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扩建道路路线与路面路基设计分析
1
作者 桂兴龙 《智能城市应用》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许多道路,特别是城市与区域间的主要交通干道,正面临严重的拥堵与交通安全隐患。许多旧有道路的设计标准与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导致频繁发生交通事故,且设施老化问题愈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出行的安全... 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许多道路,特别是城市与区域间的主要交通干道,正面临严重的拥堵与交通安全隐患。许多旧有道路的设计标准与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导致频繁发生交通事故,且设施老化问题愈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出行的安全性与效率。因此,道路改扩建已成为解决交通问题、提升城市功能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合理的改扩建设计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的交通压力,还能够为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提供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扩建道路 路线设计 路面设计 路基设计
下载PDF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研究
2
作者 李磊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方法,探讨其在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质量方面的潜力。通过对相关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方法,探讨其在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质量方面的潜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本研究总结了BIM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一套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桥梁工程 设计 施工 优化
下载PDF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忠富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2期59-61,共3页
随着超高层建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需求,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加强BIM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深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来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并在保证其设... 随着超高层建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需求,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加强BIM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深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来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并在保证其设计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其设计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论文通过BIM技术的应用特点、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不同施工阶段的应用,以及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工程深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超高层建筑工程 深化设计
下载PDF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及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刘海龙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桥梁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涉及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结构材料、支座类型等因素,减隔震技术作为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通过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影响,减少结构受力,从而... 桥梁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涉及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结构材料、支座类型等因素,减隔震技术作为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通过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影响,减少结构受力,从而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文章结合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要点以及减隔震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不断提高桥梁工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设计要点 减隔震技术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总体设计要点与实践
5
作者 黎鸣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线总体设计面临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独特挑战。文中综合总结了在山区地理条件下进行路线设计的要点与实践经验。关键考虑因素包括前瞻性规划、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前期调研需要全面了解山区地...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线总体设计面临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独特挑战。文中综合总结了在山区地理条件下进行路线设计的要点与实践经验。关键考虑因素包括前瞻性规划、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前期调研需要全面了解山区地貌和气象条件,以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在设计中强调提高安全性,采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和运营阶段的交通安全。优化经济性要考虑成本效益,采用合理的建设技术和材料。考虑社会可接受性需要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确保工程符合当地文化和社区利益。通过总结实际经验,旨在为未来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路线总体设计提供实用指南,促进更科学、可持续的工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 路线设计要点
下载PDF
高黏改性沥青制备及高温流变性能
6
作者 张争奇 雷志坤 +2 位作者 张天天 石杰荣 杨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研究成型了4种不同类型的高粘改性沥青,对其流变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4种改性剂均可提高基质沥青的粘弹性和高温性能,但是影响程度不同。F-SBS高粘沥青粘度最大,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最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 本研究成型了4种不同类型的高粘改性沥青,对其流变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4种改性剂均可提高基质沥青的粘弹性和高温性能,但是影响程度不同。F-SBS高粘沥青粘度最大,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最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在施工时需要对其流动性进行改善;TPS高黏沥青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其黏度和高温性能略逊于F-SBS高黏沥青;HVA高黏沥青与LY高黏沥青的流动性较大,但是其黏度较小,高温抗变形能力较差,在超薄磨耗层中适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沥青 超薄磨耗层 改性剂 流变特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出入口重要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7
作者 赵锴 张腾 《交通工程》 2025年第2期84-90,96,共8页
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出入口(即服务区“开口子”)是国内近年来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的新模式,但如何界定服务区是否应增设出入口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各异。为保障服务区增设出入口的科学合理,构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出入口重要度... 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出入口(即服务区“开口子”)是国内近年来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的新模式,但如何界定服务区是否应增设出入口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各异。为保障服务区增设出入口的科学合理,构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出入口重要度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154个服务区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判定区域内各服务区增设出入口的重要度具备科学合理性,可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服务区 增设出入口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人才激励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8
作者 梁晶莹 《商展经济》 202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人才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拥有众多优质人才资源的企业,能够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生产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型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 人才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拥有众多优质人才资源的企业,能够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生产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型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对此,许多企业开始灵活运用人才激励机制,以提升人资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本文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以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激励机制的运用为切入点,明确指出这一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还能规范人才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剖析了人才激励机制在理念、方式、晋升、文化四个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激励理念、创新激励方式、畅通晋升渠道、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等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激励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技术型人才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1
9
