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莪术油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彭金飞 向大位 +2 位作者 李兰林 孙晓博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7期530-533,共4页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川郁金(Curcuma sp)、莪术(Curcuma aeruginous roxb)的干燥根茎中经水蒸汽蒸馏法或超临界流体CO2...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川郁金(Curcuma sp)、莪术(Curcuma aeruginous roxb)的干燥根茎中经水蒸汽蒸馏法或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而得的脂溶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药理作用 制剂技术
下载PDF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欧歌 廖德华 +2 位作者 张凯 戴伟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2期116-119,156,共5页
口服是最方便、患者顺应性最高的一种胰岛素给药途径,它可以有效避免因每日注射胰岛素所带来的疼痛、压力和可能引发的感染[1]。但是口服胰岛素从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必须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如胃中酸的破坏及各种酶对胰岛素的代谢[2]... 口服是最方便、患者顺应性最高的一种胰岛素给药途径,它可以有效避免因每日注射胰岛素所带来的疼痛、压力和可能引发的感染[1]。但是口服胰岛素从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必须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如胃中酸的破坏及各种酶对胰岛素的代谢[2],这些降解作用将严重降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同时,胰岛素作为亲水性的生物大分子,其转运通过肠细胞黏膜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联法 壳聚糖 胰岛素 纳米粒
原文传递
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兰林 孙晓博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 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人们丧失劳动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发作,以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 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人们丧失劳动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发作,以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病灶多为对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白芍总苷 木瓜苷 三七总皂苷 青藤碱 乌药总生物碱 川芎嗪 木犀草素 槲皮素 异柄苣素 青蒿素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纳米粒(NK10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德华 陆秀玲 +2 位作者 戴伟 欧歌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的树干和树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在治疗多种实体瘤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包括乳腺癌、晚期卵巢癌、肺癌、脑部和颈部肿瘤以及急性白血病等[1-2]。1971年Wani等[3...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的树干和树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癌活性成分,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在治疗多种实体瘤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包括乳腺癌、晚期卵巢癌、肺癌、脑部和颈部肿瘤以及急性白血病等[1-2]。1971年Wani等[3]获得了紫杉醇纯品,同时确证其结构为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通过微管蛋白稳定化作用抑制微管分解,使细胞分裂阻断在G2期和M期,促进肿瘤细胞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NK105 给药系统 聚合物胶束纳米粒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微乳微结构转变与相应参数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凯 廖德华 +2 位作者 戴伟 欧歌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为了使新发现的化合物及已经存在的药物发挥最大的效用,研究人员致力于设计发展新型的给药系统,微乳就是其中一种刚兴起的新型给药系统。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微乳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1-3]。Hoar和Schulman[4]于1943年首次提出微乳... 为了使新发现的化合物及已经存在的药物发挥最大的效用,研究人员致力于设计发展新型的给药系统,微乳就是其中一种刚兴起的新型给药系统。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微乳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1-3]。Hoar和Schulman[4]于1943年首次提出微乳的概念,但微乳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为近30年[5-6]。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微结构 转变 参数变化
原文传递
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向小四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4期271-274,292,共5页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回流法提取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选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考察回流提取法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秦皮甲素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回流法提取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选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考察回流提取法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秦皮甲素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5℃,提取次数为4次,每次提取2 h。结论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可较好地提取秦皮中的秦皮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 秦皮甲素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微粒给药系统经淋巴转运的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甜甜 胡雄彬 +3 位作者 陆秀玲 杜俊 向小四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微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球和纳米囊等,其粒径一般在10~500nm。它们稳定性高、载药量大,对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能选择性的经淋巴系统转运,增加药物对淋巴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微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球和纳米囊等,其粒径一般在10~500nm。它们稳定性高、载药量大,对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能选择性的经淋巴系统转运,增加药物对淋巴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不良反应,对涉及淋巴系统的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给药系统 淋巴转运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祥 杜俊 +3 位作者 向小四 唐甜甜 胡雄彬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4期290-294,共5页
