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1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地球科学专业留学生的思政教育——以“地球物理反演”为例
1
作者 任政勇 潘克家 《大学》 2025年第8期23-26,共4页
地球物理反演是利用地球内部的电场、磁场、重力场的变化来反演地下电导率、磁化率、密度等地球物理参数,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又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表达传递自己... 地球物理反演是利用地球内部的电场、磁场、重力场的变化来反演地下电导率、磁化率、密度等地球物理参数,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又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球科学的结合,了解中国的信仰,实现思政教育,让留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也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和得到经费资助而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为国家、民族利益服务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反演 思政教育 留学生 地球科学
下载PDF
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敏 陈杰 刘慧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6-159,共4页
教育部“双万计划”强调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本文阐述了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兼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举措,专业发展取得了长... 教育部“双万计划”强调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本文阐述了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兼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举措,专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国家需求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岩 邓敏 +1 位作者 刘宝举 陈炳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大数据为新时代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系统剖析并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具体围绕创新理念渗透... 大数据为新时代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系统剖析并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具体围绕创新理念渗透、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考核,提出了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新举措,可为全面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地理信息科学 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结合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被引量:17
4
作者 戴吾蛟 朱建军 +3 位作者 邱斌 邹峥嵘 李志伟 马慧云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专业培养方案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且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根据这些特点,在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的... 专业培养方案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且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根据这些特点,在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能力培养实现矩阵、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其它高校制定和实施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测绘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培养标准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秭归三峡地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舒彪 金福喜 +3 位作者 陈科平 左文贵 李建中 刘飚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2期78-81,共4页
地质实践教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培养环节。寻找合适的地质实践教学资源、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通常需要实践指导老师大量的长期野外工作积累才能达成。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实习为例,探索... 地质实践教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培养环节。寻找合适的地质实践教学资源、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通常需要实践指导老师大量的长期野外工作积累才能达成。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实习为例,探索了实践教学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教材改编以及课程思政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大胆尝试,借用兄弟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破解了教学资源短缺的难题。再基于本专业的特色,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学习和参考资料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实习指导书。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在地质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实习基地 教材改编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融合复杂地质信息的地球物理模型建模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政勇 王祥 +1 位作者 汤井田 吴启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86-3996,共11页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格离散技术,具有融合数字高程数据、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数据等地质地理信息的能力.首先,将已知地质地理信息数字化为控制点和线串.然后,利用SKUA-Gocad软件构建高质量三维体积模型,采用Tetgen网格剖分程序进行四面体网格剖分.最后,以安徽泥河铁矿为例,建立了高质量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并利用我们提出的解析解公式,计算了泥河铁矿产生的复杂重磁场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垂向方向的重力场、重力梯度、磁场、磁场梯度都具有高分辨地下异常磁铁矿和硫铁矿水平边界的能力,为了探测该矿深部潜在的密度和磁性矿体,必须精确计算和减去复杂围岩产生的重磁响应.本文提出的建模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消去矿山已知浅部地质体的干扰,而且可为深部数据反演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模型,从而提高深部勘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复杂地球物理模型 SKUA-Gocad建模平台 四面体网格剖分
下载PDF
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宝玉 张思雨 +3 位作者 章也 刘晨 汪鑫强 庄慧玲 《节能》 2012年第5期9-12,2,共4页
