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3 位作者 李雯 曹闽京 李茗香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10年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文川 王成 +7 位作者 李雯 吴礼嘉 许毅 林萍 罗海燕 李茗香 曹闽京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80,男450例,女730例)和成人组(≥18岁,n=602,男182例,女420例).儿童组平均年龄(9.77±3.92)岁,按照年龄段分为4~6岁、7~10岁和11~18岁三个年龄段;成人组平均年龄(40.78±14.05)岁.结果 ①HUTT阳性率:HUTT总阳性率47.7%,其中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为44.3%和54.3%;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较A组均增加(45.7% vs33.3%,61.4% vs33.1%,P〈0.05).②HUTT阳性率性别比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女性均高于男性(32.2% vs12.1%,42.7% vs11.6%,P〈0.05);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男性和女性均高于A组(分别为12.5% vs9.3%、33.2% vs24.0%,9.8% vs7.3%、51.7% vs25.8%,P〈0.05).③HUTT反应类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P〈0.05),其中儿童组血管抑制型B组高于A组(33.8% vs19.4%,P〈0.05);成人组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B组均高于A组(40.1% vs20.5%,18.4% vs9.9%,P〈0.05).④儿童组HUTT阳性率年龄变化:儿童组11~18岁组〉7~10岁组〉4~6岁组(P〈0.05).在各年龄段中,4~6岁及11~18岁B组均高于A组(6.2% vs3.9%,23.3% vs21.7%,P〉0.05),7~10岁组中B组明显高于A组(16.2% vs7.8%,P〈0.05).结论 VVS患者的阳性率、反应类型在近10年不断发生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性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康美华 许毅 +4 位作者 邹润梅 吴礼嘉 林萍 李芳 王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等患者2 994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等患者2 994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检查,年龄2.00~78.00(19.07±14.78)岁,男1 406例,女1 588例。符合OHT者745例,分为成人组(≥18岁,247例)和儿童组(〈18岁,498例),分析OHT出现率、OHT类型及HUTT后3 min血压增加量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结果:1)OHT出现率为24.88%(745/2 994),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5.75% vs 24.12%,χ2=1.058,P〉0.05);成人组较儿童组出现率高(27.05% vs 23.83%,χ2=4.125,P〈0.05);745例OHT患者中52例(6.98%)表现为直立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sOHT合并dOHT),16例(2.15%)为单纯直立性高收缩压(sOHT),677例(90.87%)为单纯直立性高舒张压(dOHT)。成人组单纯sOHT出现率、sOHT合并dOHT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1.11% vs 0.29%,χ2=7.965,P〈0.01;2.88% vs 1.24%,χ2=9.849,P〈0.01);成人组单纯dOHT出现率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3.56% vs 22.20%,χ2=0.668,P〉0.05);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在不同性别组中出现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男:1.71% vs 1.76%,χ2=0.014,P〉0.05;女:23.68% vs 21.66%,χ2=1.742,P〉0.05);但儿童中dOHT出现率男性高于女性(24.53% vs 19.74%,χ2=6.933,P〈0.05)。2)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合并dOHT收缩压增加量[(25.62±4.96) mmHg vs (23.54±5.83) mmHg,t=1.385,P〉0.05]、dOHT舒张压增加量[(13.46±3.49) mmHg vs (13.23±3.22) mmHg, t=0.84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收缩压增加量[(25.44±4.96) mmHg vs (23.68±5.35 ) mmHg,t=1.411,P〉0.05]及dOHT舒张压增加量[(14.09±4.28) mmHg vs (13.05±3.82) mmHg,t=1.887,P〉0.05]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OHT出现率成人高于儿童,以dOHT多见,儿童以男性多见。在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中,直立后3 min血压增加量成人与儿童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倾斜试验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直立性高血压患儿血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德宇 王硕 +6 位作者 向际兵 林萍 冉静 吴礼嘉 李芳 邹润梅 王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 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 Hg,P<0.05。OHT组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儿童
下载PDF
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美华 王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1].HRR异常一直被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危险因素[... 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1].HRR异常一直被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危险因素[2].HRR依靠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调节,如运动强度、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和身体健康状况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心率恢复 心脏自主神经活动 主要心血管事件 独立危险因素 身体健康状况 自主神经调节 功能调节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及C肽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成 郑慧芬 +5 位作者 刘晓燕 崔蓉蓉 吴礼嘉 胡春艳 Praveen Kumar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全部研究对象在基础状态下抽取空腹8~10 h静脉血5 mL,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美国Bayer公司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NS及CP。结果晕厥组基础状态下FPG、INS、CP较对照组稍降低(P>0.05);HUTT阳性组FPG、INS、CP较HUTT阴性组稍增加(P>0.05);晕厥组中临床有晕厥病史者(n=55)按晕厥发作频次比较,晕厥频次≥4次组FPG、INS、CP较<4次组稍降低(P>0.05)。结论儿童VVS基础状态下FPG、血清INS及CP变化不明显,其对晕厥触发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糖 胰岛素 C肽 儿童
下载PDF
自主神经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谢振武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自主神经支配机体内不受意志控制的器官组织,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整合发挥重要作用。它控制心率变化,维持血压稳定。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研究发现,年龄、睡眠阶段和体位均对心率变异性有影响;体位改... 自主神经支配机体内不受意志控制的器官组织,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整合发挥重要作用。它控制心率变化,维持血压稳定。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研究发现,年龄、睡眠阶段和体位均对心率变异性有影响;体位改变、青春期和肥胖会导致血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 血压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家族遗传特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成 刘晓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5期12-13,共2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流低灌注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和维持机体姿势的肌肉张力丧失,可在短时间内完全自行恢复。临床上常见到VVS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近年来有关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引起关注,且从临床及分子...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流低灌注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和维持机体姿势的肌肉张力丧失,可在短时间内完全自行恢复。临床上常见到VVS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近年来有关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引起关注,且从临床及分子水平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家族聚集 遗传特征 一过性意识丧失 儿童 脑血流低灌注 肌肉张力 自行恢复
