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后期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罗丹 李明哲 +4 位作者 刘华 杨子辉 唐昭山 曾诚 柳亦松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妊娠85 d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三胎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合中草药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中草药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复合中...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妊娠85 d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三胎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合中草药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中草药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复合中草药制剂,试验期为妊娠85 d(G85)—分娩后第21天(L21),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3 d。试验期间采集血液和初乳样品,用于乳成分、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复合中草药组弱仔数、产程和难产母猪头数显著降低(P<0.05),仔猪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断奶仔猪数显著升高(P<0.05),仔猪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个体重、21日龄断奶窝重和断奶后5 d母猪发情率极显著升高(P<0.01);②复合中草药组母猪初乳中体细胞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去脂干物质和总干物质极显著升高(P<0.01);③复合中草药组母猪分娩当天(L1)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断奶当天(L21)血清中丙二醛(MDA)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④复合中草药组分娩当天血清中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IgA和Ig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初乳中IgG和Ig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⑤复合中草药组母猪分娩当天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断奶当天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可以提高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和初乳中营养水平,缓解母猪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母猪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中草药 妊娠后期 生产性能 乳成分 免疫
下载PDF
嫩槟榔与药用槟榔消食化积功能的研究
2
作者 彭扬 李明 +2 位作者 王秦晋 蔡鹏 曾建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试验旨在比较嫩槟榔(拟命名Arecae Semen Viride,ASV)与药用槟榔(AS)的消食化积功能。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观察ASV和AS对FD大鼠状态、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性、血清... 试验旨在比较嫩槟榔(拟命名Arecae Semen Viride,ASV)与药用槟榔(AS)的消食化积功能。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观察ASV和AS对FD大鼠状态、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性、血清和十二指肠胃动素(MTL)及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中5-HT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显示,ASV与AS均可在一定程度改善FD大鼠状态,极显著升高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P<0.01),极显著增强消化酶活性(P<0.01),极显著升高血清和十二指肠MTL、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HT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P<0.01)。与AS组相比,ASV组血清MT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ASV和AS均具有消食化积功能,且二者功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槟榔 药用槟榔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大鼠
原文传递
药用槟榔与嫩槟榔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荣荣 董朕 +3 位作者 徐玉凤 刘芷芹 蔡鹏 曾建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3-68,F000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嫩槟榔与药用槟榔的毒性,以期为嫩槟榔作为兽用中药原料使用的安全性提供支撑。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固定剂量法,测定药用槟榔与嫩槟榔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选择5000 mg/kg作为限度试验测试剂量,每个给药组... 本研究旨在比较嫩槟榔与药用槟榔的毒性,以期为嫩槟榔作为兽用中药原料使用的安全性提供支撑。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固定剂量法,测定药用槟榔与嫩槟榔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选择5000 mg/kg作为限度试验测试剂量,每个给药组选取10只雌性小鼠,再选取3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灌胃给药后,观察14 d,通过观测各组小鼠临床表现、血液学参数、体增重、脏器指数、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学等来比较药用槟榔以及嫩槟榔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观察期结束后,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及死亡。嫩槟榔组小鼠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RDW-S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的体增重、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用槟榔组与嫩槟榔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药用槟榔和嫩槟榔均为实际无毒(LD50>5000 mg/kg),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槟榔 嫩槟榔 急性毒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抗抑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恬 徐梦涛 +4 位作者 方景鹏 吴沁璇 邹小艳 颜昉芩 卿志星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1期9-27,共1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通过PubMed,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与功能性食品或食品同源产品抗抑郁相关的文献,检索... 