在积极倡导绿色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成为低碳生活的先行者。低碳校园的构建,应建立在高校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以校园为系统,研究其物质输入、输出以及循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定量指标,评估校园系统的运营情况;同时构... 在积极倡导绿色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成为低碳生活的先行者。低碳校园的构建,应建立在高校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以校园为系统,研究其物质输入、输出以及循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定量指标,评估校园系统的运营情况;同时构建完善的环境友好型管理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中南大学为经济系统,结合物质流分析、碳足迹理论等理论方法,定量核算中南大学原有系统的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及循环的CO2排放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提出具体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案,进而促进校园低碳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低碳校园 管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交叉思维性质的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8
作者 郭振威 刘小铭 周重浪 《大学教育》 2024年第24期44-47,56,共5页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亟待革新,亟须探索新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文章以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交叉思维与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对地球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亟待革新,亟须探索新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文章以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交叉思维与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对地球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实践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能够有效促进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交叉思维的培养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思维 多元评价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地球物理
下载PDF
三维稳态地温场全信息数值模拟
9
作者 戴世坤 田红军 +4 位作者 贾金荣 张莹 朱德祥 赵文学 蒋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8-1003,共16页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维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不同波数下的一维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减少了计算量及存储需求,不同波数之间常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具有高度并行性.保留垂向为空间域并引入行波分解,消除了上下边界对模拟区域的影响,具有严格的上下边界条件,且每个垂向深度对应的水平网格任意,具有分辨率高,剖分灵活等特点.水平方向采用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获得异常场的正确波数谱信息,再对异常场所有的波数谱信息进行二维全信息逆变换,从而得到空间域的异常场.该方法在水平方向不存在截断效应,相对于标准FFT和Gauss-FFT,没有丢掉任何波数谱信息;每个单元利用一维形函数的高精度解和傅里叶变换的高效性,实现了高效、快速和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物理信息.本文设计棱柱体,对比数值解与解析解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分析异常场的波数谱分布特征,总结波数选取规律,同时对比本文算法与有限单元法、Gauss-FFT的计算精度与效率.设计高、低热导组合模型,进一步讨论边界条件的影响.最后设计任意起伏地形,说明本文算法对任意复杂地形下的适应性,为任意复杂条件大规模、高效、精细化反演成像、定量解释和人机相互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稳态地温场 全信息正反变换 波数谱信息 全信息数值模拟 任意起伏地形
下载PDF
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设策略与实践——以中南大学测绘学科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徽徽 邹滨 +1 位作者 冯德山 汤玉奇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9期48-51,56,共5页
以“三全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思政”建设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其“大思政”建设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育人广度、深度及维度等方面依然面临系列不足与挑战。该文系统总结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 以“三全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思政”建设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其“大思政”建设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育人广度、深度及维度等方面依然面临系列不足与挑战。该文系统总结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大思政”建设成效与面临问题,从协同育人机制、全过程培养与跟踪以及德智育人协同等方面探索“大思政”建设策略,最后以中南大学测绘学科为例,介绍其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大思政”改革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与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研究生 大思政 三全育人 中南大学测绘学科 课程思政改革
下载PDF
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探究——以中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士娟 刘中宇 +1 位作者 阎坚 王李昌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适应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空间尤为重要。云端一体化概念的出现,为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教学的环境、数据、资源等维度... 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适应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空间尤为重要。云端一体化概念的出现,为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教学的环境、数据、资源等维度,分析了传统多媒体教学空间与个性化教学融合所面临的问题;随后,文章阐述了云端一体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内涵与构建原则,并按照“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云端分析—资源组织”的逻辑,设计了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最后,文章以中南大学为例,开展了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实践应用。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为建设适应教育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新型教学空间提供了思路,也为高校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端一体 个性化教学 教学空间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含稀有元素煤系地层勘探中的应用--以新疆温宿县巴依里煤矿为例