近年来,肿瘤本质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不断阐明,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肿瘤药物化疗发展迅速。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近年来,肿瘤本质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不断阐明,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肿瘤药物化疗发展迅速。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严重限制了药物剂量及其使用。而脂质体剂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抗肿瘤药物 载体
原文传递
香菇多糖的分子量和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戴伟 刘新义 +2 位作者 胡雄彬 廖德华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6期453-456,共4页
香菇(lentinus edodes)属于担子菌纲伞形科真菌,是世界名贵药食两用菌。香菇菌的子实体经提取纯化后得到的香菇多糖(lentinan)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辐射和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香菇多糖主要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 香菇(lentinus edodes)属于担子菌纲伞形科真菌,是世界名贵药食两用菌。香菇菌的子实体经提取纯化后得到的香菇多糖(lentinan)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辐射和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香菇多糖主要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间接的抗肿瘤作用,但其生物活性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香菇多糖发挥各种药理作用都是活化许多免疫细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生物活性 分子量 结构
原文传递
pH值对盐酸小檗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秀玲 胡雄彬 +2 位作者 向小四 唐甜甜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测定盐酸小檗碱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其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浓度,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37.0℃时,盐... 目的测定盐酸小檗碱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其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浓度,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37.0℃时,盐酸小檗碱在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0.084(lgPapp=-1.08);在pH值为1.0、2.0、11.0、12.0的缓冲液中,其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1.74、1.22、1.91、15.17;在pH值为3.0~10.0时,其油水分配系数极小,变化不大,lgPapp均<0。结论在水及pH值1.0~8.0的缓冲液中,盐酸小檗碱的lgPapp均<1.0,预测其在机体胃肠道并不易被吸收。pH值对盐酸小檗碱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pH增加可使其分配系数增大,在pH 12.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达到最大(Papp=15.17,lgPapp=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HPLC PH值
原文传递
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伟 刘新义 +1 位作者 李健和 向大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黏膜吸附途径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常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核酸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等的渗透性。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给药系统,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口服、黏膜和经皮给药系统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纳米乳 静电作用 黏膜吸附途径
原文传递
微乳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雄彬 陆秀玲 +2 位作者 唐甜甜 向小四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等生物技术药用活性大分子物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本身结构特点原因,此类药物通常生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较低,不易通过生物屏障,且稳定性差,易被胃肠道中的蛋白质水解酶降解,其给...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等生物技术药用活性大分子物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本身结构特点原因,此类药物通常生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较低,不易通过生物屏障,且稳定性差,易被胃肠道中的蛋白质水解酶降解,其给药途径通常为静脉或肌内注射,基本剂型是冻干粉注射剂[1],但频繁的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疗效下降甚至治疗中断。寻求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多肽类药物 蛋白质类药物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甜甜 王瑛杰 +2 位作者 胡雄彬 陆秀玲 向大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滴定法制备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微乳,绘制油-卵磷脂-乙醇-水体系伪三元相图,以微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指标研究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条件... 目的:考察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滴定法制备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微乳,绘制油-卵磷脂-乙醇-水体系伪三元相图,以微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指标研究不同油相对卵磷脂-乙醇微乳体系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油在合适的比例下均能与卵磷脂-乙醇体系形成油包水型微乳,不同油相对微乳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链油为油相的微乳体系其微乳区域面积大于以长链油和短链油为油相形成的微乳区域面积,且微乳区域面积与Km值成正比。结论:油相的分子结构和极性大小对微乳区域面积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相 卵磷脂 微乳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正交设计多指标评分法优选野菊花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俊 张杰 +1 位作者 方平飞 向大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野菊花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正交实验及单因素结合的方法筛选包合工艺,考察挥发油:β-CD比例、搅拌速度(r/min)、包合时间(h)、包合温度对包封率及收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为1∶10;速度搅拌为7... 目的:探讨野菊花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正交实验及单因素结合的方法筛选包合工艺,考察挥发油:β-CD比例、搅拌速度(r/min)、包合时间(h)、包合温度对包封率及收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为1∶10;速度搅拌为700r/min;搅拌速度为1.5h;包合温度为55℃,收得率、包封率分别为87.3%和82.5%。结论:包合工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挥发油 Β-CD 包合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冰片及石菖蒲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透过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吴雪 欧阳丽娜 +1 位作者 向大位 向大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考察芳香开窍药冰片及石菖蒲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ig给予大鼠20.00 mg/kg HSYA混悬液,分别配伍冰片及石菖蒲水提液,给药后采集大鼠血浆及脑组织。