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通过PubMed,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与功能性食品或食品同源产品抗抑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6年9月25日至2022年9月5日,系统总结与分析其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46篇,共计67种植物来源的功能性食品或药食同源产品、32种具有抗抑郁活性的提取物(含8种黄酮提取物)和87种抗抑郁活性成分。87种抗抑郁活性成份包括萜类7种,皂苷类22种,黄酮类15种,苯丙素类11种,酚类7种,糖类6种,生物碱类8种,其他类11种。结论本综述对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潜在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 药食同源 功能性食品 提取物 活性成分 中医药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对泰和乌骨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和组织残留的影响
5
作者 李嘉鸣 刘梦婷 +6 位作者 董朕 刘华 邹湘霖 杨子辉 陈杰 曾建国 张明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对泰和乌骨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主要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在组织中的残留。选取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泰和乌骨鸡2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对泰和乌骨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主要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在组织中的残留。选取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泰和乌骨鸡2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博落回散组饲喂添加500 mg/kg博落回散的饲粮,连续饲喂56 d。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可显著提高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分别提高6.00%和9.72%(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5.29%(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可显著降低泰和乌骨鸡血清尿素氮水平,降低22.06%(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博落回散可显著降低泰和乌骨鸡十二指肠绒隐比,降低20.41%(P<0.05)。(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未在心、肝、脾、肾、胸肌、腿肌、皮肤和脂肪等组织中检测到博落回散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残留(低于定量限2μg/L和0.5μg/L)。综上,饲粮中长期添加500 mg/kg博落回散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改善小肠形态结构,且无组织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散 泰和乌骨鸡 残留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石香薷精油对小鼠肠道炎症和微生物屏障的影响
6
作者 师盼盼 李平萍 +4 位作者 苏越 黄嘉璐 付玥 谭桂凤 黄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石香薷精油对小鼠肠道炎症和微生物屏障的影响。试验将9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15只,试验期7 d。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C组)给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P组)灌胃盐酸小檗碱,石香薷精油组则通过灌胃给小鼠饲喂不同浓度... 试验旨在研究石香薷精油对小鼠肠道炎症和微生物屏障的影响。试验将9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15只,试验期7 d。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C组)给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P组)灌胃盐酸小檗碱,石香薷精油组则通过灌胃给小鼠饲喂不同浓度的石香薷精油[浓度分别为0.062 5(LD组)、0.250 0(MD组)、0.500 0 m L/kg(HD组)的石香薷精油]。最后1 d,饥饿16 h后,除空白组(B组)外,所有小鼠腹腔注射浓度为6 mg/kg的脂多糖(LPS)。同时,将每组的5只小鼠放入代谢笼中2 h,通过测量滤纸对腹泻情况进行评估。随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各组组织中炎症基因的表达情况。此外,还分析评估了石香薷精油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香薷精油不仅能减轻腹泻和肠道炎症,还能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因此石香薷精油具有一定的降低炎症与改善肠道微生物屏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香薷精油 肠道菌群 炎症 腹泻 肠道微生物屏障
下载PDF
迷迭香提取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血清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王萱 陈泽豪 +4 位作者 石玉祥 刘华 刘秀斌 宋伟光 曾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2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迷迭香提取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1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50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迷迭香提取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1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50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RE250组)、500(RE500组)和750 mg/kg(RE750组)迷迭香提取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迷迭香提取物对蛋鸡的产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180日龄时RE250组蛋黄颜色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RE250和RE75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增高(P<0.05)。3)与CON组相比,RE250和RE500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RE250和RE75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500和750 mg/kg的迷迭香提取物均显著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5)与CON组相比,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各试验组的肝脏中脂滴占比降低;同时,RE250、RE500组肝脏脂蛋白脂肪酶(LPL)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RE250、RE750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对蛋鸡的产蛋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蛋黄颜色,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调节肝脏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提取物 蛋鸡 产蛋性能 抗氧化 免疫 脂质代谢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氢标记血根碱全合成研究
