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各向异性的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湛利华 谢豪 +2 位作者 杨有良 李国鹏 胡正根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8-218,共11页
针对铝锂合金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各向异性问题,开展了基于Barlat91屈服各向异性准则和蠕变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构件加载阶段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出■的塑变各向异性现象;考虑... 针对铝锂合金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各向异性问题,开展了基于Barlat91屈服各向异性准则和蠕变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构件加载阶段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出■的塑变各向异性现象;考虑蠕变各向异性行为的构件的蠕变应变分布发生明显改变。进一步通过开展回转曲面件蠕变时效成形实验发现,所建立的蠕变各向异性模型对厚度变化、残余应力分布预测准确;相对于各向同性模型,型面精度的整体预测偏差减小9.3%,焊接边预测偏差减小91.5%,证明了所建铝锂合金蠕变时效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各向异性 回转曲面件 蠕变时效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时效前预拉伸处理对TiB_(2)/7056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郭子龙 王邓彪 +5 位作者 陈送义 蒋日鹏 李昉 陈庚 张晨 陈康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72-3082,共11页
采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显微组织表征方法并结合室温拉伸、室温摆锤冲击实验和应力腐蚀等测试手段,研究时效前预拉伸处理对TiB_(2)/7056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效前预拉伸量增加,TiB_(2)/7056复合材料的位错... 采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显微组织表征方法并结合室温拉伸、室温摆锤冲击实验和应力腐蚀等测试手段,研究时效前预拉伸处理对TiB_(2)/7056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效前预拉伸量增加,TiB_(2)/7056复合材料的位错密度显著增加,经时效热处理后的晶内析出相直径增大,晶界析出相形貌由链状转变为粗大不连续状,无沉淀析出带宽化;TiB_(2)/7056复合材料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冲击韧性能与延伸率降低;与无预拉伸相比,预拉伸的TiB_(2)/7056复合材料的应力腐蚀抗力显著提升(扩展速率降低1个量级),其主要原因是不连续粗大的晶界析出相阻断了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铝基复合材料 7056铝合金 预拉伸 显微组织 应力腐蚀
下载PDF
车辆精准截停技术原理与应用
3
作者 郝梓均 欧阳新宇 +1 位作者 欧阳鸿武 肖方智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3年第6期46-56,63,共12页
精准截停技术(Precision Immobilization Technique,PIT)逐步成为执法车辆截停危险驾驶车辆的一种常规手段。在截停过程中,执法车辆通过撞击目标车辆的侧后部位,对目标车辆施加一个侧向冲击,使其发生激转失稳,实现截停。采用单轨模型与... 精准截停技术(Precision Immobilization Technique,PIT)逐步成为执法车辆截停危险驾驶车辆的一种常规手段。在截停过程中,执法车辆通过撞击目标车辆的侧后部位,对目标车辆施加一个侧向冲击,使其发生激转失稳,实现截停。采用单轨模型与驾驶人模型,建立人-车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不同车速、路面条件与驾驶人条件下目标车辆横向稳定性的演化趋势。典型工况仿真表明:精准截停技术的效果受车速、路面附着状态和侧向撞击力等多因素综合影响;车速与路面附着系数是影响目标车辆失稳边界条件的重要因素,而驾驶人反应延迟时间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即截停所需的碰撞冲量与目标车辆驾驶人的驾驶水平无关,但目标车辆在稳定状态下的收敛速度与驾驶人反应延迟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指数 稳定区域 PIT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铝钛强韧的CrCoNi中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许双辉 何国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维氏硬度测试,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新型铝钛强韧的CrCoNi中熵合金组织演变规律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较高(1100℃)时,合金的退火孪晶密度较高,且孪晶形貌更加平直规整;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和退火温度并...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维氏硬度测试,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新型铝钛强韧的CrCoNi中熵合金组织演变规律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较高(1100℃)时,合金的退火孪晶密度较高,且孪晶形貌更加平直规整;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和退火温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超过临界温度合金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明显加快,在1100℃下退火1 h可得到平均晶粒尺寸20.89μm的等轴晶组织,由于加工应力释放,合金硬度下降到302.9 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熵合金 退火孪晶 晶粒尺寸 再结晶 硬度
原文传递
瞬时电流和后续时效对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崔晓辉 余卓行 +4 位作者 肖昂 颜子钦 阳光 王瀚鹏 李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9-2148,共10页
