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中会 夏菡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采用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基于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585名流动儿童的调查,探讨了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对儿童城市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学校类型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 采用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基于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585名流动儿童的调查,探讨了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对儿童城市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学校类型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城市适应都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其城市适应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 城市适应
下载PDF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雯 李晓辉 黄晓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婚外恋"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加,成为婚姻的主要威胁者。当前国内缺少"婚外恋"心理方面研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研究者仅关注"婚外恋"行为及相应的道德和法律审判,忽视了"婚外恋"对家庭和个体... "婚外恋"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加,成为婚姻的主要威胁者。当前国内缺少"婚外恋"心理方面研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研究者仅关注"婚外恋"行为及相应的道德和法律审判,忽视了"婚外恋"对家庭和个体的心理干预,另一方面是"婚外恋"导致的个体及家庭心理问题被"症状突出者"以个体治疗的身份所取代。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针对"婚外恋"后的家庭治疗模型是非常有必要和意义的,可依据的理论模型包括"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家庭交流方式理论"、"家庭复原力理论"和"宽恕干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外恋 心理治疗 临床干预 治疗模型
下载PDF
不同学业成绩儿童的亲子沟通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池丽萍 俞国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095,共5页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本研究基于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比较了学业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儿童的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1)成绩优秀儿童的表达主动性、清晰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成绩较差儿童,三组儿...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本研究基于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比较了学业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儿童的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1)成绩优秀儿童的表达主动性、清晰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成绩较差儿童,三组儿童父亲的某些沟通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成绩较差儿童的父子和母子沟通质量均显著低于成绩优秀儿童;(3)成绩优秀儿童的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作用相对均衡,且两种沟通较一致,而成绩较差儿童的母子沟通的地位显著高于父子沟通,且两种沟通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沟通 学业成绩 沟通能力 沟通质量
原文传递
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冯媛媛 池丽萍 《心理研究》 2013年第6期81-85,96,共6页
研究以北京市三所高校4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被试自尊、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偏低,且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来自城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 研究以北京市三所高校4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被试自尊、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偏低,且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来自城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3)来自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4)自尊、人际信任均能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5)人际信任在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人际信任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中国人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事实描述与理论检验 被引量:20
5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家庭生命历程三个方面检验了西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已婚群体的幸福感最高,未婚群体次之,分居、离婚群体幸...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家庭生命历程三个方面检验了西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已婚群体的幸福感最高,未婚群体次之,分居、离婚群体幸福感较低,丧偶者幸福感最低;(2)数据支持社会文化对婚姻状态与幸福感关系的影响,也支持已婚人群的幸福感变化表现出与家庭生命历程吻合的变化趋势,但基本不支持资源理论、收入的互补性假设和家务劳动专门化提升幸福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幸福感 CGSS
下载PDF
大学生控制信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池丽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以2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考察其控制信念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认知控制信念得分最高,情感控制最低,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信念得分居中;且控制信念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女生的认知控制... 以2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考察其控制信念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认知控制信念得分最高,情感控制最低,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信念得分居中;且控制信念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女生的认知控制和情感控制得分都高于男生,农村生源学生的间接控制信念得分显著低于城市生源学生;(2)被试人际信任得分较低,且不存在性别和生源地差异;(3)控制信念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因被试性别和生源地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生和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直接控制、认知控制信念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得分也越高;而对于男生和城市生源学生而言,两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信念 人际信任 初级控制信念 二级控制信念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新生亲子沟通质量与“信任圈”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池丽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研究以172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测量其亲子沟通质量和不同情景中的信任圈大小。