下载PDF
神经介导性晕厥发作的昼夜节律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冬磊 许毅 +7 位作者 吴礼嘉 邹润梅 罗雪梅 李芳 林萍 王秀英 谢振武 王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15.20)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阳性组(n=281)和HUTT阴性组(n=130),详细询问患者或监护人既往晕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时间段(将1天分为4个时间段:上午06:00 am^12:00 am,下午12:00 am^18:00 pm,晚上18:00 pm^24:00 pm,夜间00:00 am^06:00 am)。结果:(1)一般资料:411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总次数1 085次。HUTT阳性组晕厥总次数753次;HUTT阴性组晕厥总次数332次。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年龄低于HUTT阴性组(P<0.05);(2)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差异:全部患者的晕厥多发生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阳性患者的晕厥发作主要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阴性组晕厥发作亦多见于06:00 am^12:00 am,但与其他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的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中,不同反应类型(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除外)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年龄差异: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男性多于女性,18:00 pm^24:00 pm发生晕厥男性少于女性(P<0.05);年龄越小,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年龄越大,00:00 am^06: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P<0.001)。结论:晕厥发作存在昼夜节律。晕厥发作主要发生在6:00 am^12:00 am,晕厥在一天4个时间段内的发作频次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昼夜节律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下载PDF
SAA1基因rs4638289及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颖 王成 +4 位作者 纪青 张娟 谭成 王双双 易秀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患儿发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7年间住院治疗的105例汉族KD患儿为KD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汉族儿童为对...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患儿发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7年间住院治疗的105例汉族KD患儿为KD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汉族儿童为对照组。KD组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n=23)和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n=82)。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各组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结果KD组SAA1基因rs4638289位点AA、AT、TT基因型分布和A、T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rs4638289位点AA、AT、TT基因型分布与NCA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A、T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T基因型是KD并发CAL的保护因素(OR=0.276,95%CI:0.099~0.772,P=0.011)。KD组SAA1基因rs7131332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rs7131332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分布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1基因rs4638289、rs7131332位点多态性与KD发病无关,但rs4638289位点多态性与KD并发CAL有关,携带AT基因型可能使KD并发CAL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下载PDF
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成 许毅 刘晓燕 胡春艳 Praveen Kumar 吴礼嘉 胡尔林 崔晓丽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干预效果。方法2003-01—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儿童51例,男17例,女34例,年龄6.92—18岁,平均(11.95±2... 目的探讨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干预效果。方法2003-01—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儿童51例,男17例,女34例,年龄6.92—18岁,平均(11.95±2.56)岁,随机给予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治疗,治疗后2~4周复诊。其中46例患儿服药前后经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结果①临床主观疗效:盐酸米多君组有效率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91%vs89.29%,P〉0.05)。②HUTT监测客观疗效:盐酸米多君组有效率较美托洛尔组低(54.54%vs70.83%,P〈0.05)。HUTT复查可见反应类型发生转变。两组服药前后HUTT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药物副反应:盐酸米多君组未见明显副反应,美托洛尔组10.71%出现胃部不适、头痛等副反应。结论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VVS治疗有效,但临床主观疗效未见差异,用HUTT客观评价则后者有效率高,表明儿童VVS疗效判断HUTT优于主观效果,两药在儿童临床应用中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盐酸米多君 美托洛尔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成 毛定安 +5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李雯 郑慧芬 薛小红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厥组患者在BHUT、SNHUT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结果反应类型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阳性率:HUTT时头晕组31.43%(11/35),晕厥组42.90%(130/303)。其中BHUT时头晕组28.57%(8/28),晕厥组33.82%(70/207);SNHUT时头晕组42.86%(3/7),晕厥组62.50%(60/96)。阳性率在头晕组和晕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NHUT阳性率较BHUT均明显提高(P<0.05)。③出现阳性结果时间:BHUT时头晕组(29.13±11.01 min)仅比晕厥组(23.52±12.80 min)稍长,SNHUT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是头晕组(6.00±3.61 min)比晕厥组(4.98±3.51 min)稍长(P均>0.05)。