提出了瞬时脉冲电流对铝合金超快固溶和后续时效强化的处理方案,采用宏微观实验手段分析了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预拉伸后7075铝合金材料屈服强度逐渐减小,但延伸率呈现“小幅度增大—减小—大... 提出了瞬时脉冲电流对铝合金超快固溶和后续时效强化的处理方案,采用宏微观实验手段分析了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预拉伸后7075铝合金材料屈服强度逐渐减小,但延伸率呈现“小幅度增大—减小—大幅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当脉冲电流峰值超过86 kA(对应的放电电压超过9 kV)时,材料力学拉伸曲线出现了波特文勒夏特利(Portevine Le Chatelier,PLC)效应。当脉冲电流峰值超过96 kA(对应的放电电压超过10 kV)时,试样的延伸率增大508.09%以上。微观表征发现,10 kV电压下材料中位错密度减小,η′相回溶到铝基体并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塑性。结果表明,瞬时脉冲电流能够实现7075铝合金超快(<1 ms)固溶。对固溶后7075铝合金采用人工时效处理,材料硬度在人工时效21 h达到峰值,峰值时效处理后材料的硬度达到常规固溶淬火的9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脉冲电流处理 人工时效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航空齿轮滚磨光整工艺离散元仿真与试验研究
6
作者 赵泽民 李桂花 +3 位作者 朱光照 唐进元 李鑫 刘青松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航空齿轮通常工作在高温、高速、重载等极端环境下,需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表面完整性参数对齿轮疲劳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滚磨加工是一种利用磨料的机械作用提高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光整工艺。为改善航空齿轮的表面完整性、提高... 【目的】航空齿轮通常工作在高温、高速、重载等极端环境下,需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表面完整性参数对齿轮疲劳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滚磨加工是一种利用磨料的机械作用提高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光整工艺。为改善航空齿轮的表面完整性、提高疲劳寿命,有必要探究齿轮滚磨光整加工中齿面与磨粒接触界面的作用行为。【方法】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航空齿轮滚磨光整仿真模型,分析了滚磨齿面材料去除情况;建立齿面三维粗糙度Sa值预测模型,设计14CrMnSiNi2MoA航空圆柱直齿轮的滚磨光整加工试验,分析了航空齿轮滚磨光整前后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滚磨光整加工显著降低了航空齿轮表面粗糙度,并提高了表面残余压应力,但齿面各个位置的滚磨加工效果不均匀,其磨料对齿面的作用强度呈现出近齿顶>节圆处>近齿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齿轮 滚磨光整 离散元法 表面形貌 残余应力
下载PDF
基于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弧齿锥齿轮热处理变形半解析预测方法
7
作者 杜文龙 陈唐炜 +4 位作者 张建兴 丁撼 王智泉 荣士锋 周镇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工参数与齿面热处理变形之间的半解析泛函关系;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瞬时椭圆接触中心的渗碳-啮合耦合效应进行求解,并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法预测考虑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整个齿面的热处理变形。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验证耦合效应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半解析预测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齿面热处理变形,这可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渗碳-啮合耦合效应 热处理变形 半解析预测方法
下载PDF
振动光饰工艺参数与表面形貌关联规律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桂花 赵泽民 +3 位作者 吴昊 唐进元 李鑫 侯义惠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176,共7页
【目的】振动光饰加工作为一种精密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速器、工业减速器、精密仪器等领域的高精度齿轮制造。振动光饰可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基础零部件的表面完整性。为了揭示振动光饰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联规律,对... 【目的】振动光饰加工作为一种精密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速器、工业减速器、精密仪器等领域的高精度齿轮制造。振动光饰可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基础零部件的表面完整性。为了揭示振动光饰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联规律,对齿轮钢材料圆柱滚子开展了振动光饰试验。【方法】设计并进行了多种工艺参数下的振动光饰试验,研究了喷丸表面振动光饰加工表面形貌演化规律,探讨了加工时间、磨粒形状、磨粒尺寸、振动频率对形貌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加工时间增加而下降的速度均遵循先快后慢的趋势,且粗糙度下降到某一“阈值”会趋于稳定;斜三角、斜圆柱、球形磨粒表面锋利程度依次递减,但表面更为平坦的球形磨粒加工后的表面质量更好;在不考虑几何约束的情况下,磨粒尺寸越大,粗糙度下降的速度就越快;表面质量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呈现“山峰”形趋势,40 Hz和50 Hz振动频率下加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光饰 表面形貌 加工时间 磨粒形状 磨粒尺寸 振动频率
下载PDF
强化固溶对Al-Mg-Si-Sn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柳旭 刘春辉 +2 位作者 马培培 湛利华 尹焯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自然时效硬度峰值时间从3 d延缓到13 d,然而,强化固溶没有明显改变人工时效(AA)样品的峰时效态析出相的尺寸和峰值硬度;空位占比大于1的Sn-空位复合体更加稳定,说明强化固溶通过同时提高空位浓度和Sn的溶解度,增强Sn元素对空位的束缚,从而延缓自然时效团簇的形成;人工时效强化相主要为在含Sn团簇上异质形核形成的β"/β'复合相;由于强化固溶只能略微增加Sn的溶解度,因此,对峰值时效析出的影响很小;Sn元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导致强化固溶对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固溶处理 Sn元素 自然时效 时效析出
下载PDF
FGP梁非线性振动的谱几何⁃增量谐波平衡解法
10
作者 钟锐 王瑞华 王青山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38,共8页
