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精神科学研究高峰论坛”热点内容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赵靖平:2009年精神医学国际重要研究成果回顾
1
作者 赵靖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0年第15期6-6,共1页
近日,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办的第二届“精神科学研究高峰论坛”于成都举行。卫生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以及30多位国内主要精神卫生机构的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学术观点。
关键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医学 高峰论坛 科学研究 200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原文传递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凌江:2009年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回顾:基础-临床多学科合作依然是发展趋势
2
作者 李凌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0年第15期7-7,共1页
经SCI教据库检索,2009年精神病学领域中神经科学研究方面的文章共3415篇,占整个精神病学论文8883篇的38.4%,主要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5.1%)、《情感障碍》(4.2%)、《癫痫》(33%)、《神经病学》(2.3%)、《欧洲神... 经SCI教据库检索,2009年精神病学领域中神经科学研究方面的文章共3415篇,占整个精神病学论文8883篇的38.4%,主要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5.1%)、《情感障碍》(4.2%)、《癫痫》(33%)、《神经病学》(2.3%)、《欧洲神经精神药理》(2.3%)、《美国精神病学》(19%)等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科学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09年 精神卫生研究所 多学科合作 生物精神病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课程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建设目标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玉萍 张亚林 蒋少艾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08-210,共3页
中南大学的《精神病学》课程创建於1934年,历经70余年,其发展大约经历了起步、发展、充实提高与现阶段四个阶段。该课程现为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居领先地位,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作用。本专业表现出... 中南大学的《精神病学》课程创建於1934年,历经70余年,其发展大约经历了起步、发展、充实提高与现阶段四个阶段。该课程现为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居领先地位,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作用。本专业表现出“开放、自主、互动”的课程特色。未来的课程建设目标主要落脚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材建设与国际交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大学 精神病学 课程 发展历史
下载PDF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管理经验与展望
4
作者 周金艳 高雪屏 胡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5期80-81,共2页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管理在近几十年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起步、发展与充实提高阶段及现阶段教学管理水平的改革与提高,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教学管理 经验与展望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研究进展与学科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学荣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目的是系统阐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研究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包括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进展、治疗进展以及学科发展。儿童青少年精神障...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目的是系统阐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研究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包括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进展、治疗进展以及学科发展。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甚至会延续到成年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性事件等众多复杂因素相关,诊断根据以症状学为主,缺少客观指标。治疗方面,虽然治疗手段并不单一,且均有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多学科综合干预,并加强遗传影像学、新药物靶点、智慧医疗及脑科学等研究,更好地满足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精神障碍 研究进展 学科发展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流畅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的概况性评价
6
作者 张兰兰 孙巧玲 王小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8-654,共7页
目的:利用快速识别整合多元化文献证据的概况性评价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1月-2021年6月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 目的:利用快速识别整合多元化文献证据的概况性评价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1月-2021年6月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报告。依据概况性评价指南和清单制作综述。结果:纳入23篇文献。70%研究采用字母流畅性任务,5项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标记物分类方法。前额叶亚区与临床变量相关性结果不一致。结论:言语流畅任务下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显示前额叶功能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功能近红外光谱 语言流畅性任务 概况性评价
下载PDF
一位精神医学大师的"三维"人生 ——追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杨德森教授
7
作者 王建新 王小平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59,共3页
2017年清明时节,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杂志》原副总编辑、知名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驾鹤西游.作为先生的弟子们,悲痛之情,难以自抑,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回响于耳,尤其是他作为卓有创见的医学家、... 2017年清明时节,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杂志》原副总编辑、知名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驾鹤西游.作为先生的弟子们,悲痛之情,难以自抑,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回响于耳,尤其是他作为卓有创见的医学家、独具个性的教育家、情怀满满的哲学家的"三维"人生,留给我辈无穷无尽的思念,并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医学 人生 三维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清明时节 主任委员
原文传递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686模式 被引量:115
8
作者 马弘 刘津 +6 位作者 何燕玲 谢斌 徐一峰 郝伟 唐宏宇 张明园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7年来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该项目以崭新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了全国160个市(州)的680个区县,实际覆盖人口3.3亿。共登记建档了28万例重性精神...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7年来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该项目以崭新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了全国160个市(州)的680个区县,实际覆盖人口3.3亿。共登记建档了28万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20万例次,提供免费药物治疗累计9.4万例次,免费收治患者1.24万人次。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的统计显示,随访患者病情维持稳定的比例从基线的67.0%增加到第5年的90.7%;所管患者的肇事率从基线的4.8%下降到0.5%;肇祸率从基线时的1.5%下降到0。同时将精神卫生服务半径从医院外展至平均74公里,培训多功能服务团队人员38.2万人、52.5万人次。其中专科医生1万人,占我国精神科医师的50%;约7万人参与686,其中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与其他参与人员之比为1∶7.25,7年来间接地将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扩大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6项目 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 服务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79
9
作者 俞少华 张亚林 +1 位作者 罗爱兰 胡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自我和谐量表 (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为评估工具 ,在实验前、中、后对两组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干预后 1 .实验组 P(精神质 )分 (46.3± 7.5)低于对照组 (50 .7± 1 1 .9) ,灵活性分 (48.9± 5.6)高于对照组 (46.8± 5.9,P<0 .0 5) ;2 .实验组 E (外倾 )分升高 ,SCL- 90总分及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下降 ,对照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以及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分升高 (P<0 .0 5)。结论 :三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改善被试人格结构、减少心身症状、促进自我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辅导模式 研究 干预研究 心理健康 医学生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乐华 赵靖平 +3 位作者 房茂胜 许秀峰 蒙华庆 宁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18例)和氟哌啶醇组(117例),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8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18例)和氟哌啶醇组(117例),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8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d^(-1)和20 mg·d^(-1),每日分2次服用。进行为期6 wk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5);PANSS减分率——齐拉西酮组为(64±s 19)%,氟哌啶醇组为(67±24)%;临床总有效率——齐拉西酮组为81.1%,氟哌啶醇组为80.2%;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心电图的异常率氟哌啶醇组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对心电图的影响比氟哌啶醇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下载PDF
