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立军 《江南论坛》 2024年第8期4-9,共6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八八战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打造创新型省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浙江的萌发。目前,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八八战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打造创新型省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浙江的萌发。目前,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未来,浙江将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三支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浙江
下载PDF
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 推进浙江大湾区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军 俞国军 《浙江经济》 2021年第9期41-43,共3页
全面实施大湾区建设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湾区建设事关浙江全局,事关浙江未来。设立杭州钱塘新区(现为“杭州钱塘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 全面实施大湾区建设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湾区建设事关浙江全局,事关浙江未来。设立杭州钱塘新区(现为“杭州钱塘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台州湾新区是浙江省在全面实施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作出的重大空间调整,对浙江省深入接轨长三角、破解空间治理行政壁垒、整合杭州湾区资源等具有重大意义。2019-2020年是浙江省六大新区集中设立与启动时期,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六大省级新区的发展基础、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行政壁垒 台州湾 南太湖 长三角 空间治理 大湾区 空间调整
下载PDF
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困境、路径与政策保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甘霖 钱文荣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12期63-73,共11页
农民增收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乡村产业发展对推动实现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行为主体联结关系增收目标政策要素”的分析逻辑,从“行为决策”的现实困境、增收路径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 农民增收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乡村产业发展对推动实现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行为主体联结关系增收目标政策要素”的分析逻辑,从“行为决策”的现实困境、增收路径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农民的老龄化和就业难问题、乡村产业的结构性和流动性问题,以及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利益连接问题,共同导致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产业部门、产业融合和产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困境下可能的增收路径,并从“人、地、钱”三类政策要素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农民增收 利益联结
下载PDF
我国研发投入结构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测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晨 郭江江 郑圣明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文章对研发投入结构进行解构和切块,构建了反映不同研发投入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模型,采用2011—2019年31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对不同结构的研发投入与我国经济发展关联度进行测度研究,探讨不同结构的研发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 文章对研发投入结构进行解构和切块,构建了反映不同研发投入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模型,采用2011—2019年31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对不同结构的研发投入与我国经济发展关联度进行测度研究,探讨不同结构的研发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研发投入结构 经济发展 关联度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对区域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我国区域差距演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梦天 王立军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党的领导是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考察我国区域差异的演变,最关键是认识到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就处理平衡与效率的关系上历经了几次转变。以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为时间节点,本... 党的领导是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考察我国区域差异的演变,最关键是认识到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就处理平衡与效率的关系上历经了几次转变。以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为时间节点,本文将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战略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平衡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非均衡发展时期(1979年~1991年)、非均衡向协调发展转变时期(1992年~2011年)和协调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同时,本文运用锡尔指数刻画了东中西大三经济板块间经济发展差异的走势。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区域间差异的发展态势是区域战略影响下的结果,党的领导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全局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区域战略 生产力布局 锡尔指数
下载PDF
坚持守正创新 促进乡村振兴
6
作者 朱华友 徐新世 俞国军 《浙江经济》 2024年第4期48-49,共2页
“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守正道基础上,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浙江坚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农民利益、守住集体经济”,强化体制机制和模... “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守正道基础上,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浙江坚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农民利益、守住集体经济”,强化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提升了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耕地红线 集体经济 模式创新 守正创新 勇于探索 体制机制 农民
下载PDF
叙事传输、场景升级与话语建构:文化类电视节目沉浸传播研究
7
作者 孙杨 张帅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沉浸传播日益成为当下媒体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积极创新沉浸式的生产理念、节目形式和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沉浸传播机制,认为叙事传输是其构筑沉浸式文本空间的有力因素,并阐释了其叙事加工的基本... 沉浸传播日益成为当下媒体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积极创新沉浸式的生产理念、节目形式和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沉浸传播机制,认为叙事传输是其构筑沉浸式文本空间的有力因素,并阐释了其叙事加工的基本逻辑、叙事传输的说服机制和作用效果。此外,场景作为节目故事文本的发生场域,促使文化类节目在空间拓展、时间沉浸与感官在场三个维度全面升级。在话语层面,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挖掘表达符号的隐喻意义,发挥话语策略的对话属性和仪式功能,以及提升传播过程的互动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营造沉浸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文化类节目 叙事传输 场景 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依婷 穆月英 张哲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9,共14页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②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③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④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水足迹 溢出效应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强化监察机关内部监督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47,共9页
根据权力运行的普遍原理和自身权力的特性,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面临众多挑战。为了加强内部监督,有关方面已经建立了以分权制约权力、以民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督察制约权力的制度。但是,内部权力监督仍然发展不平衡。为此,必... 根据权力运行的普遍原理和自身权力的特性,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面临众多挑战。为了加强内部监督,有关方面已经建立了以分权制约权力、以民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督察制约权力的制度。但是,内部权力监督仍然发展不平衡。为此,必须加大巡视巡察力度、提升干部监督室的独立性、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实行请托事项报告制度等,激发监督活力,改善监督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内部监督 不平衡性 制度建构
下载PDF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军 《浙江经济》 2023年第10期30-31,共2页
锚定缩小“三大差距”,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凝聚基层治理的广泛力量,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成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忠... 锚定缩小“三大差距”,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凝聚基层治理的广泛力量,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成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 共同富裕 八八战略 基层治理 战略决策 先行示范 示范区建设 公共服务
下载PDF
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进路
11
作者 仲帅 李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家国情怀,这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也是育人传道角色定位的使命召唤,还是百年变...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家国情怀,这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也是育人传道角色定位的使命召唤,还是百年变局与战略全局的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内在蕴含着“正己立德,怀德自重”的修身准则、“厚植家德,纯洁家风”的齐家之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宏大格局。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要做到知行合一、躬行实践,学习和感悟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传承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神基因,在制度养成和风尚引领中提升精神境界,努力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城市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赛燕 刘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8,共17页
高水平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匹配2017—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指数和1 502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基础上,通过DEA-Tobit模型系统探究城市营商环境不同维度要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 高水平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匹配2017—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指数和1 502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基础上,通过DEA-Tobit模型系统探究城市营商环境不同维度要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营商环境不同维度要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一致,人力资源、创新环境、政务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服务的改善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公共服务、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重新测算企业创新效率以及通过工具变量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按照企业所属地区和企业类型分组,不同维度的城市营商环境要素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人力资源优化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仍发挥较为普适的推动作用,而金融服务的改善则依然表现出一定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营商环境 企业创新效率 DEA-TOBIT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关系视角的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国军 贺灿飞 朱华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目前直接将区位条件与关系网络衔接起来分析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关系视角和中国情境,构建了关系连通、区位耦合、博弈谈判三位一体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对企业... 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目前直接将区位条件与关系网络衔接起来分析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关系视角和中国情境,构建了关系连通、区位耦合、博弈谈判三位一体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对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化的理解方法。文章以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家赴甘肃省和浙江省开发区投资考察过程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研究发现,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遵循关系连通—区位耦合—博弈谈判的过程。第一,企业与投资地关系连通是企业到当地投资的前提,而结构洞有利于企业与投资地关系形成。第二,企业与投资地区位耦合是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必经过程。第三,企业与投资地政府博弈谈判是企业投资的重要过程,且必须达成两厢情愿企业才可能在当地投资。在中国情境中,本文的理论模型具有现实代表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中国情境,运用关系视角,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过程进行了理论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 区位 关系 产业转移 招商引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