针对含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功能梯度多孔(FGP)梁动力学问题,提出一种谱几何⁃增量谐波平衡法(SGM⁃IHBM)研究其非线性振动特性。根据von Karman理论获得梁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基于Timoshenko理论推导FGP梁的拉格朗日能量泛函。使... 针对含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功能梯度多孔(FGP)梁动力学问题,提出一种谱几何⁃增量谐波平衡法(SGM⁃IHBM)研究其非线性振动特性。根据von Karman理论获得梁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基于Timoshenko理论推导FGP梁的拉格朗日能量泛函。使用谱几何级数表征梁结构的各位移分量,并引入线性模态分量建立FGP梁的非线性降阶方程,进而采用增量谐波平衡(IHB)法追踪FGP梁降阶模型的动力学响应解。通过SGM⁃IHBM解与文献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非线性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孔隙率、厚度、激励幅值等对FGP梁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FGP梁 谱几何 增量谐波平衡法
下载PDF
Mechanism of cryorolling and aging treatment for enhancing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2195 Al−Li alloy
11
作者 Yue XIAO Wen-shuai WANG +3 位作者 Waqas FARID Li-hua ZHANG Charlie KONG Hai-liang Y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5年第1期13-29,共17页
The impact of cryorolling(CR)and room temperature rolling(RTR)followed by artificial aging on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2195 Al−Li alloy(AA2195)was studi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 The impact of cryorolling(CR)and room temperature rolling(RTR)followed by artificial aging on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2195 Al−Li alloy(AA2195)was studi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optical microscope,intergranular corrosion experiment,and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 were used.Throughout different stages of aging treatment,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both CR and RTR samples exhibited a sequential progression of pitting corrosion,followed by intergranular corrosion,and then pitting corrosion again.The corrosion rates of both samples initially showed an increase,followed by a gradual stabilization over time.The size and density of T1 phas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alloy.During the peak aging and over-aging stages,the CR sample exhibited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the RTR sample,attributed to its finer T1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95 Al−Li alloy CRYOROLLING aging treatment corros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采用深冷异步轧制提高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开广 吴雨泽 +3 位作者 熊汉青 张昀 Charlie KONG 喻海良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988-2000,共13页
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AMCs),采用室温异步轧制(AR,298 K)和深冷异步轧制(ACR,77 K)制备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带材。通过拉伸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 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AMCs),采用室温异步轧制(AR,298 K)和深冷异步轧制(ACR,77 K)制备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带材。通过拉伸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冷异步轧制比室温异步轧制更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深冷异步轧制含3%(质量分数)高熵合金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253 MPa,比室温异步轧制复合材料提高13.5%。与室温异步轧制相比,深冷异步轧制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少的微孔洞、更细小的晶粒尺寸和更高的位错密度。深冷异步轧制复合材料微缺陷的减少是因为铝基高熵合金颗粒复合材料在深冷环境中具有合适的体积收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Al0.5CoCrFeNi高熵合金颗粒 深冷异步轧制 晶粒尺寸 微观缺陷
下载PDF
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与表面织构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镇宇 陈东琦 +3 位作者 袁常生 戴庆文 黄巍 王晓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8,共18页