基于fMRI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少艾 周炳 +4 位作者 廖艳辉 刘卫青 谭长连 陈晓岗 唐劲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特点。方法:采用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fourth edition,DSM-IV-TR)诊断标准入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年龄12~1...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特点。方法:采用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fourth edition,DSM-IV-TR)诊断标准入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年龄12~19岁)。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18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数据,用SPM5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内侧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静息态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降低(P<0.001,体素>20);未发现局部一致性增高脑区。结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前额叶内侧皮层脑活动局域一致性异常,这一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态 局部一致性 默认网络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翟金国 赵靖平 +3 位作者 陈晋东 刘庆海 张传芝 刘朝军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方法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350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进行评定,从家庭的角度评价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FBS...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方法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350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进行评定,从家庭的角度评价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均高于60%),家庭成员生理健康、家庭关系两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均低于40%);农村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城镇患者(P<0.01),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城镇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造成严重的家庭负担,应作为干预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疾病负担 家庭负担
下载PDF
5HT_(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光荣 陈风华 +2 位作者 赵敏 张向晖 苏林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索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RFLP)分析技术 ,检测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正常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 目的 探索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RFLP)分析技术 ,检测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正常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情感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情感障碍组各亚型和正常对照组之间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有无阳性家庭史、伴或不伴自杀企图的情感障碍病人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缺乏关联 ,提示其可能不是该病的易感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性精神障碍 5-HT2A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关联研究
下载PDF
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甫德 陈松 +6 位作者 王向群 张新波 李鸣 周建初 刘哲宁 王华阳 高树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8-503,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mg/d和3....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mg/d和3.7mg/d,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基线)、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和体质量改变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国产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进口利培酮组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以及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每个访视点PANSS减分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进口利培酮组为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体质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第8周末国产利培酮组TESS总分低于进口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进口利培酮相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国产 进口 疗效 安全性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治坤 秦鹏 +1 位作者 谭立文 谢光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35-236,227,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among don in 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cluding sustained attention,intelligence,working memory,and executive functions,and so on.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认知功能 精神病 先期视觉加工 持续注意
下载PDF
家庭暴力与精神卫生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亚林 曹玉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4,240,共3页
Domestic violence is a serious social and medical problem in China and abroad. China’s current domestic violence situation is described in great details in this paper. The cause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its relations... Domestic violence is a serious social and medical problem in China and abroad. China’s current domestic violence situation is described in great details in this paper. The cause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ntal health are analyz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domestic violence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精神卫生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精神病人限定责任能力量表信效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建松 王小平 +2 位作者 何克应 蔡伟雄 李凌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对蔡伟雄等修订的《精神病人限定责任能力量表》信效度进行研究。方法:对湖南省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231例鉴定为限定责任能力的刑事案件,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该量表16个条目与总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再测信度为0.85;作案前预... 目的:对蔡伟雄等修订的《精神病人限定责任能力量表》信效度进行研究。方法:对湖南省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231例鉴定为限定责任能力的刑事案件,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该量表16个条目与总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再测信度为0.85;作案前预谋准备,作案时情况,作案后对后果认识,作案后对自我保护能力,疾病严重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等6个因子是判定限定责任能力较好的指标,其中作案前预谋准备最为重要。结论:精神病人限定责任能力量表构建合理,有较好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责任能力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晓丹 徐芳芳 +1 位作者 苏中华 郝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微结构进行扫描,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eacting scale,BPRS)评估其精神病性症状,并与DTI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组左侧前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lanisotropy,FA)降低[(0.42±0.12)vs(.0.46±0.08),P<0.05];胼胝体膝部[(0.79±0.06)vs(.0.76±0.05),P<0.01]、双侧顶叶[(0.76±0.09)vs(.0.71±0.04),P<0.01;(0.74±0.08)vs(.0.71±0.05),P<0.05]、右侧海马[(0.86±0.11)vs(.0.80±0.05),P<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升高。患者组左侧顶叶(r=0.44,P<0.01;r=0.47,P<0.01;r=0.37,P<0.05)、右侧海马(r=0.36,P<0.05;r=0.46,P<0.01;r=0.39,P<0.05)ADC值分别与BPRS总分、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左侧顶叶ADC值亦与敌对猜疑因子分正相关(r=0.33,P<0.05)。结论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前额叶白质、顶叶和海马存在白质微结构完整性和连接性异常,且顶叶和海马微结构改变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药物 精神病性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房茂胜 李乐华 +21 位作者 赵靖平 陈红辉 叶萌 国效峰 陆铮 孙学礼 王传跃 谢世平 胡斌 郭田生 马崔 汪波 吕路线 刘娜 邓红 陈琦 尚晓芳 龚发金 张喜艳 何小林 周建初 张迎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0-855,共6页
目的: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7种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227例病程小于5年服用7种药物之一作为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基线、... 目的: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7种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227例病程小于5年服用7种药物之一作为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基线、随访12个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与基线相比,7组药物1年末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不同药物对躯体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因子的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奥氮平和喹硫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能不断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奥氮平和喹硫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要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生活质量 SF-36
下载PDF
精神应激的生物学致病机制研究-II:神经内分泌机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凌江 李则宣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应激 致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机制 失代偿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 器官功能 生物学 变化 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