8
作者 王林 刘梦婷 +3 位作者 董朕 王新昊 程辟 曾建国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饲用禁抗背景下,以血根碱为主要活性成分开发的国家二类新兽药博落回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投入到养殖生产中,也同时面临长期使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基于此,我们首次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血根碱的全合成。以[^(3)H]... 在饲用禁抗背景下,以血根碱为主要活性成分开发的国家二类新兽药博落回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投入到养殖生产中,也同时面临长期使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基于此,我们首次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血根碱的全合成。以[^(3)H]碘甲烷为放射性同位素源,通过甲基化、氧化脱氢和还原酸化等反应制备得到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血根碱,其结构经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分析确认,反应总化学收率和放化收率36%和82%。经高效液体相色谱和ARC流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表明,标记物的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均大于97%,比活度为4 mCi/mg,十二个月内质量稳定。该标记物可作为放射性示踪剂,用于血根碱的代谢、残留和消除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禁抗 博落回提取物 血根碱 全合成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下载PDF
单因素-正交试验法优化罗汉果藤水提物制备工艺研究
9
作者 束道燕 董朕 +1 位作者 刘荣荣 曾建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2-29,共8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罗汉果藤水提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罗汉果藤水提物浸膏得率及浸膏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总酚、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活性成... 本研究旨在优化罗汉果藤水提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罗汉果藤水提物浸膏得率及浸膏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总酚、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在提取3次、每次1.0 h、料液比为1∶16(g∶mL)的条件下,罗汉果藤水提物的浸膏得率最高,达到11.92%,且浸膏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总酚、总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5 mg/g、30.39 mg/g、12.95 mg/g、12.55 mg/g。这些结果可为罗汉果藤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藤 水提物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食叶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0
作者 何曾杨 李鑫垚 +2 位作者 邹剑锋 孙梦姗 曾建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为探究食叶草种子萌发特性,筛选适宜的萌发条件,试验以食叶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浸种温度、浓硫酸浸种时长、赤霉素浸种浓度、培养温度、干旱胁迫、去皮程度和去皮方式对食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这3个指标来... 为探究食叶草种子萌发特性,筛选适宜的萌发条件,试验以食叶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浸种温度、浓硫酸浸种时长、赤霉素浸种浓度、培养温度、干旱胁迫、去皮程度和去皮方式对食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这3个指标来评估种子萌发性能。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干旱胁迫是影响食叶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使用25%的PEG-6000溶液浸泡会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45℃温水浸种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食叶草种子种皮较薄,不需要额外的物理或化学去皮处理。综上,食叶草播种时应优先考虑培养温度和水分条件,其次为浸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 种子萌发 发芽率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及其生物碱脲酶抑制活性评价
11
作者 颜倩 刘荣荣 +2 位作者 束道燕 曾敏 曾建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槟榔提取物(ANE)及其四种主要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和去甲槟榔次碱)对洋刀豆脲酶(JBU)的抑制效果,选用乙酰氧肟酸(AHA)作为对照,并深入探究其抑制作用位点。结果显示,去甲槟榔碱(Guv)对JBU抑制效果最显著,IC... 试验旨在研究槟榔提取物(ANE)及其四种主要生物碱(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和去甲槟榔次碱)对洋刀豆脲酶(JBU)的抑制效果,选用乙酰氧肟酸(AHA)作为对照,并深入探究其抑制作用位点。结果显示,去甲槟榔碱(Guv)对JBU抑制效果最显著,IC_(50)值为31.06 mg/L。酶动力学评价结果显示,ANE和Guv均为JBU的混合型抑制剂。硫醇试剂存在时,ANE和Guv对JBU的抑制效果显著降低(P<0.05);Ni^(2+)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Guv对JBU的抑制效果显著提高(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uv与氨基酸残基Asp 494、Ala 440、His 519、His 593、Arg 609、Gly 550、His 492、Ala 636、Asp 633和His 409形成相互作用。研究表明,Guv能够有效减少JBU对尿素的分解,槟榔具备新型脲酶抑制剂功能产品开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洋刀豆脲酶 生物碱 脲酶抑制剂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黄连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2
