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结合域鉴定新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兆宏 陆广富 +7 位作者 朱军 郁磊 羊扬 原志伟 朱吕昌 吴圣龙 包文斌 朱国强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导后,与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重组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上述重组菌均能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高免血清发生玻板凝集反应。而FedF突变体FedF(M)的重组质粒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证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基因及其基因片段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F18ab和F18ac黏附素FedF直接介导F18大肠杆菌与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大分子受体黏附结合,fedF1为黏附素FedF的受体主要结合域,其His88、His99是FedF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的重要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8大肠杆菌 黏附素FedF V型分泌系统 自主转运蛋白 受体结合域
下载PDF
猪源益生菌EP株突变株EP△asd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铎 原志伟 +4 位作者 单玉平 区炳明 羊扬 朱军 朱国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为研制更加安全的大肠杆菌疫苗株,并将其开发为新型活疫苗载体,本研究采用电转化将氯霉素抗性基因片段转化至益生菌EP株。采用同源重组技术使氯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通过其两侧asd基因序列与益生菌EP基因组中的asd基因发生同源重组。... 为研制更加安全的大肠杆菌疫苗株,并将其开发为新型活疫苗载体,本研究采用电转化将氯霉素抗性基因片段转化至益生菌EP株。采用同源重组技术使氯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通过其两侧asd基因序列与益生菌EP基因组中的asd基因发生同源重组。通过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再导入编码Flp重组酶的质粒p CP20以去除抗性基因,从而构建成EP△asd突变株。该缺失突变株可以与表达链球菌asd基因的质粒形成功能性互补,转化有上述质粒的EP△asd突变株可长时间定居于仔猪肠道。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以益生菌EP△asd为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宿主菌的用于预防仔猪肠道性传染病的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RED重组系统 asd基因 平衡致死系统
下载PDF
海南红厚壳果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欣 韩丙军 +2 位作者 林靖凌 张家明 彭黎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海南红厚壳果实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4种不同溶剂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筛选确定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测定海南红厚壳果实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过氧化氢清... 研究海南红厚壳果实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4种不同溶剂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筛选确定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测定海南红厚壳果实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过氧化氢清除能力,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对海南红厚壳果实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红厚壳果实的乙醇粗提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某些抗氧化性能方面优于BHT,但总体不如强抗氧化剂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果实 提取物 抗氧化
下载PDF
土霉素在红鳍东方鲀体内的残留及休药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绪文 王群 +3 位作者 颜显辉 常乃生 张霖 王敬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14±2℃水温条件下,连续5d对红鳍东方鲀口灌剂量为100mg/kg的土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停药后血清、肌肉、肝脏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消除速率常数和消除半衰期,提出了该温度下的休药期。研究表明,在停药2d后红鳍东方鲀血清... 在14±2℃水温条件下,连续5d对红鳍东方鲀口灌剂量为100mg/kg的土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停药后血清、肌肉、肝脏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消除速率常数和消除半衰期,提出了该温度下的休药期。研究表明,在停药2d后红鳍东方鲀血清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092μg/ml和0.806μg/g;停药3d后肝脏内土霉素浓度达到峰值1.229μg/g,土霉素在血清、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8、22.4和26.8d;土霉素在红鳍东方鲀肌肉组织中降到0.1μg/g残留限量的时间为58d,降到0.05μg/g残留限量的时间为8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红鳍东方鲀 残留 休药期
下载PDF
旅游网站信息资源用户满意度实证研究——以携程旅行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关华 殷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64-68,共5页
本文基于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度相关理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旅游网站信息资源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网站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旅游网站的... 本文基于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度相关理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旅游网站信息资源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网站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旅游网站的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站 信息资源 用户满意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大肠杆菌受体菌DH5α △asd缺失株的构建及作为基因转化、表达操作系统的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原志伟 朱晓芳 +3 位作者 朱春红 朱军 王建业 朱国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于大肠杆菌(E.coli)染色体上asd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一步法构建E.coliDH5α的asd基因缺失突变株DH5α△asd::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介导二次同源重组,以去除上述... 基于大肠杆菌(E.coli)染色体上asd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一步法构建E.coliDH5α的asd基因缺失突变株DH5α△asd::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介导二次同源重组,以去除上述缺失突变株中氯霉素抗性筛选基因。结合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明DH5α△asd缺失突变株的正确构建。该缺失突变株失去了在普通LB培养基上生长的能力,只有添加DAP或导入表达asd基因的质粒(asd基因互补试验)才能在LB培养基上生长,与原型DH5α比较,其生长速度和生长对数期、接受不同拷贝数质粒的转化效率几乎相一致。基于该缺失突变株构建出以asd营养基因为标志的大肠杆菌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体外培养连续传代50代次,pnirBMisL-fedF-asd质粒不丢失,并功能性表达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DH5α 受体菌 RED重组系统 asd基因 突变株
原文传递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在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中的表达
7
作者 原志伟 吴娟 +5 位作者 朱春红 朱军 郁磊 羊扬 王建业 朱国强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0-1455,共6页
将含有启动子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E.coliK12菌株源asd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nirBMisL-fedF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isL-fedF-asd,使该质粒中氨苄抗性基因失活的同时能表达fedF和asd基因。该重组质粒pMisL-fedF-asd转化E.coliDH5α宿主... 将含有启动子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E.coliK12菌株源asd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nirBMisL-fedF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isL-fedF-asd,使该质粒中氨苄抗性基因失活的同时能表达fedF和asd基因。该重组质粒pMisL-fedF-asd转化E.coliDH5α宿主菌asd基因缺失株即DH5α△asd菌株后,表达F18E.coli黏附素的DH5α△asd重组菌能在不含DAP的LB平板生长,构成非抗性平衡致死系统。厌氧条件下诱导培养后,经玻板凝集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试验表明,F18E.coli黏附素在DH5α△asd菌体表面得到了功能性展呈。经20次传代培养没有发现质粒丢失,F18E.coli黏附素在该系统中持续稳定表达。该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的成功构建为研究F18E.coli黏附素亚单位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操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基因 F18大肠杆菌 菌体表面展示 平衡致死系统
原文传递
海南树仔菜植株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韩丙军 陈歆 +1 位作者 姜欣 彭黎旭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研究测定海南树仔菜植株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抗氧化剂BHT和VC作为对照,分别测定海南树仔菜植株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过氧化氢清除能力和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并采用花生油进行抗氧化试验,计算树仔菜乙醇提取物... 研究测定海南树仔菜植株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抗氧化剂BHT和VC作为对照,分别测定海南树仔菜植株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过氧化氢清除能力和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并采用花生油进行抗氧化试验,计算树仔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系数。结果表明,树仔菜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性能不如强抗氧化剂VC,但在某些抗氧化方面的应用优于BHT;在树仔菜乙醇提取物浓度为0.10%时,其抗氧化系数与0.02%BH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仔菜 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