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高速齿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关齿轮副表面摩擦学设计仍是薄弱环节。表面织构技术已成为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减摩抗磨、减振、抗粘附和抗蠕爬等多个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有关齿面织构化设计研究... 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高速齿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关齿轮副表面摩擦学设计仍是薄弱环节。表面织构技术已成为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减摩抗磨、减振、抗粘附和抗蠕爬等多个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有关齿面织构化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远未能形成规范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当前在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及表面织构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综述。首先从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基本要求展开介绍,指出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纹理是齿轮副表面摩擦学设计的关键,而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管是滚动还是滑动摩擦,并非表面越光滑摩擦学性能越优异,在齿轮副表面织构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随后对现有齿轮副表面织构化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齿面织构化处理后带来的性能增益,主要包括减摩抗磨效应、表面强化效应、减振和降温效应。接着,介绍齿轮弹流润滑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在表面纹理、表面织构对齿轮副的弹流润滑特性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随后,对齿轮副表面织构加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织构激光刻蚀、织构掩膜电解和织构微磨料射流等特种加工技术的优劣。对现有研究不足和潜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织构设计和加工等方面对齿轮表面织构化设计提供指导,研究结果可为未来航空高速齿轮副表面织构化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撑,填补该领域研究空白并扩大表面织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表面织构 表面粗糙度 表面纹理 弹流润滑 滚滑工况
下载PDF
基于3D点云边界点特征的航空叶片位姿识别
14
作者 韩奉林 李炜健 +2 位作者 苏斌 彭沆 李其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33-4245,共13页
针对航空叶片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成本高、效率低且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点云边界点特征配准算法的航空叶片位姿识别方法,通过一次扫描即可快速、精确定位航空叶片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首先,通过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的点云数... 针对航空叶片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成本高、效率低且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点云边界点特征配准算法的航空叶片位姿识别方法,通过一次扫描即可快速、精确定位航空叶片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首先,通过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的点云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随后,根据邻域点在切平面的投影向量夹角提取点云边界点作为配准的关键点;计算关键点的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描述子,采用采样一致性初始配准(SAC-IA)算法求解粗配准矩阵;然后使用点到面的最近点迭代(ICP)算法进行精配准。最后,进行机器人视觉定位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航空叶片,所提算法显著提高了配准精度,均方误差为0.654 0 mm^(2);对于航空叶片在空间中位置的识别误差在1 mm以内,能够满足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叶片 加工定位 点云配准 边界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多纤维RVE和聚类分析的低温复合材料贮箱跨尺度计算
15
作者 贺丹 冯晨辉 常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箱可显著减轻运载火箭的质量,但贮箱在低温环境中机械-热载荷作用下的分析方法有待研究,尤其是要准确地考量纤维与基体间产生的细观热应力。采用包含多根纤维的代表体元模型,结合基体、纤维失效准则,建立了细...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箱可显著减轻运载火箭的质量,但贮箱在低温环境中机械-热载荷作用下的分析方法有待研究,尤其是要准确地考量纤维与基体间产生的细观热应力。采用包含多根纤维的代表体元模型,结合基体、纤维失效准则,建立了细观应力场及失效预测模型,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开展降维计算,提出了一种高效、高精度复合材料贮箱跨尺度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根据纤维和基体的热、力学常数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弹性常数和破坏强度;结合某贮箱模型,模拟了机械-热载荷共同作用下复合材料贮箱渗漏失效的发生过程,给出了明确的失效载荷及失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贮箱 跨尺度计算 聚类分析 多纤维代表体元 渗漏失效
下载PDF