作者 汤赛琳 林秀莲 +1 位作者 岳美杉 曾建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提取物(CC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CEE低(CEE-L,600 mg/kg)、中(CEE-M,1000...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提取物(CC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CEE低(CEE-L,600 mg/kg)、中(CEE-M,1000 mg/kg)、高(CEE-H,1400 mg/kg)剂量组。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CEE组极显著抑制了UC小鼠的体重降低(P<0.01),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CEE组改善了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的情况,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和隐窝结构有所恢复。与DSS组相比,CEE组结肠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与DSS组相比,在门水平,CEE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弯曲菌门(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明显降低,CEE-L组、CEE-M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CEE-M组、CEE-H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脱硫杆菌门(Desulphur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CEE-M组、CEE-H组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CEE-L组、CEE-M组阿克曼氏菌属(Ackermania)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研究表明,CCE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发挥对UC小鼠的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提取物 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HS-SPME-GC-MS分析两品种黄花菜中不同花部位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京宏 刘薇 +3 位作者 卿志星 曾朝彦 钟晓红 曾建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7,304,共10页
为了推广黄花菜新品种的应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冷冻干燥制得的两个新黄花菜品种(好运来、心心相印)的花部位(花瓣、花蕊、开花、晒干花苞、水煮花苞)的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通过... 为了推广黄花菜新品种的应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冷冻干燥制得的两个新黄花菜品种(好运来、心心相印)的花部位(花瓣、花蕊、开花、晒干花苞、水煮花苞)的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通过NIST.17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好运来品种花部位中共鉴定了59个化合物,心心相印品种花部位共鉴定了60个化合物,其中3-呋喃甲醇(3-furanmethanol)和壬醛(nonanal)均为两个黄花菜品种花部位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3-呋喃甲醇(3-furanmethanol)在水煮花苞中含量最高,而壬醛(nonanal)在晒干花苞中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合理开发黄花菜新品种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独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7
14
作者 周璐丽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2期1739-1748,共10页
独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香豆素、挥发油等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已从独活中分离得到94个化合物,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69个,其他类化合物25个。... 独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香豆素、挥发油等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已从独活中分离得到94个化合物,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69个,其他类化合物25个。本文主要对独活的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促进独活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植物资源
下载PDF
HS-SPME-GC-MS测定黄花菜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京宏 陈淼芬 +3 位作者 钟晓红 贺炜 卿志星 曾建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472,共9页
为了测定黄花菜新型品种(金娃娃)各部位中挥发性的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制得的黄花菜品种(金娃娃)的不同部位(开花、花苞、根、茎、叶)干燥样品和晒干花苞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 为了测定黄花菜新型品种(金娃娃)各部位中挥发性的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制得的黄花菜品种(金娃娃)的不同部位(开花、花苞、根、茎、叶)干燥样品和晒干花苞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从金娃娃六个部位中共鉴定了110种化合物,其中晒干花苞部位鉴定了60种,开花部位鉴定了38种,花苞部位鉴定了24种,根部位鉴定了37种,叶部位鉴定了26种,茎部位鉴定了24种。各部位中均有其特殊的挥发性成分,其中晒干花苞部位、根部位和开花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同时各部位也有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其中3-呋喃甲醇(3-furanmethanol)和芳樟醇(linalool)、壬醛(nonanal)为各部位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和HS-SPME-GC-MS法分析龙牙百合中的化合物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康宏 周峰 +2 位作者 严思恩 刘东波 谢红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1-1342,共12页
建立准确、高效地分析龙牙百合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及比较干样和鲜样之间成分的差别。采用HPLC-Q-TOF-MS分析龙牙百合中的酚类和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HPLC-Q-TOF-MS结果表明,从龙牙百合鲜/干样中共鉴定... 建立准确、高效地分析龙牙百合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及比较干样和鲜样之间成分的差别。采用HPLC-Q-TOF-MS分析龙牙百合中的酚类和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HPLC-Q-TOF-MS结果表明,从龙牙百合鲜/干样中共鉴定了12/5个酚酸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6/5个甾体皂苷,其中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龙牙百合中鉴定;HS-SPME-GC-MS结果表明,从龙牙百合鲜/干样中共鉴定了37/2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酸、烷、醇、酯等五类化合物,其中共有组分是11个,鲜样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高于干样。