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关系指向的亲子沟通质量高于问题指向的沟通质量,父子沟通在关系指向上的质量低于母子沟通,在问题指向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2)... 研究以172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测量其亲子沟通质量和不同情景中的信任圈大小。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关系指向的亲子沟通质量高于问题指向的沟通质量,父子沟通在关系指向上的质量低于母子沟通,在问题指向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2)在借钱和负面信息分享两个情景中大学新生的信任圈大小不同,且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大学新生的信任圈明显缩小;(3)在借钱情景中,亲子沟通质量较高组的大学新生信任圈较大,而亲子沟通质量较差组被试信任圈较小,在负面信息分享情景中,亲子沟通质量不影响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沟通 信任圈 风险等级
下载PDF
两性亲密关系中的趋避动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池丽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8-44,共7页
亲密关系中个体自身利益与伴侣、关系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面临这种困境个体需要选择自我保护或者关系增进的交往目标,权衡是否要作出自我牺牲以维护关系。心理学研究以趋避冲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自我保护和关系增进目标的趋避性质,并指... 亲密关系中个体自身利益与伴侣、关系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面临这种困境个体需要选择自我保护或者关系增进的交往目标,权衡是否要作出自我牺牲以维护关系。心理学研究以趋避冲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自我保护和关系增进目标的趋避性质,并指出趋向动机支配的牺牲行为对牺牲者、牺牲受益者及关系质量都具有积极影响,而逃避动机驱动的牺牲则可能产生消极后果。在评论有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应该深入探讨趋避动机在亲密关系不同阶段的表现与作用,细化当前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关系 趋向动机 逃避动机 牺牲
下载PDF
信任代际传递的中介机制:一个概念模型 被引量:21
9
作者 池丽萍 辛自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传递的可能中介因素,提出了信任代际传递中介机制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代际传递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父母
下载PDF
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理论、工具及在小学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0
作者 池丽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理论依据、测量层次和内容混乱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亲子沟通状况,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相应测量工具。经过文献梳理、理... 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理论依据、测量层次和内容混乱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亲子沟通状况,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相应测量工具。经过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工具编制等环节,逐步完善了模型和相应测量工具。以371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检验了亲子沟通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考察亲子沟通基本状况。结果表明,(1)亲子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用于相关实证研究中;(2)被试家庭中,父母的沟通能力优于儿童,母子沟通质量优于父子沟通,母亲的沟通地位比父亲高;(3)父母的倾听能力能有效预测亲子沟通质量,提高父子沟通质量是让父子和母子两种沟通更协调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沟通 系统论 理论建构 工具编制
原文传递
从“空间”到“地方”: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依恋的社会微环境,文章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的特征及其活动特点,结果发现,女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具有种类繁多、可得性强、自然环境较多等特点,同时具备一些恢复性特... 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依恋的社会微环境,文章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的特征及其活动特点,结果发现,女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具有种类繁多、可得性强、自然环境较多等特点,同时具备一些恢复性特征。被试在这些环境中从事一些恢复性行为来减少心理压力,恢复心理能量,更重要的是她们还在此从事一些情感性活动,由此这些环境产生了特殊的"地方"意义,成为女性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青少年 社会微环境 地方依恋 恢复性环境
下载PDF
婚姻会使人幸福吗:实证结果和理论解释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受到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讨论:是幸福的人选择了结婚,还是婚姻会使人幸福,抑或是婚姻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是否幸福取决于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中。文章从婚姻承诺、社会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选择等... 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受到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讨论:是幸福的人选择了结婚,还是婚姻会使人幸福,抑或是婚姻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是否幸福取决于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中。文章从婚姻承诺、社会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选择等四个视角总结了不同学科对婚姻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解释,并在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每个视角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幸福感 婚姻承诺 社会选择
下载PDF
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伟 张雯 吴慧中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以中华女子学院现有260位班主任为主要被试群体,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班主任岗位的目标定位与设置,及考察班主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机制。不难发现,女校大学班主任是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具有年轻化、短期化、兼职化的群体特征的队伍;... 以中华女子学院现有260位班主任为主要被试群体,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班主任岗位的目标定位与设置,及考察班主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机制。不难发现,女校大学班主任是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具有年轻化、短期化、兼职化的群体特征的队伍;其对90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响,同时要开拓专业教师班主任工作新局面仍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教师 大学生 成长成才
