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不足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耿小烬 唐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87-99,共13页
经过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重庆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相较于传统金融中心,在总量规模与功能结构上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金融集聚辐射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重庆经济发展是支撑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然而,... 经过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重庆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相较于传统金融中心,在总量规模与功能结构上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金融集聚辐射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重庆经济发展是支撑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然而,要素交易市场和规模经济对重庆金融集聚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且区域集聚辐射能力仍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推进重庆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重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二是积极探索并形成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三是争取建设更高规格、更具影响力的金融交易市场,以提升金融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能力;四是加强跨区域的金融服务和监管合作,确保金融中心的稳健运行,并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区域资源调节作用的金融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西部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分析 金融市场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研究
2
作者 耿小烬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7,共13页
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胸怀“两个大局”,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想为指导,从货币、市场、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说明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 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胸怀“两个大局”,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想为指导,从货币、市场、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说明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理念为根本要求,提炼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观点。从探索金融发展创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兼顾经济—社会目标三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从资本治理、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区域金融五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方法。构建从理念—思路—方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治理现代化 金融强国
下载PDF
《长江保护法》司法适用的实践、法理与完善——基于法院援引《长江保护法》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
3
作者 王群 李浩然 《行政与法》 2025年第3期92-103,共12页
《长江保护法》为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开展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法治文明建设。以法院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分析总结了《长江保护法》司法适用在时空分布、案件审理、法条援... 《长江保护法》为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开展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法治文明建设。以法院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分析总结了《长江保护法》司法适用在时空分布、案件审理、法条援引、裁判结果等方面的规律,发现其围绕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发挥了价值宣示、定分止争、一般预防的法律功能。未来,宜在深入实施《长江保护法》基础上,激活《长江保护法》相关条款的司法适用,统一长江生态环境司法裁判尺度,视情形确定不同的生态司法修复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完善检察机关与公益组织的诉讼责任分置,开展类型化数智化长江生态保护普法行动,以面向流域法治文明的《长江保护法》司法适用推动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保护法》 司法适用 流域法治文明 价值功能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社区气候风险防控:基于南亚社区适应策略的研究
4
作者 袁国栋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4年第10期109-122,共14页
当前全球正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面临更为严重的气候风险。在欠发达叠加小政府治理现实的背景下,社区韧性成为南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南亚国家基于社区的气候风险适应策略... 当前全球正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面临更为严重的气候风险。在欠发达叠加小政府治理现实的背景下,社区韧性成为南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南亚国家基于社区的气候风险适应策略如何建构社区气候韧性,并为中国提供借鉴。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南亚基于社区的气候风险适应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韧性。具体路径包括:决策赋权和集体行动激发社区适灾主动性;经济激励和生计改善增强成员参与积极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教育培训确保措施在地性;多元合作和资源集聚塑造异质网络抗灾性。这些策略共同提高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这一策略为当前气候极端化背景下中国社区气候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可以通过党建引领加强社区行动力,经济激励提高社区参与度,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全面激活社区自治活力,推动社区气候韧性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韧性社区 基于社区的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擦亮“土特产”地理标志“金名片”
5
作者 赵智 《当代党员》 2025年第4期40-41,共2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地理标志品牌作为特定地域“土特产”独特品质与文化的象征,蕴含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能量。重庆特殊的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地理标志品牌作为特定地域“土特产”独特品质与文化的象征,蕴含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能量。重庆特殊的地理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广袤巴渝乡村要进一步以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为核心抓手,持续深耕资源挖掘、品质雕琢、营销破局、产业融合与机制优化,做优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这张“金名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品牌 全面振兴 机制优化 特色农产品 土特产 产业融合 巴渝 特定地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