作者 康果 朱斌 刘君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23期259-259,261,共2页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中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举足轻重。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关系到岩土探测,也关系到了整个城市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岩土勘察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甚至在某些复杂的地形,...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中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举足轻重。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关系到岩土探测,也关系到了整个城市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岩土勘察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甚至在某些复杂的地形,也早已经开始注重岩土勘察技术的应用。但不管怎么说勘察人员的本身还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认真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该如何在城市当中快速应用,并提出在施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复杂地形 具体应用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鹏 《建筑技术开发》 2020年第21期163-164,共2页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岩石土壤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在这个过程中,地质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岩土工程勘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提升岩土勘察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基于...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岩石土壤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在这个过程中,地质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岩土工程勘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提升岩土勘察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以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勘察 基础地质技术 应用
下载PDF
深基坑施工边坡稳定性监测与支护加固技术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昀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24期83-85,共3页
为了保障深基坑施工边坡的稳定性,文章针对深基坑施工边坡稳定性监测与支护加固技术展开研究。将施工区域的原始地质数据信息作为判定其稳定性的标准,针对坡顶沉降数据、邻近建筑物沉降数据或地下水位数据异常,设计了以HDPE防渗膜为核... 为了保障深基坑施工边坡的稳定性,文章针对深基坑施工边坡稳定性监测与支护加固技术展开研究。将施工区域的原始地质数据信息作为判定其稳定性的标准,针对坡顶沉降数据、邻近建筑物沉降数据或地下水位数据异常,设计了以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支护加固技术;针对深层水平位移数据(测斜)、坡顶水平位移数据和邻近建筑物垂直度数据异常,设计了以预应力锚索加为核心的支护加固技术。测试结果表明,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深基坑施工边坡稳定性数据的高精度监测,并且对应的支护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边坡稳定性 支护加固 监测点布设 监测周期 HDPE防渗膜 预应力锚索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天琦 尹述胜 《地球》 2019年第6期106-106,共1页
岩土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重要的维护作用。本文就从岩土工程勘察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基本环节出发,深入探究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岩土勘察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基坑勘察的技术创新及深化进行... 岩土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重要的维护作用。本文就从岩土工程勘察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基本环节出发,深入探究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岩土勘察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基坑勘察的技术创新及深化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基坑支护施工 影响
原文传递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在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晓峰 《中华建设》 2019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稳固基坑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基坑施工建设中非常重要。在岩土地质中进行工程基坑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先对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介绍,对基坑支护工程要点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岩土地下中... 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中稳固基坑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基坑施工建设中非常重要。在岩土地质中进行工程基坑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先对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介绍,对基坑支护工程要点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岩土地下中基坑支护工程实际应用进行示例探讨,提出几点可行建议,为建筑行业基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设计 应用 岩土 工程建设项目 基坑施工 结构设计
下载PDF
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小庚 段稹 《石材》 2023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BIM技术具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效率,为项目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改善工程质量。...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BIM技术具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效率,为项目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改善工程质量。伴随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绿色节能建设如火如荼,为满足现代建筑需求,设计人员必须加强节能设计,有效运用BIM技术实现节能要求,以期为建筑节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建筑工程 节能设计
下载PDF
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鹏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9期279-280,共2页
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工程勘察技术内涵,提高了勘察作业完成效率,对于有效落实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于保障勘察成果的有效性,实现对其科学应用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在... 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工程勘察技术内涵,提高了勘察作业完成效率,对于有效落实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于保障勘察成果的有效性,实现对其科学应用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呈现出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数字化勘察技术,对其特征及数字化技术系统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程度,为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岩土工程 勘察技术
下载PDF
对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鹏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第22期238-239,共2页
现阶段,我国加大了对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目的就是为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动力。基于此,文章着重剖析了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之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和带来更多... 现阶段,我国加大了对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目的就是为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动力。基于此,文章着重剖析了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之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和带来更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勘察问题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支护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果 朱斌 刘君 《中华建设》 2019年第28期142-143,共2页
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作为保护基坑自身稳定手段,在基坑作业中非常重要。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工程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对基坑支护方案选择和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以解决基坑... 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作为保护基坑自身稳定手段,在基坑作业中非常重要。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岩土工程中软质岩石基坑工程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对基坑支护方案选择和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以解决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为建筑行业基坑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设计 岩土工程 软质岩石 应用 基坑支护方案 基坑施工 工程施工 岩石基坑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昀 欧阳峰 《地球》 2019年第9期93-93,共1页
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开展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这项技术对于工程的质量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本文从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技术等方面,就岩土工程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物探勘察技术 问题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桥梁端承桩的设计原则与优化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俊生 《交通世界》 2021年第14期151-152,共2页
以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为背景,从端承桩桩长的确定方法入手,阐述了端承桩持力层的选择依据、柔性桩和刚性桩的嵌岩深度,进而提出嵌岩深度的控制方法以及桩基的配筋原则,旨在促进高速公路桥梁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路桥工程 端承桩 配筋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