下载PDF
北京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与管理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雯 孟亚 李英倢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共112名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压力的问卷调查,从公立园与私立园、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改革、社会、幼儿园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压力均值较高,在生理维度上的压力反应均值较高。... 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共112名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压力的问卷调查,从公立园与私立园、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改革、社会、幼儿园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压力均值较高,在生理维度上的压力反应均值较高。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总体压力和总压力反应两个维度上,公立园均大于私立园,在总压力反应维度上,中心城区大于远郊区县。除幼儿维度一项不存在压力差异外,其他维度(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社会)在幼儿园性质和地段两个维度上都存在不同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压力 公立园与私立园 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
下载PDF
秩序线索对个体信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池丽萍 张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人类有追求规则、秩序的本能,有秩序的环境是否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呢?本文的具身性研究思路将社会学中抽象的"秩序"具体化为任务操作,以197名大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秩序程度不同的连线任务,然后通过投资博弈任... 人类有追求规则、秩序的本能,有秩序的环境是否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呢?本文的具身性研究思路将社会学中抽象的"秩序"具体化为任务操作,以197名大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秩序程度不同的连线任务,然后通过投资博弈任务测量被试信任水平。结果显示,(1)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个体信任水平;(2)秩序线索对信任的影响因个体性别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秩序线索的差异只影响女性信任水平;不同秩序条件下的男性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线索 信任 秩序感 博弈任务
下载PDF
青少年家庭中信任的代际传递:基于议价博弈的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池丽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以198个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投资博弈任务分别测量其信任水平,检验父母的信任是否能预测子女信任水平。结果发现:(1)父母的信任水平能够预测子... 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以198个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投资博弈任务分别测量其信任水平,检验父母的信任是否能预测子女信任水平。结果发现:(1)父母的信任水平能够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如果母亲是高信任者,其子女相信陌生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17倍;如果父亲是高信任者,子女成为高信任者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52倍;(2)父亲和母亲的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关联,父母信任水平一致的家庭中半数以上子女表现出与父母相同的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代际传递 议价博弈 青少年
下载PDF
商业类社会微环境的“非商业”意义——在小店逗留的女性青少年 被引量:2
17
作者 池丽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0-75,共6页
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女性青少年在小吃店、书店两种商业类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发现女性青少年对这些小店的光顾存在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规律;这些商业类微环境吸引他们的是环境的主观意义及其中人的因素;在交往中,小店主人和女性青少... 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女性青少年在小吃店、书店两种商业类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发现女性青少年对这些小店的光顾存在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规律;这些商业类微环境吸引他们的是环境的主观意义及其中人的因素;在交往中,小店主人和女性青少年都表现出许多非典型商业行为;小店成了女性青少年放松心情、形成同伴群体价值观和良好生活态度的重要社会微环境之一。这些商业类微环境对女性青少年具有"非商业"的意义,满足了其成长中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微环境 女性青少年 质性分析
下载PDF
幼儿家庭父子沟通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池丽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父子沟通是父亲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60个幼儿家庭中父子沟通情况的调查,描述了父子沟通发生的频率、时机、持续时间、地位等背景特征,同时检验了父亲沟通能力、父子沟通质量与父子沟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子... 父子沟通是父亲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60个幼儿家庭中父子沟通情况的调查,描述了父子沟通发生的频率、时机、持续时间、地位等背景特征,同时检验了父亲沟通能力、父子沟通质量与父子沟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子沟通存在地位低、频率低、时间短等特征;父亲的表达主动性能预测关系指向的沟通质量,表达清晰性能预测问题指向的父子沟通质量;问题指向的父子沟通质量能预测沟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沟通 沟通质量 沟通满意度 幼儿
下载PDF
女性择偶偏好的周期转换效应:三种解释视角
19
作者 池丽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9-75,共7页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女性更喜欢那些拥有男性化面孔及特定体味、身体对称、外表健康的男性,并且这种偏好会随着女性的月经周期而发生转变。在排卵期表现出明显的男性化偏好,而在其他时段偏好不明显,该效应被称为"周期转换效应&qu...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女性更喜欢那些拥有男性化面孔及特定体味、身体对称、外表健康的男性,并且这种偏好会随着女性的月经周期而发生转变。在排卵期表现出明显的男性化偏好,而在其他时段偏好不明显,该效应被称为"周期转换效应"。通过梳理三种主流的解释视角,即基因选择假设、激素刺激假设和排卵引起知觉偏差的假设,结合"周期转换效应"遇到的挑战,从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周期 择偶偏好 周期转换效应 基因选择 激素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