基于HPLC-Q-TOF-MS和HS-SPME-GC-MS可以对龙牙百合中的酚酸类、皂苷类和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推测,本文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Q-TOF-MS HS-SPME-GC-MS 龙牙百合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子辉 董朕 +2 位作者 伍蕙岚 谭斌 曾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0-2185,共16页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wissADME工具计算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与抗氧化相关的目的基因,使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功能、化合物-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通过ABTS法和FRAP法对蒲公英不同提取组分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到活性成分28个、化合物预测靶点296个、抗氧化靶点1371个和交集靶点135个。理化性质计算显示,活性成分中大部分为水溶性。蛋白质互作分析表明,JUN、VEGFA、SRC、HSP90AA1和MMP9等20个关键蛋白可能在抗氧化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氧化功能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体外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蒲公英水提组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综上表明,蒲公英中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是其抗氧化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抗氧化功能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 物质基础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甜叶菊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民达 刘梦婷 +2 位作者 李小莹 刘秀斌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79-883,共5页
目的:建立1种以绿原酸为内标,同时测定甜叶菊原料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6种多酚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以验证方法的适用性;考察不同色谱仪和不同色谱柱以验证... 目的:建立1种以绿原酸为内标,同时测定甜叶菊原料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6种多酚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以验证方法的适用性;考察不同色谱仪和不同色谱柱以验证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同时采用外标法对15批甜叶菊原料进行分析,并将其含量测定结果与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方法考察结果表明,检测方法适用于6种绿原酸类成分含量的检测,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15批甜叶菊原料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甜叶菊原料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一测多评法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校正因子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博落回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3种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小莹 周峰 +2 位作者 张民达 曾建国 谢红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7,共4页
试验建立HPLC同时测定博落回中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金黄紫堇碱、碎叶紫堇碱、四氢非洲防己碱含量的方法,并对博落回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色谱柱Agilent 5 TC-C18(2)、柱温35℃、波长286 nm、流... 试验建立HPLC同时测定博落回中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金黄紫堇碱、碎叶紫堇碱、四氢非洲防己碱含量的方法,并对博落回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色谱柱Agilent 5 TC-C18(2)、柱温35℃、波长286 nm、流速0.8 mL/min、进量10μL,流动相磷酸水(A)和磷酸乙腈(B),洗脱条件:0~5 min 5%~15%B,5~25 min 15%~20%B,25~32 min 20%~25%B,32~40 min 25%~40%B,40%~50 min 40%~90%B。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条件下金黄紫堇碱、碎叶紫堇碱与四氢非洲防己碱分离度良好,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在3%以内。金黄紫堇碱在博落回花果期的果含量最高,碎叶紫堇碱在博落回果期叶中含量最高,四氢非洲防己碱则在花期叶中含量最高。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高,可用于博落回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为博落回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博落回 生物碱 抗菌 饲料添加剂
原文传递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茯苓皮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楚倩 李康 +4 位作者 张琳玉 胡运海 向维 曾建国 谢红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40-2244,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茯苓皮中茯苓新酸B、茯苓新酸A、松苓新酸、3-表去氢土莫酸、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茯苓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茯苓皮中茯苓新酸B、茯苓新酸A、松苓新酸、3-表去氢土莫酸、3-表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茯苓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上述8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以茯苓新酸A为内参物,茯苓新酸B、去氢土莫酸、3-表去氢茯苓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和茯苓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893、0.7337、0.9793、0.7087、1.0249、0.5418和0.8681;QAMS法和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茯苓酸、3-表去氢土莫酸外,其他5个成分RAD<5.00%。结论: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茯苓皮药材的质量控制;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测定茯苓皮中茯苓新酸A、茯苓新酸B、去氢土莫酸、3-表去氢茯苓酸、猪苓酸C、松苓新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一测多评法 三萜类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