无模无铆连接接头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阳潇 秦登林 +1 位作者 赵升吨 陈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克服传统无铆连接工艺模具结构复杂、对中要求高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无模无铆连接工艺,并针对2 mm厚AA5052-H32铝合金板材开展了无模无铆接头塑性变形行为及工艺参数的研究。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参数拟合获取了铝合金材料模型,并以... 为克服传统无铆连接工艺模具结构复杂、对中要求高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无模无铆连接工艺,并针对2 mm厚AA5052-H32铝合金板材开展了无模无铆接头塑性变形行为及工艺参数的研究。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参数拟合获取了铝合金材料模型,并以此为材料数据建立了无模无铆接头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此外,还分析了成形过程中板料的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应力和材料流动情况,研究了冲头工艺参数对接头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JP3]可以有效预测接头的成形过程,接头的颈部厚度、互锁值和凸起高度的预测误差均在10%以内,分别为9.4%、1.8%和0.1%;冲头直径、冲头圆角半径、冲头高度和冲头拔模斜度4种冲头工艺参数对接头的塑性变形行为和最终的接头形状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无铆 AA5052-H32铝合金 塑性变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7×××系超高强铝合金在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超 朱正锋 +2 位作者 王群 陈送义 陈康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12,共11页
针对新一代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提出的“绿色、安全、高效、智能”的重大应用需求,高比强度、良好韧性和耐蚀性的7×××系超高强铝合金在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回顾了7×××... 针对新一代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提出的“绿色、安全、高效、智能”的重大应用需求,高比强度、良好韧性和耐蚀性的7×××系超高强铝合金在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回顾了7×××系超高强铝合金在国内轨道交通车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针对轨道交通车辆领域对7×××系超高强铝合金制造与服役的新需求,重点回顾和对比了两种典型7×××系超高强铝合金(7050和7085合金)的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并展望了7×××系超高强铝合金在复杂条件下高效、安全和长寿命应用与服役亟需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期望为新一代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部件的设计、选材、制造、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系超高强铝合金 轨道交通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超声与氩气冷却对2219铝合金组织及偏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日鹏 刘京柱 +2 位作者 李瑞卿 胡仁俊 李安庆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40-445,共6页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合金,其在一般重力铸造条件下生产的铸锭容易出现孔缩、第二相聚集、宏观偏析等问题。本研究在高纯气氛保护条件下,采用超声辅助处理熔体与氩气冷却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2219铝合...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合金,其在一般重力铸造条件下生产的铸锭容易出现孔缩、第二相聚集、宏观偏析等问题。本研究在高纯气氛保护条件下,采用超声辅助处理熔体与氩气冷却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2219铝合金铸锭。通过光谱仪、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超声波、氩气冷却对改善2219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纯气氛保护下,超声作用对2219铝合金铸造具有良好的细化晶粒、均匀化第二相的效果,组织内无疏松缩孔缺陷。当超声与氩气冷却共同作用时,铸锭晶粒细化及第二相均匀化效果更佳,平均晶粒尺寸减小69.4%。超声空化效应促进了更多溶质元素在铝熔体中的均匀分布,提高了晶粒形核率,同时在空化破碎与声流的扰动效应作用下,第二相组织更为细小均匀,宏观偏析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保护 铸造 2219铝合金 超声铸造 第二相 宏观偏析
原文传递
考虑多场耦合作用的航空薄辐板齿轮热处理后辐板车削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成 唐忠威 +1 位作者 陶琪 唐进元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116,共10页
薄辐板齿轮拥有质量轻、结构与受力相匹配等诸多优点,常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场合。然而,薄辐板齿轮本身的刚度较小,工艺过程复杂且涉及应力场、温度场等多个物理场的耦合作用,难以对其进行精确变形及加工精度的控制与预测。以薄辐板齿... 薄辐板齿轮拥有质量轻、结构与受力相匹配等诸多优点,常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场合。然而,薄辐板齿轮本身的刚度较小,工艺过程复杂且涉及应力场、温度场等多个物理场的耦合作用,难以对其进行精确变形及加工精度的控制与预测。以薄辐板齿轮件为研究对象,针对齿轮辐板的热处理及车削加工工艺过程,建立了零件的工艺参数与其应力场间的映射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工艺路线以及零件的装夹方式等对航空薄辐板齿轮辐板的热处理后车削加工变形的影响,明确并优化了导致零件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 航空齿轮 薄辐板 车削仿真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集中热容法的TC17钛合金淬火表面换热系数测算
20
作者 吴志杰 吴运新 +1 位作者 何鹏 袁忠禹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9-114,共6页
表面换热系数是TC17钛合金淬火数值分析研究的重要边界条件,其准确性影响工件淬火温度与应力场的分布精度。基于深埋热电偶动态实测的温降曲线,采用改进后的集中热容法,计算求解TC17钛合金淬火表面换热系数,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 表面换热系数是TC17钛合金淬火数值分析研究的重要边界条件,其准确性影响工件淬火温度与应力场的分布精度。基于深埋热电偶动态实测的温降曲线,采用改进后的集中热容法,计算求解TC17钛合金淬火表面换热系数,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水浴淬火过程中会经历3个主要阶段:蒸汽膜阶段、核沸腾阶段及对流冷却阶段。表面换热系数在蒸汽膜阶段、核沸腾阶段会快速增大,随后在对流冷却阶段会逐渐减小,在第50 s达到峰值1299 W/(m^(2)·℃),此时淬火面温度为355℃。将换热系数代入数值模型中进行温度场计算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温降曲线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表面换热系数 水浴淬火 改进集中热容法 数值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