12
作者 杜杭庭 占航 +2 位作者 刘春明 周炜鉴 杨柳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新疆温宿县天山南麓煤系地层中稀土元素(REE)和镓元素(Ga)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本文以巴依里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初步确定了含煤岩系地层深部延伸情况与展布特征,为后续稀有金属勘查工作主要靶区的圈定提供了理论... 新疆温宿县天山南麓煤系地层中稀土元素(REE)和镓元素(Ga)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本文以巴依里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初步确定了含煤岩系地层深部延伸情况与展布特征,为后续稀有金属勘查工作主要靶区的圈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依里煤矿 含煤岩系 稀有金属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的证据
13
作者 鲁玉龙 肖荣 +5 位作者 彭建堂 黄建中 李欢 王鹏 冷家豪 刘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分析。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SiO_(2)含量在55.24%~68.72%(平均为63.758%),K_(2)O含量为1.22%~6.33%(平均值为2.76%),属于钙碱性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14943~0.720623,ε_(Nd)(t)值为-9.53~-6.5,t DM2为1.53~1.78 Ga;主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18160~0.724384,ε_(Nd)(t)值为-7.4~-8.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60~1.67Ga;补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35888~0.745734,ε_(Nd)(t)值为-10.1~-10.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82~1.89Ga。研究表明:紫云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变杂砂岩熔融的壳源岩浆,并混合了部分富集幔源岩浆;其中主体花岗岩相较补体花岗岩含有较多的幔源组分,而紫云山暗色包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可能是印支期华南板块受周缘板块碰撞挤压后岩石圈伸展减薄,底侵的高温幔源岩浆注入到壳源长英质岩浆房后,两者混合不均的产物。在湘中地区,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其附近的金(锑)、钨等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该区印支晚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的强度远超传统认识,在找矿过程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岩浆源区 成矿效应 暗色包体 湘中
下载PDF
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研究
14
作者 陈旭帅 范冲 +1 位作者 李洵铧 詹岳陈 《工程勘察》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由于历史和应用场景等原因,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多样、坐标系不统一,在数据应用和共享时需要进行坐标转换。现有坐标转换软件功能不齐全、支持数据格式少、依赖第三方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坐标转换软件的关键技术,并基于开源库设计... 由于历史和应用场景等原因,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多样、坐标系不统一,在数据应用和共享时需要进行坐标转换。现有坐标转换软件功能不齐全、支持数据格式少、依赖第三方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坐标转换软件的关键技术,并基于开源库设计坐标转换软件,该系统支持多种格式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坐标转换,功能齐全、转换效率高、操作简单,已在多个地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转换 二三维 地理信息数据 开源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Android的地球物理仪器控制软件设计
15
作者 刘瑨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概述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观测与实验类学科,其研究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数据采集则依赖于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然而在早期,我国对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地球物理仪器需要... 概述地球物理学作为一门观测与实验类学科,其研究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数据采集则依赖于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然而在早期,我国对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地球物理仪器需要依赖国外进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地球物理仪器也朝着轻便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地球物理仪器 轻便化 地球物理学 控制软件设计 数字化 智能化 数据支持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在北部湾干热岩探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叶飞 欧健 +4 位作者 莫亚军 杨富强 区小毅 诸葛华 刘嵘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634-1641,共8页
地球物理方法在干热岩探测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为圈定广西北部湾干热岩远景区,本文利用大地电磁法和重力对广西北部湾进行了探测并分析,结合广西北部湾的地质构造、物性特征、深大断裂及岩体等特征,大地电磁法通过Robust处理,采用二维... 地球物理方法在干热岩探测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为圈定广西北部湾干热岩远景区,本文利用大地电磁法和重力对广西北部湾进行了探测并分析,结合广西北部湾的地质构造、物性特征、深大断裂及岩体等特征,大地电磁法通过Robust处理,采用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对重力资料采用2.5维可视化反演,对重力剖面进行拟合定量正演。根据物探成果,本文分析并推断了北部湾地区的热储结构、深部热源、深大断裂、莫霍面、上地幔及岩体的空间展布,并且推断了3条主要的热源通道,圈定了西场盆地为远景区;结果证明,以大地电磁法为主,重力勘探为辅,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在广西北部湾干热岩探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干热岩勘查中是可行的,认为西场盆地为北部湾干热岩成矿远景区,并建立了概念模型,为下一步北部湾干热岩探测及干热岩潜力评价提供了物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干热岩 北部湾
下载PDF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两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分析
17