结论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头晕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诊断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6 位作者 曹闽京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丁异熠 胡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率变异性 儿童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成 李雯 +5 位作者 吴礼嘉 林萍 李芳 罗海燕 许毅 谢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查2377例次,年龄2.00~78.00(18.57±14.39)岁,男1116例次,女1261例次。其中〈18岁(儿童组)1719例次,年龄2.00-17.92(10.88±3.02)岁;≥18岁(成人组)658例次,年龄18.00-78.00(38.66±12.87)岁。总结HU2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措施。结果:1)2377例次HUT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3.74%),其中成人组(62.92%)高于儿童组(37.08%)(X2=87.842,P〈0.01)。2)窦性停搏及心率恢复时间:89例受试者中25例(28.09%)出现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时间3.00~14.60(7.90±3.44)S。HUTf结束后心率恢复时间0.50-37.00(3.05±4.11)min,其中70例(78.65%)在平卧后3min内恢复。3)干预措施:所有受试者完成HuTr后,均通过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后,心率及血压自行恢复,抽搐症状自行消失,未出现死亡病例,仅2例通过静脉给药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在HuTT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者以成人居多,HUTT结束后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抽搐症状消失,心率和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HUTF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可广泛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年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抽搐 临床特点 安全性
下载PDF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5 位作者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毛定安 许毅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倾斜试验 躯体 意外伤害
下载PDF
排尿性晕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礼嘉 王成 +5 位作者 李雯 胡春艳 林萍 崔晓丽 袁鹤立 谢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M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1 542例(3~72岁),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 目的:探讨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M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1 542例(3~72岁),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56例诊断为MS(5~67岁,男35例)。分析MS患者与非排尿性晕厥(non mictuition syncope,NMS)患者间年龄、性别、HUTT阳性率的差异及不同性别MS患者年龄、起病年龄、HUTT阳性率差异。结果:MS患者年龄大于NMS患者[5~67(35.5)岁vs.3~72(12)岁,Z=-7.587,P<0.01],且MS患者中成人(>18岁)大于儿童(≤18岁)(9.4%vs.1.0%,χ2=65.689,P<0.01);M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1);HUTT阳性率在MS患者和NMS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MS患者HUT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中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就诊年龄及起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MS患者就诊年龄及起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成人多见,男性所占比例较女性高。Bezold-Jazisch反射可能参与M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性晕厥 年龄 性别 机制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因与先兆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雯 王成 +3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郑慧芬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无进行比较。结果74.55%和96.36%的VVS儿童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诱固有长久站立(43.64%)、体位改变(20.00%)等;常见先兆症状为头晕(78.18%)、乏力(29.09%)、面色苍白(27.27%)、大汗(27.27%)、心慌(25.45%)、黑朦(23.64%)、胸闷(21.82%)、头痛(21.82%)等。晕厥诱因和先兆的有无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倾斜试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儿童VVS诱固和先兆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诱因 先兆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4 位作者 薛小红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遗传 家族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卧位、立位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郑慧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 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α〈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α〉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α〈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α〉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α〈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α〈0.01);立位Pcd延长(Pα〈0.05),Pmax、Pcmax延长(Pα〈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 vs 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α〉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α〉0.05)。结论 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异熠 王成 +5 位作者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Praveen Kumar 胡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2001-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先兆晕厥患者41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VVS,其中4...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2001-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先兆晕厥患者41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VVS,其中4~17岁[平均(11·37±2·99)岁]223例(儿童组),18~70岁[平均(36·82±13·64)岁]195例(成人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成人组HUTT阳性患者、HUTT阴性患者BMI在头晕组稍高于晕厥组(P>0·05);HUTT阴性组较HUTT阳性组BMI及体质量明显增高(P<0·01),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BMI在各年龄段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UTT阳性组或HUTT阴性组BMI与年龄均呈直线相关,两组直线回归显示,16岁以下儿童BMI在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16岁以上则呈相反变化。结论成人低体质量和低BMI者晕厥易感性增加,儿童BMI与晕厥易感性相关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人体质量指数 身高 体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