HPLC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内HSYA浓度,以各组HSY... 目的考察芳香开窍药冰片及石菖蒲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ig给予大鼠20.00 mg/kg HSYA混悬液,分别配伍冰片及石菖蒲水提液,给药后采集大鼠血浆及脑组织。HPLC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内HSYA浓度,以各组HSYA的AUC脑/AUC血为评价指标,进行冰片及石菖蒲对BBB通透性影响的评价。结果 HSYA、HYSA+冰片、HYSA+石菖蒲组HSYA在大鼠血浆及脑匀浆中的AUC0~8 h分别为(77 228.76±2 873.19)、(81 949.04±2 283.11)、(28 479.63±2 431.71)ng.mL-1.min及(55 925.0±2 434.28)、(82 768.53±3 277.00)、(70 914.29±2 900.71)ng.mL-1.min,各组AUC脑/AUC血分别为0.72、1.01、2.49。结论 HSYA配伍冰片及石菖蒲后,AUC脑/AUC血均显著升高(P<0.05)。冰片及石菖蒲均对BBB有开启作用,且石菖蒲可影响HSY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石菖蒲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脑屏障 芳香开窍药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晓博 张凯 +1 位作者 李兰林 向大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77-1981,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艺条件,为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比较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静态解吸率,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对最佳树脂进行动态吸附、...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艺条件,为单叶铁线莲总皂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比较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静态解吸率,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对最佳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确定最佳的吸附洗脱工艺。结果 D-101大孔树脂对单叶铁线莲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生药0.2 g/mL,pH值为5,上样体积流量为1 BV/h;4 BV蒸馏水洗脱杂质;4 BV 70%乙醇洗脱总皂苷,洗脱体积流量2 BV/h。按此工艺条件生产的总皂苷质量分数达到71.53%,收率86.02%,精制度达238.81%。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适合富集纯化单叶铁线莲中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铁线莲 总皂苷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比色法
原文传递
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雪 欧阳丽娜 +1 位作者 向大位 向大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2-864,共3页
目的:综述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体内评价可结合药理作用有效地评价药物的药效;体外评价有利于药物的机制性研究;数学模型可快速、... 目的:综述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体内评价可结合药理作用有效地评价药物的药效;体外评价有利于药物的机制性研究;数学模型可快速、简便的评价药物的通透性。结论:各种评价方法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有效地用于脑部疾病药物的设计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方法 血脑屏障 通透性
原文传递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的皮肤靶向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大雄 龚友兰 +2 位作者 吴雪 向大位 欧阳丽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7-520,共4页
采用~3H同位素标记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脂质体、凝胶和酊剂,给予SD大鼠后,以液体闪烁仪测定皮肤及血液中~3H标记的8-甲氧补骨脂素含量。考察剂型、脂质组成、粒径和电荷等因素对脂质体凝胶皮肤靶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二棕榈... 采用~3H同位素标记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脂质体、凝胶和酊剂,给予SD大鼠后,以液体闪烁仪测定皮肤及血液中~3H标记的8-甲氧补骨脂素含量。考察剂型、脂质组成、粒径和电荷等因素对脂质体凝胶皮肤靶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膜材或加入带负电荷胆固醇硫酸酯的脂质体凝胶可增加皮肤靶向性。研究表明,脂质组成、粒径和电荷对脂质体凝胶的皮肤靶向性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甲氧补骨脂素 脂质体凝胶 皮肤靶向性 同位素标记法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微乳在医药领域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苏芳 韩萌 +1 位作者 康荣荣 向大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3-645,共3页
介绍离子液体微乳类型及安全性和应用,并展望该体系在医药领域中的前景。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离子液体微乳是用离子液体取代微乳中的油相、水相或表面活性剂,形成含离子液体的微乳体系,该体系融合了微乳及离... 介绍离子液体微乳类型及安全性和应用,并展望该体系在医药领域中的前景。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离子液体微乳是用离子液体取代微乳中的油相、水相或表面活性剂,形成含离子液体的微乳体系,该体系融合了微乳及离子液体的优点,在某些性能方面,比普通微乳更优越,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及医药等领域。近二十年对离子液体微乳的研究越来越热门,但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近些年才兴起,由于它在医药领域中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微乳 类型 应用 安全性 前景
原文传递
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与片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少林 张晓翠 向大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7-731,共5页
目的:比较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与片剂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为脑得生口服微乳剂型设计及合理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1.8mL·kg-1·d-1和脑得生片剂1.08g&... 目的:比较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与片剂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为脑得生口服微乳剂型设计及合理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1.8mL·kg-1·d-1和脑得生片剂1.08g·kg-1·d-1,收集处理大鼠血液样本,采用HPLC法于不同时间点(5,10,20,30,45min,1,1.5,2,4,6,8,12h)测定血浆中脑得生主要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人参皂苷Rg1、葛根素(Puer)、川芎嗪(TMP)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脑得生片剂,口服微乳制剂中HSYA、Rg1、Puer、TMP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AUC0-∞)和峰浓度(Cmax)均明显增加(P<0.05),Puer的体内消除半衰期(t1/2)也明显延长(P<0.05)。结论:脑得生口服微乳制剂可有效增加有效成分HSYA、Rg1、Puer、TMP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是对中药制剂剂型改造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得生 口服微乳 片剂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