主要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培培 曹海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生观体系。习近平的民生观根植于深厚的历史经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生观体系。习近平的民生观根植于深厚的历史经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智慧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更准确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观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一体化建设
10
作者 胡中月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26,共5页
教学话语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一体化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 教学话语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一体化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的重要抓手。当前,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话语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话语内容“各说各话”、教学话语方式“千篇一律”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坚持“全程统一”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坚持“纵向贯通”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坚持“单向独白”与“双向对话”相结合,以整体思维、协同思维、系统思维统筹思政课一体化的进阶目标、衔接内容和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话语 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