作者 颜晓华 李进喜 +3 位作者 李欢 朱大鹏 谢一鸣 蒋永芳 《黄金》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矿床规模达到大型,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乌兰坝岩体,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为研究乌兰坝岩体成因及其与成矿的相关性,分别对该两类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矿床规模达到大型,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乌兰坝岩体,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为研究乌兰坝岩体成因及其与成矿的相关性,分别对该两类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的SiO_(2)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3.85%、66.94%,均具高钾(w(K_(2)O)=4.48%、5.72%)、富铝(w(Al_(2)O_(3))=12.59%、15.10%)特征,前者为高钾钙碱性岩类,后者为钾玄岩系列岩类,岩石分异指数(DI)分别为90.27~93.07及83.94~90.55。二者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符合A型花岗岩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具有更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同时显示出较弱的Eu负异常(δEu=0.70~0.96);二长花岗岩的Eu负异常较强(δEu=0.38~0.56),同时具有较低的La、Ce、Nd、Sm、Y、Yb、Lu等元素含量。二长花岗岩属于A1型花岗岩,而石英二长岩属于A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兰坝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方向转变时期,区域伸展引起地幔物质的上涌和大量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两种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差异与地幔物质的混入程度有直接关系。岩体变异系数和成矿系数的差异表明,二长花岗岩为主岩浆成矿期的产物,对Cu、Mo、Pb、W、Zn、Ag及Sn成矿有贡献;而石英二长岩促使了Cu、Bi、Ag和Sn的成矿。主成矿期及岩浆岩的确定对指导深部找矿和厘定矿床成因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区域花岗质岩体成矿潜力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布高 铅锌多金属矿床 二长花岗岩 石英二长岩 地球化学特征 含矿性
下载PDF
数学地球科学跨越发展的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正在改变地质学 被引量:87
18
作者 周永章 左仁广 +6 位作者 刘刚 袁峰 毛先成 郭艳军 肖凡 廖杰 刘艳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73,共18页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深度学习,即多层神经网络的方法,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是过去几年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热点。贝叶斯网络是贝叶斯公式和图论结合的产物,可用来建立矿床地质的成因网络,进而理解矿床成因。地质大图形问题可以转化为大型的复杂网络空间问题和社区结构问题,社区分析技术可用于地震预报、地质网络分析、特殊地质现象识别、矿床预测。关联规则和推荐系统算法在地质研究中已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化探数据及其异常经常包含复杂和非线性模式,深度学习在智能识别与提取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化学异常具有优异的能力,卷积神经网络、堆叠自编码机等是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非线性矿产资源预测、基于GIS和三维地质建模的三维成矿预测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得到持续改进。三维虚拟仿真建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模态、跨尺度地学虚拟现实与多维交互,地质过程数值模拟等已有创新性进展。区块链技术以及OneGeology、玻璃地球、深时数字地球等大地质科学计划,将在整合全球地质大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推动数学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 区块链 深时数字地球 矿产资源预测 数学地球科学
原文传递
何继善教授从事地球物理工作60周年学术成就回顾 被引量:8
19
作者 汤井田 戴前伟 +2 位作者 柳建新 朱自强 李帝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23-2339,共17页
何继善教授,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工程管理学家,我国电(磁)法集大成者之一。1934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 何继善教授,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工程管理学家,我国电(磁)法集大成者之一。1934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湖南省科协主席;1991年~2001年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1》首任主编;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第五届主席团成员、工程管理学部常委、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终身会员。何继善教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创立了双频激电法,发明了双频激电仪;提出了三元素群的自封闭加法,实现了2”系列伪随机信号的快速递推编码,创立了伪随机信号电法体系;创立了高分辨率检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流场法”,为病险水库隐患探测和汛期堤坝查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抢险决策依据;统一了频率域电磁法全区电阻率的定义和算法,创立了广域电磁法,为电磁勘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装备,为中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立和发展的以伪随机信号电磁法和双频激电法为特色的勘探地球物理理论体系,被国际上誉为应用地球物理界的一重大事件。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继善 地球物理 双频激电法 伪随机信号 拟流均法 广域电磁法
下载PDF
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成矿系统、助力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深部探测(SinoProbe-03)进展 被引量:74
20
作者 吕庆田 董树文 +2 位作者 汤井田 史大年 常印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19-4343,共25页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包括:成矿带尺度的宽频地震探测及"廊带式"综合探测,矿集区尺度的骨干剖面探测和三维建模,矿田尺度的三维探测与反演模拟.探测结果在三个层次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发现,完善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揭示了成矿带岩石圈结构、深部过程及对成岩、成矿的控制,提出了成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诠释了在狭窄的成矿带内形成大规模金属堆积的深部因素;揭示了典型矿集区地壳三维结构、组成和断裂分布,建立了矿集区三维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式,推断了主要控矿岩体、地层的空间展布,预测了新的找矿靶区;开展了"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总结了勘查模式,预测了深边部找矿靶区;提出了硬岩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激发到接收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地震弱信号提取、噪声压制、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新技术、新方法;提出了强电磁干扰区电磁去噪的数字形态滤波等技术,完善了二/三维带地形和考虑各向异性情况的电磁正反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层析成像 深反射地震 三维建模 陆内俯冲 地球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